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44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2: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 ,鱼皆露死 。

    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风俗通》

【译文】

    城门着了火,大祸降临池中之鱼。

    有一种旧的传说: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国城门的旁边,有一天,城门突然着了火,火焰蔓延到他的家里,池仲鱼就活活被烧死了。

    又有一种说法:宋国城门起了大火,救火的人都去汲取池子里的水,去浇灭城门大火,结果,池子里的水都被淘干了,所有的鱼都干死了。

    这是比喻坏事的蔓延,必将会伤害善良忠厚的人啊!

【说明】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切不可孤立地看问题。要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全面地进行考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5:55 | 只看该作者


从全文看,其意为:因牵连而涉及祸害或损失,也说明事事之间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提醒我们用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属于联系的多样性中的间接联系,城门失火,要用到河里的水,水中生活着
这是比喻祸事的蔓延,必将会伤害到无辜的人!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6:12 | 只看该作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指他人的不幸,可能会引起自身的不幸,不能因为自认为与此事无关便袖手旁观、幸灾乐祸。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6:24 | 只看该作者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瑾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6:38 | 只看该作者
城门着火,灾祸降临护城河中的鱼。

有一种旧的传说: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国城门旁。城门突然着火,火蔓延到他的家里,池仲鱼被烧死了。

又有一种说法:宋国城门起火,救火的人汲取护城河中的水,去浇灭大火,结果护城河里的水干了,所有的鱼都死了。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6:50 | 只看该作者
殃及池鱼 池:护城河

居宋城门 居:住

延及其家 延:蔓延

池中空竭 竭:尽

并伤良瑾也 良:善良(的人)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又作:池鱼之殃,无妄之灾。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7#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7:02 | 只看该作者
【说明】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切不可孤立地看问题。要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全面地进行考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31:03 | 只看该作者
解释:本意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跟自己有关系的关连体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如唇亡齿寒,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故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9#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46:21 | 只看该作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谓无端受连累。

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引《风俗通》:“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周煇《清波杂志》卷下:“张无尽尝作一表云:‘鲁酒薄而邯郸围,城门火而池鱼祸。’上句出《庄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之,当是城门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鱼死也。”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270页(213字)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53:43 | 只看该作者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话说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其九族。以致池姓虽起源历史久远,但至今可能人口发展不怎么多,或许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受到此事件的影响吧。久而久之,后来人们便将池仲鱼家族无故遭受株连之事,说成了如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顺口成语而被广为流传。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16 03:10 , Processed in 0.08493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