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王保民:随池必卿书记下乡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22: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保民:随池必卿书记下乡

随池书记下乡

王保民

1979年5月下旬,时任贵州省委第二书记的池必卿,下乡作过一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农村和农业发展问题,也对基层党组织的状况进行了解。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同池必卿有30天的朝夕相处,留下一些印象。这里仅记述一些琐事,想从一个不为人重视的侧面,让人家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池必卿。

我们出发时是5月26曰,确定早上9点钟动身。出发前省委秘书长宋树功到省委17号门前,算是来送行。因为我是几个月前从贵州日报调到省委办公厅去的,宋树功对我说,你就是记者,需要报道的你就写。池必卿却对我说,你就去看,一个字也不要报道。后来也的确未作任何报道。

我们一行乘一辆日产20座大面包车,省委办公厅除我以外,还有一位副主任和池必卿的秘书,省农业厅是一位管畜牧的处长,林业厅是一位管计划财务的处长,省乡镇企业局的一位处长,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还有一位公安厅的保卫人员,连同司机一起是10个人。在车上,池必卿说,他在内蒙下乡调查一般也都是带着处长去,因为他们接触具体事务和业务,最了解情况。他还说,下乡调查喜欢同大家一起乘坐面包车,这样边走边看边谈,有些讨论也就在车内进行,很方便。当天中午路过开阳县城,在县招待所吃了一餐饭,因为没有通知县里,也没有看到县的负责人迎送或陪吃饭。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的车子开进了瓮安县招待所,招待所却找不到人,找县委办公室也一时联系不上,等了约半个小时才匆匆来了一位县委办公室的人,池必卿从坐位上站起来对他说:“我是池必卿,给我们安排个地方休息一下好不好?”这位同志连声说:好,好!急忙四处联系,不久招待所的人来了,县委书记也来了。县委书记一面检讨自己,向池必卿表示歉意,一面大声训斥招待所的管理人员和服务员。招待所的人员像犯了错的小孩一样一声不吭,听着县委书记的训斥。事后才听说,招待所的服务员是看着我们的面包车开进来的,因为大面包车像个邮车,以为是运送物品的,就拿着招待所的房门钥匙上街买东西去了。第二天我们到瓮安乡下看了看,路上碰到黔南州委书记李超。因为池必卿不让我们事先通知他的行程,李超很可能是县里告知临时赶来的。回来的路上我们看了一个水帘洞,并在水帘洞前合了影,这是我们那次下乡30天参观的唯一景点,也是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从瓮安到石阡县城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县里带我们去洗温泉,因为事先未作安排,在门外等了很久。入温泉澡堂的面积不大,设施又非常简陋,灯光昏暗,显得拥挤杂乱,临时为池必卿腾出了一个单间,算是对他的照顾。第二天早上,大家站在院子里等着吃早餐,池必卿问他的秘书昨天洗温泉给钱了没有?秘书说:洗温泉还要钱?池必卿说,世界上哪有洗温泉不要钱的,要秘书马上去补交,秘书联系后按一人一角补了票。

吃完早饭从石阡出发,将近中午来到江口县。等我们吃完午饭后,县委书记才匆匆赶来。县委书记说,一直在等我们,原来以为要来几部小车,看到来了一辆面包车也没有留意,他一再表示自己的疏漏。江口县委招待所是和机关宿舍混在一起,池必卿住的房间是木板房,楼上住着一户人家,池必卿睡眠不好,每天都要吃安眠药才入睡,当天晚上,楼上的吵闹声半夜把他吵醒了,无法人睡。第二天早上他碰到县委书记,半开玩笑地提意见说,你们那个楼上吵闹了一夜,叮叮咣咣,是在演戏还是在干什么?县委书记提议换个地方住,池必卿未同意。后来大概是县里给那一家住户打了招呼,以后就没有再听到吵闹声了。第二天吃中饭时,我们看到食堂的大木盆里有3条娃娃鱼在那里游动。县委书记先是对我们这些陪同人员说,你们很辛苦,娃娃鱼是江口的特产,让你们尝尝。后来吃饭时,县委书记又婉转地向池必卿提到吃娃娃鱼的事。池必卿双眼盯着县委书记,很严肃地说:“娃娃鱼是保护动物,你知道吗?”县委书记连声应答:“知道,知道。”接着县委书记解释道,这娃娃鱼是赶场时在街上买来的,不吃也要死。池必卿说,“你们要吃你们吃,我不吃。”这场关于娃娃鱼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在江口停留了3天,娃娃鱼和放娃娃鱼的那个木盆后来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从江口来到铜仁,根据池必卿的意见,铜仁县(现为铜仁市)安排我们去看边远的待开发的六龙山,六龙山的道路不好,地委和县委要求池必卿坐小车去,池必卿坚持要坐面包车去,他说,你们坐小车,我坐面包车。最后大家还是一起坐面包车去六龙山。

