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431|回复: 60

[时政] 江右商帮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发表于 2017-9-8 14: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池小小 于 2017-9-8 14:20 编辑

江右商帮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


中文名江右商帮
别    名
江西商帮、赣商
年    代
北宋
商帮历史
中国第一商帮
商帮会馆
1500多座江西会馆遍布全国及海外
江右学派李觏、王安石新学,陆九渊心学
江右道派
许逊净明道学说
商帮特征
坚韧、极富开拓、开创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右商帮】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以讲究贾德著称。

   (赣商)江西商帮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商帮中最早成形的商帮,江右商帮纵横中华工业、金融、盐业、农业商品,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虎方国青铜文明—虎踞南国
3200年前的江西人创造的青铜王国,江西人生产和贸易造就中国南方辉煌的青铜文明—虎方国青铜文明,
南国虎鼎
南国虎鼎
江西清江县吴城和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文明。江西九江荞麦岭青铜冶炼遗址则将中国青铜冶炼史前推至夏代。
雄浑的立鹿大甗鼎:高1.05米,重78.5千克
雄浑的立鹿大甗鼎:高1.05米,重78.5千克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稻谷遗迹,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江西人已经开始生产稻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右商帮之江西

江西,唐代时期称江南西道,江南西道为唐代经济中心;宋代江南西路,江南西路为宋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元代江西行省,江西行省为元代经济中心;江西为明代经济文化中心。

江西无论经济、书院均位居全国各道(路、省)之首,江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又进一步助推江右商帮的持久扩张和发展壮大,奠定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的经济、文化、市场基础,成为中国第一商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右商人和商业兴起的经济基础

