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7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缅怀!86岁企业家池幼章离世,曾说:用一生的时间,做利...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4:09: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缅怀!86岁企业家池幼章离世,曾说:用一生的时间,做利国利民的企业

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2021-07-13

7月10日,知名企业家、全国劳模、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幼章,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永宁江畔,人们再也见不到池幼章进出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身影。

1979年创业至今,从白手起家攀上行业之巅,到濒临破产跌至谷底,再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几经沉浮,池幼章始终冲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前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曾采访过这位传奇人物。不管身处低谷,还是坐拥荣耀,池幼章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利民,利国利民。



池幼章接受钱报记者专访。

半生沉浮,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每天一早到工厂上班,就会找人问,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员工的思想动态怎么样,市场销售有什么变化。池幼章最关心的是,自己晚年在推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池幼章。“不仅要提高质量,还要降低成本,这才有竞争的优势。”他说。

一生不息的求索,他的半生沉浮都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时间退回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池幼章和很多人一样,迎来人生转折。

平反后的第二年,他就创办了一个鞋厂,取名利民鞋厂。


年轻时的池幼章(左一)。(本报资料照片)

“利民”二字,来自“利国利民”,在池幼章看来,开办工厂要做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益的事情。

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都穿得起皮鞋。”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皮鞋均价才二三十元一双的情况下,利民鞋厂年产值却稳定在亿元以上。

1989年,西方八国记者来浙江采访,其中一站就是利民鞋厂,这让当时的西方媒体见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

但是,辉煌了十多年后,池幼章的鞋子被名气更大的温州鞋子打败了。

他的企业面临倒闭,上千职工面临下岗,他卖了自己的奔驰车,苦苦支撑。“那个时候,我走路去上班,路上看到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以为你不行了。”池幼章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在山脚下,池幼章面壁,蛰伏。

2003年,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鞋厂到汽摩配件厂的全面转型。

浙江利民实业有限公司,是吉利的核心供应商,是黄岩首屈一指的汽摩配生产厂商。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黄金时期”,他眼神坚定,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2018年产值8个亿,今年将破10亿元,后年要到15亿。

“我能有今天,我特别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我。”他曾说,感谢一个好时代。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民营经济的壮大。

老骥伏枥,八旬再起

“我将再起”,2018年春天,池幼章请人写了这四个大字,高高挂在办公楼。一进门,就能看到。

这是一名暮年企业家向世界的宣言,表达他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虽然他患过九死一生的重病,虽然他年过八旬头发花白。




池幼章找人写的“我将再起”。

等这一天,他已蛰伏了多年,这名被李书福尊称为“老师”的企业家,在山下韬光养晦,消失在公众的聚光灯下。

蒙冤戴了多年的“帽子”,平反后创业,一度辉煌,再从辉煌到困顿,从困顿到蛰伏,从蛰伏到再起。

曾经,少年时代,池幼章就写过小说,有过作家的梦想,也做过语文老师。只是,时代的原因,使他最终成了一名企业家。

“有志不在年高,没志空活百年”,他这样说。“一方面我的性格如此,我总觉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这么好的年代里,我们更应该为国强民富多做一些贡献。要用我的毕生之力,做一些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这是很自然很朴素的感情,绝不是矫揉造作。”

池幼章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企业总想着能够偷税漏税,但他从不这样想,有一次,有领导给他争取了几百万的减税政策,他把这些钱退回到了财政部门。这让一些人觉得很尴尬。

“我们不要太在意个人的财富,应该更看重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少贡献。”他说,这是他的财富价值观。“企业的利润也不要太高,应该把利润多让给员工,应该依法向国家纳税。”

这么多年,池幼章一直坚守实业,他说,自己从不炒股,不做房地产。曾经有领导多次找过他,让他拿地,给优惠的政策,来钱也快些,但池幼章没有做。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实业救国’‘实业兴国’,这些思想在我脑子里扎下了根,然后就是脚踏实地去做。”他这样说。

缅怀池幼章: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昨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史春波再次提笔,回忆与池幼章先生相见采访时的点点滴滴。

以下为记者史春波自述——

看到池幼章先生去世的消息,多少有点意外。虽然,他的身体不大好,生过重病,之前还好几次住过院,但都是挺过来了的。

每次出院后,他会给台州日报的资深记者任健打电话,“任健同志,我又出院了,感觉好得很啊。”

他总是那么乐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息尚存,奋斗不止。是他的座右铭。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他也要让人推着到车间里转转。

但是,遗憾的是,这次,他没能回来。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为他送行:池老,一路走好。

2019年初的一天,我去采访池老,也是任健老师带我去的。一开始,对于采访,池老是拒绝的,不过,任老师给我说了不少“好话”。有了推荐,他才答应了。

在台州的企业界,池幼章是“教父式”的传奇人物,只是蛰伏了多年,晚年,他才再度走到公众的视野。一时间,很多人赞美他。

说实话,那次采访前,我心里没什么底气。因为听说了,他的脾气有点“怪”,有些清高和傲气,可能和他喜欢文学也有关吧。但是,他又欣赏有才华的人。如果得到了他的认可,就能成为他的朋友。可以说也是性情中人吧。

那天,阳光很好,下午三点多,等他午休结束后,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见面,他穿的很正式,西装,衬衫,领带,看得出应该是准备过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副字:“坚忍”。

回顾他的一生,其实也是坚忍的一生。商海搏浪,几经沉浮,晚年东山再起。

印象深的还有办公室里的一盆三角梅,开得旺盛。他精神还好,但毕竟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能看出疲态。

采访一开始,果然,池老的语气不是很友善。他这样问:“很多人写过我了,有好的也有差的,你能写出什么不一样吗?”“你想怎么写?”

我一愣,这样的采访对象倒是没碰到过。不过,还好,也有心理准备。我告诉了他大致的采访意图。

他淡淡地说:“那你就试试吧。”

采访倒还是顺利的,在一个多小时里,他谈了很多过去的事,失败也有,荣耀也有。他说,他们那代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实业救国”、“实业强国”,脚踏实地,不搞虚的。

谈起文学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可能这是他的热爱吧。想当年,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个文学青年。文学,可能让他重新看到了逝去的青春。

在黄岩,池老还设立了池幼章文学奖,出资扶持文学青年。这在企业家中也是不多见的。今年3月,第二届池幼章文学奖揭晓,在颁奖仪式上,86岁的池幼章这样感慨,“我为文学而生啊,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做起了作家梦。”

稿子见报后的几天,我意外地接到了池老的电话。池老说,他的一个朋友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了报道,就带去给他看了,写的和别人还是不一样的,他很满意。他向我表示感谢,说,下次再去他那里坐坐。

可惜,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史春波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6:59 , Processed in 0.05690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