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0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 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暖田村连塘垇池姓历史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5:23: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暖田村连塘垇池姓历史

据《宗政公房谱》记载:江西省赣州市池氏一世祖池溥(簿)传至十一世祖正昌公生子三:长曰伯一,次曰伯二(宗政),三曰伯三(宗仕)。伯一公“未详其实”,伯二公即宗政公“移居始兴跃溪甘棠”,伯三公即宗仕公“徙居韶州翁源县”。伯二公即宗政公二传至十四世友海公生子四:“长曰积金,移居连塘垇;次曰积玉,原居甘棠;三曰积钦,迁居保昌乌石洞”。


由此观之,连塘垇池氏的一世祖应为十五世祖积金公,至今已传至三十一世,共已传十六世,三、四百年的历史。移居到连塘垇时的房屋为四栋,房屋朝向为“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朝向为“庚山甲向”。



祖辈口耳相传下来的连塘垇村池氏的历史故事主要有四个:



一、大力士考武状元的故事



古代,连塘垇池姓有一个大力士,力量有八百斤左右;对面暖水村也有一个邓姓大力士,力量有六百斤左右。



有一年,两人相约赴京城考武状元。当时是由皇帝亲自命题,亲自监考,亲自录取。考中武状元者除封官、领俸禄外,还授予武状元所在村一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有这块免死铜牌的村庄,所有人犯了死罪都可免于一死,只罚终生守边疆或坐牢狱(相当于现在的“无期徒刑”)。



那时的人出题的水平还很低,很简单。但考武状元的题目也能够考查一个人的力量、智商和社会阅历。考试纪律也还不规范,考试时没轮到考试的考生都可以在旁边围观的。



考试时,皇帝出的题目是:用两个农村脱粒用的大桶房装满稻谷,相当于单边三百斤左右,两边合计六百斤左右,用特制的“扁担”挑,只要能挑起这两桶房稻谷来的人即可录取为武状元。



连塘垇池姓大力士由于平时就挑过这种重量,平时就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在话下。所以,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争着带头考。结果一挑,一边沉甸甸,一边轻飘飘。轻飘飘的那边一抛,将大半谷糠甩了出来,皇帝判定他考试失败。



原来轻飘飘的那个大桶房,下面放的全部是谷糠,只在上面薄薄地遮了一层稻谷。



而暖水村邓姓大力士吸取经验教训,考试前,首先用双手分别提一提每一桶房的重量,掂量掂量后再挑,结果轻而易举就考到了武状元。从此,既做了官,也领了俸禄,还将“免死铜牌”挂在了暖水村大门口的“拴马石”上。全村人都感谢他,以他为荣,以他为傲。他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得意洋洋,让人羡慕不已。连塘垇池姓大力士十分忌妒,慢慢由忌妒生恨,由恨而生报复之心。终于,有一天早上,早起的暖水人发现,挂在大门口“拴马石”上的“免死铜牌”不见了。暖水村和附近村的人都猜测可能是连塘垇池姓大力士偷走了,因这么重的铜牌,通常人是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搬得动的。官府去调查又查不出是谁偷走的。后来,连塘垇池姓大力士暮年之后,终于自己透露出,当年是自己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把这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背到瑶背大塘头湖洋田里丢掉的。



这个故事告诉子孙后代,要从两个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一是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要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二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稳重、镇定、沉着、不急不慢,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情。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命里有时终须有”,性急只能起反作用。



二、连塘垇村池姓地理先生被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忽悠的故事



甘棠古代全部是池姓人居住的地方,雷姓是在池姓大部份人迁居他乡,剩下的少数人久居甘棠而慢慢败绝之后才在那里居住的。古代的甘棠池姓曾经很强盛,最繁盛的时期男青年达 300 人。事物的规律往往是盛极必衰,人多了没文化就变得野蛮,欺侮人。据说,当时,邻村的人都被甘棠池姓人欺侮得叫苦连天,巴不得甘棠池姓人早点败绝。连塘垇一世祖积金公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一个村不能这样发展,子孙没文化造成愚昧落后是整个村的悲哀。



