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氏介绍] 【伯益】·《嬴姓·嬴秦渊源》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7 14:5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伯益】·《嬴姓·嬴秦渊源》
                         江信沐  
              20171012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
    “嬴”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之始。
    嬴姓,一个古老东夷姓氏发源于山东,西周一大支嬴姓部族被周武王发配到陕西戍边,经过一个从山东到陕西的迁徙,嬴姓在陕西建立秦国,嬴秦横扫六合统一天下。
    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曲阜,因而以嬴为姓。
    西汉司马迁仕汉而恶嬴秦,故意违背史实贬低污蔑嬴姓,皆被先秦史料或出土金文证伪。
一、故意割裂皋陶伯益父子关系而不言;
二、改嬴姓始祖皋陶为伯益,改皋陶为偃姓;
三、故意污蔑嬴姓仅母系为高阳氏而无父系;
四、故意改嬴姓共伯和的共和行政为姬姓
        周公召公二相行政;
五、故意违背先秦史实首创污蔑嬴政为吕不韦子之说。
嬴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古史中的帝王之一少昊,就因降生在莱芜的嬴水之滨而姓嬴。他创造了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落联盟,为我国东夷族中鸟夷的重要首领之一,发迹于穷桑,建都于曲阜,发明了候鸟纪历和大渊之乐。虞舜时期,他的后裔伯益,被舜赐嬴姓,让他担任嬴姓部落的酋长,他便继承了少昊的嬴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嬴为姓的古国有70多个,以嬴为姓或从嬴衍化出来的姓氏多达150多个。古代嬴姓部落活动的中心就在今莱芜境内嬴汶河流域的城子县村古嬴城遗址一带。
    考证:三星堆青铜树为考证;三星堆青铜树为少昊氏后裔遗物扶桑树;少昊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国在东方,其末任少昊挚却被颛顼逐至西方。
    秦国,起源于嬴姓部落。《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昊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古音相同,故嬴即燕。少氏昊初以燕(玄鸟、凤鸟)为图腾,是为嬴姓部族的始祖。
    司马迁因恶嬴秦,所以仅在《史记•秦本记》里只谈皋陶、伯益出于母颛顼之孙女(母系),从未有一字叙述过皋陶、伯益出于父系属少昊一族,这就是历史偏见。
帝舜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禹在临终时,将天下授于益。后来被禹之子''杀害。
史书有两种说法:
一是启抢夺伯益政权,杀害了伯益;
二是伯益三年礼毕后主动将部落联盟首领让给启。
虽帝禹生前也曾不断削弱伯益势力,但伯益在舜禹时代势力依然强大。所以说禹子启仍有顾忌,对伯益三个儿子都实行各自封尝。
伯益生子三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徐氏;三曰玄仲,江氏。子孙或在西夏,或在东夷。伯益之玄孙费昌在夏桀时,去夏归商,为汤御,败桀于鸣条。
    自太戌以下,大廉玄孙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多显,遂为诸侯。
    至非子,受周孝王封为附庸,续嬴氏祀,定居于秦地,史称嬴秦。及后,非子的六代孙嬴开救周有功,受周平王封为诸侯,是为秦襄公,成了秦国的缔造者。
    嬴秦历经三十余世、六百余年的传承,特别是穆公嬴任好、孝公嬴渠梁、昭襄王嬴则等明君励精图治的积淀,嬴秦势力日益壮大。至始皇嬴政,并六国、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被誉为"千古一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制王朝。
据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称:“姓之为氏,与地之为氏其初一也,皆因所据而命,得赐者为姓或氏,不得赐者为地。居于姚墟者赐以姚,居于嬴滨者赐以嬴。姬之得赐,居于姬水故也;姜之得赐,居于姜水故也。故曰因生以赐姓。”“居于嬴滨者赐以嬴”,这应是嬴姓来源的原由和证据之一。“嬴滨”,即嬴水之滨。嬴水,即今莱芜境内的嬴汶河,初为水名,后为族名、国名、邑名,非母系社会残迹。以“鸟为图腾”,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9月版。