江西农业和工业开发
江西开发历史悠久。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稻谷遗迹,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江西已有稻作农业出现。
夏商周时期,工矿业、铸造、陶瓷、纺织等工业也在江西兴起,如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出土、鹰潭角山窑址、瑞昌铜岭古铜矿遗址等。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继续发展,纺织业也取得成就,如江西贵溪出土了苎麻布和印花织物等纺织品。
秦汉时期,制瓷业进一步发展,造船业进一步发展,如汉武帝时期在江西南昌建造了大型战舰浔阳楼船。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西工农业进一步发展,东晋在京城之外有三大粮仓,其中两大粮仓在江西,即豫章仓和钓矶仓,这两仓均是“大贮备之处”。唐德宗贞元时,长安饥荒,就是从江南西道运稻米十五万石,经襄阳以至长安。制瓷和造船业等工业继续发展,青瓷烧制逐步在江西普及,造船由于战争需要进一步增多。
五代时期茶树、果木、纤维植物等经济作物在江西广泛种植,当时在洪州(州治在今南昌)、饶州(州治在今鄱阳)、江州(州治在今九江)、吉州(州治在今吉安)、袁州(州治在今宜春)、虔州(州治在今赣州)、筠州(州治在今高安)等地都有植茶的记载,其中洪州、袁州、吉州、虔州的茶均有名茶或好茶,而饶州地区产茶最多,产地亦最广,饶州又以浮梁茶最负盛名。自唐代历吴、南唐,至宋初,政府每年从江南东、西路议购茶叶1000余万斤,其中大都出自江西,唐德宗在位时始征茶税,全国每年征收茶税四十万贯,江西浮梁一地每年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的八分之三。东晋人范宁在《精隐记》中记述说:“潇湘有橘乡,洞庭有橘里,彭泽有橘市。”可以看出当时江西的柑橘成了交易的商品,有专门的橘市。
江西种植的纤维作物主要有三种:桑、苎麻和葛。江西麻葛资源丰富,为麻织、葛布生产提供了条件。从《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看,江西各州出产的麻、葛、苎织物有苎布、白苎布、葛布、细葛布、麻布等类。说明在江西各州,麻葛种植是非常普遍的。到南唐时,江西的丝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技术亦有提高。如上饶、临川一带出现了一种新产品,号曰“醒骨纱”,“用纯丝蕉骨相兼捻织,夏月衣之,清凉适体”。南唐政府于昇元三年(939年)出台鼓励农桑的政策:“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这种政策的推行,使江西桑树的种植更为广泛。而桑、麻、葛等纤维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江西纺织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唐代江西的制瓷业、矿冶业、造船业等工业发展,
瓷窑几乎遍布江西全境,瓷器业遂成为这个时期江西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其中尤以吉州窑、洪州窑最为著名。
在矿冶业方面,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唐代全国矿冶之处,“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主要分布于陕、宣、润、饶、衢、信六州之地,其中江西占有两州(饶州、信州),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饶州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银产地,饶州乐平县银山,元和时每年产银10余万两,收税7000两,约占当时全国收银税总数12000两的58%。南唐昇元年间(937-943年)所置的信州铅山铜场,发展最快,全宋初出铜无算,“常十余万人采凿,无赖不逞之徒,萃于渊薮。官所市铜钱数千余万斤,大有余羡,而铜山所出益多”,以致铜价降低。可见江西矿冶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矿冶业成为江西工业中的另一大支柱。
  江西盛产优良材料,为造船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十八年(644年)七月,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德等“诣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载军粮”。至五代时江西造船业仍很兴盛,如南唐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战舰数百艘与宋军作战,其“大舰容千人,朱令赟所乘舰尤大,拥甲士、建大将旗鼓”,其高“数十重”。民间造船业兴盛,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尽现江西舟船之盛,此时江西的洪州(今南昌)、饶州(今鄱阳)、江州(今九江)成为中国造船中心。
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开凿了大庾岭路,使赣江-大庾岭路发挥了南下两广商业通道的优势,促进了江西商业发展。
宋代时期,江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经济全面繁荣。尤其是商业经济,在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商业贸易遍及各个乡村市镇,出现了不少草市、城镇;商业贸易种类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到劳动力的买卖;商业贸易出现个体、联合经营等形式。
宋代江西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大繁荣,尤其在制瓷业、矿业、纺织、木材、造纸、制茶。
制瓷业
制瓷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中国瓷业生产发展的又一高峰阶段,江西制瓷业的发展体现在以瓷都景德镇为首的一批瓷窑走上历史舞台,尽显宋代瓷业的艺术高峰。瓷器的烧法与制作、色釉的创作与仿制、瓷雕与彩绘等技术在宋代有大的飞跃,瓷器因而成为宋代对外贸易的一大商品。宋代江西的瓷窑主要分布在饶州浮梁景德镇、吉州庐陵永和、饶州乐平、抚州南丰、赣州宁都及江州等地。宋代单景德镇瓷窑就达300多座。
茶业
采制茶叶,是江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项目。江西各地几乎没有不产茶的州县,据《宋史·食货志》所载,淮南、两浙、荆湖、福建产茶州军共为三十七州六军,江南为十州五军,占第一。江南的十州五军中属于江西省范围的是江、饶、信、洪、抚、筠、袁七州及临江、建昌、南康三军,共为十处,占三分之二。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之二》记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诸路各州产茶数,江西共463万余斤,约占总数1781万余斤的26%,雄居全国第一。产茶额超过百万斤的共有七个州,其中以隆兴府(洪州)最多,为281万余斤。
采矿业
矿冶业是宋代社会重要的工业之一,江西采矿和冶铸生产鼎盛,各地开采的矿产种类丰富,具体表现为:鄱阳、德兴、浮梁、贵溪、南康和抚州等地的金矿,南丰、德兴、饶州、铅山、弋阳、贵溪、赣县、于都、瑞金和大庾等地的银矿,铅山、德兴、弋阳、大庾、南康、瑞金和吉安等地的铜矿,赣州、余干、鄱阳、德兴、乐平、铅山、弋阳、玉山、贵溪、分宜、安福、万安、吉水、吉安、泰和、永新、新建、进贤、上犹、德安和德化等地的铁矿,宁都、会昌、南康、大庾、上犹和南康等地的锡矿,铅山、大庾和宁都等地的铅矿,等等
信州铅山场产铜较稳定,与韶州岑水场、潭州永兴场号称“三大场”,铅山场铜产量高,且在技术革新中,首先采用胆水浸铜法,“铅山兴利,首九鸟儋功”。从此,“招集坑户就貌平官山凿坑了淋铜,官中为置炉烹炼,每一斤铜支钱二百五十”。“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置四监鼓铸,一岁得钱百余万贯。”经过长期实践,江西德兴人张潜“博通方伎,得变铁为铜之法”,其子张甲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浸铜要略》一书。这是有关冶炼技术的最早记载之一。
北宋铅山场产铅28.5万余斤,比乾道初年的11.5万余斤增加两倍有余。而乾道的产量占当年总额19.1 万余斤的60%以上。德兴铜场有铜泉32处,每年产铜5万余斤。铅山铜场北宋初每年产铜达38万斤,安福 连岭场71.4万斤,庐陵黄岗场10.6万余斤,铅山场14.7万余斤,弋阳县12万斤,上饶县12万斤。铜铁的高产量使得铜铁钱造铸业也很发达。北宋元丰时,饶州永平监岁铸61.5万贯,江州广宁监铸34万贯,两者共铸95.5万贯,占全国506万贯的18.9%。