从铜仁到沿河,是地委书记张清田陪同,地委还有一位副秘书长同行,这样行程都由地委来安排,我们不必再担心沿途吃住的问题了。离沿河15公里有一个区所在地,张清田一再提议休息一下。池必卿问,为什么要休息,张清田说,县委书记在这里接您。池必卿说,坏作风,接什么,走,走!这样车子一直没停,县委书记看到车子未停,他们也就跟着来了,到了县城路口,县城正在翻修道路,不知从哪里进城,这才停下来,并同赶来的县委书记见面。我们原以为池必卿会批评县委书记,但见面后,好象刚才的事情什么也没发生,他同县委书记亲切握手,丝毫未对他有所指责。在会议室交谈时,谈到了沿河的特产山羊。池必卿说,内蒙的羊肉羶味比较小,因为内蒙的牧草有一种苦蒜(贵州叫野葱),羊吃了以后,羶味就小了,不知沿河的山羊如何?县委书记说,我们杀了一只羊请书记吃。池必卿随意点了点头。其实池必卿出于生活习惯,一般不吃猪、牛、羊肉,池必卿这次点头,一则是羊已经杀了,二则大概是想把沿河的羊肉同内蒙的羊肉做个比较,事后他对沿河的羊肉做了具体评价。谈活间又谈到沿河盛产玉米、红苕,并且说,在那个季节,沿河还可以吃到红苕,池必卿连声说,红苕好!吃中饭时,没有看到红苕,就问红苕的事,县里的同志说安排在晚上吃。晚饭时果然端来一大盆红苕,池必卿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随行的同志在他的号召下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点。晚饭后在招待所的院子里,搬来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信号一直不稳定,闪来闪去,什么也没看成,池必卿说,今天看了“多瑙河之波”。然后大家一起上街散步。池必卿有散步的习惯,我们住在县城多数晚上的时间,都是上街散步,看看市容,逛逛商店。

从沿河回遵义的路上,在湄潭停留了一天。中午在招待所休息时,住在池必卿隔壁的是抗旱临时指挥部的同志,准备搞人工降雨,中午一一通知各乡作准备,也不知是电话不好,还是工作人员声音特别洪亮,整个招待所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池必卿也没能得到休息。池必卿对他们说,你们声音小点好不好,影响别人休息。对方也不知道他是谁,就说现在抗旱是第一位的,你还要休息,把池必卿“教训”了一通。池必卿无奈地笑了笑,我不反对你们抗旱,只是要你们声音小一些。后来我们告诉抗旱指挥部的同志,他是池必卿,晚上睡眠不好,中午要休息一下,他们才觉得太唐突太不礼貌了。我们参观了湄潭茶场,也品尝到了他们试验种植的一些新茶。有一种新茶味道不错,我们随行人员想买一点,征得茶场同意,我们一起买了19斤,这也是我们这次下乡带回来的主要“纪念品”。

