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3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匠人池仁千扎了半辈子的花灯 “把传统手艺一代代传下去”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0:0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8-03-02





池仁千在做花灯
  转眼间,又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元宵节也称灯节,在瑞安,闹花灯以曹村为盛。曹村灯会历史悠久,花灯造型多样,名闻一方。在今年的曹村花灯文化旅游节上,记者见到了曹村“针刺无骨花灯”非遗传承人池仁千。
  池仁千原先做过木工,学过雕花和油漆,扎花灯是从1995年开始的。那一年,曹村恢复正月十五闹花灯,池仁千心思灵活,在家里长辈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做花灯。这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过。
  “做花灯看似简单,但对制作者耐力和定力有很高的要求。像这种水桶般大小的花灯要两三天才能做完,而轿形、船形的花灯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池仁千说,今年的曹村花灯会,他提前4个月就开始准备了。
  在曹村做花灯的人很多,不过池仁千有一项独门绝活——“无骨花灯”。这种花灯没有一根骨架,全灯只用彩色纸片,按所需造型裁剪折叠粘贴而成,并用绣花针刺出精美的花纹图案,再饰上花边,垂以丝缨,工艺独特,堪称一绝。
  无骨花灯的制作方法曾一度失传,全靠池仁千独自实验摸索出来的。他凭借着父母对无骨花灯的描述和启发,经多次试制、反复比较,终于成功制作出无骨花灯。
  “别看无骨花灯小巧,但制作的工序却并不简单。首先要选好纸,纸的质量很关键;其次要画好图样,再剪好折起来。做花灯要11道工序,一盏小小的花灯要做三个小时。”池仁千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张样纸比划。他说,每一个褶皱都有固定角度,是用数学几何公式计算出来的,剪歪了一点都黏不成型,且四面、六面和八面的花灯角度各不一样。
  池仁千骄傲地告诉记者,大家都很喜欢无骨花灯,不久前有一位来自塘下的老人家要买一盏回去,说是没见过。还有一次他带了8盏无骨花灯去参加展览,遇到一个意大利人,硬是被要走了一半。
  “我今年已经63岁了。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喽。我把手艺都传给了女儿,现在都是她做得多。”池仁千感叹道,平时有空也到学校里教教学生们,要把无骨花灯的制作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啊。
  【记者手记】
  近年来,各地都在呼吁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但是摆在手艺人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生存,手艺人越来越难靠手工技艺养家糊口。
  池仁千师傅告诉记者,由于无骨花灯没有骨架,全靠纸张折叠黏糊成型,所以制作大小有限,没办法做很大,且一用力就会变形。无骨花灯虽然深受大家喜爱,但没有市场,他现在接做的活基本上是有骨架的花灯。历经千辛万苦学会的手艺带不来收益,这让池仁千非常难过。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让传统手工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才是最好的途径。(瑞安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8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0:08:19 | 只看该作者
花灯文化旅游节上,举办了开蒙礼。

2018年3月7日消息:瑞安曹村元宵闹花灯,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岁岁这般,代代传承。而今年,曹村花灯在除夕就亮灯了,正月十三花灯文化旅游节就开幕了。观灯为期三天,而非元宵一天。闹元宵不再仅在“宵”,更多的活动在“昼”,与美丽乡村全域化联动,尝试传统民俗如何华丽转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文化盛宴。

“进士第一村”的悠久传统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那个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有《元宵》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花灯是曹村传统文化的形象符号。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曹村的曹叔远中了进士回乡,乡人制作一盏福星灯挂在村中金锁桥上以表庆贺,挂灯那天正值元宵节,自此曹村元宵挂灯的习俗就一代代传承下来。《温州府志》载:“瑞安河乡一带赛会迎灯,惟曹村、梅岗首屈一指。是晚花篮之灯约数百盏,人物纸灯亦百余盏,极其工巧。”清嘉庆《瑞安县志》描述:“通衢上编结彩幕,张灯,放小焰火,各里社庙尤盛。十三日谓之试灯,十四至十六日谓之正灯,十七谓之残灯,箫鼓歌吹之声,喧阗达旦,男女杂沓,致烦禁饬。”
元宵灯会是弘扬耕读文化的盛大节日。据说后晋时曹氏第十一世祖曹霭等三家为避战祸,从福建长溪迁居曹村。曹氏族规要求子孙“以耕读为业”“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曹逢时登进士第。曹逢时之子曹绛创办凤冈书塾,聘请名师教授乡族子弟。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曹叔远考上进士,为永嘉学派重要学者,《宋史》有传。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曹豳考上进士,《宋史》亦将其入传。曹豳诗《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入选流传最广的中国诗集《千家诗》。曹村有一个牌坊,上书:中华进士第一村。

