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38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池孟彬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1:17: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孟彬先生訪問記錄的内容简介

池孟彬先生(1918- ),字敬超,福建省林森縣人。1937年馬尾海軍學校第六期航海班畢業,先後分發永績艦、辰谿水雷製造所見習。期滿後派赴湖南沅江,擔任長江中游佈雷工作。1943年秋獲選為海軍赴英接艦官員,翌年11月抵英,在皇家海軍學院,槍砲、魚雷等專科學校接受為期四年的訓練,期間多次登臨英艦見習。1947年9月任靈甫艦槍砲官兼副長,自英駛艦回國,旋奉調左營海軍士兵學校教育處長。1954年初接任太康艦艦長,參與防衛大陳時之鯁門頭門海域作戰、台山列島作戰、協助大陳撤退等役。其後歷任海軍總部人事署署長、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國防部連絡局局長、海軍指揮參謀大學校長、海軍軍官學校校長、國防部參謀本部次長、海軍副總司令等職。1976年軍職停役外調,歷任台灣航業公司總經理,陽明海運公司暨招商局總經理、董事長。1988年屆齡退休,仍兼海運發展協會理事長,1994年正式退休。先生在事業的各階段,無論軍職或航運界,均廉潔嚴正,盡忠職守,與人相處,亦和諧圓融。先生對其口述內容,力求翔實可信,不時提供相關資料照片,以為佐證。本冊訪問紀錄對於瞭解民國海軍史與台灣航運發展史,應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池孟彬      口述自己的故事
一、家世与早年教育
    一代书香
   余姓池,名孟彬,字敬超,民国五年十一月廿一日生。远祖世居河南孟津,法灵公携眷南迁至闽,为开闽一世祖,至祖父时已是第十五世。先祖最初居于闽省闽侯县(今林森县)洋里乡仙门村,该村位于山腰间,距福州有几十里路。我对当地印象不深,海峡两岸可以通信后,我写信请福州的弟弟孟熙回仙门村看一看,从他来信的描述,我才知道一些。该村等于是池家村,全为同祖子嗣,以往从村里到福州需要翻山越岭,现已有公路开通。今村内有廿八户人家,约二百多人,年轻一辈皆出外谋事,只余老弱留在村中。在村子附近山上有池家的三座祖坟,一座为一世祖法灵公墓,另一座为其夫人,第三座则是十一世祖孙武公的墓,较新。至于法灵公为何未与夫人合葬,据闻因法灵公在外经商,逝于外地,遗体运回乡时,家人怕不是他的真尸,故将之另葬一墓。我们还有祠堂,此为先祖父任翰林时回乡修建,并将祖先墓茔重新修葺。祠堂在文化大革命时,惨遭“破四旧”波及,祠牌、供桌和家谱都被烧毁,故现今池家谱系仅存一世祖、先祖父、父亲这几世系谱,其他皆已散佚不清。祠堂中现存有两样东西,一件是先父写的对联:花拥山城红杏子,月登贝阁紫萝蓝。另一件是红缎制的供桌围裙,上面绣有祖父和叔祖父的名字,大概是他们二人去考进士时特地敬献的。因仙门村土地贫瘠,所产米粮仅够自足,十三世祖久达公乃迁到闽都(福州)定居。
   先祖讳伯炜,字子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在广东做过知县及府道。他写得一手好字,考科举时的试卷原由大伯保存,但日本人侵占福州时,大伯将之交给一位堂妹,要她带出来交给我,但堂妹出来后就忘了,放在家里,被小孩拿来当字帖临摩,最后就弄丢了,真是可惜。我于民国八十四年赴美探亲,偶然在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见到先祖池伯炜中进上的名册及当时的状元科举试卷,保存在《闽侯县志》内,真是难得。遗憾的是,祖父五十余岁即逝,据弟弟告诉我,他幼时看见父亲对祖父所遗之清朝官服格外珍惜。
   仲佑叔祖是祖父唯一的亲兄弟,他中过举人,也在广东任过县官,民国以后在北京政府海军部做秘书[按:民国二年八月廿二日,海军部任之为总务处副官],后来升任上校文宫。国府定都南京,叔祖因年迈去职。他在海军部供职期间所编之《海军大事纪》,使用者众,我认为这本书,因皆系使用当时部内所存档案编纂而成,故真实性很高。
   祖父治家严谨,以“读书报国”四字为庭训,因此父亲昆季四人,书都念得不错,可说是书香世家。大伯兆清中过举人,民国以后在海军总部当秘书,升至中校:二伯兆仪文章亦佳,中过秀才,担任教习,民国以后为政府公务员,他和大伯都是旧式教育出身。至于父亲幼时虽念过古书,但却毕业于福建法政学堂(据弟弟回乡探访乡老所言,父亲到过英国、日本,这个说法不一定确实,因为乡人以为他会讲英文和日文,就认为他到过英、日两国;就我所知,父亲并未出洋留学),与另一位过继给叔祖的四叔父兆佳,完全是新式教育出身,尤其四叔后来在海关任事,相当洋化。因此可以说自叔祖到叔伯、父亲都经历过民国以后的人事,服过公职。
