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池茂花:漫步萧红故居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17:4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步萧红故居

新华社记者  池茂花

1990年深秋我参加新华社在哈尔滨举办的一个短新闻研讨会, 会毕,东道主张持坚宣布:与会同志安排参观松花江、太阳岛、广场、工厂……,我却提出:要到呼兰县看看萧红。忙里偷闲,特意走访了呼兰县萧红故居。

漫步萧红故居,室内除去陈列着萧红和萧军的著作之外,墙壁上悬挂着当年萧军与萧红年轻时,在冰雪之城哈尔滨和海滨之城青岛的生活照片和画像。因年代久远,有的照片已经变了颜色,让观众难以准确捕捉到她的神韵了,但耸立于她庭院花坛中的萧红汉白玉石雕像,可以弥补这种不足。雕像中的她,身着古式旗袍,颈上围着一条毛巾,手下腿上放着一本书,神态安闲地坐在一块长石之上。

端坐在花坛中的萧红,目光安详地远望着,似在穿越过小镇上色彩斑驳的老屋,遥望着从村边流淌而过的呼兰河。少女时代的萧红,是非常喜欢呼兰河的,有关她的传记是这么写的:家中最爱她的人是祖父,她常常带着萧红到河边嬉戏放舟。因而,当她拿起笔来抒发她情怀的时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呼兰河的深深依恋。小说《生死场》里,有她的身影,在她散文体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更表现出她对故乡这条大河的一往情深。

萧红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萧红的宅院落成于1908年 (清光绪34年),算是呼兰河畔的豪门之一了。随着历史风云的变迁,特别是经过土地改革之后,她的故宅早已凤去楼空。直到历史进入新时期之后的1984年,当地政府为了追念这位才女,才动员住户搬迁出这座古宅,建立萧红故居的。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被拆除的大门门楼以及昔日套院内的许多陈设,虽已无法完整地复原如初,但我漫步在由碎石铺成的通道上时,心里仍然感悟到这座古宅往昔的迷人风采:古磨房里的碾子和磨盘,土炕上的木制炕桌,她用过的文房四宝, 甚至连同她少女时期用以对镜梳妆时的木梳和镜子,都被家乡人千方百计地搜寻了回来,摆放于她昔日的卧室之中。萧红家境虽然属于当地的富裕大户,但她的童年生活并不都欢快。特别是她十岁丧母之后, 由于继母对她缺少应有的关爱,少女的她常常陷入孤独之中。家中惟一疼爱她的人是她的祖父,但祖父身兼县里教育局长的官职,花在她身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萧红是在冷暖两股气流中长大成人的。之所以后来在萧红身上,既有温柔腼腆又具有不屈的叛逆精神,童年的冷暖遭遇是她性格的具体成因。如果没有后者,萧红生活的道路是难以猜测的。正因为她叛逃家庭包办的封建婚姻,只身到了哈尔滨之后,才与萧军有了相识的机缘。1932 年,她写信向当时哈尔滨的《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求救,该报副刊委托萧军前去探视她,于是萧红与萧军的生命情话,从一个名叫兴顺旅馆的房间里开始了。

关于二萧的相遇,作家从维熙有一段描述:“当萧军出现在那间旅馆客房时,让萧军眼睛一亮的,除去 ,站在她面前的纤弱而美丽的女孩之外,萧军看见了摆在木桌上萧红的生命自白诗:
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

萧军是从她命运的自白诗中,认知萧红的痛苦与文学天赋的。从此,二萧开始了文学与婚姻的悲欢离合。”

萧红故乡呼兰县为了纪念这位女作家,成立了“萧红小学”、“萧红研究会”。我从呼兰县返回驻地, 立即写了一则消息:

“新华社哈尔滨   1990年8月25电(记者池茂花)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故居已修葺一新, 重新开放。

萧红故居坐落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东南隅的文化路29号,占地 792平方米。箫红曾经居住过的五间瓦房,经重新修葺,保持了当年的风貌。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写过的那棵大榆树,仍挺立在那里。故居内还充实于内容,一对瓷掉瓶,萧红用过的木板床,后花园的对扇门、窗棂和二十几幅生活照片,以及箫红的部分著作等。

这位女作家原茗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9年在哈尔演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开始接触鲁迅、郭沫若、矛盾等人的作品,以及苏联的文学作品。1932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1934年在上海见到了鲁迅,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受到了重要影响,在上海写出了《生死场》这部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文学作品。1942 年1月她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留下的作品有100多万字。”

消息经新华社播发后,立即轰动四方,先后有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地的友人前来寻访。萧红故居纪念馆没有忘记我,他们逢年过节总要给我寄贺年卡,有关萧红的纪念活动也热情遨请我去参加。现在,萧红故居正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喜欢她的游客。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1:56 , Processed in 0.09316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