他嘱子嘱孙,再强大也不能以强欺弱,要谦和友善,以理服人,乐于助人,“让人不为输”,“得理也要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 因此,叫来地理先生找到连塘垇现在的大门朝“笔架山”的住址,以求改变子孙后代愚昧落后的面貌。据地理先生说,大门朝“笔架山”出生的子孙较聪明,出读书人也较多,代代都会有很多的文官,人也比较文明,比较讲道理。



积金公房派迁居到连塘垇居住后很快就繁盛起来,人口逐渐增多,读书人也越来越多,文官也出现了很多,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人的劣根性往往是越有越贪,因此觉得还不够满足。现实已经到了邻村人都十分忌妒了,他们还想要更加富裕。



某些年,连塘垇村池姓和暖水村邓姓均各自出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地理先生。他们是“拜把子”兄弟。



某日,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利用连塘垇村人越有越贪的心理,对连塘垇村池姓地理先生说:“假如我们暖水村在水龙塅(地名)‘两水夹金’的地方建一座四层高的黑色围楼,对你们连塘垇村风水特别好。因连塘垇后龙山是‘狗型’,黑色围楼相当于‘饭甄’,狗趴‘饭甄’,不愁没吃。你们村会更加富裕”。连塘垇村池姓地理先生也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不知是计,以为结拜兄弟是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的,便答应暖水村人在选定位置建造黑色围楼。



但动工后,暖水村人借口买不到那么多石墨用来调黑色,便用桐油石灰建成白色的围楼。不管连塘垇池姓人怎么协调,暖水村人均说:“你们找到那么多石墨来,我们就做成黑色围楼”。无奈之下,看在结拜兄弟的情份上,连塘垇池姓村人没有再去干预。但从风水理论上说,白色围楼就成了“白面老虎”,狗最怕“白面老虎”。



因此,围楼建好后,连塘垇池姓人慢慢感觉到各方面都不够顺,许多人就把这些不顺“归罪”在这座围楼影响了风水。所以,越来越多人迁往他乡居住,只剩下少数人家继续居住在连塘垇村。但这些人家也慢慢败绝,最后只剩下二十六世芳派芳仁公一家人。而芳仁公身上都体现了风水不好的地方出生的人的样子,他生性好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点男人样,经常赴墟赌博输得只剩下穿着内裤(裤衩)回家,屡教不改。



子孙后代要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吸取三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二是人生要知足常乐,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三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自然规律的,发得越快败得也越快,发得越慢败得也越慢。因此,做事要适可而止,遵循自然规律,避免想更好反而变成更坏。



三、车到山前必有路,风水并无绝人之路——芳仁公一家搬迁到下窖下村居住的历史事实



也许是风水注定不该绝,芳仁公娶到本镇下窖下村曾氏有钱人家的闺女做老婆。曾氏知书识礼、贤惠能干、大方得体,操持家务井井有条,把这个家打理得家人、亲戚、邻村人都称赞不已。



曾氏看到芳仁公那么不争气,加上清朝末年和民国期间,兵匪猖獗,为了“逃兵逃贼”,再联想到连塘垇村风水问题,她决定搬回去娘家住,将几个孩子拉扯大再说。这一决定得到了娘家人的大力支持,娘家人叫芳仁公一家一同住在下窖下村的围楼里,分给他们房子、土地、山林,给他们生产投资和生活费用。芳仁公是个很敬畏外家亲戚的人,在外家居住的这段时间里,他改变十分大,判若两人。对曾氏的所有安排言听计从,并完全担负起了男人应该负的责任。因此,芳仁公和妻子曾氏及一家的生活很快就跟上了当地中等生活水平。



芳仁公一家就这样在下窖下村围楼里生活了三十年。其三个儿子森明、发明、国民和三个女儿连麻、福连、福香都相继成家立业了。长子森明生子一:石井,生女二:运娇,新凤。次子发明生子三:永财、永石、幼子名字失考。国民无后。芳仁公先于曾氏两年去世,外家岳父岳母和曾氏的兄弟也相继去世,曾氏也于 1947 年去世。考虑到外家的客女曾氏都已经去世,加上要关照芳仁公一家的外家长辈也都已去世。其他人关照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芳仁公长子森明与弟弟发明、国民商量,还是搬回去连塘垇祖屋居住比较妥,以免无人关照而被人欺侮。就这样, 1947 年,三兄弟带着一大家子人搬回了连塘垇居住。那时石井公 17 岁,永财公 7 岁,永石公 4 岁。