    随父宦游京晋吉林
   先父讳兆修,专习法政,略通英、日文,尤擅长书法、雕刻,于法界素负盛名,故公余之暇,求字、求印者众。幼时我见父亲刻图章,完全不需打稿,站着即可完成。父亲做这些都是不收费的,有时候不认识的人也来求字或刻印,拿五十块大洋来求,但父亲太忙,匀不出时间。我第一次跟随父亲到北京时才两、三岁,他先去山西太原府任事,故暂将我们寄住仲佑叔祖家。
   叔祖家在九条胡同,他在海军部任职的薪津街佳,家中生活很好,我们住在第三进,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仲佑叔祖因原配去世,娶了两位姨太太,原希望能得一子嗣,然所出皆系女孩,故祖父将四叔过继给叔祖,以承继香火。此次在北京约待到我四、五岁左右,当时四叔已有一子三女,加上我和哥哥孟雄(长我二岁),以及二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姑母,一共七、八个孩子,因此叔祖便请了一位敦古书的先生,在家成立私塾,教我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基础启蒙,同时每天练写九宫格的大楷习字描红。
   在叔祖家期间,我们这些孩子的教育全委由教书先生负责,平时则由母亲管教,叔祖因为事情太忙,无法照管我们。那时家中有十几口人,吃饭时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所用菜肴非常简单,平时午饭都是吃北京有名的大白菜加上几片白肉和萝卜,这是所谓的大锅菜,晚上则各加几个菜色。每天下午胡同里面有卖红豆包子,早上大人会给每个孩子两、三个铜板,等卖包子的来叫卖,我们即买包子当点心。
   九条胡同靠近东四牌楼,小时候我们常在大门口买切糕和小包子;那时觉得大门好高,门口两旁还有两尊石狮。前几年我趁赴厦门开会之便,至北京访问,但因为时间紧凑,只能利用访问后休息到晚饭前的半个小时,找人陪我坐车到九条胡同走一赵,想重温幼时情景:但到了门口,仅一棵大树尚在,门前石狮已经没有了,许多印象都不一样,心里非常失望;我们住的第三进,也不敢进去看,且时间也不够,因为头一进就隔了多户人家,所以我只在外边路上看看就离开了。
   父亲在山西太原府是当法官,同时兼任山西太原法政学院教师,因薪俸优渥,后来就接我们到太原共聚。那时我们生活不错,家里也请了佣人。父亲公余之时,我和大哥常跟在他身边,父子生活非常快民国十一年随父亲在山西太原府所摄之全家福。左一为大哥孟雄,左二为母亲林氏,左三为父亲兆修公,手抱者为三弟孟熙,右为孟彬。
   民国十三年父亲在吉林省城任职,母亲不幸去世;后父亲迎娶继母张氏,照顾我兄弟三人。左起孟彬,继母张氏,孟熙,父亲,孟雄。
    乐。赴晋期间,旅途上也曾住过窑洞,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
   我在山西小学上过短时间的课,一两年后,父亲又奉调吉林法院。因往来皆坐有篷的驴车,我们小孩倒不觉得苦,先母林氏则系书香家庭出身,小姐体质,下耐往来颠簸之苦,故我们行经北京时,父亲乃先赴吉林报到,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孟雄又暂住叔祖家。我们在北京停留一两年,仍旧在叔祖家读私塾,之后父亲即接我们到吉林,依然以驴车为交通工具,我还记得经过了山海关。
   到吉林后,由于父亲在法院的待遇仍不错,而且母亲身体也不好,故家中仍请了佣人,也有褓姆。此时我已到入学年龄,父亲秉承祖父庭训,常以“读书报国”四字相勖勉,督课甚严。
    我和哥哥进入吉林省立模范小学,此时我对学校课业兴趣极浓。吉林的地方特色很有意思,冬天下雪,大街上被大雪覆盖,人们即用耙犁当交通工具。耙犁是由两根像雪橇一样的木棍,上面架一块板子组成,底下没有轮子,人坐在板子上面,由小骡子拖着走。小耙犁有时候也由人或狗拉,通常由狗拉,是一种交通工具。当时我们住的城里有条通天街,街两旁的水沟加盖木板,比路面高,是人行道,走在上面咿咿哑哑作响,很有意思。因为街面被往来的耙犁压得很平了,我们小孩子就用自制简陋的冰鞋,拉条绳子,在街上就滑着上学。其实所谓的溜冰鞋,只是用一根粗铁线弄弯套在鞋底,利用铁线光滑的特性,在冰雪上滑;而绑条绳子是怕滑行时铁线冰鞋滑掉,我们可以拉着再穿回去。冬天孩子们上学多用这种方法从家里溜到学校,很快就到了。溜冰上学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到英国留学时溜冰刀鞋,其原理和我们小时候的溜冰有一点像,不过冰刀鞋较不稳,得控制熟练才能稳住。
