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iw.or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三陈”争辨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01:58:45 | 只看该作者
北宋“三陈”贯籍小考
史今律著
拙文《金鱼桥史话》在《南充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12期刊出后,有人对北宋三陈为南部县人之说持怀疑态度,认为与《宋史》不符,对此,有必要作如下补充说明,三陈籍贯素有两说,一说阆中,一说新井(今南部县大桥场),笔者持后一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有:(一)《方舆胜览》卷六十七“利东路·阆州”条载“陈尧叟文忠公、陈尧佐文惠公、陈尧咨康肃公皆新井人”。《方舆胜览》为南宋祝穆著,成书于1227年,比《宋史》早一百多年,方志学界有一句流行的话“时近则迹真”,南宋的文献当比元末的更为可靠。(二)《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五载有“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皆新井人”,这部书是南宋王象之著,成书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时,也比《宋史》早得多。以上两书都说新井,新井在哪里?《旧唐书·地理志》“汉充国县地,武德元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太平寰宇记》“于阆州西南九十里,县界有盐井故名,宋因之”。《元史》“至元十年并入南部”。蒲孝荣著《四川历代政区志地今释》“在今南部县西大桥场”。(三)《明嘉靖保宁府志》卷九《人物纪·选举篇》有“陈尧佐新井人”,在其兄弟子侄名下也有“俱新井人”字样,卷六《古迹》、《丘墓》有关三陈及其父母子侄的记载皆在南部境内,卷十《人物列传》陈省华条下虽全文引用《宋史·陈省华传》,但在"阆中人"下特别加注“旧志以为南部人”,这就说明在明嘉靖以前的旧地方志,早就认定为南部人。连三陈之母“冯氏”条下也有“南部人陈省华妻”的记载,清代著名方志学家覃学诚说过“地近则易核”,《嘉靖保宁府志》比起《宋史》当属"地近"者。至于三陈后裔有分居在南充、阆中、苍溪以及河南延庆等地者,后来发现的墓志,也没有数典忘祖,1975年阆中河溪乡掘出宋徽宗崇宁四年陈安祖的墓志称“七世祖讳翔,在唐为并门掌书记,王建入蜀辟为从事,为建陈迁顺忤建意,出为阆之新井令,因弃官居西水",古西水县亦在今南部县境,与新井接壤,由新井县治北去五公里即入西水境,据此,亦不失为南部人。(四)《陈氏族谱》,这是国内著名的族谱之一,宋代名人樊光远、陆九渊、魏了翁曾为之作序,有司马光撰文,元、明、清皆有续修,书中称“溯其先祖多葬于新井县土主庙侧,今之石笋,即其地也”,清咸丰年间续修族谱时,引《陈氏历代实录》中,有这样一些话“陈氏自唐有德公其后入蜀居阆州西水(西水县,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南部,在今南部县西北)等处,至唐末翔公为新井令,因家焉”。“迨孙省华公生三子皆贵显,焉生三石笋在南部县西九十里新井废县侧,自翔公为新井令遂家于此,省华公与其子俱世守之”。族谱载陈省华前数世之墓皆在新井之。(五)瑞笋遗迹,今南部大桥乡新井村书房湾,曾有三石笋,各高四或五尺,石坚而细,此地无此石质,清道尹黎学锦题碑。宋三状元瑞笋处,《陈氏族谱》叙述其“先祖下葬时,天隆鸿雨七日,地生瑞笋三根,兄弟状元将相特出······。”这虽然有些神话色彩,而确是代代相传下来,一直被民间视为祥异,并闻名遐迩的。可惜石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烂改作磨子,而根部仍留地下,至今可掘。(六)三陈墓葬,《道光南部县志》和《陈氏族谱》均载陈尧叟墓在崟子山(今南部县碧龙乡),陈尧佐墓在天马山下(今南部县太华乡),陈尧咨墓在李封观(今南部丘垭乡),陈省华墓在积庆寺(今南部县黄金乡),省华母席氏墓在大桥场侧,这些墓碑及题刻,在建国初期目睹者甚多,今陈尧咨墓残碑犹存。(七)古地名和民间口头流传,在南部县大桥乡一带,有陈氏故宅遗址在新井村。有古"金鱼桥,清道尹黎学锦曾题碑,陈母杖坠金鱼处,有道子坪为陈尧咨练箭处,相传卖油翁王某相遇于此,有妙智洞,据《明嘉靖保宁府志》载陈尧叟《题妙智洞》诗,有流杯池,据嘉庆《四川通志》为"宋三陈兄弟常集文人游泳处"根据以上典籍和遗迹,我们认为三陈为新井人即今南部大桥场人,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02:01: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02:02:24 | 只看该作者