子孙后代要从这个历史事实中吸取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是“车到山前必有路”,风水并无绝人之路。人遇到困境只要坚持,慢慢熬,持之以恒地解决,再困难的事情最终也能慢慢得到解决的。只要人还活着,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是赌博是家族衰败的起点,子孙后代要坚决戒绝“吃喝嫖赌毒拐狂,娇奢淫逸偷抢骗”,千万不要与这些不良习气沾上边。三是做人要有志气,要靠自己。靠别人和亲戚是不长久的,哪怕是三十年那么长,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家靠自己的。如果芳仁公不沾上赌博的恶习,勤俭持家,担负起男人的责任,也不至于走到投靠亲戚的地步。因此,人要有志气,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四、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重建连塘垇村的历史事实



森明公、发明公、国民公兄弟三人从下窖下村搬回来连塘垇居住后,因原老屋是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庚山甲向,正对暖水围楼。为了不至于让不好的风水继续影响本村,他们将大门朝向改为辛山乙向,从而改变了原来受暖水围楼影响的风水。并在大门前方四十米左右的三岔路靠河边的位置种了一排大树,挡住暖水围楼,以减小围楼对本村风水的影响。



在村庄建设方面,因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加上要重新修缮老屋墙壁、瓦背捡漏、添置家具、完善基本需要的设备设施,再加上因年纪大了,能够做好这些打基础的工作都已经算很不错了。随着国派这三兄弟先后去世。建设连塘垇村的重担交到了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三人的肩上。 1970 年至 1974 年那段时期,石井公生子六,生女二;永财公生子二,生女二;永石公生子二,生女一。大家的家庭负担都十分沉重,生活极其贫困。



但他们三人决心大、志气高,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 1971 年左右请本公社澄江大队小陂村的雷鸿源地理先生来重新勘测风水,重新确定朝向为庚山甲向,重新建设一个“新农村”。永石公首先在上大厅“小边”建造了一间泥砖瓦房(靠大厅这缮墙的费用三人共同承担),建上大厅时三人一起亲自打砖,背木头,自己做楼樑橼木。建造大厅时只请泥水师傅,自己做“小工”,当年就建好了上大厅。



遗憾的是, 1975 年,由于永石公胆小怕事,因婚姻问题上出现了一点挫折,遇上了一点麻烦事,而选择了投县城墨江河自尽。



后来石井公和永财公两人接着艰苦奋斗,在 1975 年至 1980 年间建好了第二栋房屋,并做好了全村的新大门,从此才真正像一个村落。随着第二十九世宏派兄弟逐渐长大,在 1980 年至 1986 年间建好了前栋(第三栋),并建好了前栋的大门。