    双亲弃养
    吉林模范小学办的不错,我和哥哥在此读了四年书,三弟孟熙也在此期间出生。原本体质孱弱的母亲,因为生产,身子更坏了。孟熙三岁多时,母亲又有身孕,然不幸感染肺炎去世。
   父亲和母亲的感情非常好,母亲的去世,父亲打击甚大。开吊后,父亲将母亲的棺木暂厝吉林停棺待葬所,租一个小隔间停棺,待时局较为平静,再设法运回南方安葬。依照吉林的风俗,我们又在母亲棺木的脚尾附上一口小棺材,这是准备给母亲肚子里的小弟弟用的,我们经常去上香、烧纸钱。
   母亲在世时,父亲做事非常积极、负责、精力充沛,但自母亲去世后,父亲即变得非常沮丧,身体日益衰弱。我们兄弟还小,有褓姆照顾,但父亲却没人照顾。虽然我们在东北毫无亲友,但父亲和同事间的感情甚为交融,长官也极为赏识,最后大家劝他再续一房,孩子也有寄托。父亲考虑再三,才决定续弦。
   继母张氏是吉林人,为乡间颇有田产的笃实农家之女,年约三十岁。继母为人和气,体型微胖,和新的外祖父母都非常欢喜我们兄弟,经常请我们吃饭、到他们家玩。我的个性是三兄弟中比较开朗的一个,做事从来不记在心里,总是很高兴,所以继母也特别喜欢我。虽然我们和继母相处得很好,但父亲总是闷闷不乐,一直想念逝去的母亲。不久,父亲的忧郁症使他的身体日走下坡,精神萎靡不振,在此情况下,继母也很沮丧。后来家中亲友、长辈建议父亲携眷南返养痫:民,国十五年,我们举家迁回南方。
   南下途经北京,我们停留很短一段时间,此时父亲也病了;母亲的灵柩,虽然因为交通不便无法一并运回,我们想总有一天时局稳定了,我们这些孩子也长大了,再将母亲的灵柩运回安葬,但时局却愈来愈紧张,尽管父亲还可以做一些事,但是身体已经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沙发
发表于 2017-7-18 18:40:07 | 只看该作者
池孟彬. 生于1902年8月25日,系湖南邵阳县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
1925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29年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毕业后亲身参加马当战役,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大学学习。1942年返国参加国共内战。2002年病逝于台北。
曾任国民党政论海军“逸仙”舰舰长。到台湾后,历任士官学校校长、台湾“总统府”侍从高参、海军登陆舰队司令、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第一军区司令、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驻巴拿马“大使”。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板凳
发表于 2017-7-18 18:41:4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池孟彬先生(1918- ),字敬超,福建省林森縣人。1937年馬尾海軍學校第六期航海班畢業,先後分發永績艦、辰谿水雷製造所見習。期滿後派赴湖南沅江,擔任長江中游佈雷工作。1943年秋獲選為海軍赴英接艦官員,翌年11月抵英,在皇家海軍學院,槍砲、魚雷等專科學校接受為期四年的訓練,期間多次登臨英艦見習。1947年9月任靈甫艦槍砲官兼副長,自英駛艦回國,旋奉調左營海軍士兵學校教育處長。1954年初接任太康艦艦長,參與防衛大陳時之鯁門頭門海域作戰、台山列島作戰、協助大陳撤退等役。其後歷任海軍總部人事署署長、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國防部連絡局局長、海軍指揮參謀大學校長、海軍軍官學校校長、國防部參謀本部次長、海軍副總司令等職。1976年軍職停役外調,歷任台灣航業公司總經理,陽明海運公司暨招商局總經理、董事長。1988年屆齡退休,仍兼海運發展協會理事長,1994年正式退休。先生在事業的各階段,無論軍職或航運界,均廉潔嚴正,盡忠職守,與人相處,亦和諧圓融。先生對其口述內容,力求翔實可信,不時提供相關資料照片,以為佐證。本冊訪問紀錄對於瞭解民國海軍史與台灣航運發展史,應有相當之參考價值。(訪問‧紀錄/張力‧曾金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地板
发表于 2017-7-18 18:49:48 | 只看该作者