到了遵义之后,我们的调查还在继续,还要去习水、赤水,然后经四川转到毕节。离开遵义是6月17日,是一个星期天,早饭后地委书记主传谟一个人来到宾馆门口,简单寒暄几句算是送行。我们计划中午到茅台酒厂吃饭。池必卿知道随行人员中有人爱喝酒,但一路上一直禁酒,吃饭不让安排酒。这次一踏上去茅台的路上,池必卿就兴致勃勃地说,今天去茅台,让你们喝酒。我们到茅台酒厂是中午12点5分,因为是星期天,办公室空无一人,后来从酒厂宿舍找到一位老工人模样的人,据说是车间副主任,问他能不能在这里吃饭,他说,平时这里可以下点面条,今天星期天找不到人,无法解决。这样我们只能到茅台镇去。池必卿离开茅台酒厂时说了句玩笑话“大庆式企业,没有值班的”!茅台镇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饭店,最后大家找到一个小店,喝豆浆吃油条算是一顿中餐,酒自然也没有喝成。

饭后我们就去习水,仁怀到习水并不远,但那时道路不好,到习水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直接去厂招待所食堂,也可能是星期天的关系,那里吃饭的人很多,一片忙乱,我们找到管理人员,说我们是省委办公厅的,请他们安排晚餐。管理人员说,他们没接到通知,饭现在都吃完了,为了证实他的话,他带着我们去看食堂中间的大饭甑子,里面的确空空如也。商量了10多分钟,似乎也无法解决。池必卿说,去找县委,这样我们一行人就朝县委办公楼走去,半路上碰到县委书记,这样我们又一起回到招待所。在县委的安排下,为我们重新准备了一顿晚餐。吃了晚饭已是9点钟了,住的问题还未落实。有两间临街较好的房间,就临时协商把两位客人请出,安排池必卿和一位公安人员住,我们都住在招待所的大房间里。住大房间印象最深的是被子特别潮湿,简直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我们在议论这件事,池必卿也说几乎一夜未睡。他说,吃完安眠药刚睡着,就有人来敲门。是原来住在这个房间的一个小姑娘,在换房间时急急慌慌把一个书包留在房间里了,半夜12点跑来取书包,弄得池必卿再也睡不着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办公厅的同志深感没有把领导安排好,但池必卿明确提出要求,不准事先通知当地,然而我们毕竟一行10人,要吃要住要调查,搞突然袭击也给下面增加了接待工作难度。我们办公厅的几个同志就商量,还是要变通一下,事先给要去的下一站打个招呼,但要他们保密,不要说我们通知的。

接下来,我们去赤水要先到路过的葫市看看竹海,葫市的竹海管理处属林业厅管,我们就请我们同行的林业厅的同志去给葫市竹海管理处打个招呼,另外请习水县委办公室通知赤水县委办公室,告知我们下午去赤水。我们到葫市竹海管理处时下着瓢泼大雨,走进管理处办公室,看到桌上已经摆放了几盘凉菜,知道他们已有准备,我们有点暗中窃喜,觉得还是要先通知一下,否则大雨之中临时安排就很被动了。饭后,雨也停了,我们走进竹海,茫茫苍苍,甚为壮观。这里是竹的世界,到处是竹,有人看到满地的竹子,说赤水的醋好,可以用这里的大竹子做成竹简,用来装醋。池必卿说,竹根可以做很好的工艺品,北京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的雕刻。我们通过管理处在路边拣了根大竹子锯成一节一节,我们要了上面的竹筒,把根部留给池必卿。拿到竹根后,池必卿问林业厅的那个同志,给钱了没有。林业厅的同志解释说,这里到处都是竹子,不要什么钱,不拿出去也要烂掉。池必卿说,怎能不要钱,要给。后来林业厅的同志找到管理处,他们无论如何不肯收这根竹子的钱。据说,运出去每根竹子是2元,而且主要是运输的费用。池必卿以后又追问付钱的事,林业厅的同志应付说给了,这件事才算作罢。

在赤水具体考察了赤天化,先后去了两次,然后就绕道四川叙永去毕节。快到叙永时,我们问要不要给当地县委打个招呼,池必卿说,不用,在街上吃饭。这样我们就在街上找了一个卖面条的小店,后来池必卿不吃面条,我们要求换个地方他也不同意,提出买几个鸡蛋帮助煮熟就行了。我们请面店煮了几个鸡蛋,他一个人一面剥鸡蛋,一面用鸡蛋蘸点盐,就这样解决了午餐。一跨进毕节的林口区,就碰到地委副书记侯国祥,这是我们事先通知了毕节,他特地赶来的,但他对池必卿说是在这里检查旱情,并作了简要汇报。这里旱情迅速在扩展,我们看了几个地方,都有大批禾苗干死。我们后来路经毕节海子街,干旱情况同样令人吃惊。池必卿说了一句:大难临头,说明旱情的严重。到毕节后,池必卿叫秘书立即同分管农村工作的王朝文同志联系,部署抗旱、调粮、救灾。根据原来的安排,我们还要作一些调查,考虑到出现严重的旱情,加上省委第一书记病重,需要池必卿回贵阳,这一次调查就匆匆结束了。后来将调查情况写了一份向省委常委会的汇报提纲,就算是为这次调查画上了句号。