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是做人要有志气和责任感,要有不屈的担当精神。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是要有长远的目光。由于急于建成一个村场,他们没有将连塘垇的土地分成三大块,一家人一大块。造成你家建一间我家建一间,给子孙后代发展带来严重障碍。现在要建新农村,因土地不集中,难于互换而无法建成,严重阻碍了子孙后代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08
沙发
发表于 2019-8-9 09:19: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暖田村连塘池姓历史
据《宗政公房谱》记载:江西省赣州市池氏一世祖池溥(簿)传至十一世祖正昌公生子三:长曰伯一,次曰伯二(宗政),三曰伯三(宗仕)。伯一公“未详其实”,伯二公即宗政公“移居始兴跃溪甘棠”,伯三公即宗仕公“徙居韶州翁源县”。伯二公即宗政公二传至十四世友海公生子四:“长曰积金,移居连塘垇;次曰积玉,原居甘棠;三曰积钦,迁居保昌乌石洞”。
由此观之,连塘坳池氏的一世祖应为十五世祖积金公,至今已传至三十一世,共已传十六世,三、四百年的历史。移居到连塘坳时的房屋为四栋,房屋朝向为“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朝向为“庚山甲向”。
祖辈口耳相传下来的连塘坳村池氏的历史故事主要有三个:
一、大力士考武状元的故事
古代,连塘坳池姓有一个大力士,力量有八百斤左右;对面暖水村也有一个邓姓大力士,力量有六百斤左右。
有一年,两人相约赴京城考武状元。当时是由皇帝亲自命题,亲自监考,亲自录取。考中武状元者除封官、领俸禄外,还授予武状元所在村一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有这块免死铜牌的村庄,所有人犯了死罪都可免于一死,只罚终生守边疆或坐牢狱(相当于现在的“无期徒刑”)。
那时的人出题的水平还很低,很简单。但考武状元的题目也能够考查一个人的力量、智商和社会阅历。考试纪律也还不规范,考试时没轮到考试的考生都可以在旁边围观的。
考试时,皇帝出的题目是:用两个农村脱粒用的大桶房装满稻谷,相当于单边三百斤左右,两边合计六百斤左右,用特制的“扁担”挑,只要能挑起这两桶房稻谷来的人即可录取为武状元。
连塘坳池姓大力士由于平时就挑过这种重量,平时就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在话下。所以,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争着带头考。结果一挑,一边沉甸甸,一边轻飘飘。轻飘飘的那边一抛,将大半谷糠甩了出来,皇帝判定他考试失败。
原来轻飘飘的那个大桶房,下面放的全部是谷糠,只在上面薄薄地遮了一层稻谷。
而暖水村邓姓大力士吸取经验教训,考试前,首先用双手分别提一提每一桶房的重量,掂量掂量后再挑,结果轻而易举就考到了武状元。从此,既做了官,也领了俸禄,还将“免死铜牌”挂在了暖水村大门口的“拴马石”上。全村人都感谢他,以他为荣,以他为傲。他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得意洋洋,让人羡慕不已。连塘坳池姓大力士十分忌妒,慢慢由忌妒生恨,由恨而生报复之心。终于,有一天早上,早起的暖水人发现,挂在大门口“拴马石”上的“免死铜牌”不见了。暖水村和附近村的人都猜测可能是连塘坳池姓大力士偷走了,因这么重的铜牌,通常人是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搬得动的。官府去调查又查不出是谁偷走的。后来,连塘坳池姓大力士暮年之后,终于自己透露出,当年是自己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把这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背到瑶背“大塘头”湖洋田里丢掉的。
这个故事告诉子孙后代,要从两个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一是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要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二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稳重、镇定、沉着、不急不慢,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情。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命里有时终须有”,性急只能起反作用。
二、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被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忽悠的故事
甘棠古代全部是池姓人居住的地方,雷姓是在池姓大部份人迁居他乡,剩下的少数人久居甘棠而慢慢败绝之后才在那里居住的。古代的甘棠池姓曾经很强盛,最繁盛的时期男青年达300人。事物的规律往往是盛极必衰,人多了没文化就变得野蛮,欺侮人。据说,当时,邻村的人都被甘棠池姓人欺侮得叫苦连天,巴不得甘棠池姓人早点败绝。连塘坳一世祖积金公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一个村不能这样发展,子孙没文化造成愚昧落后是整个村的悲哀。
他嘱子嘱孙,再强大也不能以强欺弱,要谦和友善,以理服人,乐于助人,“让人不为输”,“得理也要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因此,叫来地理先生找到连塘坳现在的大门朝“笔架山”的住址,以求改变子孙后代愚昧落后的面貌。据地理先生说,大门朝“笔架山”出生的子孙较聪明,出读书人也较多,代代都会有很多的文官,人也比较文明,比较讲道理。