池孟彬(1918年-1996年),字敬超,福建省林森县人。池家与海军渊源甚深,祖父是前清进士,叔祖池仲佑中过举人,民国后在北京政府任海军部总务处副官(后升至上校文官),编写过《海军大事纪》、《西行日记》等。祖父治家严谨,庭训就是「读书报国」四个字。大伯也中过举人,民国后在海军总部任秘书,后来升到上校;二伯中过秀才,后来也在政府机关任职;三伯在甲午战争时在镇远舰担任见习生,两军开战时就站在瞭望哨,遭日军炮击牺牲;至于他的父亲则毕业于福建法政学堂。

池氏承庭训,以「做人以名誉为重」、「做事国家利益为先」。

池孟彬于1937年马尾海军学校第六期航海班毕业。池是福州马尾海军官校毕业的学生。马尾海校前身即清末同治六年(一八六七),由船政大臣沉葆桢所创设的船政局前后学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军专校,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即出自这个学校。民国后,前学堂改为制造学校,后学堂就改称海军学校,抗战时一度迁到贵州桐梓,战后与设在上海的新制海军官校合而消失。池孟彬回忆称:「那个时候我们数学也好,譬如说代数几何、航海学、天文学,象轮机班的所有机械课程都是原文的。」

池孟彬先后分发「永绩」舰、辰溪水雷制造所见习。期满后派赴湖南沅江,担任长江中游布雷工作。

池孟彬曾回忆他的布雷经验说:「那么雷一个的话,通常总是要有100多公斤吧,要4个人抬,抬50华里到100华里不等,看这个警戒线是在后面还是在前面。通常的话你出了这个警戒线一定是在日落以后,我们开始走,走到江边一定要在午夜之前到达,为什么一定要午夜之前到达呢,假使午夜以后的话我们就来不及回来了,雷到了江边,谍报员的这个船就来应接我们,我们就把雷分批运到这个船上,划到有流水的江心中间把雷放下去,那雷就自然而然漂下去了。」

