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楼主: 池小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政] 江右商帮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6:04:5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个研究版本

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最早兴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地区人口达4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0,位居全国首位;而江西地窄人稠,故民多弃农经商。到了各大商帮纷纷兴起的明朝,时人谢肇制在著作《五杂俎》中称:“天下推纤啬者,必推新安与江右。”将其拿来与徽商(即新安商人)比较,可见江右商帮在明代仍占居着重要的商业地位。

概况

出处:《日录杂说》

要说到在10大商帮中最早成形者,还轮不到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的徽商、晋商等,位处江西、声名并不显赫的赣商却处于领先。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

尽管在江右商帮中,既没有出现像徽商那样坐拥巨资,堪与王侯相比的富商巨贾,也没有形成像晋商那样经营着垄断行业,也不能如浙商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但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的说法;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51:06 | 只看该作者
到了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说:“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浙(江)、(南)直次之,闽粤又次之。”当然,江西商人财不大,气不粗,他们上京城发展,只能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所谓“百工技艺”,就是一些有手艺的小商小贩,诸如做糖人、补瓷器、冶铁铸器之类。较上档次的是一些瓷器商、茶商、纸商和书商。比如说书商,一些弃儒经商者对此颇有兴趣。经营书既可牟利,又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行业。江西书商中,以抚州人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50:49 | 只看该作者
元代江西行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幽燕关陕、八闽两广、荆楚川蜀,而以京师大都、荆蜀为主。浙江诸暨人王冕《船上歌》描述了一户以船为家者在运河和长江中下游沿线的观感,其中有“君不见江西年少习商贾,能道国朝蒙古语。黄金散尽博大官,骑马归来傲乡故”之语。这几句诗表明,当时江西经商者颇多,经商的最终目的是“博大官”,习蒙古语和经商都是服务于此。要达到这种目的,高官云集的大都京师无疑是最佳去处。江西的著名墨工南昌朱万初、清江潘云谷携墨售于京师。贵溪倪文宝、鄱阳童某也以制毛笔为业,所制之笔也都远销至京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50:20 | 只看该作者
江苏扬州为江淮百货的集散地,在扬州的各地商人,以徽商最多,其次是陕商、晋商和江右商人。江西盛产木材,而扬州到处海滨,木材短缺,将江西良材运至扬州,可获数倍之利。除了木材之外,从江西沿着长江运往扬州的货物,还有浮梁的茶叶、河口的竹编、南丰的蜜橘、广昌的白莲、南安的板鸭、都昌的银鱼、安福的火腿、余江的木雕、吉安的樟木箱、景德镇的瓷器、泰和武山的乌骨鸡等等。到明清时期,两地间的通商更加频繁,而且以食盐为大宗,盐商扮演了物流中的主角。清末扬州八大盐商中,江西商人就占了三位,分别是周扶九、萧云浦和廖可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9:47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江苏省城南京主要靠江西、湖广的粮食供应,江西商人“岁岁载米依期而至”,卖米给南京人,又从南京人手中买回布匹。除南京外,江南许多城市和市镇都缺粮食,江西商人活跃于金华、杭州、宁波、绍兴、衢州、湖州、严州、台州等地。江西商人从事盐业经营,一般都是较富裕商人,他们贩盐的途径,一路由徽州的祁门、建德进入江西德兴等地,另一路则由广信府的贵溪运往饶州府各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9:23 | 只看该作者
东北方向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历来是明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徽商、晋商在这里有相当大的势力,但江西商人也很活跃。江西商人经赣江、过九江东下,或经玉山抵浙江,频繁往来于江浙皖,主要做贩卖生意,即将江西出产的稻米、大豆、瓷器、夏布、纸张、木材、烟叶、桐油、茶油、靛青等运往三地,而将三省盛产的食盐和丝、棉织品销往江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9:06 | 只看该作者
稍远一点的广西桂林、柳州、浔州、太平、镇安等地,来自江西的盐商、茶商、木材商、药材商也活动频繁。尤其是梧州,地处左、右江会合要津,百货往来,帆樯林立,其繁荣程度在清前期几乎与汉口、湘潭比肩,江西商人在这里所开设的商号有百十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8:19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的主要城市广州、佛山,江西商贾亦“人数殷繁”。广东潮州、惠州等地棉纺业所需棉花,有一半左右靠江西商人从饶州、南昌等地运来。吉安布商有在广州、佛山等地设立“粤庄”者。

江西商人还有不少因在广东、江西两地贩盐而大发其财:广东历来是有名的产盐区,唐代以前,由于大庾岭所阻,江西全省只能食淮盐。但淮盐产区远离江西,尤其离江西南部较远,而且又是溯江而上,运量受到限制,价钱奇高。加上遥远的运途中日晒雨淋,盐丁舞弊,掺杂夹沙,以至江西的食盐既贵且差,民众苦于淡食。大庾岭道拓宽后,大余、赣县、南康等地商人便翻越梅岭到广东境内去贩运食盐,江西专食淮盐的格局打破,百姓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8:01 | 只看该作者

“无江西人不成市场”
可见“江右商帮”
对当时的贸易和市场
影响力有多大


江西商人利用地理之便,同样跻身于福建、两广地区。福建、广东本地也有商帮,不过他们的贸易重点是在海上,所以是以海商为中坚的商帮,而省内的山区地带,基本上都是江西商人活动其间。

明代学者王世懋发现,福建建阳、邵武、长汀等地的居民口音与江西口音相似,一经询问,原来与大量江西商人的活动及入籍有关。以盛产武夷茶著称的建宁府为例,茶农茶商几乎都是江西人,每年的早春二月,总有数十万江西人来到这里,“筐盈于山,担接于道”,或做茶生意,或替茶商打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5:47:03 | 只看该作者
湖广邻近江西,“趾相错,踵相接”,是江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武昌、汉口、汉阳“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俱以贸易为业”,故江西商人到武汉犹如跨门过庭。盐、当、米、木材、药材、花布,在汉口称六大行业,都有江西商人在经营。尤其是汉口的药材业,江西临清商人几乎垄断了这个行业。湖南的长沙、衡阳、湘潭,都是江西人聚居的地方。洞庭湖的岳州府,居民多以渔业为生,而江湖渔利,亦为江西商人所垄断。明清时期湖广一带一直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与“江西填湖广”几乎同时,明清时期还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江西移民有的在湖广地区停下了脚步并永久性留在了那里,有的则一路向前继续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进发。首选地便是四川,当时主要是沿长江、嘉陵江流向川东地区及成都平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7 15:37 , Processed in 0.0783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