  铜器铸造在江西也十分广泛、繁荣。时人记载说:“临川、隆兴、桂林铜工尤多于他郡。”其他如信州、吉州、虔州、丰城等地的铜器铸造业也很兴盛。金银器的制作也很多。
另外,高安、萍乡、丰城、玉山等地还有煤矿,煤炭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史载“石炭——或云信州玉山亦有之,人畏穿凿之扰,故不敢言也”。“丰城、萍乡二县皆产石炭于山间,掘土黑色可燃,有火而无焰,作硫磺气,既销则成白灰”。至今江西萍乡的煤在江南还十分出名。

  
4.纺织业
宋代江西纺织工业的发展在丝织、麻织方面表现明显。由麻织成的布在各地都有产出,如江州的葛布、洪州的葛布、袁州的白苎布与葛布、抚州的葛布、吉州的葛布与白苎布、赣州的白苎布、南安军的苎布等。
宋代抚州布商陈泰作为包买商的状况,每年年初,其向崇仁、乐安、金溪以及吉州属县的织户发放生产性贷款,作为其织布本钱;到夏秋之间去这些地方讨索麻布,以供贩卖。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各地有“驵主”、“甲首”作为代理人,为陈泰放钱敛布。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金溪诸绩户,达于吉之属邑,各有驵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

  
5.造船业
江西造船业中国之冠—占据宋代半壁江山
江西盛产木材,造船业成为江西重要的工业之一。同时,赣江、鄱阳湖等极为通达的水运,推动了造船业的兴隆。宋代江西的造船业主要集中在洪、吉、虔三州。由于漕运的需要,宋在洪、吉、虔、江等州设置造船场,北宋宋真宗时期各地造船的数量共计2634艘,江西单吉、虔两州就达1130艘,约占总数的43%,居全国第一位。南宋时,洪、吉、虔三州造船场三州造船数达千艘以上。其他如抚州、江州也有造船工场。
江西是中国东西南北交通中心枢纽,繁忙的航运、丰富的森林资源、繁荣的工农商业,加上境内的主要河流汇入鄱阳湖并注入长江,共同决定了江西的航运在对外沟通上有着中心枢纽作用,从而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以赣江沿岸的造船业尤为兴旺。
当时,宋代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及西亚、东非等地区。蔚蓝的海面上常年行驶着浩浩荡荡的中国远洋船队。
  当时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都是“宋朝制造”,“中国船”具有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较快等特点,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宜黄民莫寅“造大舰成,以大钱邀善术者视之”。另外崇宁年间抚州各地民间还举行竞渡游乐活动。可见造船业的发展不但促使了相船术及竞渡的产生与发展,而且也大大地促进了江西的水上运输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江西造船业在宋代极度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先进的技术。
当时,江西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了,并首先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相较于其他地方造船场所造的船只,“江西制造”的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于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全球航海史的新时代,推动宋代经济、商业、对外贸易达到中国古代的最顶峰。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马定远主持在江西制造了100艘马船,均配备了可以拆卸的轮桨,平时可作渡船使用,遇上战事又可“摇身一变”成为战船。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很发达。
  根据《江西通史》记载: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利用多面风;大船上均设有小船,遇紧急情况可用于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及探水设备……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6.造纸业
宋代江西造纸业发达,其造纸材料除传统的麻、桑、藤、楮、苔、麦秸、稻秆外,增加了竹子。江西吉州、抚州、信州等地造纸业发达,临川滑薄纸、抚州茶杉纸和牛舌纸、清江藤纸、江州布水纸、南康军布水纸、袁州纸、饶州纸、吉州竹纸、等都成为贡品而闻名天下。
7.制砚业
江西自唐宋以来,科举教育发达,加上地理因素影响,天然砚石资源丰富,从而促进了本地区制砚工艺的发展。宋代时期,江西的制砚工艺已经很成熟,雕刻纹饰与砚石巧妙结合,使不少文人雅士垂青于此,其中尤其以星子县金星砚、玉山县怀玉砚和修水县贡砚最为著名,被誉为“江西三大名砚”。
8.酿酒业
就种类来说,江西酒主要可划分为黄酒和烧酒两大类,其中黄酒以粳米、糯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而成;烧酒主要以稻谷、高粱和麦子等为原料蒸馏而成。
  宋代江西造酒多为私酿,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酒。如洪州、饶州、吉州、袁州等,其中袁州的酒还成为地方贡品。洪州的双泉、金波等酒在北宋时期名声也很大。
9.文化产业—刻书业
两宋时期,江西是中国文化中心,江西教育事业发达,科举鼎盛,书院居全国各路之首。诸如抚州南城盱江书院、贵溪象山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南昌东湖书院与宗镰书院、瑞州西涧书院、兴国安湖书院等,都在两宋时先后建立,为江右培养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宋史》上有传的江西籍人达二百二十余名,分别属于五十县,并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诸如李觏、王安石、陆九渊、周必大、王钦若、晏殊、欧阳修、曾巩、洪适、文天祥、黄庭坚等。江西科举的兴盛、文化的发达,也带动了刻书业的兴旺, 两宋时期成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江西为宋代刻书中心。”江西刻书因精且富而闻名于世,刻书中心主要分布在抚州、南康、宜春、萍乡、饶州、吉州等地。
  另外,江西纸张充足,也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在抚州、饶州、吉州等地都有一批刀法熟练的刻字工人,使江西成为宋代印刷业的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右商经商大通道—中国南北交通中心枢纽

