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47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池孟彬

[复制链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8: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孟彬. 生于1902年8月25日,系湖南邵阳县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
1925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29年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毕业后亲身参加马当战役,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大学学习。1942年返国参加国共内战。2002年病逝于台北。
曾任国民党政论海军“逸仙”舰舰长。到台湾后,历任士官学校校长、台湾“总统府”侍从高参、海军登陆舰队司令、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第一军区司令、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驻巴拿马“大使”。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沙发
发表于 2017-7-18 18: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简介  
        池孟彬先生(1918- ),字敬超,福建省林森縣人。1937年馬尾海軍學校第六期航海班畢業,先後分發永績艦、辰谿水雷製造所見習。期滿後派赴湖南沅江,擔任長江中游佈雷工作。1943年秋獲選為海軍赴英接艦官員,翌年11月抵英,在皇家海軍學院,槍砲、魚雷等專科學校接受為期四年的訓練,期間多次登臨英艦見習。1947年9月任靈甫艦槍砲官兼副長,自英駛艦回國,旋奉調左營海軍士兵學校教育處長。1954年初接任太康艦艦長,參與防衛大陳時之鯁門頭門海域作戰、台山列島作戰、協助大陳撤退等役。其後歷任海軍總部人事署署長、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國防部連絡局局長、海軍指揮參謀大學校長、海軍軍官學校校長、國防部參謀本部次長、海軍副總司令等職。1976年軍職停役外調,歷任台灣航業公司總經理,陽明海運公司暨招商局總經理、董事長。1988年屆齡退休,仍兼海運發展協會理事長,1994年正式退休。先生在事業的各階段,無論軍職或航運界,均廉潔嚴正,盡忠職守,與人相處,亦和諧圓融。先生對其口述內容,力求翔實可信,不時提供相關資料照片,以為佐證。本冊訪問紀錄對於瞭解民國海軍史與台灣航運發展史,應有相當之參考價值。(訪問‧紀錄/張力‧曾金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板凳
发表于 2017-7-18 1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孟彬(1918年-1996年),字敬超,福建省林森县人。池家与海军渊源甚深,祖父是前清进士,叔祖池仲佑中过举人,民国后在北京政府任海军部总务处副官(后升至上校文官),编写过《海军大事纪》、《西行日记》等。祖父治家严谨,庭训就是「读书报国」四个字。大伯也中过举人,民国后在海军总部任秘书,后来升到上校;二伯中过秀才,后来也在政府机关任职;三伯在甲午战争时在镇远舰担任见习生,两军开战时就站在瞭望哨,遭日军炮击牺牲;至于他的父亲则毕业于福建法政学堂。

池氏承庭训,以「做人以名誉为重」、「做事国家利益为先」。

池孟彬于1937年马尾海军学校第六期航海班毕业。池是福州马尾海军官校毕业的学生。马尾海校前身即清末同治六年(一八六七),由船政大臣沉葆桢所创设的船政局前后学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军专校,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即出自这个学校。民国后,前学堂改为制造学校,后学堂就改称海军学校,抗战时一度迁到贵州桐梓,战后与设在上海的新制海军官校合而消失。池孟彬回忆称:「那个时候我们数学也好,譬如说代数几何、航海学、天文学,象轮机班的所有机械课程都是原文的。」

池孟彬先后分发「永绩」舰、辰溪水雷制造所见习。期满后派赴湖南沅江,担任长江中游布雷工作。

池孟彬曾回忆他的布雷经验说:「那么雷一个的话,通常总是要有100多公斤吧,要4个人抬,抬50华里到100华里不等,看这个警戒线是在后面还是在前面。通常的话你出了这个警戒线一定是在日落以后,我们开始走,走到江边一定要在午夜之前到达,为什么一定要午夜之前到达呢,假使午夜以后的话我们就来不及回来了,雷到了江边,谍报员的这个船就来应接我们,我们就把雷分批运到这个船上,划到有流水的江心中间把雷放下去,那雷就自然而然漂下去了。」

池孟彬布雷时也曾遇过惊险的遭遇:「(民国)30年(1941年)10月18日,正好双十节以后的一个礼拜,那时候我们出去布雷,当时一到了江边,忽然间发现船没有了,掩护部队同担架队非常紧张,尤其是担架队非常紧张,因为没有船不能布他一定要抬回去啊,抬回去不可能回到警戒线,那一定会被敌人发现,担架队队长向我跪下来,他讲「队长啊」,其实我不是队长,我是队员,他讲「队长啊,你一定要帮忙把这个雷下下去,要不然的话,不但我们被抓,这个附近的老百姓都要被杀死。」我一个人也没办法,我就调这个士兵,我讲你们谁愿意跟我下水的举手,结果有四个水兵,11个雷恐怕总要在水里面泡上差不多快一个钟头,半个多钟头。我在工作的时候咬着牙齿不怕冷,那个时候还不感觉僵冷,后来这个雷一推完之后,唉呀,忽然间感觉到整个身体非常的僵冷,我咬着牙齿就游回来了,游到岸上人已经倒下了,已经没有知觉了。」

