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097|回复: 0

[新闻] 听池方华的故事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3
发表于 2020-10-16 0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时间:2008年05月13日
  • 来自:温州都市报

  • 温州网讯 “2008中国杯”原创作歌曲大赛3月3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池方华作曲的歌颂教师题材的作品《听着你的故事》获得二等奖。本次大赛由文化部所属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音乐生活》杂志社、《音乐星空》杂志社、中国音乐家网、北京卫视阳光国际文化传播公司等部门联合主办、承办。全国31个省市的3000余名词曲作者参赛,评委会共收到参赛稿件8000余首。经过初选、复赛,最后按初选入围作品总数10%的比例进行复评精选,参加北京总决赛。

323423_680688.jpg

  • 温州市艺术研究所位于市区黎明西路南侧的一条小巷里。和黎明西路上的繁忙与嘈杂相比,这里的宁静总给人一种踏实感,虽然,从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到黎明西路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
      池方华喜欢这种宁静感。他说,创作的人需要这种环境去酝酿和思考,把思绪转化成纸面上跳动的音符,让灵感变成悦耳动听的乐声。
      研究所和温州文物考古保护所等几家单位合用一幢办公楼,这里曾经是温州市文化局的所在地。在温州市艺术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池方华。
      用来听的故事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了。办公桌、电脑、书架,此外再也没有其它特别的东西。普通之中又透着一种特别的气息。这是一种进门就可以感受到的弥漫在空气中的音乐的元素。池方华休息或者创作的时候总会打开音乐,让贝多芬、肖邦等大师的伟大篇章在耳边回响。办公桌上和书架大都是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和作品。
      “故事是用来听的,也是用来感受的。”谈起自己不久前在“2008中国杯”新创作歌曲大赛上获奖的作品——《听着你的故事》,池方华很平静。在他的眼里,获奖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自己记录下一段在平阳山门中学教书时的难忘岁月。“好的作品重要的是写出真实的感受,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我在山门中学学到了很多,感触也很深,那段日子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离开山门中学十多年了,这部作品我也酝酿了十多年。”
      1990年至1993年,池方华在山门中学当了三年的音乐老师。那个时候,他刚刚从福建回到温州,也刚刚走出校园。虽然是平阳人,但是温州的一山一水对于池方华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心灵深处与生俱来与家乡血脉相连的亲情,陌生的是过去十多年里,他一直生活在福建。而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从学生到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充满了激情、新鲜和挑战。这一切交织成一把记忆的刻刀,在池方华的脑子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痕迹。
      1995年至2005年,池方华在平阳中学教了10年书。2005年,他又从平阳中学调到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工作,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作曲。到研究所工作之前,他创作的歌曲就得到了各方的赞赏和好评。调到研究所之后,他放下了教鞭,有了更多的时间,作曲工作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和成就。这几年,他自创以及和他人合作创作的曲子屡屡在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各种大赛中获奖。
      池方华说,他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全部被作曲、指挥和教学三个内容占据。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创作,业余时间,他还是多个合唱团、乐团的指挥,即使晚上回到家里,也有学习钢琴的学生等着他。三项内容对池方华来说都很重要,因为都跟音乐相关。只不过,他在时间的投入上有所侧重。“我的时间基本上50%用来创作,30%做指挥,还有20%的时间教学生。客观地说,我最在乎的还是作曲,我现在在研究所里的工作也是作曲,而且我本人也喜欢作曲。”池方华说,对于音乐来说,演奏和普及固然重要,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好的曲子。他一直在为能够写出好的曲子而努力。
      十二岁的曲子
      事实上,池方华对作曲的热爱受到了父亲的很多影响。他无法忘记父亲在桌子前为一首好曲子苦心冥想的样子以及在创作了一首好曲子后的那种喜悦。
      “父亲对作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我现在还记得父亲创作的一个唐朝舞曲,嗦、哆、口来、哆……”池方华的手指在桌子上打着拍子,把曲子轻轻地唱了一遍。“二十多年了,还是忘不了,有时候自己作曲的时候,都会想起来。”
      1984年,12岁的池方华“偷偷”地在笔记本里创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曲子——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放心,也可能是害怕父亲不高兴,池方华一直没有把这首曲子拿给父亲看。直到5年后,他在福建南平师范上学的时候,才把笔记本交给老师。5年里,除了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笔记本里又增加了好多曲子。只不过,父亲并不知道这些。“父亲当年是因为没有办法才走的这条路。小时候,他一直不希望我重走他的老路。”
      人生三个转折
      走到今天,池方华颇为感慨。他拥有一份对音乐的激情以及对事业的热爱,他希望在音乐和创作上能不断的突破。来到温州市艺术研究所,他有了一个更好的空间和环境去创作,在音乐中寻找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没有犹豫。虽然,他眷念平阳山门中学,热爱自己站了十多年的讲台。
      放弃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东西无疑是一种痛苦。“人生总是这样,有时候需要选择和放弃。有所得必有所失。”池方华“放弃”的不仅仅是自己喜欢的教学事业,还有自己的女儿。“调到温州的时候,女儿刚出生。那个时候我确实很为难。我也希望能天天陪伴在妻子和女儿身边。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不想放弃这样的一次机会。”现在,为了“弥补”对女儿的爱,他每个星期都赶回平阳老家,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从福建回到山门中学教书,是他人生的第一大转折。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牛人”和“能人”,这些人激励年轻的池方华不断去追求和奋斗。1993年,他也如愿考入浙江教育学院音乐系,完成了上大学的“理想”,也因此有机会进入了平阳中学。池方华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初中毕业考上南平师范的时候,父亲和我根本什么都不懂。后来才了解师范是怎么一回事。家人和我都后悔了。这跟我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差得太远了。”池方华笑称他成了家里的“反面典型”。有了他这个教训后,和他一样喜欢音乐而且希望在音乐方面做出一定成绩的四个堂弟堂妹都相继选择了读高中,继而考大学。而2005年,完成了从老师到作曲者的角色转变则是他的第三次转折。
      池方华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直很幸运。小时候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中,从小便有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和作曲环境;他初中毕业后就读的福建省南平师范拥有当时福建省最好的师范学校师资,在这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有机会接触到了钢琴之类的西洋乐器;回到温州后,他又成为浙江省教育学院艺术系的首届学生,碰到了影响他音乐之路的老师——陈祥文。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努力和执着,也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拥有更开拓的视野。认识陈祥文老师之后,我才真正在音乐上入了门。在他的帮助下,我才能认识很多音乐界的前辈、专家,也才有机会向他们请教,学习更多的东西。我的作曲、指挥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也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小木/文 蔡榆/图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22:08 , Processed in 0.09307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