江右商帮是中国开拓力、实力、渗透力最强、分布最广的中国第一商帮。一批批江右商移民向全国扩张,他们向人烟稀少的地区迁徙,向商业欠发达省份迁徙,其中两湖、两广、云贵川的江西移民最多,如云南省就有近一半是江西移民,另外还有一些迁居海外的。江西移民中绝大多数都是经商,浩浩荡荡的江右商人迅速流向全国各地,占领全国广阔的市场,使江右商帮不断扩张,成行成市。中国大多数市镇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无江西人不成码头”之语。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江右商帮,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激发并促进了全国广大地区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东西南北交通中心枢纽—通江达海

唐代以来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放射性网状交通。从鄱阳湖入各大河流及其重要支流可到江西境内各州;由其河流与周边的关口隘道联系可进入江西周边的各个地区,其中江州-鄱阳湖-赣江-大庾岭贯穿江西南北,是最重要的交通线。从鄱阳湖-长江上中下游干支流-大运河,江右商深入全国各市镇的经商大通道。

唐代以来,江西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枢的水陆交通网。江西水路交通以鄱阳湖为中枢,以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及这些河流的支流为脉络,将整个江西连为一体。陆路,尤其是与周边地区借助平行山脉间的孔道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一道,构成江西完整的水陆交通网。

以鄱阳湖为中心,从鄱阳湖溯赣江而上可到吉州,再到虔州,而从赣江入其支流袁水可到袁州(今宜春);

入支流锦江可到筠州(今高安);入抚河可到抚州;入信江沿江而上可到信州(今上饶);入饶河可到饶州(今鄱阳)及其重镇浮梁。唐末五代江西腹地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由水运和陆运连接而成,从江西的运输中心——鄱阳湖到各周边地区均有便利的交通线。

1、赣江-鄱阳湖-长江上游干支流,全省江右商进入两湖、云贵川的商业大通道

2、赣江、鄱阳湖-长江-大运河,全省江右商深入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的商业通道

3、长江-江州-鄱阳湖-赣江-大庾岭线。唐代以来,从鄱阳湖向南至洪州(今南昌),再由此溯赣江而上,翻越大庾岭可到达广东,即是赣江-大庾岭交通线路;向北经江州(今九江)、襄州(今湖北襄阳)直达中原。

江州-鄱阳湖-赣江-大庾岭线是纵贯江西的主要交通干线,也是江西最重要的商路,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道路之一。这条道路连接岭南与淮南及中原地区,对这些地方的经济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此路也带动了江西的商业发展,使洪州成为了当时东南的一大都会。

从鄱阳湖出江州(今九江)可进入长江。江州是鄱阳湖区的物资集散地和江西北部的咽喉,其“路通五岭,北导长江,远行岷江”。由江州出江西沿长江而上到荆南、湖南和川蜀一带;沿江而下能到淮南即安徽和江苏南部地区,是当时江西最重要的两条交通干线之一。