池孟彬布雷生涯十分艰苦,一路躲日军,他和女友(即后来的池夫人)到了安徽,感情益深,连家姐姐有意做媒,这下又是连怡生不依了,坚持要父亲同意才能成婚,池孟彬只得请出大队长郑天杰(抗战胜利后担任自英接收的灵甫舰舰长)说项。池夫人回忆,郑天杰道貌岸然,更重要的,郑竟和连父谈了整整四小时的「古书」,说得连父心情大好,同意嫁女。郑天杰将喜讯传回。1942年11月11日,两人遂在安徽乡下祠堂成婚,当时只有一对蜡烛台,自己剪成的「喜」字,还有两人各有一顶单人蚊帐,剪开来合成一顶双人蚊帐,他俩笑称,这不折不扣是「混帐」了。战火烽烟为媒,池孟彬这样便娶了池夫人回家。

1943年秋,池孟彬获选为海军赴英接舰官员,翌年11月抵英,在皇家海军学院,枪炮、鱼雷等专科学校接受为期四年的训练,期间多次登临英舰见习。皇家海军学院的贵族气派,即使在二次大战尚未结束英国物资极度匮乏时,仍保持着它传统的高贵,以培养具有绅士风度的军官。当年是中尉留学生池孟彬晚年回忆说:宿舍是一人一间的套房,非常讲究。晚上就寝前,学员将换洗的内衣裤、衬衫、袜子和皮鞋摆在门口。次日晨起,女兵即来敲门,问候“Good Morning,Sir”,端上一杯咖啡和两块饼干,学员就坐在床上饮咖啡,然后女兵将待洗的衣物及皮鞋拿走,送来洗好的衣服及擦亮的皮鞋。甚至袜子破洞,也由她们补缀。学员喝完咖啡下床漱洗更衣,准备一天的开始。池孟彬还一直记着在油画大厅里吃饭的场景:餐厅分二层,上层为教职官及贵宾用膳之所,下层则是学员用餐处,中间仅以几级阶梯区隔,可以相互观望。下层共有三排餐桌,中国学员坐在右边靠窗的一排。用餐时,每五六个学生后面派有一名女兵服务。每餐约有三四道菜,每上一道菜前,女兵即拿菜单给学员点,再分别送来。用餐时,全体学生着正式军服,有时女王也会来海院巡视并用膳。皇家海军学院1998年搬往朴茨茅斯。

1947年9月,池孟彬任灵甫舰枪炮官兼副长。1948年5月19日,中英双方在英国朴次茅斯军港举行交接仪式,同时,将「阿罗拉」号命名为「重庆」号,命名为「灵甫」号。舰长为「郑天杰」上校,之所以命名「灵甫」,为的是纪念当时在「孟良崮」阵亡的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将军。

池孟彬返台后,旋奉调左营海军士兵学校教育处长。

1954年初,池孟彬接任「太康」舰舰长。「太康」是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迈亚米(Miami)成军的「八舰」之一,由梁序昭上校担任首任舰长,所有官兵均由国内选派(配备兵员170名)。2月1日,前任舰长刘宜敏上校陪同池孟彬上舰交接。「太康」出海演练数次,即奉令开赴大陈向海军特种任务舰队司令刘广凯少将报到,担任保卫大陈之任务。时大陈防卫司令官为刘廉一陆军中将。大陈群岛距基隆约二百浬,其防区内计有上、下大陈、渔山、披山、一江山,及南麂等五个据点,各为独立之防守区,有陆军一个正规师及游击队,共约3个师的兵力,分别驻守各岛。海军特种任务舰队为任务编驻,依情况由5至8艘军舰组成。在大陈驻防的太字号经常有三艘,编为一个战队,这一时期正好轮到「太康」、「太平」与「太和」3艘。

5月7日清晨约七时许,「太康」舰在大陈港内锚泊,值更官报告:「大陈东边港口有一艘大型运输舰(「峨嵋」)锚泊,并有两艘「太」字号舰随护(「太湖」、「太仓」),后来才知道是蒋介石莅临大陈巡视。

蒋介石巡视大陈一个多星期以后,大陈的局势便日形紧张,敌舟山群岛多数舰艇,纷纷南下集结于海门湾、三门湾与大陈以北海面。据报解放军装备有四门俄制五吋二炮之DD型舰(驱逐舰)约4艘,装有三时炮三门的FS型舰数艘,另有炮艇等共约10余艘。当时台军只有「太康」、「太和」、「永顺」、「永定」、「嘉陵」及「雅龙」等6艘,战力悬殊。

