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池太岚: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8:43: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6.25

道阻且长:

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文 | 池太岚

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

从经济学角度讲,国际贸易会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产生影响,有人得益,肯定也就有人受损。

整体而言,国际贸易对于各国而言都是双赢的,但在一个社会里面,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赢家。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禀赋模型(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认为,要使自由贸易持续下去,就需要帮助受损的群体,对其进行补贴,并帮助实现就业。

全球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同的。目前,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在发达国家,富人很大程度上是靠金融市场、资产市场来赚钱或者维持个人资产的群体。这些人可以在国外得到更高的盈利和利润收入。但是对靠劳动为生的人而言,情况就不大一样。

劳工群体有低技术和高技术群体两类。在发达国家,低技术群体在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是受损的群体。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更具竞争性,发达国家国内对低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整个工资水平也就下降了。相反,由于国际化对高技术劳动者的需求增大,高技术群体的工资也越来越高。

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讲,好像是有钱人利益受损,但其实也不一定。有钱人可以把自己资产多样化,进行更好、更多的投资,从而抵消损失。

发展中国家低技术工人总的来说是得益,因为工作的机会更多了,而高技术人则要看技术程度。例如,中国改革以前高技术群体在国企里工作,后来这群人到民营企业或外企,收入能有很大提高。

跟发达国家相比,特别在中国的制度下,国家的应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能够对因国际化、全球化失利的人做一部分的补偿。但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也因此加剧了社会分化。

为何全球化现在遭到了反对

反全球化过去也出现过,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经济腾飞的时候,对美国社会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当时的冲击并没有造成今天这样的反全球化浪潮。

为什么今天的反全球化这么厉害?这跟当初日本兴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反全球化有什么差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参与到国际化、全球化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化、全球化,这就对发达国家低技术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持续和程度的加深,这些群体的痛苦程度也与日俱增。

在有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缺乏对受损群体的补偿。他们坚持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认为你应该依靠自己。美国的福利比其它发达国家要差得多。很多受损的社会群体里,例如蓝领工人就觉得自己被政府和富人抛弃了。

他们特别反感的一件事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政府花了大量的钱来挽救银行。

2008年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银行过去不负责任的行为,把房产债务放到一起,重新包装后作为低风险的债务卖出去,最后收不回来。

虽然有些大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失业了,但这些人本来就是高收入群体。然而,因为金融危机失业的低收入工人却得不到补偿。越来越多人认为自己被社会抛弃,对社会精英开始不信任,使得特朗普竞选成功。

逆全球化潮流在美欧之间的差异

逆全球化在美国和欧洲并不相同,两者在经济政策、政治制度、公司治理制度、劳工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美国信仰自由企业,但民主党更支持社会福利。美国两党竞争十分激烈,这导致两党政策越来越极端。欧洲很多国家是多党制,当没有一个党达到多数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妥协来制定政策。

在公司治理方面,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大。靠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企业几个月收入不好的话,管理人员就会去找新工作。

但是在欧洲,融资方法不大一样,如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一般是银行占的比重大,银行跟企业之间建立了比较长期的关系,银行不只看季度报表,要看整个公司经营情况、将来实力、潜力如何。

教育方面,美国的高中教育毕业要求很低。但欧洲跟中国类似,有一个最低限度,达不到不能毕业。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到技校,技校也很严格,基本的数理化、本国语言写作能力都具备。这些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很好的技工,而且有能力再进行培训。但美国公司倒闭以后,很多工人50岁了,中学就没有学好,后来就很吃力,很难有改变的希望。

社会福利上,欧洲不光有一般社会福利,也设有专门基金对因为国际竞争造成失业的人进行补偿。

而且,欧美逆全球化的目标也不一样。美国主要是针对贸易和贸易伙伴,例如中国。欧洲主要是针对移民,欧盟有自由移民法,对自由贸易并不是那么反感。

因此,美欧对中国的态度也不一样。

中美紧张贸易关系 美国对中国的抱怨

一是WTO问题,美国认为中国没有全部履行自己的责任,即使现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进一步开放。