  4、.鄱阳湖-饶河-阊江-徽州线。从鄱阳湖入饶河,到饶州(今上饶)浮梁,再由阊江可入安徽歙州祁门,是唐代以来江西进入安徽的重要交通道路。江西与安徽另一条水路是婺水。婺水从北向南流经婺源,注入鄱阳湖,也是沟通江西和安徽的要道。

  5、.鄱阳湖-信江-玉山-浙江线。从鄱阳湖到信江,过玉山,是江西进入浙江的重要道路。这条线路是唐代全国三大交通线路之一——长安到东南交通线的一段。

  6、汀州-虔州-郴州线。汀州-虔州-郴州线是这时期横跨赣南的一条交通线,也是江西东通福建汀州、西至湖南郴州的一条道路。它与赣江-大庾岭路共同促使虔州(今赣州)成为赣南交通枢纽。两条交通线的存在使赣南成为“四省咽喉,而粤则南赣肩背,郴、衡其左腋也,汀、漳其右臂也”

  7、洪州-赣江-袁水-宜春-湖南线。这一时期,江西到湖南亦有交通线:一是虔州到湖南郴州;二是出江州经长江到湖南岳阳;三是自洪州出袁州(今宜春)到潭州(今长沙)。人们从洪州出发,溯赣江而上入其支流袁水,逆袁水西到袁州,再由袁州出江西进入湖南的潭州,“取袁州至潭州,总一千二百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6,因此袁州成为“湖湘之孔道”,并作为枢纽促进了湖南与江西的经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右商帮经营行业

粮食、木材、餐饮业、茶业、矿业、瓷业、盐业、金银首饰业、铜铁铸造业、钱庄业、典当业、银行业、水果业、鱼业、蓝靛、油料业、苎麻业、毛竹业、漆业、布业、烟草业、酒业、制糖业、纸业、笔业、砚业、书业、百货业、船业、运输业等行业是江右商帮广泛经营的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粮食业—江右粮商

江西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稻谷遗迹,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江西人已经开始生产稻米。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西进一步发展,东晋在京城之外有三大粮仓,其中两大粮仓在江西,即豫章仓和钓矶仓,这两仓均是“大贮备之处”〔唐〕魏征。

唐代“庐陵户余二万,有地三百余里,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散粒荆、扬。”稻米能运销荆、扬等州,足见当地产量之多。吉州庐陵有一大米商龙昌裔“有米数千斛粜,既而米价稍贱”其售米行为直接影响庐陵市场的米价,成为威慑一方的大贾。米商往往于丰收之际收购粮食,“积米以待踊贵”,从而影响当地的粮价;或者将粮食运往缺粮之地以获取利益。“江西诸郡,昔号富饶,庐陵小邦,尤称沃衍。一千里之壤地,粳稻连云;四十万之输,将舳蔽水。朝廷倚为根本,民物赖以繁昌。”(宋代)“惟本朝东南岁遭米六百万石,以此知本朝取米于东南者为多。然以今日计,诸路共六百万石,而江西居三之一,则江西所出为尤多。”(宋)

清代江右粮商粮食外销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一是由长江而下至江浙地区,湖广、江西地方,粮米素丰,江南、浙江,咸赖此二省之米”,南京“皆湖广、江西上游米粟所汇聚”

二是由长江出口,经江南转运,由海道运至福建,“江、湖二省,从内地至闽,必由长江而江南换海舶,方可出口海运

三是顺章水南运到大庾岭,然后挑运到广东南雄;四是由赣州溯贡水到会昌绮门岭、周田坡,然后转运到潮州

五是由九江向北沿昌江运往安徽,所谓“徽州府属山多田少,所出米谷,即丰年亦仅供数月民食,全赖江西、浙江等处贩运接济”。

  大量粮食经商人之手源源不断地输往江南,不只作口粮,也有相当多的数量用于酿酒。如嘉庆时,然苏州无论丰歉,江(西)、(湖)广、安徽之客米来售者,岁不下数百万石。良由槽坊酤于市,士庶酿于家。本地所产,耗于酒者大半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业—江右茶商