这次调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很多事情都遗忘了,但在同池必卿具体接触中的一些琐细见闻却历久难忘,留下了很多值得思念回味的东西。

2006年3月5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01:46:56 | 只看该作者
王保民先生和他的<新闻路上>

2012年12月07日
来源:贵州日报

  在我心目中,王保民先生是一个对人诚恳、好学勤思、处事低调、知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新闻学术功底,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与见地。翻阅全书,我更加走近了王保民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正直朴实、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学者;我看到了一位忠于理想、不知疲倦、忘我奉献、做事一贯认真周到的职业新闻人;我尤其看到了一位心贴基层实际,数十年间始终反映百姓意愿,呼唤百姓心声,与百姓同情同感,从为人民服务中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的人民公仆。

  年近八旬的王保民先生著作《新闻路上》,最近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报道记事”、“理论探讨”、“杂谈随感”、“业界交往”四个部分,共三十余万字。

  在我心目中,王保民先生是一个对人诚恳、好学勤思、处事低调、知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新闻学术功底,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与见地。翻阅全书,我更加走近了王保民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正直朴实、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学者;我看到了一位忠于理想、不知疲倦、忘我奉献、做事一贯认真周到的职业新闻人;我尤其看到了一位心贴基层实际,数十年间始终反映百姓意愿,呼唤百姓心声,与百姓同情同感,从为人民服务中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的人民公仆。

  道德文章,学者之范。请读读书中《贵州向你招手》、《去年好今年好明年更好》、《放宽政策放出来的“豆腐村”》、《敞开六马封闭的大门》、《遵义城中一条河》、《陈沂谈办报》、《正确认识报纸的性质作用——在省委党校宣传系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片面性是新闻真实性的大敌》、《略谈报纸的群众性》、《正确对待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顶云报道的新思考》、《记者不是“官”》、《缩小同实际的距离》、《刹“长风”倡短文》、《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低俗不是亮点》、《把报道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到基层》、《可敬的清道工》、《调查研究要亲自出马》、《从帮助服务员扫地谈起》、《体谅人》、《无名英雄赞》、《赞“鼓起劲咬咬牙”》、《有一条鞭子敲一下好》、《假话一定不可讲》、《要体谅和分担国家的困难》、《手莫伸》、《要对得起人民》、《从血案想到智力支边》、《落实“三贴近”方针的有益尝试》等篇目。这些篇目从不同角度深刻、生动、立体、多元地表明: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人民群众是服务对象,是依靠力量,也是最终的评判者。新闻工作者不是生而知之的宣讲者,不是游离社会的冥想者,不是孤芳自赏的顿悟者,而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来自人民群众,生活在群众中,汲取生活和群众的营养,肩负为社会进步鼓与呼的使命。因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对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要求,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为指导,作品才可能真正鲜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读者所喜爱,为时代所接受。

