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池氏
(一)松江区
池家弄(Chijialong),位于两林塔之东。南起中山中路,北至斜桥路,全长约70米,宽1米余,水泥方块路面。西侧为姚氏大户旧宅。2002年在新建华亭老街时被拆除。《松江地名资料》 池木生,宣统三年正月初六夜,西门外陶行桥吴万和商店失火,西永安救火会挑水工陈小弟和线业公所救火会挑水工池木生,在救火时被倒墙压死。民国15年4月,松江救火联合会为追记陈、池二人功绩,特建“陈小弟池木生纪念塔”,今仍在太平路17号内。《松江县志》 池洪臣(1940.1∽)山东莱芜人,共产党员。历任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松江区第一届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上海市政协委员。
(二)徐汇区、闵行区
“池,194人。”《1992上海县志》 闵行区曹中村池家巷 池天荣:明末清初,上海人,褚士宝"四平枪"传人(褚士宝:明末清初上海人,武术家,膂力过人,好技击,游学四方。与毕昆阳、武君卿为友,遂精枪法,名曰“四平枪”,旋转如风,人莫能近。所传弟子有王圣蕃、池天荣。天荣又传浙江提督乔照,传有枪谱二种及治伤药酒方。) 池彦,乾隆年间,上海县人。
(三)青浦区(2004年,池,1187人)
金泽镇新池村行政村(由自然村老池家港村,新池家港村,南旺村,罗田浜村,新罗村组成) “2000年,池,934人。”《金泽志》
老池家港村,康熙年间,池姓逃荒来此定居,住老池家港西,以港名命村名。《青浦地名志》 新池家港村,嘉庆年间,老池家港部分村民迁此成村落,迁民全姓池,故名新池家港村。《青浦地名志》 新罗村,1985年,按规划建新村,从老池家港村迁出一批村民到建在罗田圩的新村,故名新罗村。《青浦地名志》 池家港村在金泽镇南端,跟江苏省的吴江县接壤,是有名的文化村。村上读书成风,村民白天耕种,晚上秉烛苦读。据《金泽小志·仕宦》记载:清雍正四年,池家港村的池泽来中了举人,任六安州学正。池泽来出身农家,为官清正,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深入村镇,兴办学校。六安州在池泽来的辛勤努力下,入学者大大增加。他在外当官,总牵挂家中的老幼,常有书信到家,督促子女寒窗苦读。其子池树仪不负父亲的期望,在乾隆三年中举,任蒙城教谕。他子承父业,一面督促地方整顿学校,一面自己主持讲学。据《金泽小志·仕宦》记载:“树仪设文会于明伦堂,月亲课之,集者百人,一时称盛。池树仪在蒙城任职期间,数次返老家池家港,带来好多书籍和资金,扩建私塾学堂,鼓励贫苦子女入学读书。清代时,池家港村有大宅数座,凤池轩居室相传是池泽来父子读书的地方,到清末,因年久失修而毁坏。现在,池家港村新屋林立,河港交错,绿树成荫,一派新农村的气象。莘莘学子秉承祖先的好学精神,升学率为邻村之首。 池南珍,金泽镇池家港人,秀水学贡。吟咏诗词,著有《四书参辨》(见《金泽小志》)又:沈南珍,吴江人,本姓池,秀水籍。康熙二十九年岁贡。《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第二十卷 清贡生》 池泽来:字王年,金泽镇池家港人,南珍子。庠姓张,雍正四年岁贡,六安州学正,子树仪。六安州学正池泽来墓在金泽杨树港,子芜湖教谕树仪袝。(见《松江府志》《青浦县志》《金泽小志》)又:张泽来,青浦人,本姓池。雍正丙午岁贡。官六合训导。《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第二十卷 清贡生》 池树仪:安徽松江府青浦池家港人,字叙初,乾隆三年(1738)举人,已未登明通榜(会试落榜卷内选文理明通者,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乾隆十年任芜湖县教谕。曾任蒙城教谕。《青浦县志》《太平府志》《安徽通志》《金泽小志》 池林生,金泽镇新池村人,2006年80岁,口述日军暴行: 侵华日军为报复1938年1月6日和8日两次进犯金泽地区受创之仇,于是年2 月2日窜至罗田洪自然村,把未及逃避的村民全部押至金泽镇,残酷拷打、威逼,追查上次被杀日军的尸体,几个日军在村后的龙潭边(池塘)发现了一顶日军的头盔,认定 是上次遭伏击的地点,于是日军兽性大发,就开始放火烧房。次日,日军就把全村大部分房屋点火焚烧。此后连续数日,熄了再点燃,熊熊大火一直烧至2月6日。全村仅一座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女太太庙”幸免于难。 罗田村49户被烧毁房屋175间、大米近156880斤、农具35套、耕牛5头及49户 村民的全部生活用具。并强迫池阿大、池阿四两青年在村后龙潭(池塘)冰凉刺骨的 水中掏摸日军死尸,冻得血液凝聚全身麻木,浸泡历时4个多小时,两人就此积寒成 疾,一病不起,数月后相继含恨离世。 (笔录:张忠兴 ) 池金寿(?-1946):54岁,新池村人,1938年6月17日,日军“扫荡”幸存者,被日军子弹击中,臀部受伤。于1946年去世。 池金姐(1913.2.20-),女,新池村人,2003年时高寿90岁。《金泽志》 池瑞芬(1928.2-),女,朱家角镇工作人员,1978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8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5年获“上海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朱家角镇志》 池正杰,1943年12月生,青浦金泽人,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金泽志》(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6届本科) 池木观,金泽公社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1971∽1978)。