积金公房搬迁居到连塘坳居住后很快就繁盛起来,人口逐渐增多,读书人也越来越多,文官也出现了很多,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人的劣根性往往是越有越贪,因此觉得还不够满足。现实已经到了邻村人都十分忌妒了,他们还想要更加富裕。
某些年,连塘坳村池姓和暖水村邓姓均各自出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地理先生。他们是“拜把子”兄弟。
某日,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利用连塘坳村人越有越贪的心理,对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说:“假如我们暖水村在水龙塅(地名)‘两水夹金’的地方建一座四层高的黑色圆形围楼,对你们连塘坳村风水特别好。因连塘坳后龙山是‘狗型’,黑色围楼相当于‘饭甄’,狗趴‘饭甄’,不愁没吃。你们村会更加富裕”。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也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不知是计,以为结拜兄弟是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的,便答应暖水村人在选定位置建造黑色围楼。
但动工后,暖水村人借口买不到那么多石墨用来调黑色,便用桐油石灰建成白色的四方围楼。不管连塘坳池姓人怎么协调,暖水村人均说:“你们找到那么多石墨来,我们就做成黑色围楼”。无奈之下,看在结拜兄弟的情份上,连塘坳池姓村人没有再去干预。但从风水理论上说,白色围楼就成了“白面老虎”,狗最怕“白面老虎”。
因此,围楼建好后,连塘坳池姓人慢慢感觉到各方面都不够顺,许多人就把这些不顺“归罪”在这座围楼影响了风水。所以,越来越多人迁往他乡居住,只剩下少数人家继续居住在连塘坳村。但这些人家也慢慢败绝,最后只剩下二十六世芳派芳仁公一家人。而芳仁公身上都体现了风水不好的地方出生的人的样子,他生性好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点男人样,经常赴墟赌博输得只剩下穿着内裤(裤衩)回家,屡教不改。
子孙后代要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吸取三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二是人生要知足常乐,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三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自然规律的,发得越快败得也越快,发得越慢败得也越慢。因此,做事要适可而止,遵循自然规律,避免想更好反而变成更坏。
三、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重建连塘垇村的历史事实
森明公、发明公、国民公兄弟三人从下窖下村搬回来连塘坳居住后,因原老屋是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庚山甲向,正对暖水围楼。为了不至于让不好的风水继续影响本村,他们将大门朝向改为“辛山乙”向,从而改变了原来受暖水围楼影响的风水。并在大门前方四十米左右的三岔路靠河边的位置种了一排大树,挡住暖水围楼,以减小围楼对本村风水的影响。
在村庄建设方面,因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加上要重新修缮老屋墙壁、瓦背捡漏、添置家具、完善基本需要的设备设施,再加上因年纪大了,能够做好这些打基础的工作都已经算很不错了。随着国派这三兄弟先后去世。建设连塘坳村的重担交到了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三人的肩上。1970年至1974年那段时期,石井公生子六,生女二;永财公生子二,生女二;永石公生子二,生女一。大家的家庭负担都十分沉重,生活极其贫困。
但他们三人决心大、志气高,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1971年左右请本公社澄江大队小陂村的雷鸿源地理先生来重新勘测风水,重新确定朝向为“庚山甲”向,重新建设一个“新农村”。永石公首先在上大厅“小边”建造了一间泥砖瓦房(靠大厅这缮墙的费用三人共同承担),建上大厅时三人一起亲自打砖,背木头,自己做楼樑橼木。建造大厅时只请泥水师傅,自己做“小工”,当年就建好了上大厅。
在1975年至1980年间建好了第二栋房屋,并做好了全村的新大门,从此才真正像一个村落。随着第二十九世宏派兄弟逐渐长大,在1980年至1986年间建好了前栋(第三栋),并建好了前栋的大门。
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是做人要有志气和责任感,要有不屈的担当精神。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08
板凳
发表于 2019-8-9 09: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08
地板
发表于 2019-8-9 09:23:5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九世宏派池东明于2016年9月10日拍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08
5#
发表于 2019-8-9 10:42:41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暖田村连塘池姓历史