6月3日,「太康」舰在大陈港已连续驻防4个月后,并经两次大小战役,舰指部特令「太康」舰回左营整补,使舰上官兵亦能探视家人。

6月22日,「太康」舰整修完毕,左营待命时,突然接获舰指部紧急命令。这次行动是与「丹阳」舰一起捕获俄国油轮Tuapse号,整个截捕过程虽惊险万分,但还算顺利。

11月6日,「太康」舰奉令由大陈回基隆,另有任务。下午,台湾国防部俞大维部长偕副总长余伯泉将军、舰队司令宋长志少将,及美军顾问团陆军组长麦克唐纳准将,及随员多人搭「太康」舰赴大陈视察。

11月13日黄昏,「太康」舰在大陈驻防已满一个月,应轮调回基隆整补,由太平舰换防。「太康」舰返回基隆后,日籍教官白鸿亮冲过来抱住池孟彬,问池孟彬说:「你怎么回来了?」池孟彬后来才知当天日凌晨有一艘「太」字舰(即「太平」舰)在大陈一江山附近遭解放军鱼雷快艇击沉。

这是池孟彬参与防卫大陈时之鲠门头门海域作战、台山列岛作战之亲历。

池孟彬还参与协助大陈撤退。当时,美方舰队船团计有作战舰船重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14艘、火箭舰2艘,两栖及后勤舰艇等总共38艘。台海军派出驱逐舰2艘、护航驱逐舰4艘、炮舰5艘、巡逻舰9艘、扫雷舰3艘,以及大小两栖及后勤舰艇50艘,但多为小船。台海军舰队船团于1955年2月6日下午6时,由基隆港依序发航。船团于2月8日晨7时,按照预定计划到达大陈。2月12曰正午即完全撤离完毕。全区计撤运军民2.5万余人,军资万余吨,火炮300余门,车辆100余辆,动作可谓至为迅速。

大陈诸岛屿撤守后,池孟彬还参与南麂岛撤运,这次撤行动由台军自行安排,由刘广凯司令担任总指挥官,编组船团与各掩护支队。除仍以「太昭」舰为旗舰外,下辖打击支队(由「洛阳」、「太康」、「太仓」、「太湖」4舰编成),指挥官崔之道少将;警卫支队(由「江」字号4艘编成),指挥官马焱衡上校;运输支队(由5艘战车登陆舰及一艘中型登陆舰编成),指挥官林溥少将;掩护区队(由「永康」、「永寿」2舰编成),指挥官雷树昌中校,另有行政区队、陆战队及岸勤队等。本次行动相当保密,船团于2月24日清晨七时,由基隆港发航,于当日下午5时即到达南麂大沙岙海滩,各登陆舰一次同时抢滩,连夜开始装载,共计装载军队3600余人,救军队800余人,行政机关48人,义民1071人,火炮34门,军资弹药1280吨,车辆29部。于2月25日天明,即全部装载完毕。运输支队分别将人员物资送往基隆、马公及东引(救国军)后,归建。

池孟彬先任海军总部人事署署长。

接着,池孟彬任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时,1965年3月5日在费城出席美援新式扫雷舰「永新」号交接仪式,扫雷舰一艘,仪式在费城美海军第四军区司令部举行(并命令永新号)时,下大雨,仪式冒雨进行。,台美双方分别由池孟彬武官、美海军第四军区司令PAUL STIMSON上校代表。「永新」号英姿为最新式扫雷舰,身为非金属性使于扫法磁性水雷,装备齐全,甫于今年二月中旬由DOVCHESRER 公司承造落成下水。「永新」舰舰长是苏曾敬少校。台湾「中央社」摄影记者范同仲拍下这历史性的场面。

池孟彬返台后,历任台湾国防部少将连络局局长时,曾向总部要求选派一人(彭继强)担任的美军顾问团侍从官。彭继强晚年定居在南加州过退休的生活。美军顾问团于1951年5月1日成立,首任团长是陆军少将蔡斯(Maj.Gen. William C. Chase),在全盛时期的1955年,总共有军士官顾问达2347人,当时在每一个营级以上的台湾国军单位,都派有美军顾问。

池孟彬之后接任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

当池孟彬出任海军军官学校第九任校长时,他的一位学生李日告(海军官校预备班62年班,后任海军少将)回忆称: 他身高体重不足,当时的体检标准是身高158公分,体重45公斤,而他只有151公分,39公斤,这样的差距,似乎不太能让人接受,命运不喻可知。最后鼓足余勇,设法而见校长池孟彬将军,几经波折、终于如愿,所陈理由,也不过「我还会长高」,幸赖校长不弃允许留校观察一年。这样才不致让一位海校学生失去入学的机会。