《金泽志》 池引林,金泽公社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78∽1987)。《金泽志》 池金龙,1985年金泽乡委办公室秘书,2000年组织组干事。《金泽志》 池木根(1953.09-),新池村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上校高级实验师。《金泽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1975级本科) 池永根,2003年金泽房产建筑公司支部书记。《金泽志》 池春根,上海佳诚公司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金泽志》 池仕根,青浦区东方中学第三届党支部纪检委员、工会主席。 池明英(1957.12∽)女,新池村人,中共党员,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池兴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09―201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 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池建华,2003年新池村支部书记。《金泽志》 池荣华,高级教师,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计算机教师。 池东生,青浦县第十届人大代表(1990∽1993)。《金泽志》
(四)奉贤区
四团镇(2002年,合并平安镇、邵厂镇,设立新的平安镇。2003年,撤销四团镇、平安镇,设立新的四团镇。) 1、平安镇横桥村,2003年,有1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59个姓氏,陈(235人)、池(164人)、潘(92人)、张(91人)等姓氏人数居多。1、2村民小组是池姓聚居地,旧时称“孟家村”,又称“孟人家村”(方言,意为人口稠密),系同宗同祖。清雍正十一年(1732),重修里护塘后移居于此,世代繁衍,渐成村落,迄今有270余年历史。建于1920年的池家庵位于5村民小组,今存有遗址。1988年~2003年,有128户村民在小集镇、县城南桥、上海市区购买集资房、商品房。《平安续志》 三圣庵,位于平安镇横桥村5组,1920年由庵主池洪汀创建,故又称“池家庵”。1958年,因建平安公社大礼堂(位于偷鸭泐)正屋部分被拆除。1922年扩建的僧尼用房今存,一正两厢房共7间,砖木结构,小瓦屋面,破损严重。业主池金仙。《平安续志》 2、平安镇邵靴村,其中1、2、3、4、5、10、12村民小组为原奉汇村,6、7、8、9、11村民小组为原邵靴村。多数居民祖上于19世纪90年代从今横桥村(俗称“孟人家村”)一带迁居,初时晒盐、农耕相兼,解放后以农业为主。2003年,有12个村民小组、473户、1140人,女性585人。全村有67个姓氏,张(141人)、陈(84人)、池(65人)、顾(53人)、唐(52人)等姓氏人数居多。2003年,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启动。新杨公路以西的9、11村民小组44户民宅被先后动迁。1988年~2003年,有162户村民在小集镇、县城南桥、上海市区购买集资房、商品房。《平安续志》 池大,奉贤县人,乾隆年间(档号 02-01-07-07616-016 题名 题为会审江苏奉贤县民池大因索欠相殴伤毙莫瑞沅案依律拟绞监候请旨事 责任者A 英亷 官职爵位A 大学士兼管刑部事务 原纪年 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池同生,清末民初,水警队池同生在齐贤桥(在齐贤乡)择地办盐业,为本县(奉贤县)大盐市之一。《奉贤区志》 池竹青,1979.12~1983.12中共上海奉贤四团供销合作社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奉贤供销合作社志》 池竹春,奉贤区(县)八届人代会代表。 池世根,横桥村人,今年已经80高龄。作为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池老性格忠厚,为人朴实,平日里乐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池新龙,平安镇人,1995年~1996年奉贤区(县)先进生产(工作)者。《平安续志》 池明官,中共钱桥乡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钱桥续志》 池卫荣,平安镇人,在上海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奉贤年鉴》 池妙良,《平安志》编辑。 池卫良,1996年重阳节,由邵厂清音班池卫良创作的丝竹乐曲<海滨春色>在全县丝竹大会串中荣获一等奖。《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奉贤卷》
(五)浦东新区
“1997 ,池,76人。”《南汇县续志》 池朝,南汇县人,乾隆年间人。 池欣:原名张品成,经济师。1929年生,上海南汇人。1946年进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当售票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人中开展工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支部委员、支部书记、淮南地委政治交通员。建国后,任上海公用事业党委助理秘书、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处副科长。1957年后任上海市电影公司副科长、上海市电影局发行放映处副科长、中共新光影剧场支部书记。1985年8月任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直至离休。