二个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当然比发达国家要差,但美国还指责中国政府管理机构有时会参与技术偷窃,这很难证实。

中国在法律上并没有逼着外国企业转让技术。诚然,中国有些行业要求合资运营,美国、欧洲部分企业也抱怨国有企业合伙人一直要求他们转让技术,但这也很难到WTO的仲裁庭上证实。  

第三,美国认为中国有时候向国际输出过剩产能。比如2000年初中国造高铁,很多企业开始生产钢铁,但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了,产能过剩的企业就开始向国际市场低价抛售。但在周期性的行业里,每个国家都有这个问题。

在美国,很多企业盈利后没有把钱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当国际经济衰退的时候,这些企业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因此美国企业经营非常不稳定,但又因为行业规模大,企业们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美国汽车业、钢铁业都是美国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

中国采取的政策是不一样的,让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运营,说不定三五年国际市场又改了,这些企业又能生存了,从经济角度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中国对美国的不满

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指责,也是滥用得厉害。由于中国在WTO没有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可以随便找一个标准,超过这一标准就是倾销。所以,中国指责美国对出口进行控制也已经很多年了。

再有就是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WTO的案例还在进行,究竟中国应该自动被承认为是市场经济,还是由其它国家来决定?在这个问题上,WTO恐怕也比较难办。

美国对于走下坡路的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援助政策,就只能利用反倾销,暂时或者长期地保护美国企业。

不管合理不合理,美国没有这个工具的话,是无法控制劳工失业的。只有更大规模、更深层的制度改革才能解决美国这个问题,这是制度问题,用反倾销政策只能暂时起作用。

美国指责中国补贴的例子在WTO也是站不住脚的。适当的补贴在国际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现在特朗普政府对WTO很看不上眼,甚至想要甩开WTO。欧洲和日本和其它国家要拉着美国继续呆在这一机制内,但美国并不愿意。

美国的贸易赤字是低储蓄率造成的

美国想让中国答应一些要求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这是不现实的。美国很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人储蓄率太低。

让中国同意降低美国赤字,是特朗普竞选最大手段之一,因此这样可以表现出自己在执行竞选承诺,但实际上这个没法真正达到。

假定中国让人民币大量升值,就跟当年的日元一样,也解决不了赤字问题,赤字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储蓄率低的问题,而且这对中国经济创伤太大,也不可能实现。

另外,如果中国自动减少出口,或者要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欧洲也不会同意。如果大规模限制出口,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中国要限制所有产品,那真是比计划经济还难。

在技术转让问题上,很难讲清楚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但是,美国应相信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力,美国企业哪会把自己皇冠上的珍珠交给竞争者?有些美国小企业可能在中国把自己的知识产权给丢了,但是真正有经验的公司是不会转让自己最核心的技术的。

个人偏见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美国主要决策者对经济的理解存在偏差

现在美国主要的决策者对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特朗普80年代就曾在《纽约时报》买广告版面来攻击里根的自由贸易政策,认为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应是美国的政策,并把贸易赤字作为美国虚弱的一种迹象。

同时,特朗普把股票市场指数看作衡量他政绩的标准,总要吹嘘减少赤字。但当政策导致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他又开始往回撤。

莱特希泽是美日贸易谈判的代表,他认为日本偷了美国的技术,并主张重商主义。而且,他是国际诉讼律师,帮人家打官司,所以他持零和博弈观念。

还有美国竞选的问题,蓝领工人支持保护主义,支持特朗普,但不大理解自由贸易的相关知识。此外,美国的利益集团经常把各种经济事务看成美国霸权的筹码。

现在在美国,左右两派都有人在考虑,如果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就可以团结起来解决国内分裂,督促美国人一起努力。但美国严重的分裂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还有两党政治的因素,两党竞争的时候,每个党都不愿意被别人指责说对中国让步,或者对其它假想敌“太软”。

竞选的时候两个党只能走都是极端路线,你“左”我比你还“左”。自从90年代开始,每次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中国都会成为一个靶子,只有一年中国没有成为靶子,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因为这个事儿足够大,中国就放在一边了。

中国是不是真的理解美国决策过程?

