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18|回复: 1

[名人] 丁济康:天门中断楚江开——池必卿同志二三事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3
发表于 2022-4-15 14: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济康:天门中断楚江开——池必卿同志二三事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池必卿同志二三事

丁济康

1982年初,我从武汉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委办公厅文件起草科工作,承担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文稿起草方面的任务,池必卿同志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必卿同志1985年离开贵州,至今已二十多年,这中间我同他在北京也仅见过几次面。不思量,自难忘。在必卿同志身边工作和与他在北京几次难得相见的往事,总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敏锐的思想,坚毅的作风,宽广的胸襟,清廉的品格,使我深受教益、启迪和鼓舞,并从中获得一种无穷的力量。

矢志改变干人地位

必卿同志1978年5月到贵州工作,1979年10月任代理第一书记,1980年6月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那正是我国以农村改革为发轫的改革开放进入破冰的年代。必卿同志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顺应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贵州较早地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由此贵州的改革开放潮流就势不可挡、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我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早已耳闻贵州农村改革与走在全国前列的四川、安徽等省有并驾齐驱之势。初次见到必卿同志,他个头较高,脸庞白皙,鼻梁高挺,目光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给人一种不严自威而又和蔼可亲的印象。

为加快兴黔富民步伐,必卿同志在工作中弹精竭虑,全心投人,他总是勇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83年春,按照中央的部署,全国开展了整党工作,中央向各省市区派出了整党工作指导小组。记得在一次研究全省整党工作的省委高层会议上,集中讨论必卿同志提出的以改变贵州“干人”地位作为检验我省整党标准的意见。与会同志都充分发了言,不少同志在发言中认为中央已经提了几条标准,我们最好不要另提标准。会议气氛一时有些静谧、凝重,大家把目光投向主持会议的必卿同志。必卿同志离开座位站了起来,背着双手来回踱步,沉思良久,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我最反对照抄、照搬、照套,贵州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二千七百万人民,如果只会当收发室,要我们省委干什么?必卿同志边说边回到座位上,详尽地说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他说,“红军到,干人笑”,贵州解放前老百姓就很穷,现在解放这么多年了,贵州还是全国倒数第一,老百姓生活仍然比较贫穷,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改变贵州落后面貌,让老百姓尽快摆脱贫穷、富裕起来,应当把改变“干人”地位的快慢和成效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标准。他还着重分析了这样提,完全符合中央整党的部署和要求,也完全符合生产力标准,而且全省上下易懂易记,便于操作。必卿同志一席话,统一了与会同志的思想。按照这个意见上报后,中央很快就作了批复,《人民日报》头版对我省开展整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必卿同志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于1936年投身革命时,年仅18岁,曾经是一名令日寇胆寒的八路军抗日决死队战士,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和政治的磨砺。1994年我到中央党校学习,临离开北京时去看望他,在谈及当年为什么有那样的勇气作出那样一些抉择时,他沉吟了一会儿,对我说:“有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触动很深”,他慢慢点燃一支烟,继续说:“这是一位领导同志的亲身经历,也是他亲口对我讲的”。那是在抗战初期,中央决定派这位领导同志到山西去做争取阎锡山的工作,鉴于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央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临行前夜,毛泽东同志约他谈话,分析山西形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谈话持续到了第二天清晨,这位领导同志起身告辞时,毛泽东同志郑重地对他说:昨天晚上我同你谈到的,只是根据中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所作的分析,你到山西以后,一切要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作出判断、开展工作。如果简单地把谈到的这些作为工作根据,出了问题,中央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讲完这个故事后,必卿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战争年代,不实事求是,是要死人的;搞改革开放,不实事求是,同样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想,是长期的革命生涯,历练出了必卿同志一切为了人民利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追求真理、敏于果断抉择、敢于承担责任的胆略和气魄。

文稿要有折耳根味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后,省委决定召开全省党代会加以贯彻,为此成立了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由一名省委副秘书长牵头,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同志参加。我们经过一段调查研究,经过2个月的努力,写出了一份2万多字的工作报告草稿。距党代会召开的时日已经临近,必卿同志从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考察回来,看了报告草稿后,召集起草人员开了一次会。他说,这个稿子我看了,大家费了功夫,但是我认为照抄的东西多了些,贵州“折耳根”味不够,文字篇幅也过长,需要压到五千字以内。必卿同志又对怎样改写的内容和布局讲了详尽的意见,并问大家这样改写行不行?起草组负责同志认为一是时间紧,怕来不及:二是思维已成定势,怕一时改不过来。这时,必卿同志逐一询问起草组的同志是否能够重写,大家都说担心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必卿同志宜布散会。三天后,他亲自写出了一篇5000字的党代会工作报告稿,这个报告紧紧围绕实现党风、社会风气和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文字精练,在全省党代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推动兴黔富民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必卿同志对文字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他要求我们,一要吃透中央精神,决不能照抄、照搬、照套;二要摸清贵州情况,写出“折耳根”味;三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三五千字。他这样要求我们,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曾经亲自动笔起草过一份上报中央的关于贵州工作情况的报告,通篇仅一千五百字,至今被作为我省党委系统秘书工作的范文。