于1989年获得了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1987~1988上海市企业管理优秀奖”。是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影志》 池波,南汇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担任浦东新区作家协会故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杂文协会副秘书长,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浦东汉唐书院秘书长,惠南文学社副社长。著有长篇小说《血与爱》、中短篇小说集《还原》并出版发行,又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小说、故事、报告文学等体裁的作品一百五十多个,其中三个获省级奖。池波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展,两幅书法作品分别获得第八届“时代颂歌”全国诗、书、画影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七届“祖国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新作——《沪郊往事.南汇风情》
(六)嘉定区
“1987年数据,池,69人。”《嘉定县志》 池元坚,南宋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县令王选任上),任嘉定县学讲师。(见《吴郡文粹续集》王遂撰《嘉定县重修庙学碑》) 池氏住宅,又称池警长宅,位于嘉定区南翔镇永翔村翔二组710号北(现红翔村区域内),西临横沥河,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宽3间,砖木结构二层楼,清水外墙,彩瓷砖铺地。石库门灰塑巴洛克式山花。宅前水泥地坪,设棋盘桌2张,防空洞2个,左右对称。池氏住宅的石库门、彩瓷地砖、水泥庭院、棋盘桌、防空洞等,表现了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鲜明个性,同时又反映出当时局势的艰危,它是中西合璧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2009年,被认定为嘉定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被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点。 池宸申,骨科硕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江桥医院)骨科住院医师。上海市“医苑新星”健康科普讲师,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沪小康”特约科普画师,建立“骨科蛙哥”个人视频号及微信公众号。
(七)杨浦区
池家浜,位于辽源新村街道西南部。在打虎山路西侧,辽源西路北面。占地1300多平方米,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房6幢,平房8间,建筑面积920平方米。居民20户,75人。属辽源一村第二居委会。原来此处西面有条南北向的河浜名江新浜,此浜的支流向东流到现在打虎山路,支流两边居住着池姓居民(1972年普査时尚有池姓住户8家),故习称为池家浜。居民点亦名池家浜。当时池家浜范围较大,西至大连路陈家巷,北至控江路,南至飞虹路,东至打虎山路,1953年建造辽源一村、鞍山二村新工房时,拆迁部分池家浜房屋,成现状。《杨浦区地名志》(1994年后,市政动迁,散居于杨浦和虹口,杨浦区中原小区一带)
池八妹(1936.10-1960)女,祖籍江阴。1924年,父母为谋生计,往上海杨树浦做佣工。八妹在上海出生,家住杨树浦路崇业里。12岁进纺织厂做工,1958年调上海化工医药设计院工作,派赴东风农药厂参加农药六六六工艺新技术试验。1960年8月27日,六六六车间氯化工段爆炸失火,她不顾个人安危冲上操做台,与烈火和毒气搏斗,终因氯化瓶爆炸而英勇牺牲。追认为中共党员,并授予“模范党员”称号。
(八)宝山区
(1987年,池,11∽50户。《宝山县志》)
池丕振(1943.2∽)上海宝山人,主任医师。1943年生于辽宁海城,1963年毕业于鞍钢学院,1963年﹣1965年任鞍钢宝山医院外科医师,1965年﹣1986年任太原十三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外科主任。1986年一1995年任上海宝钢十三治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院长。1995年任宝钢十三治卫生处处长。 池和冰(1964∽),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首席工程师。 池华琼(1975一)女,上海人,著名演员, 上海吴淞二中初中毕业后,主演《16岁的花季》(父亲是上海第二批支边青年。从18岁到新疆当工程队管理员,50岁才回到上海。)
(九)金山区
(十一)静安区
池顺福(1929-1952.2),上海人,生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二十一团二营六连观察兵,曾荣立四等功一次,1952年2月在朝鲜牺牲。安葬朝鲜金城高岱地。《中华英烈网》(池顺福烈士是家中独子,他的父亲池金根原是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花匠,已于1991年病故;母亲徐阿金家务,享受烈属定期抚恤金,于80年代后期就去世了。)
(十二)黄浦区
(十三)普陀区
(十四)崇明区
(十五)长宁区
(十六)虹口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