中国是不是真的理解美国决策过程,理解有多深?这需要更多真正了解美国决策程序并能够影响决策的人来参与这个讨论。

美国哪个利益集团是坚持真正的保护主义,哪些只是表面上的保护主义,又有哪些可以成为你暂时的盟友,这个需要搞清楚。

美国媒体是自由媒体,要卖广告,如果报道真实情况影响卖广告,编辑就会把内容改了。

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前,很受尊重的媒体《纽约时报》有一系列关于伊拉克如何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报道的记者是号称有国防部内部消息,后来被证实报道的内容基本都是国防部的一位新保守主义公关人员给的,完全与事实不符。

美国在华企业也支持美国政府强硬政策,这多少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因为美国企业原来来了中国以后期望挺高,但是现在中国人学得快,竞争也就多了,有些政策对它确实不利。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企业合资经营,国有企业整天骚扰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也是挺麻烦。其实这些企业不傻,也不会真的把核心技术转让。

但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有点压力,可能对这些企业有好处,于是这些企业就开始追随这一政策。但是贸易战越打越厉害,这些人还是非常担心的。

即使当初赞同特朗普政策的企业,现在也觉得应该出来表态了,今天刚有沃尔玛和很多企业的公开信。原来叶公好龙的人,当龙真的来了之后有点害怕了。

中美贸易战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

至于国际贸易秩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两极分化,像莱特希泽这些美国人认为,分化就分化,并不看重比较成本优势。但其它国家并不这么认为。

二是碎片化,欧盟害怕美国和中国达成统一意见,把它们丢到一边。中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多边国家组织或者国家集团有一定好处,他们能够阻止两极分化。

当然,对中国投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要求越来越严,欧盟也开始讨论统一政策的问题,但是达成一致很难。有些发展中国家也有民粹主义,现在巴西新选的总统有时候就会骂中国。

在WTO改革过程中,美国恐怕不大可能参与进来,至少在特朗普下台以前不会参与。中国和欧盟就被迫要成领头羊,中国恐怕得做一些让步,跟欧盟达成统一。  

“一带一路”的问题,双赢潜力明显,但是中国也有风险,因为很多国家的管理机制和经济治理不行。要想成功运行,不仅需要技术转让,经济治理等方面也得跟上才行。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增强信息搜集能力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国际化战略问题,收集信息这个能力要建立起来。如果一个小企业没有这个能力,就需要政府或者工业组织来帮它搞这个事。

产业链布局全球化

供应链不是只有一条,而是有多个选择,一个不行再找其他的。如果有哪一个环节受到关税的影响,那就挪到其它国家。但主要供应链还在中国,因为其它小国没有像中国这么大的工业能力。

新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国际化造成动力,过早把供应链搬出去对中国经济不利,但是有一个动力来帮助自己国际化,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改革经营体制

经营体制的管理属于国营企业改革的范畴,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企业由政府指派高管违背了市场原则,还是要好好研究的这个问题的。

提高管理团队的国际化水平

我看到有些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已经有很多国际化人才,这些人多一点还是有好处。有了这些人以后,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如何有效阻止跨国公司网络、怎么避免在外国受到攻击等问题。

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方式

简单把公司买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消化技术或者组织能力。遇到困难以后,跨国公司可以换一个合约方式,想办法达到跟并购类似的关系。说这不是说并购或者把它吃掉,而是发展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

制定全球战略

在有些国家,一些企业经营不利时不能全撤了,起码留有一个前哨,观察那里的竞争企业在做什么。想达到国际水平,就必须在国际大市场具有竞争力。

作者:池太岚

美国堪萨斯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与战略教授

卡尔·A·斯库宾教席教授

本文根据作者6月14日在民智国际研究院的演讲整理,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23:58 , Processed in 0.08742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