北宋三陈贯籍考辨
杨林由著
《宋史·陈尧佐传》:“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而《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则以为新井人,明嘉靖《保宁府志》虽谓陈省华父子为阆中人,但又谓旧志以为南部人,三陈究竟是阆中人,还是南部人或新井人呢?《宋史》是“以宋人国史为稿本”,即以朝廷档案资料为主要根据的,《宋人轶事汇编》卷二0引《朝野类要》云“初入仕,必具三代乡贯名衔,谓之脚色。不仅入仕,应举时即须具三代乡贯名衔,靖康之祸,档案毁失,南宋初又重新置备,所以《宋史·选举志》绍兴元年“时诸道贡籍多毁于兵,乃诏转运司令举人具元符以后得解、升贡、户贯三代治经,置籍于礼部,以稽考焉”三陈既出身巍科,又是名臣显贵,他们的三代乡贯名衔,朝廷档案,岂容出错?明嘉靖《保宁府志·艺文》载宋张守约《积庆院记》云“阆之南部西二十里曰富井,环居士族,皆上党之冯也,里有院曰积庆,即冯氏之先所以崇奉浮图之地,冯为三陈外家,三陈为先朝鼎辅,余自比岁,闻故父老言曰阆中陈氏外家之贤人曰慈母教子,金鱼坠地,初未知其详,及备员古集,会良山令冯彦升,以居忧寄迹学馆,与处期年,纤悉前事,因闻道前事积庆所以肇基得名之由······余尝约游其地面未能也。比飞笺屑余为之记,余昔所闻,其何以辞?谨按真宗皇帝景德三年十二月,枢密文忠公奏请曰:般若院岩麓幽奇,口口崇奉,原是臣外祖所尝乞赐名额,考冯氏乃文忠公之母,考乘知文忠公外祖即彦升六世祖也院之肇基,盖见于此。真宗既允请,遂以积庆赐名。······凡此皆院故事,事有实迹,彦升录而示之焉,故得而书之耳。
张守约,疑为朱守约之误,嘉靖《保宁府志·历官》:宋集州(南江县)教授朱守约,南部人。作者自述备员古集,彦升寄迹于其学馆,比岁闻故父老言阆中陈氏外家贤人之言,尝欲约游其地等,与朱守约籍贯官守相合,嘉靖《保宁府志·选举·荐辟》:宋冯彦升,南部人,以荐为良山令。《太平寰宇记》卷十三九蓬州良山县“本汉宕渠县地,梁大同元年,分宕渠之地以置安同县······开元二十九年,改安同县为良山县”。神宗熙宁五年,省良山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复置良山县。《积庆院记》有“绍圣以来,今四十年间”语,故知彦升为良山令,在复置后不久。
《积庆院记》称。阆中陈氏而不称南部陈氏或新井陈氏,这是三陈为阆中人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积庆院记》之作,较之南宋宁宗时东阳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理宗时建阳祝穆的《方舆胜览》早约百年,不但时近地近,而且彦升又是三陈外家后代,与三陈玄孙同辈,如果三陈不是阆中人,他必然要改正,何况文章所记事迹,还是彦升亲笔写给作者的呢?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利州东路安抚使阎苍舒的《将相堂记》云:若兼资文武,出入将相,如富、韩、范、欧形于庆历之诗者,可谓艰哉!求之吾蜀,独阆中陈氏”。明御史熊相的《重修三陈书院记》云“蜀之人材,宋惟阆为盛,阆惟陈氏兄弟为盛”。明行人崔官《怀陈馆记》云“有宋阆苑陈氏昆弟三人。伯曰尧叟,由状元仕至平章事,仲曰尧佐,由进士亦仕至平章事,季曰尧咨,由状元仕至节度使······保宁,古阆苑也”。将相堂、三陈书院遗址均在阆中城隔江之南岸,怀陈馆在城南门内。这些文章,都说三陈是阆中人,而不是南部人或新井人。1975年阆中河溪乡出土的《宋故华州助教陈府君墓志铭》云“府君姓陈氏,讳安祖,字佑光,其先博陵人,七世祖讳翔,在唐为并门掌书记,王建入蜀,辟为从事,为建陈逆顺忤建意,出为阆之新井令,因弃官居西水”。陈安祖为三陈从侄陈渐之孙,元祐四年卒,崇宁四年,附葬于阆中县甘泉乡金马山下其父陈世卿墓旁(今河溪潘家螬)。是知陈翔定居于西水县,而不是新井县,(西水与新井接壤,元初俱省入南部县)三陈的高祖翔,由河朔入蜀,虽定居西水,但子孙繁衍,散居邻县。省华属徙居阆中的一支,故三陈遂为阆州阆中县人。
资料来源:《南充市志》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04:38 , Processed in 0.0756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