据《宗政公房谱》记载:江西省赣州市池氏一世祖池溥(簿)传至十一世祖正昌公生子三:长曰伯一,次曰伯二(宗政),三曰伯三(宗仕)。伯一公“未详其实”,伯二公即宗政公“移居始兴跃溪甘棠”,伯三公即宗仕公“徙居韶州翁源县”。伯二公即宗政公二传至十四世友海公生子四:“长曰积金,移居连塘垇;次曰积玉,原居甘棠;三曰积钦,迁居保昌乌石洞”。
由此观之,连塘坳池氏的一世祖应为十五世祖积金公,至今已传至三十一世,共已传十六世,三、四百年的历史。移居到连塘坳时的房屋为四栋,房屋朝向为“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朝向为“庚山甲向”。
祖辈口耳相传下来的连塘坳池氏的历史故事主要有三个:
一、大力士考武状元的故事
古代,连塘坳池姓有一个大力士,力量有八百斤左右,对面暖水村也有一个邓姓大力士,力量有六百斤左右。
有一年,两人相约赴京城考武状元。当时是由皇帝亲自命题,亲自监考,亲自录取。考中武状元者除封官、领俸禄外,还授予武状元所在村一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有这块免死铜牌的村庄,所有人犯了死罪都可免于一死,只罚终生守边疆或坐牢狱(相当于现在的“无期徒刑”)。
那时的人出题的水平还很低,很简单。但考武状元的题目也能够考查一个人的力量、智商、心理素质和社会阅历。考试纪律也还不规范,考试时没轮到考试的考生都可以在旁边围观的。
考试时,皇帝出的题目是:用两个农村脱谷粒用的大桶房装满稻谷,相当于单边三百斤左右,两边合计六百斤左右,用特制的“扁担”挑,只要能挑起这两桶房稻谷来的人即可录取为武状元。
连塘坳池姓大力士由于平时就挑过这种重量,平时就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在话下。所以,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争着带头考。结果一挑,一边沉甸甸,一边轻飘飘。轻飘飘的那边一抛,将大半谷糠甩了出来,皇帝判定他考试失败。
原来轻飘飘的那个大桶房,下面放的全部是谷糠,只在上面薄薄地遮了一层稻谷。
而暖水村邓姓大力士吸取经验教训,考试前,首先用双手分别提一提每一桶房的重量,掂量掂量后再挑,结果轻而易举就考到了武状元。从此,既做了官,也领了俸禄,还将“免死铜牌”挂在了暖水村大门口的“拴马石”上。全村人都感谢他,以他为荣,以他为傲。他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得意洋洋,让人羡慕不已。连塘坳池姓大力士十分忌妒,慢慢由忌妒生恨,由恨而生报复之心。终于,有一天早上,早起的暖水人发现,挂在大门口“拴马石”上的“免死铜牌”不见了。暖水村和附近村的人都猜测可能是连塘坳池姓大力士偷走了,因这么重的铜牌,通常人是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搬得动的。官府去调查又查不出是谁偷走的。后来,连塘坳池姓大力士暮年之后,终于自己透露出,当年是自己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把这块四百斤重的“免死铜牌”背到瑶背“大塘头”湖洋田里丢掉的。
这个故事告诉子孙后代,要从两个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一是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要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二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稳重、镇定、沉着、不急不慢,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情。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命里有时终须有”,性急只能起反作用。
二、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被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忽悠的故事
甘棠古代全部是池姓人居住的地方,雷姓是在池姓大部份人迁居他乡,剩下的少数人久居甘棠而慢慢败绝之后才在那里居住的。古代的甘棠池姓曾经很强盛,最繁盛的时期男青年达300人。事物的规律往往是盛极必衰,人多了没文化就变得野蛮,欺侮人。据说,当时,邻村的人都被甘棠池姓人欺侮得叫苦连天,巴不得甘棠池姓人早点败绝。连塘坳一世祖积金公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一个村不能这样发展,子孙没文化造成愚昧落后是整个村的悲哀。
他嘱子嘱孙,再强大也不能以强欺弱,要谦和友善,以理服人,乐于助人,“让人不为输”,“得理也要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因此,叫来地理先生找到连塘坳现在的大门朝“笔架山”的住址,以求改变子孙后代愚昧落后的面貌。据地理先生说,大门朝“笔架山”出生的子孙较聪明,出读书人也较多,代代都会有很多的文官,人也比较文明,比较讲道理。
积金公房搬迁到连塘坳居住后很快就繁盛起来,人口逐渐增多,读书人也越来越多,文官也出现了很多,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但人的劣根性往往是越有越贪,因此觉得还不够满足。现实已经到了邻村人都十分忌妒了,他们还想要更加富裕。
某些年,连塘坳村池姓和暖水村邓姓均各自出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地理先生。他们是“拜把子”兄弟。
