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牛老大”池德福的牛脾气(陕西咸阳彬县)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14: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老大”池德福的牛脾气(陕西咸阳彬县)

记者:武盾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05.1.10

“只要看准的事,就要下决心干到底”,这是60多岁的池德福老汉的一句口头禅。

老池是七十年代的生产队长,老共产党员。现在他有一个令左邻右舍都羡慕的家庭。按说该是到了“享清福、抱孙子”的时候了。然而忙了一辈子的他却闲不住。他说“彬县是个穷地方,尽管朱家湾靠近县城,但要想富,不仅要种菜,更要养奶牛。”池德福要在朱家湾养奶牛的想法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然而他的儿女们却急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啥?何况那是要担风险的!”谁知犟脾气的池老汉青筋一暴:“这是我的事,闲着还是闲着,做点事有啥不好!风险!怕担风险,啥事都干不成!”就这样,老伴也无可奈何,只能和他一起,在他们承包了十年的老梨园子开始了她老伴的养牛“梦想”。

万事开头难,养奶牛并非他承包梨园那么省心。建牛场、买牛,场地、资金是个大问题。因此,他和村上签订合同,租了22亩地,并响当当地挂起了养牛场的牌子。在村上协助下,他与水利局联系争取了世行项目贷款10.8万元,又自筹了2万元,建起牛舍410平方米,买回了粉碎机,购回了幼牛28头。为了节省资金,他自己赶着马车外出十多里地给牛割草,老伴在家喂牛,早起晚归……他从未喊声累,来往行走的彬新路上,人们都记得池老汉满脸的笑容和响亮的鞭子声。2002年,村年终总结会上,当老党员池德福以“养牛专业户”站在领奖台上时,整个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硬是凭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品质,埋头苦干,为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树立了致富的典范,被城关镇党委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元月,又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党员科技示范户”光荣称号。

2003年春季,在池德福的示范带动下,在县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朱家湾村又争取到了农业银行和城关信用社贷款60余万元。于是一个“发展良种奶牛养殖”的规划在朱家湾形成了。这一决定进一步激发了池德福养牛致富的热情,为了引进高产奶牛,在村干部和县兽医站技术人员的陪同下,他前往泾阳、咸阳、山西等地考察,从奶牛的外貌和品种上下功夫,数周后,他又带头买回了15头奶牛。此后,他比以前更加忙碌,更有信心了。儿子、媳妇被父亲的一身执著感动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帮父亲割草、喂牛、起圈。池老汉的不屈不挠不仅给儿女们留下了至尊的“父亲”形象,也给全村老少指引了一条可循的致富之路。

一花引来百花香。在池老汉的带领下,全村掀起了养奶牛的热潮,少则一头,多则四五头,大家意识到,朱家湾村的老老少少要富起来,不仅要种菜,更要养奶牛,脱贫的愿望才能实现。如今,朱家湾村已建起3个养牛小区,发展奶牛103头,建牛舍62间,大棚蔬菜种植312个,家家养奶牛,户户种大棚,沼气进农家,成为彬县最大的蔬菜大棚、奶牛养殖基地。该村2004年农业产值达到540多万元,超过全县人均产值八十三个百分点,人均收入达到1680元。
记者:武盾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18:00 , Processed in 0.08284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