池孟彬布雷时也曾遇过惊险的遭遇:「(民国)30年(1941年)10月18日,正好双十节以后的一个礼拜,那时候我们出去布雷,当时一到了江边,忽然间发现船没有了,掩护部队同担架队非常紧张,尤其是担架队非常紧张,因为没有船不能布他一定要抬回去啊,抬回去不可能回到警戒线,那一定会被敌人发现,担架队队长向我跪下来,他讲「队长啊」,其实我不是队长,我是队员,他讲「队长啊,你一定要帮忙把这个雷下下去,要不然的话,不但我们被抓,这个附近的老百姓都要被杀死。」我一个人也没办法,我就调这个士兵,我讲你们谁愿意跟我下水的举手,结果有四个水兵,11个雷恐怕总要在水里面泡上差不多快一个钟头,半个多钟头。我在工作的时候咬着牙齿不怕冷,那个时候还不感觉僵冷,后来这个雷一推完之后,唉呀,忽然间感觉到整个身体非常的僵冷,我咬着牙齿就游回来了,游到岸上人已经倒下了,已经没有知觉了。」

池孟彬布雷生涯十分艰苦,一路躲日军,他和女友(即后来的池夫人)到了安徽,感情益深,连家姐姐有意做媒,这下又是连怡生不依了,坚持要父亲同意才能成婚,池孟彬只得请出大队长郑天杰(抗战胜利后担任自英接收的灵甫舰舰长)说项。池夫人回忆,郑天杰道貌岸然,更重要的,郑竟和连父谈了整整四小时的「古书」,说得连父心情大好,同意嫁女。郑天杰将喜讯传回。1942年11月11日,两人遂在安徽乡下祠堂成婚,当时只有一对蜡烛台,自己剪成的「喜」字,还有两人各有一顶单人蚊帐,剪开来合成一顶双人蚊帐,他俩笑称,这不折不扣是「混帐」了。战火烽烟为媒,池孟彬这样便娶了池夫人回家。

1943年秋,池孟彬获选为海军赴英接舰官员,翌年11月抵英,在皇家海军学院,枪炮、鱼雷等专科学校接受为期四年的训练,期间多次登临英舰见习。皇家海军学院的贵族气派,即使在二次大战尚未结束英国物资极度匮乏时,仍保持着它传统的高贵,以培养具有绅士风度的军官。当年是中尉留学生池孟彬晚年回忆说:宿舍是一人一间的套房,非常讲究。晚上就寝前,学员将换洗的内衣裤、衬衫、袜子和皮鞋摆在门口。次日晨起,女兵即来敲门,问候“Good Morning,Sir”,端上一杯咖啡和两块饼干,学员就坐在床上饮咖啡,然后女兵将待洗的衣物及皮鞋拿走,送来洗好的衣服及擦亮的皮鞋。甚至袜子破洞,也由她们补缀。学员喝完咖啡下床漱洗更衣,准备一天的开始。池孟彬还一直记着在油画大厅里吃饭的场景:餐厅分二层,上层为教职官及贵宾用膳之所,下层则是学员用餐处,中间仅以几级阶梯区隔,可以相互观望。下层共有三排餐桌,中国学员坐在右边靠窗的一排。用餐时,每五六个学生后面派有一名女兵服务。每餐约有三四道菜,每上一道菜前,女兵即拿菜单给学员点,再分别送来。用餐时,全体学生着正式军服,有时女王也会来海院巡视并用膳。皇家海军学院1998年搬往朴茨茅斯。