某日,暖水村邓姓地理先生利用连塘坳村人越有越贪的心理,对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说:“假如我们暖水村在水龙塅(地名)‘两水夹金’的地方建一座四层高的黑色圆形围楼,对你们连塘坳村风水特别好。因连塘坳后龙山是‘狗型’,黑色围楼相当于‘饭甄’,狗趴‘饭甄’,不愁没吃。你们村会更加富裕”。连塘坳村池姓地理先生也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不知是计,以为结拜兄弟是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的,便答应暖水村人在选定位置建造黑色圆形围楼。
但动工后,暖水村人借口买不到那么多石墨用来调黑色,便用桐油石灰建成白色的四方围楼。不管连塘坳池姓人怎么协调,暖水村人均说:“你们找到那么多石墨来,我们就做成黑色围楼”。无奈之下,看在结拜兄弟的情份上,连塘坳池姓村人没有再去干预。但从风水理论上说,白色围楼就成了“白面老虎”,狗最怕“白面老虎”。
因此,围楼建好后,连塘坳池姓人慢慢感觉到各方面都不够顺,许多人就把这些不顺“归罪”在这座围楼影响了风水。所以,在围楼建好的第三年,连塘坳村人赶紧在大门前方四十米左右的三岔路靠河边的位置种了一排大树,挡住暖水围楼,以减小围楼对本村风水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多人迁往他乡居住,只剩下少数人家继续居住在连塘坳村。但这些人家也慢慢败绝,最后只剩下二十六世芳派芳仁公一家人。而芳仁公身上都体现了风水不好的地方出生的人的样子,他生性好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点男人样,经常赴墟赌博输得只剩下穿着内裤(裤衩)回家,屡教不改。
子孙后代要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吸取三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二是人生要知足常乐,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三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自然规律的,发得越快败得也越快,发得越慢败得也越慢。因此,做事要适可而止,遵循自然规律,避免想更好反而变成更坏。
三、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重建连塘垇村的历史事实
森明公、发明公、国民公兄弟三人从下窖下村搬回来连塘坳居住后,因原老屋是坤山艮向兼申寅,大门庚山甲向,正对暖水围楼。为了不至于让不好的风水继续影响本村,他们将大门朝向改为“辛山乙”向,从而改变了原来受暖水围楼影响的风水。
在村庄建设方面,因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加上要重新修缮老屋墙壁、瓦背捡漏、添置家具、完善基本需要的设备设施,再加上因年纪大了,能够做好这些打基础的工作都已经算很不错了。随着国派这三兄弟先后去世。建设连塘坳村的重担交到了运派石井公、永财公、永石公三人的肩上。1970年至1974年那段时期,石井公生子六,生女二;永财公生子二,生女二;永石公生子二,生女一。大家的家庭负担都十分沉重,生活极其贫困。
但他们三人决心大、志气高,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1971年左右请本公社澄江大队小陂村的雷鸿源地理先生来重新勘测风水,重新确定朝向为“庚山甲”向,重新建设一个“新农村”。永石公首先在上大厅“小边”建造了一间泥砖瓦房(靠大厅这缮墙的费用三人共同承担),建上大厅时三人一起亲自打砖,背木头,自己做楼樑橼木。建造大厅时只请泥水师傅,自己做“小工”,当年就建好了上大厅。
在1975年至1980年间建好了第二栋房屋,并做好了全村的新大门,从此才真正像一个村落。随着第二十九世宏派兄弟逐渐长大,在1980年至1986年间建好了前栋(第三栋),并建好了前栋的大门。
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是做人要有志气和责任感,要有不屈的担当精神。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8

帖子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3
6#
发表于 2019-8-14 11:4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始兴澄江宗亲,我是佰三(宗仕)后裔,我们的一世是薄公,二世是论公,三世是纪鲤,七传至福清,再传正昌,而有无正昌夫妇(我们共同的祖)的消息。我们佰三(宗仕)公房,族谱开头没有第一世祖,而据历年祭祖传说祖婆(正昌妻)是随子佰三(宗仕)同迁来翁源,请问你们还有无其它信息?我的微信是15363234O1O,以往你们看到的族谱是复印件,真正的旧谱(我祖父在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在老家坝仔芙蓉转抄),至今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8

帖子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3
7#
发表于 2019-8-14 12:01: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宗仕(佰三)公房,族谱开头未排第一世,是祖婆(正昌妻)旣随子佰三同来了翁源,但旧社会,女人是不能上谱的,所以未排第一世,但据历年祭祖传说是祖婆,墓碑是池们堂上历祖先巧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8:12 , Processed in 0.07725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