唐代茶树、果木、纤维植物等经济作物也得到广泛种植。当时在洪州(州治在今南昌)、饶州(州治在今鄱阳)、江州(州治在今九江)、吉州(州治在今吉安)、袁州(州治在今宜春)、虔州(州治在今赣州)、筠州(州治在今高安)等地都有植茶,其中洪州、袁州、吉州、虔州的茶均有名茶或好茶,而饶州地区产茶最多,产地亦最广,饶州又以浮梁茶最负盛名。自唐代历吴、南唐,至宋初,政府每年从江南东、西路议购茶叶1000余万斤,其中大都出自江西,唐德宗在位时始征茶税,全国每年征收茶税四十万贯,江西仅浮梁一地每年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的八分之三。唐代以来,江西形成江右茶商集团,江西鄱阳县安仁里细民吕用之的父亲吕璜“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吕璜是当时专门将淮南地区(包括江西)的茶叶长途贩运至荆南进行贸易的富商大贾。唐代江西产茶地区很多,是唐代茶叶生产中心,饶州、吉州、信州、洪州都是当时重要茶叶产地,其中洪州西山白露茶等是茶中精品。唐代江西茶叶不仅质量好、产地广,而且数量惊人,其间尤以饶州浮梁县为最。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诸路各州产茶数,江西地区共463万余斤,约占总数1781万余斤的26%,居第一。产茶额超过百万斤的共有七个州,其中以隆兴府(洪州)最多,为281万余斤。

江右商帮的足迹也遍布福建、两广。明代学者王世懋发现福建建阳、邵武、长汀等地居民的口音与江西口音相似,一经询问,原来这里有大量江西商人的活动与入籍。以盛产武夷茶著称的建宁府为例,茶农茶商几乎都是江西人,每年早春二月,总有数十万江西人来到这里,筐盈于山,担接于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材业—江右木材商

江西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因而木材商人也较多。唐代各地高山之上有“木客”专门砍伐木材与人进行交易,他们“斫杉枋,聚于高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8,吉州也有木材商活动,如商人徐彦威在信州购买木材,再贩卖到苏州、淮南一带,往返一趟,能“获钱数十万”。赣州年销1600万方木材,江右木材商在赣州木材上年获利就达数百万两白银,

矿业—江右矿商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唐宋是中国全国矿冶中心。

江右商人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投资于矿冶业,从事铜、铁等的冶炼和经营;二是收买农户或手工业者的原料或半成品,自行设场加工,生产商品。

明宪宗十七年(1481年),刑部因江西商人携带绢布、火药等物品涌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买卖铜铁、聚众开矿,疏请申禁,“江西人不许往四川地方交结夷人”。《皇明条法事类纂》卷29,《江西人不许往四川地方交结夷人讦告私债例》。

西南三省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在这里,常常聚集江右商开山觅矿。特别是清初罢官矿听民开采之后,西南矿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康熙末年,四川“一碗水地方聚集万余人开矿,川西的昭觉县,“当乾嘉时,矿厂甚王(旺),汉人居于斯土者成千万计。滇、黔是当时全国矿业最发达的地区。贵州“银铜黑白铅厂,上下游十有余处。每厂约聚万人、数千人不等”。在云南,“滇省矿厂甚多,各处聚集砂丁人等不下数十万,每省流寓之人闻风来至。

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着江有厚积资本,开矿觅利。特别是滇省铜矿,江右商人更视为利数。江、川、湖江右商帮大商巨贾。每开一厂,率费银十万、二十万两不等。明清西南矿业的发达,与江西商人的积极投资经营是分不开的。

江右商人在西南的采矿业中,表现出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江西商人往往集行商和矿主身份于一身,开矿、贩运贸易两不误。云南永顺东南的卡瓦地区(今云南凤庆、永胜东南),打槽开矿及走厂贸易者,不下二三万人”。其中主要是江西人。“其平常出入,莫不带有货物,故厂民与商贾无异。”

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一带的冶金采矿业,皆操于江右商之手,可见江右商人投资矿业已成风气。如金溪县商人陈文楷曾经商于四川,后进入云南,“开场冶铁于桐梓、綦江间。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如新城县(今黎川县)饶大俊,经商于福建,于沙县设场开矿冶铁等等。江西本省铁矿主要位于兴国、长宁(今井冈山市)、上犹三县,本地商人多投资开采,江西长宁籍江右商人严永盛和钟常丰各自经营冶铁工场四座;嘉庆十七年(1812年),长宁商人赖赵兴也曾经营铁冶工场等等。

江西萍乡籍江右商文廷式创办康泰福煤号,买机器开采安源煤矿,兼营炼焦运输。后与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合组成汉冶萍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22:22 , Processed in 0.08681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