文风其实是党风的反映。必卿同志这种“言必己出”的文风,源于他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源于他对贵州这片热土的无限深情,源于他对贵州各族人民的无限热爱。在贵州工作期间,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注重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生动鲜活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至今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并为贵州干部群众所熟知。他概括“包干到户”面对的形势时说:“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个顶门杠”,引导广大干部克服和摆脱“左”的思想禁锢,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他把统一对“包干到户”认识的过程,生动地概括为:从“承认现状”、“停止纠偏”、“节节败退”,到“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他提出的贵州农民“要想富得快,烤烟加油菜”,以及大力发展以牛为首的畜牧养殖业等,对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功不可没;他从兴义一带考察回来,提出贵州“经济要翻番,两眼要盯山”,要求全省上下发挥山区大农业、立体农业的优势,做好“山”字这篇大文章;必卿同志还十分重视人口生态环境工作,他说:经济要搞上去,必须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要使全省各族群众都懂得,一个民族的兴旺,不在于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而在于人均拥有财富的多少;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经过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长期努力,首先停止生态的恶性循环,在此基础上,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等。显然,如果没有对贵州省情的深刻了解,没有富于锐意进取精神的大胆探索与思考,是不可能有这样浓浓的“折耳根”味的。

扶上马何须送一程

必卿同志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他大局意识强,思维活跃敏锐,我总是觉得他的思想永远年轻。一天下午,我从省委17号院办公室下班出来,正好遇上必卿同志,他告诉我,他在江西的一位老战友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扶上马再送一程》,“我可不同意他的观点,对年轻干部既要热情支持,又要放心放手使用”,必卿同志若有所思地说,“人家已经上了马,你再要去扶去送怎么能够放开跑呢?我要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扶上马何须送一程’,和他唱唱反调”。当时,正值我们党的干部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党中央作出了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的重大决策。必卿同志衷心拥护中央决定,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主动向中央提出退出省委主要领导岗位的要求,同时推荐新进入省委领导核心的朱厚泽同志担任省委主要领导的重任,并主动提出将自己排名在朱厚泽同志之后,省委其他几位领导同志也都纷纷向中央表示坚决支持年轻同志的工作。中央决定必卿同志任中顾委委员后,他是以去武昌出差为由离开贵州的,到了武昌,必卿同志才打来电话说,他这就算离开贵州了,并感谢同志们对他在贵州工作中的支持。必卿同志就这样离开了贵州,既没有开什么欢送会,更没有让身边的同志送他一程。必卿同志不仅关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且着眼于改革发展需要的大局,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新兴管理科学成果的实际运用。在80年代初,我国首批硕士生毕业前夕,他就指示省委机关要引进硕士研究生;他还最先提出要把“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引人党的领导工作,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1985年7月,中央决定年仅42岁的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9月,我随省委办公厅主要领导同志到北京开会期间,去看望离开贵州不久的必卿同志。他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贵州一定要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咬定青山不放松,齐心协力抓发展。我在贵州期间,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有同志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但有一条,需要讲清楚,请转告贵州的同志,一定要坚决支持锦涛同志的工作。事隔二十多年,必卿同志那带有浓重山西口音的铿锵话语,至今言犹在耳,使我从内心深处为他的大局意识和远见卓识所折服。

你们可以吃一点肉

必卿同志工作中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对在身边工作的同志要求十分严格。1982年7月,我与省委办公厅两位同志陪他到北京开会,原定由北京派来的飞机抵达时间发生变化,由于当时通讯联络不便,我和另外一位同志匆匆赶到机场时,必卿同志已早到多时,他对我们的迟到非常生气。这事论责任应当在我。后来由于气候原因,在机场宾馆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我还忐忑不安地想去向必卿同志作检讨,当来到他下榻的房间后院时,他正在一脸平和地打太极拳,对昨天发生的不快早已忘得一干二尽。必卿同志对工作严肃认真,生活中却对同志关怀备至,是一位富于幽默感的人。必卿同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就养成了异常简朴的生活习惯,每餐总是两个素菜一碗汤。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害怕跟他下乡,原因很简单,他不吃肉。必卿同志知道后,每次下乡吃饭时,他都诙谐地对当地的同志讲,我不吃肉,这些年轻人还是可以适当吃一点的。长期的戎马生涯和应对复杂问题的深沉思考,使必卿同志养成了吸烟的习惯。他的夫人出于对他健康的关心,不让他多抽烟。一天,必卿同志忽然走进我的办公室,从身后拿出两条香烟,对我说:放在你这里,帮我保管一下,每天给我一包,别让徐阿姨知道。他猛然想到我也爱抽烟,就笑着说:“你要抽,当然也可以。”1994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应邀去参观贵州两位画家在京举办的画展,在快进人大厅时,忽然被一位爨铄的老人拽住,定晴一看是必卿同志,别后的偶然相逢让我倍感亲切,他久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问长问短,还说:这些年我向贵州的同志打听,知道你下地区做领导工作去了,你为啥不给我来电话?必卿同志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却仍然关心和牵挂着我,每每想起这一情景,心里就涌起了“高山安可仰,徒从揖清芳”的思绪。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必卿同志在贵州开启的思想解放浪潮与改革开放伟业,有如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而今必卿同志年事已高。1998年我再次到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得知他连续两次摔伤住进医院,我和一位贵州老乡急忙赶到医院看望他。见到我们,他的眼眶竟然盈满激动的泪花,并坚持要与我们交谈,言语中仍然关注着贵州的发展。我注意到,重病在身的必卿同志仍然不改艰苦朴素的本色,他不愿增加组织负担,也不惊动亲朋好友,空荡的病房里,只有他山西老家的一个侄儿在陪伴着他,床头柜上放着的是几只冷馒头。见此情景,我们的眼眶湿润了。必卿同志作为党的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他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怀和两袖清风的崇高境界,时时激励着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2006年1月13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4: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济康:原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21:58 , Processed in 0.10140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