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池清华:参观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有感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2:58: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池清华:参观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有感

作者:池清华
来源:源发国际惠贸通
时间:2021-08-16



作为1995年分进航天六院的大学毕业生,我“有幸”无需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红光沟工作,过那深山峡沟的艰苦生活。但每每和六院老领导老员工闲谈,听他们说起红光沟、安河、五味子等都是饱含深情、神采飞扬的幸福模样,又让我等后辈无限神往。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又喜迎源发公司成立20周年,为鼓舞团队士气,凝聚人心,2021年7月23日我们出发前往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参观学习。不必说年轻人聚在一起的欢欣雀跃,不必说大巴车上众人齐唱的激情满怀,单是离开城市喧嚣,回归乡野于今而言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源发人总是幸运的,误打误撞竟偶遇“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盛大开园的日子,有幸成为开园日首批团队游客。一堂课、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山洞之行、一次厕所试验室亲见,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的参观行程有内容、有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有实物、有活生生的例证摆在眼前,行“不言之教”。



最让我感动的是王嘉源老师的一堂课,用大量翔实的材料给我们介绍了六院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发自内心为自己是航天六院人而感到骄傲。在物质愈加富足的今天,是航天英模杨敏达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家的崇高使命,什么是敬业奉献、淡泊名利。

1967年,杨敏达从北京来到秦岭深处的红光沟,一头扎进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他和同事在山洞里奋战了整整25年,参与和主持完成了数十种、上千台次液体火箭发动机泵的研究试验工作。
1989年,为了完成“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杨敏达忍受着癌症晚期的折磨,连续上了28个夜班,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52岁的杨敏达最终以自己的躯体,向党、向航天事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还有王本兰、李秉君、张贵田等无数个像他一样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科研工作者,用血汗甚至生命为大国重器,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没有什么“大名”,蹭不了今天的流量,也构不成什么热门话题,他们更没有什么“大利”,一张桌,一张床,一堆纸,几枝笔于他们而言即是全部,但他们担得起“伟大”,受得起“敬仰”,他们的光辉精神,永远流传。



他们有理想,所以看起来有点傻;他们有担当,所以为“重”;他们坚持,所以成伟业,铸永恒。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例外是这些有理想、有担当、有坚守、有些“傻”的谦谦君子。

每一个听他们事迹、或年轻或不惑的人都会深受感动,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做点什么,成点什么,实现人生价值。
其实,追随他们,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重要的是坚持,时间能将你我的普通,镌刻成永恒。



世间诱惑很多,只要坚守初心,认准自己做的事,迷茫时,想想长眠在红光沟的这些先烈,我们现在的苦和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次红光沟之行,一场荡涤灵魂之旅,让我们守住内心的光明信念,学习先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航天精神,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02:59:0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4 12:46 , Processed in 0.09985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