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连泉先生:

您好!

经您孩子引荐,欣闻您老热衷于池氏族谱的探源、考订和编纂,后生阿池顿感得一同志和知音矣,欢喜心油然而生。在此,先受后生一礼拜!

话说本人于族谱等公益事业略显热忱,主要是从小受伯父于茶余饭后的耳濡目染所致。我伯父生于1918年,因家道贫寒,没上过几天学,略识若干字,只是聪颖过人,心灵手巧,据说三天即学会吹锁呐,从小拜师学木艺,很快便学会看图纸,后来还学会自己设计建筑图纸。刚解放时,因出身贫农,被选为贫协副主席,后来一直在村部当干部,管账。因善于处理各种纠纷,几十年里不知为多少乡亲排忧解难,当然可能也得罪过一些曾横行乡里的旧势力。1933年修谱时已经积极参与其事,1985年则亲自主持修谱(名义主持是族中辈份最老者,即族长)。平日茶余饭后常常给我们这些后辈讲祖上传说,比如池飞龙的故事、连恒案传奇等,多数是不太适合形诸文字的口传材料。过了八十岁,记忆力仍然很好,有些故事我没来得及记下,仍请他老人家重述,而重述时还是那样眉飞色舞,极为传神。不幸的是,我伯父已于八十三高龄时辞世,于我则是少了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

我本人能有今天,全归因于教育。编修族谱,赞助教育,这是我上报祖德、后助来者的心愿。族谱之编修,虽不及正史那样文以载道、微言大义,但惩恶扬善、团结族人的作用是显著的,也能慰藉些许急于寻根的现代情怀。

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功利心在于:因为人丁兴旺,彼此不通讯息,重名者太多,我希望能为族人提供一个避免重名的简便方法。

至于因建立网站而引来众多宗亲交流切磋、共献每一份热心,确是未预想的副产品。

其实,一个民族的生存,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已渐成问题的当今世界,氏族之生灭实在是“事小”——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本人若能对宗族之团结和兴盛贡献绵薄心力,那也只是一种“聊胜于无”的无奈之举。我有向善心,愿世间明日更美好;至于缘现缘灭,也只能随它去了。

听说您老正编纂怀仁池氏族谱,一旦有成,请寄一份给后生(电子文本更好),让天下池姓人共享欢喜,不知意下如何?现在的池氏人名录数据库,除了中仙高叟公支系外,已逐渐添加赣州池氏、池家渡池氏等内容,即使尚未确定共祖脉络也能同享查询名录之便捷。

谨致崇高的敬礼!

并颂

书安!

 

 

后生阿池拜上       

 于2002年10月5日


 

附:(转贴)说到名字,还真有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