伯益因对社会多方面发展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大功,禹死后,伯益实际上为华夏大部落联盟的领袖,禹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的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同时,也暴发了以启为首的夏族,以玄仲公为首的华族两大集团旷日持久大规慔的战争。形成了早期华夏族两大集团的东集团(称华族),西集团(称夏族)的分裂。以玄仲为首领,率皋陶、伯益、帝舜、帝尧、帝挚、契(商的祖先)后稷等的部落余族退出中原,迁往山东沿海日照。双方互相都无法吞并对方,行成了既对抗又融合局面。夏启不得不承认中原以东凡有江水流的地方由元仲统治,来换取玄仲东集团对夏启中原统治权的承认。
  春秋战国时的秦国西迁及多次迁都
秦国周朝时是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从东向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夏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朝廷重视,为朝廷贵族。
秦朝历代都城:
1、西垂(夏商周时对西方边地的泛称,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
2、秦邑(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汧邑(陕西宝鸡陇县南)
4、汧渭之会(陕西宝鸡眉县东北)
5、平阳(陕西宝鸡眉县西)
6、雍城(陕西宝鸡凤翔县治)
7、泾阳(陕西泾阳北)
8、栎阳(陕西临潼县北)
9、咸阳(陕西咸阳市东)
    实际上,秦国每次迁都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和向东扩张,如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
    公元前419年,秦国从雍迁都泾阳,都城的东移使得秦国对东部地区的威慑力大大提升,也远离了世仇西戎,可以避免扩张的时候被西戎抄了后路的情况发生,从而放心地攻略东部地区。
    第二种,反击来犯国家的需要,如迁都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公元前383年,因为栎阳北却戎狄、东通三晋(春秋时期魏、赵、韩三国),可直接对付魏国,而当时恰好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强盛,拜吴起为将,侵吞秦之西河,窥视关中。秦简公、秦惠公屡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
直到赵魏反目,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大减,秦献公仿魏制而用于秦,军力复振。并将过度从泾阳迁至栎阳,开始大败魏国,秦国局势得以稳定。
第三种,政治中心转移利于秦王居中指挥,比如迁都咸阳。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寿终正寝,秦孝公即位,任用商鞅改革法治,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即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屡败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
    于是携变法之威势,秦国于公元前350年从栎阳迁都咸阳,城扼渭水之渡,地势平坦,极大地方便了秦王居中指挥,而后直至秦灭,都不曾改换国度,秦能一统天下,咸阳的地理位置同样功不可没。
    其他几次迁都情况基本上都离不开上述三种情况,一般来说,迁都要么是被逼无奈(比如被敌国攻略,不得不换国度暂避锋芒),要么是政治需求,为了攻略他国或者更好地统治,而秦国的迁都大都属于后者,这也是秦国在战国春秋时代始终位列强国之列的一种体现。
    关于【伯益】·《嬴姓·嬴秦渊源》仅仅是概括性谈论,主要因为与我氏族有极大的关联。血缘先祖伯益生三子,长曰大廉,封秦国,承嬴姓;次曰若木,封徐国,为徐氏;幼曰玄仲,封江国,为江氏。因此,可以使我族爱好姓氏史和谱学爱好者们,较有对比性的参考。
    考古学太斗郭沬若先生说:“江、李、徐、黄、费、嬴、偃、秦、赵等姓氏皆皋陶、伯益之后,皋陶、伯益是上述诸姓的共同血缘先祖,这些应为嬴姓伯益的直系国,“其中除秦、赵两国是西周建立的国家外,其他国家相当古老”。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作个简明介绍。
   赵造父,嬴姓,名造父,其祖先伯益之后。
    秦非子,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
    造父、非子,皆是西周不同时期的功臣,周天子各封为赵国和秦国。造父为赵国赵氏始祖;非子为秦国秦氏始祖。
    上述虽非江氏之事,但与江氏有直接渊源,其实可以作为借鉴、分析、以至在某些时期作为参照。谨受一些宗亲之托。个人之见,仅供参考。(不续)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3 15:49 , Processed in 0.08097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