1947年9月,池孟彬任灵甫舰枪炮官兼副长。1948年5月19日,中英双方在英国朴次茅斯军港举行交接仪式,同时,将「阿罗拉」号命名为「重庆」号,命名为「灵甫」号。舰长为「郑天杰」上校,之所以命名「灵甫」,为的是纪念当时在「孟良崮」阵亡的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将军。

池孟彬返台后,旋奉调左营海军士兵学校教育处长。

1954年初,池孟彬接任「太康」舰舰长。「太康」是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迈亚米(Miami)成军的「八舰」之一,由梁序昭上校担任首任舰长,所有官兵均由国内选派(配备兵员170名)。2月1日,前任舰长刘宜敏上校陪同池孟彬上舰交接。「太康」出海演练数次,即奉令开赴大陈向海军特种任务舰队司令刘广凯少将报到,担任保卫大陈之任务。时大陈防卫司令官为刘廉一陆军中将。大陈群岛距基隆约二百浬,其防区内计有上、下大陈、渔山、披山、一江山,及南麂等五个据点,各为独立之防守区,有陆军一个正规师及游击队,共约3个师的兵力,分别驻守各岛。海军特种任务舰队为任务编驻,依情况由5至8艘军舰组成。在大陈驻防的太字号经常有三艘,编为一个战队,这一时期正好轮到「太康」、「太平」与「太和」3艘。

5月7日清晨约七时许,「太康」舰在大陈港内锚泊,值更官报告:「大陈东边港口有一艘大型运输舰(「峨嵋」)锚泊,并有两艘「太」字号舰随护(「太湖」、「太仓」),后来才知道是蒋介石莅临大陈巡视。

蒋介石巡视大陈一个多星期以后,大陈的局势便日形紧张,敌舟山群岛多数舰艇,纷纷南下集结于海门湾、三门湾与大陈以北海面。据报解放军装备有四门俄制五吋二炮之DD型舰(驱逐舰)约4艘,装有三时炮三门的FS型舰数艘,另有炮艇等共约10余艘。当时台军只有「太康」、「太和」、「永顺」、「永定」、「嘉陵」及「雅龙」等6艘,战力悬殊。

6月3日,「太康」舰在大陈港已连续驻防4个月后,并经两次大小战役,舰指部特令「太康」舰回左营整补,使舰上官兵亦能探视家人。

6月22日,「太康」舰整修完毕,左营待命时,突然接获舰指部紧急命令。这次行动是与「丹阳」舰一起捕获俄国油轮Tuapse号,整个截捕过程虽惊险万分,但还算顺利。

11月6日,「太康」舰奉令由大陈回基隆,另有任务。下午,台湾国防部俞大维部长偕副总长余伯泉将军、舰队司令宋长志少将,及美军顾问团陆军组长麦克唐纳准将,及随员多人搭「太康」舰赴大陈视察。

11月13日黄昏,「太康」舰在大陈驻防已满一个月,应轮调回基隆整补,由太平舰换防。「太康」舰返回基隆后,日籍教官白鸿亮冲过来抱住池孟彬,问池孟彬说:「你怎么回来了?」池孟彬后来才知当天日凌晨有一艘「太」字舰(即「太平」舰)在大陈一江山附近遭解放军鱼雷快艇击沉。

这是池孟彬参与防卫大陈时之鲠门头门海域作战、台山列岛作战之亲历。

池孟彬还参与协助大陈撤退。当时,美方舰队船团计有作战舰船重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14艘、火箭舰2艘,两栖及后勤舰艇等总共38艘。台海军派出驱逐舰2艘、护航驱逐舰4艘、炮舰5艘、巡逻舰9艘、扫雷舰3艘,以及大小两栖及后勤舰艇50艘,但多为小船。台海军舰队船团于1955年2月6日下午6时,由基隆港依序发航。船团于2月8日晨7时,按照预定计划到达大陈。2月12曰正午即完全撤离完毕。全区计撤运军民2.5万余人,军资万余吨,火炮300余门,车辆100余辆,动作可谓至为迅速。