  王保民先生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实事求是,文风质朴,文辞谦和平易,读起来清新明快。他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善于剖析群众身边的事例,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让读者看得明明白白,同时注重辩证思维,努力使文章有思辩色彩,读后能够让人服气,继而抓住人、打动人,起到提振群众精气神,促进实际工作的作用。《从康老头种包谷谈起》、《“土改作风”》、《现场“八看”》、《用其所长》、《一两五钱》、《莫怪儿童是非多》、《买不得——看漫画“买针”》、《清明时节倍思亲》、《后来居“上”以后》、《“能改,就是好同志”》、《喇叭不灵政策灵》、《肉袒负荆求团结》、《不停步不掉队》、《“喝多喝少各自请便”》等文,尽管是多年前所写,但细细咀嚼,就端正学风、文风,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王保民先生在新闻岗位上连续干了五十四年,此为全省惟一。作为贵州新闻界的大手笔、老资格,他从来没有架子,始终保持着学者本色,襟怀坦白,平等待人,特别是竭尽心智力培养后来者,鼓励中青年人加速成长的那一片真诚在业内早已有口皆碑,这在其书中有较大篇幅的体现。请翻阅《新闻路上》第四部分:《读来自基层的新闻——〈乡乡出新闻〉序》、《辛勤的采撷可贵的奉献——刘庆鹰的〈寻访长征路〉》、《倡导“写实”——读通讯〈爬哪山坡唱哪山歌〉》、《苗村侗寨纪行——〈李葆中新闻作品选〉序》、《用生命为代价写出的书——喜读黄成德的〈走遍西部〉》、《为〈世纪感言〉说几句话》、《情系热土〈旧闻新说——陈富强新闻作品选评〉序》、《看何星辉的一组〈背篼报道〉》、《祝贺与期望——写在〈岁月的足迹〉出版之际》、《劲吹新闻理论研究之风——贺黎明〈报纸经营与采编〉序》等等,全是王保民先生热情提携后学所作。凡是接触过王保民先生的人都知道,与人为善、有求必应、一丝不苟、诲人不倦,是他的可贵品质,尤其是做学问、搞研究,无论是“公作”还是“私作”,只要送给他,他都认真审读,仔细修改。上至大领导,下至小青年,稿子请他最后把关,就完全可以放心了。他甚至会为一个标点符号的调整与你商榷。他向来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动情于青年人的成果。见一些中青年同志有了点成绩,他总是十分愉悦,乐于积极且客观地给予奖掖与引领。1991年9月,我带着采访中摔伤的腿疾,终于穷尽精力完成了一日一稿的“寻访长征路”任务,回到报社,骤然间在当月的《报人园地》上看到王保民先生对我“长征路之行”作了两千余字的肯定,文章旁还配发有一张他精心绘制的我走过的所有地方的地图,称“这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从贵州新闻界来说,是一件值得称贺的壮举。”从《冀鲁豫日报》到《贵州日报》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前辈吴振全先生亦同时撰文表扬。这使当时体力已极度疲惫不堪、一时还累得喘不过气来的我,十分欣喜,顿觉春风拂面,激情再一次燃烧,眼眶湿润,劲头倍添,终生难以忘怀。王保民先生此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二十多年来,工作中,我对一茬又一茬有些作为尤其是善于创新的年轻人的钟爱与关注,应该说是深受王保民先生等前行者的影响的。

  王保民先生很重同志之间的感情。在《新闻路上》一书中,收录了他对已故老领导、老同事的悼念文章,如《随池书记下乡30天》、《我所接触的健吾同志》、《她把青春献给了新闻事业——追记魏汝琪同志》、《坚韧的奋斗不懈的追求——怀念张克》、《大度和乐观是一种境界——怀念老新闻工作者刘淑贤》。这些文章都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充满敬仰之情、同志友谊和黔人屡扑屡起、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池必卿书记的亲民、陈健吾总编辑的务实、女记者魏汝琪的赤诚、诗人张克的情怀、名记者刘淑贤的达观,都被他写得绘声绘色,余音绕梁,读后给人以教益、感染和鼓舞。

  “21世纪知识更新极快,必须终身学习!”王保民先生在给年轻编采人员讲课时曾说过此话。他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年轻人做出了样子。如今是信息快速集散的年代,作为现代学者,离不开电脑和互联网,临近耄耋之年的王保民先生对科学技术的钻研与运用仍然孜孜不倦,他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效率颇高,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令许多人钦佩。

  王保民先生除了职业精神、学术成就,还是新闻界公认的极具人格魅力的前辈。我常常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古往今来国人崇尚的君子风度。和他交流,他总是待之以诚,你会感到他有一种非常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儒者之风。于是,每每看到他那银发微飘、儒雅、慈祥、睿智的形象,我总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00:43 , Processed in 0.08117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