1995年恢复正月十五闹花灯时,改革开放后的曹村已今非昔比。富裕起来的村民热情高涨,家家户户都制作花灯,有人腊月初就开始编扎花灯,不少人就是再忙也等闹了花灯再出门,远贾他乡,奋迹商场。走进曹村你会看到红灯笼挂满街头,整个曹村洋溢着浓厚的元宵节气氛。待华灯初上,爆竹声声,灯彩列队成行依次出游。大旗猎猎,上书“曹”字。花灯队伍浩浩荡荡蜿蜒二三里,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灯组合,上千只造型各异的彩灯争奇斗艳,花灯用竹篾作骨架,外糊以各色彩纸,贴上图案,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迎春接福”“出入平安”等祝词。花灯有各种样式,有行业祝福灯,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元及第等,有花鸟虫鱼灯,如凤戏牡丹、仙鹤展翅、蝴蝶恋花、鲤鱼跳龙门等。花灯巡游队伍里还有舞龙、舞狮、腰鼓、抬阁、旱船、踩高跷,有扮八仙、扮状元的,有一组组戏曲人物的花船,有“八蛮”彩灯队。元宵夜就这样流光溢彩,因为农民需要自个乐起来,欢喜这样放开闹热一番,把年节过好。

曹村元宵灯会2007年6月列入第一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试验让灯会闹热又安全

赏灯会,确有一种感觉:瑞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存在于缥缃卷轴之间,还扎根于乡风民俗之中。

人在路上汇成洪流,车在村外排成长龙,每年元宵曹村赏灯的人估算达十来万,去迟了就有车阻人阻。观灯者充街塞巷,曹村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觉得不安全,有人觉得看不过瘾。如何做到又闹热又安全,很值得探索。

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民俗形态,让更多的青年人主动参与其中,以创新来引导继承,也很值得探索。

于是人们在思考:如何精心策划和组织,推动传统民俗华丽转身,成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载体?今年闹元宵,曹村做了一系列试验:

其一,与美丽乡村全域化联动。曹村的山水景观中,山在两边立,水在中央走,人家尽往山边靠,留下田垟在中间。曹村依托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全域景观化,一个镇就是一个美丽乡村。赏花灯不限在街巷里,天井垟里也挂起了红灯笼,夜幕降临,彩色灯带闪烁,美丽乡村风景线就是观灯游览的地方。“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这里有负离子、紫外线,有树有花,有鸟与虫子,有悦目的色彩、无边的绿意。和煦的风吹来,吸进呼出,舒展四肢,一种悠然自在的气氛充满身边,人们共享的空间显得充分地大,没有拥挤与众生喧哗的感受,动则动,静则静,快则快,慢则慢,心也放松了。

其二,花灯文化旅游节,最重要的当然是花灯了。花灯提前在除夕亮灯,游客可错峰观赏。在曹村中学、曹豳公园设立赏灯区,设置多种花灯供观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曹村特色文化故事。花灯不再一游而过,可以驻足观赏,细说花灯展示的内容、花灯制作技艺。不少市民在十九大、中国梦、耕读文化、进士文化等为主题的大型花灯前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

其三,“非遗”集体亮相,突出文化旅游味。花灯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有曹村摄影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有南拳表演、文艺表演。设立非遗项目展示区,有木活字印刷、蓝夹缬印染、花版雕刻、瓯绣、吹糖人、糖金杏、古法制糖、圆木制作技艺等20多项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曹村有一种“无骨花灯”,没有灯骨架,由十几片刺有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工艺独特,古朴典雅,为民间工艺一绝,观者无不赞赏。

其四,展示旅游与农业产品。特意推出梅龙溪、南岙革命纪念馆、天井垟、东岙等游览区,介绍曹村的东岙索面、西前糕点、女岙清明茶、东岙莲子、丁凤杨梅等特色农产品。

其五,有了互联网+,传统民俗年轻化。手机成了灯会的必备工具,猜灯谜的扫描灯谜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答灯谜页面,通过答对灯谜分享至朋友圈获得奖品。举办开蒙礼,学童们身着汉服,行拜师礼,朱砂启智,诵读经典,击鼓明志,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开笔破蒙,家长用手机拍下了上传网络,一片点赞。安全保护,车辆进出,这方面的信息畅通就更有赖网络了。

改变是基于一种文化自信。就在元宵节这天,曹村镇领导在温州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言:打造全域美丽田园综合体,争做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据了解,曹村镇已经邀请了专业机构编制规划,空间、土地、产业和生态四规合一。

曹村元宵灯会在创新试验过程中,有的方面还有待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村的试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1 12:09 , Processed in 0.07678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