大陈诸岛屿撤守后,池孟彬还参与南麂岛撤运,这次撤行动由台军自行安排,由刘广凯司令担任总指挥官,编组船团与各掩护支队。除仍以「太昭」舰为旗舰外,下辖打击支队(由「洛阳」、「太康」、「太仓」、「太湖」4舰编成),指挥官崔之道少将;警卫支队(由「江」字号4艘编成),指挥官马焱衡上校;运输支队(由5艘战车登陆舰及一艘中型登陆舰编成),指挥官林溥少将;掩护区队(由「永康」、「永寿」2舰编成),指挥官雷树昌中校,另有行政区队、陆战队及岸勤队等。本次行动相当保密,船团于2月24日清晨七时,由基隆港发航,于当日下午5时即到达南麂大沙岙海滩,各登陆舰一次同时抢滩,连夜开始装载,共计装载军队3600余人,救军队800余人,行政机关48人,义民1071人,火炮34门,军资弹药1280吨,车辆29部。于2月25日天明,即全部装载完毕。运输支队分别将人员物资送往基隆、马公及东引(救国军)后,归建。

池孟彬先任海军总部人事署署长。

接着,池孟彬任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时,1965年3月5日在费城出席美援新式扫雷舰「永新」号交接仪式,扫雷舰一艘,仪式在费城美海军第四军区司令部举行(并命令永新号)时,下大雨,仪式冒雨进行。,台美双方分别由池孟彬武官、美海军第四军区司令PAUL STIMSON上校代表。「永新」号英姿为最新式扫雷舰,身为非金属性使于扫法磁性水雷,装备齐全,甫于今年二月中旬由DOVCHESRER 公司承造落成下水。「永新」舰舰长是苏曾敬少校。台湾「中央社」摄影记者范同仲拍下这历史性的场面。

池孟彬返台后,历任台湾国防部少将连络局局长时,曾向总部要求选派一人(彭继强)担任的美军顾问团侍从官。彭继强晚年定居在南加州过退休的生活。美军顾问团于1951年5月1日成立,首任团长是陆军少将蔡斯(Maj.Gen. William C. Chase),在全盛时期的1955年,总共有军士官顾问达2347人,当时在每一个营级以上的台湾国军单位,都派有美军顾问。

池孟彬之后接任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

当池孟彬出任海军军官学校第九任校长时,他的一位学生李日告(海军官校预备班62年班,后任海军少将)回忆称: 他身高体重不足,当时的体检标准是身高158公分,体重45公斤,而他只有151公分,39公斤,这样的差距,似乎不太能让人接受,命运不喻可知。最后鼓足余勇,设法而见校长池孟彬将军,几经波折、终于如愿,所陈理由,也不过「我还会长高」,幸赖校长不弃允许留校观察一年。这样才不致让一位海校学生失去入学的机会。