池孟彬再出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本部次长、海军副总司令等职。

1976年,池孟彬离开海军,外调到台湾公营机构任职,也历任台湾航业公司总经理,阳明海运公司暨招商局总经理、董事长。

1988年,池孟彬届龄退休,仍兼海运发展协会理事长,1994年正式退休。

1996年11月7日,台湾航运界公认的仁慈长者-前全国船联会理事长暨阳明海运董事长池孟彬病逝于台北荣总。

池孟彬有子女四人,子庆国,庆康,女琏,琳。

池孟彬的回忆均来自网上有关他的亲历记载数据编辑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地板
发表于 2017-7-18 19: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孟彬,生于1902年8月25日,系湖南邵阳县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1925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29年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毕业后亲身参加马当战役,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大学学习。1942年返国参加国共内战。2002年病逝于台北。曾任国民党政论海军“逸仙”舰舰长。到台湾后,历任士官学校校长、台湾“总统府”侍从高参、海军登陆舰队司令、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第一军区司令、海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驻巴拿马“大使”。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六月二十二日,太康舰整修完毕,仍在左营待命,下午在家中突然接获舰指部紧急命令,令丹阳、太康两舰于17:35自左营出港,由丹阳舰领队,限于二十三日08:00前到达A点(19°31′N,120°32′E),行动任务将于两舰出港后授予。接令后,我迅速告别妻儿回舰,紧急召回休假士兵,起动主机,待丹阳舰备便后,同时出航。丹阳舰长邱仲明(四川人,已故)是我马尾海校的同班同学,在班上一直名列榜首,并留学德国;他干劲十足,负责尽职,然性情很急,我来到舰上,他也已经到了。我们交换意见后,即相率出港编队航行。本来丹阳舰是领队,应该在前面,但丹阳舰是日本投降后留下的老舰,原名雪枫,没有雷达与声呐的设备,因此由太康在前领航,向目标区航进。在途中接到指令,任务是于A点和B点(18°53′N,120°30′E)截捕苏俄油轮陶甫斯号,油轮上可能有武装,或许还有飞机、潜艇护航。接令后,我们两舰都执行一级备战状态,速向目标区前进。
次日凌晨于19°50′N,120°30′E,约在巴士海峡中间,太康舰雷达发现目标向东北航行,速度约十节,经报告领队舰后,即向目标接近,不久看到油轮的轮廓。我们打灯号叫她停航,但俄轮未予理会。本舰经领队舰许可后,即以40厘米机关炮向该轮船首前方数十码发射数发炮弹,该轮才停下来。我们继打灯号令该轮大副携货单到丹阳舰报告,该轮又不理,结果我方自派小火轮及官兵十余人到该轮接大副到丹阳舰受检视,验明货单是运往上海的飞机用油,我们决心将之扣留。送该大副回船后,即打灯号令俄轮跟随我们,然该轮亦不理会。邱舰长与我协商,决议由丹阳拖带该轮,太康随后掩护,慢速拖回左营。并由太康派舰务官楼子琼上尉率士兵数名携枪上油轮,一方面负责接递自丹阳递过来之缆绳及锚链,以便相接;一方面先封锁该轮电讯,搜查船籍证书,降下该轮桅旗与船尾旗。降旗时,俄轮船长与船员极力阻挠,几经争执,终被我们卸下,并强制他们全部进入官厅,不准外出。在此之后,丹阳与油轮的拖链业已接妥,丹阳开始慢车拖带,时为中午12:30。由于该轮体积庞大,货载又重,未几,拖链无法负荷,终于13:10时拉断。最后我们决定由两舰合派优秀的轮机人员及舵手上油轮,并由楼上尉权充船长,准备自行驾驶油轮返回左营。
当轮机人员准备进入机舱时,舱门已被反锁,我方人员遂将铁锁撬开进入机舱,尝试运转主机,然不为所动。油轮有如海军之运输舰,但其机器和军舰稍有不同,不过机器的构造轮机官摸得出来,经他们细心摸索二三十分钟后,主机才开始有点动静。楼上尉以扩音器告知机器情况,大家都有信心,一定能开动。约在下午三时左右,楼上尉报告主机已经开动,可以开航了。于是油轮上的我国官兵,在楼上尉指挥下,各就各位,扮演可圈可点的角色。丹阳舰在前领航,油轮居中,太康舰殿后护卫,航速十二节,航向高雄。丹阳、太康两舰的特殊任务,总算圆满达成。
整个截捕过程虽惊险万分,但还算顺利,端赖两舰官兵通力合作,掌握先机,而未与苏俄潜舰、飞机直接接触,迅速完成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5#
发表于 2017-7-26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7 11:18 , Processed in 0.0766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