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水头望族“全升内”——池传楹及夫人周玉凤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02:2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头望族“全升内”——池传楹及夫人周玉凤

书香之气 仁义之举 爱国之心


周锡经


周喟编纂的《民国南雁荡山志》


周喟


平阳水头镇“全升内”所在的中街


“全升内”老门台



说起近现代的平阳县水头镇,绕不开家喻户晓的“全升内”,人道是“全升内举人居”,“全升内,名门望族也”,“一部水头史,七分写中街;一本中街志,全升内得半”。“全升内”在现当代出了周饮冰(新四军驻温通讯处主任)、周亦航(中共江苏常熟梅福区区委书记)兄弟,他们投身革命,英勇捐躯。而在两兄弟背后,其家族的书香之气、仁义之举、爱国之心,更有着令人啧啧赞赏之处。


书香门第:

周必玉、周锡经、周喟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前后,平阳太学生周必玉(1742-1816)自平阳凤卧乡南陀岭迁居水头镇。当年,水头镇上只有上街、中街、后街三条街道,他选择中街北翼之高地肇基,闹中取静,建起一幢典雅的南方四合院,门台西向,正对当地蒲峰笔架山。


门台内侧上署“爱吾庐”,门台右首置一口井。正门到堂屋有二进,中有门厅,上悬匾额“中寿齐眉”、“齿德同尊”、“萱阁恒春”。庭院正中有东西两个天井,以青石板铺设,天井两侧均为木瓦结构的二层厢房。当时水头镇上如周家这种独门独户的大宅院尚属凤毛麟角,仅有后街蔡厝内、盐仓后王家底、横街方厝内等大户人家,由于周家檐下悬挂灯笼,自名灯号“周全升”,于是寓所人称“全升内”。


全升内大宅建成后,秉承“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之祖训,周必玉耕读不辍,书香盈门,以文誉广播乡里。周必玉其子周光杰与其孙周天睿,皆为国学生。其曾孙有三,其中周启沣、周启东也是国学生,周启良为贡生。


周启沣之子周锡经,1904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1909年在杭州创办浙江省第一本专业刊物《商业杂志》,1911年中商科举人,1912年当选为浙江省议会第一届议员,曾任浙江工商大学第二任校长、浙江省教育会副会长。


周启良之子周锡光(周喟)为增广生,周饮冰、周亦航之父,曾任水头区中心小学校长,受聘《民国平阳县志》的分纂之职,主修其中的《人物志》《职官志》。1918年编纂《南雁荡山志》十三卷,不畏艰辛,足迹踏遍南雁胜景,且拍照成像,以便观瞻。


1928年春,同刘绍宽、王理孚、黄光、鲍铭书、夏绍球、姜会明诸文友成立戊社,每月集会酬唱,十载蝉联,成为平阳文坛美谈。


一方全升内,由于崇文重教之家风薪火相传,其后裔瓜瓞绵绵,弦歌不辍,人才济济。


仁义善举:

朱官堰、济婴分局

会文书院


水头蒲峰北麓有云岭,岭头古道乃水头通往平阳山门的必经之路。因岭高路陡,民不堪其苦。为便于往来行旅歇息驻脚,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始建云岭亭,后年久失修,几近圮废。乾隆五十七年(1792),周必玉倡议修缮云岭亭,带头捐资,鸠工庀材,躬身监管,当年新亭落成,路人莫不交口称赞。乾隆五十九年(1794),平阳县令赵黻为表彰周必玉等倡修云岭亭,特题赠“普济高怀”匾额。


清同治年间,平邑水头一带溺女之风颇盛, 周必玉之孙周天睿素来宅心仁厚,不忍此无道之行,遂命其子周启沣、周启良、周启东从接生老妪处多方收致弃婴, 护送到远在平阳城南育婴堂(今平阳县小),妥善养育。后因为这样的做法一年不过几十口,同治十三年(1874),周启沣三兄弟在水头登第河西购地建成北港济婴分局,加上善士施钦江也舍地一亩,拓其基遂成楼屋五间、门房三间,每年所收养弃婴有三百名之多,周启沣、周启良为分局董事,坚持逾三十年,众所翕服。清翰林院侍读学士、瑞安名士孙锵鸣为作《北港济婴分局记》,以褒善行。


始建于宋代的南雁会文书院,原为三间木构平房,乃平阳学统陈经邦、经正之读书处,后历经岁月而成废墟,为重振文风,清光绪十年(1884),周启良同顺溪陈少文联袂倡捐,于故址重建五间二层楼房,又于华表峰西麓新建三间开阔的“棣萼世辉楼”,以光先贤而裨后学。县令汤肇熙也捐俸禄置田产,作为生徒的膏火之资(学费),并撰《劝捐会文书院膏火田序》,以彰斯泽。


周启沣、周启良兄弟向以豪侠尚气,仗义疏财名闻乡里,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倡捐修葺水头街道,一呼百应,担纲主事,沿上街、中街、后街铺设青石板,两公里许,三年乃成,水头街遂成通衢。光绪十八年(1892)春,始建于南宋的朱官堰年久失修,河道壅淤,侵占良田,乡人合议疏浚,乃请周启良主持修缮。周启良志愿义工,每日赤脚田间勘察地形,现场督工数月,一条长约五里许,有利万亩良田灌溉的水渠告成,乡人俱感其恩。光绪九年(1883),平阳知县汤肇熙为褒奖周启沣三兄弟为乡里所行诸多善举,曾题赠“一乡善士”匾额。


此外,民国十五年(1926),周喟同陈奕树发起捐造南雁云关新路及新建爱晚亭,又于1931年筹资倡建水头新街,铺设石板路,修筑大滩码头,开凿街道义井。


贤妻淑女:

杨夫人、周玉凤


周启沣之妻杨夫人,孝敬公婆,关爱妯娌,相夫教子,端庄贤淑而有学,任劳任怨地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庶务,以理家有方、和睦邻里赢得乡里人的口碑。杨夫人慈悲为怀,对于丈夫周启沣诸兄弟所热心的济婴事业,从无怨怼,且以积德为乐。每当济婴分局繁忙之时,同妯娌一道服侍嗷嗷之婴,经年乐此不疲,为长街短巷人由衷感佩。


杨夫人六秩寿诞时,民国总统黎元洪题赠“巾帼完人”匾额。仙逝之时,乡人无不潸然泪下,出殡时老街人争相执绋。温州名流、福建省公署教育科科长黄式苏,有挽周锡经先生母杨太夫人联:“其节与行,为巾帼所难,玺书极褒荣,一代争传贤母范;有子若孙,喜门闾渐大,板舆数迎养,九原应慰老人心。”


周启沣之孙女周玉凤,1920年毕业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秀外慧中识大体的女子,后同丈夫池传楹(沪江大学毕业)旅居新加坡创业,胼手胝足,白手起家。丈夫早期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公司担任要职,后在周玉凤的鼓励襄助下,自立门户。1929年,他们先后在上海、新加坡、香港创办三民皮件公司和三民企业公司,事业蒸蒸日上,遂成海外知名企业。


1931年,周玉凤为便于同乡联络,慷慨解囊辅佐丈夫兴建新加坡温州会馆,担任会馆名誉会长。抗战时期的1938年10月10日,周玉凤、池传楹积极参与陈嘉庚发起成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带头捐款捐药,解决祖国许多伤兵难民的实际问题,支援抗战前线。抗战胜利后,为促进新加坡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周玉凤同丈夫创办三江公学、南侨公学,为华侨培育人才,深受侨胞的尊敬和爱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0:28 , Processed in 0.09993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