池孟彬再出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本部次长、海军副总司令等职。

1976年,池孟彬离开海军,外调到台湾公营机构任职,也历任台湾航业公司总经理,阳明海运公司暨招商局总经理、董事长。

1988年,池孟彬届龄退休,仍兼海运发展协会理事长,1994年正式退休。

1996年11月7日,台湾航运界公认的仁慈长者-前全国船联会理事长暨阳明海运董事长池孟彬病逝于台北荣总。

池孟彬有子女四人,子庆国,庆康,女琏,琳。

池孟彬的回忆均来自网上有关他的亲历记载数据编辑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5#
发表于 2017-7-18 19:02:46 | 只看该作者
池孟彬,生于1902年8月25日,系湖南邵阳县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1925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29年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毕业后亲身参加马当战役,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大学学习。1942年返国参加国共内战。2002年病逝于台北。曾任国民党政论海军“逸仙”舰舰长。到台湾后,历任士官学校校长、台湾“总统府”侍从高参、海军登陆舰队司令、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第一军区司令、海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驻巴拿马“大使”。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六月二十二日,太康舰整修完毕,仍在左营待命,下午在家中突然接获舰指部紧急命令,令丹阳、太康两舰于17:35自左营出港,由丹阳舰领队,限于二十三日08:00前到达A点(19°31′N,120°32′E),行动任务将于两舰出港后授予。接令后,我迅速告别妻儿回舰,紧急召回休假士兵,起动主机,待丹阳舰备便后,同时出航。丹阳舰长邱仲明(四川人,已故)是我马尾海校的同班同学,在班上一直名列榜首,并留学德国;他干劲十足,负责尽职,然性情很急,我来到舰上,他也已经到了。我们交换意见后,即相率出港编队航行。本来丹阳舰是领队,应该在前面,但丹阳舰是日本投降后留下的老舰,原名雪枫,没有雷达与声呐的设备,因此由太康在前领航,向目标区航进。在途中接到指令,任务是于A点和B点(18°53′N,120°30′E)截捕苏俄油轮陶甫斯号,油轮上可能有武装,或许还有飞机、潜艇护航。接令后,我们两舰都执行一级备战状态,速向目标区前进。
次日凌晨于19°50′N,120°30′E,约在巴士海峡中间,太康舰雷达发现目标向东北航行,速度约十节,经报告领队舰后,即向目标接近,不久看到油轮的轮廓。我们打灯号叫她停航,但俄轮未予理会。本舰经领队舰许可后,即以40厘米机关炮向该轮船首前方数十码发射数发炮弹,该轮才停下来。我们继打灯号令该轮大副携货单到丹阳舰报告,该轮又不理,结果我方自派小火轮及官兵十余人到该轮接大副到丹阳舰受检视,验明货单是运往上海的飞机用油,我们决心将之扣留。送该大副回船后,即打灯号令俄轮跟随我们,然该轮亦不理会。邱舰长与我协商,决议由丹阳拖带该轮,太康随后掩护,慢速拖回左营。并由太康派舰务官楼子琼上尉率士兵数名携枪上油轮,一方面负责接递自丹阳递过来之缆绳及锚链,以便相接;一方面先封锁该轮电讯,搜查船籍证书,降下该轮桅旗与船尾旗。降旗时,俄轮船长与船员极力阻挠,几经争执,终被我们卸下,并强制他们全部进入官厅,不准外出。在此之后,丹阳与油轮的拖链业已接妥,丹阳开始慢车拖带,时为中午12:30。由于该轮体积庞大,货载又重,未几,拖链无法负荷,终于13:10时拉断。最后我们决定由两舰合派优秀的轮机人员及舵手上油轮,并由楼上尉权充船长,准备自行驾驶油轮返回左营。
当轮机人员准备进入机舱时,舱门已被反锁,我方人员遂将铁锁撬开进入机舱,尝试运转主机,然不为所动。油轮有如海军之运输舰,但其机器和军舰稍有不同,不过机器的构造轮机官摸得出来,经他们细心摸索二三十分钟后,主机才开始有点动静。楼上尉以扩音器告知机器情况,大家都有信心,一定能开动。约在下午三时左右,楼上尉报告主机已经开动,可以开航了。于是油轮上的我国官兵,在楼上尉指挥下,各就各位,扮演可圈可点的角色。丹阳舰在前领航,油轮居中,太康舰殿后护卫,航速十二节,航向高雄。丹阳、太康两舰的特殊任务,总算圆满达成。
整个截捕过程虽惊险万分,但还算顺利,端赖两舰官兵通力合作,掌握先机,而未与苏俄潜舰、飞机直接接触,迅速完成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7:48:04 | 只看该作者
福建省闽候人。海军军官学校及英国皇家海军大学毕业,“革命实践研究院”、“国防研究院”、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

  早年投身军界,在国民党海军任职,累升至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三军大学海军学院院长、“国防部”计划参谋次长、海军中将副总司令。1976年退役,转任台湾航业公司总经理,嗣调任招商局总经理,工业总会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7#
发表于 2017-7-26 10:0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18 09:09 , Processed in 0.12430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