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37|回复: 0

[艺文] 我爱我的家​​​​​​乡:湖南邵阳黄亭市镇红星村池家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20-9-3 17: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邵阳县西北的黄亭市镇红星村池家(都姓池),一个不起眼的村庄,一个大院子,四个生产小组,包括本村七组和近邻石冲村姓池的在内(都是池家的人,分村、分组时,按区域划分到外村另组),共200多户,1200多人。是邵阳县、甚至是邵阳地区唯一的池姓。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739.jpg


我的家乡主产,稻谷、大豆、花生、玉米、辣椒、油菜、油茶林等,属油茶之乡。同时兼养鱼、牛、羊、猪、鸡、鸭、鹅等。

我的家乡风俗习惯是:

1:元宵节: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昔有吃了元宵肉,外出找门路的说法,现在社会变化了,过了年初四或初五就外出了,留下的就是老人和儿童。

2:清明节:扫坟掛青,立碑祭祖,现在更盛行,在外的游子也千里迢迢赶回扫墓,尊祖敬宗,孝道可嘉。

3: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到近河的乡村去看划龙舟。曾经有云:割了麦子插了田,穿件衬衣看龙船)。

4:尝新:责任制未到户之前,那时是双季稻(亩产量低),6月份早稻第一丘稻谷先熟的田(青黄不接,希望早点熟),把它先收割掉,把谷子晒干,碾成米,煮一大锅,搞一点肉,饱吃一顿,这就叫“尝新”。那时流行三顿饱饭,“尝新”、生日、过年这三餐可以吃饱,平常没饱饭吃,设身处地想象,前辈吃了多少苦头,想来辛酸难受。那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欣逢盛世,再没有流行“尝新”了,也许年轻人不知道尝新是怎么一回事了,我们要翻身不忘本,且行且珍惜。

5: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相隔得近的親人都会团聚一番,相距千里之外的,又只能默默思念。“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还是家乡的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遥对月亮,倾诉思乡之情。

6:重阳节、腊八节,不太热衷。

7:“祭灶王爷”,又称“祭灶王菩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家家户户,摆桌子,设香案,祭祀灶王菩萨,求得神明保佑合家平安,来年事事顺心,还有传说云,大人不祭灶,生下小孩就不好。所以大家信奉,求得心安理得。

8:过年,,农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了,杀猪熏腊肉,推豆腐,熏豆腐丸子(俗话叫圆子),炕腊豆腐,炕鱼,炕牛肉,炕香肠…熏和炕干的腊货,黄亮亮的,吃起来香喷喷的,尤其是自酿的米酒,喝起来甘醇可口,回味无穷,特别醒,后劲十足,不要贪杯啊。否则容易醉倒。快过年时,打扫卫生,备年货,杀牛杀猪宰羊,杀鸡杀鸭,干塘捉鱼,冲慈粑,煎豆腐,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现在小孩拜年都只要红包,其它东西不要。这种红包的盛行,给老年人增加了一些无形压力。殊不知给老年人增加了的压力,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年轻人的身上。值得改一改。还是以前那样喝杯茶,喝点酒,相互道声祝福的好。提倡文明拜年才有亲切感。不知族亲和宗亲是否深有感触?!没有同感证明我不大度,想法略同,说明我们有默契,尽力宣传发动变更。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747.jpg


    我的家乡地处丘状山原区,层峦叠峰,绵亘逶迤,四季分明,气候湿热,必须食辣味,以驱体内湿气,所以就喜欢吃辣椒,也正如俗语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也许就是对辣情有独钟的习惯。
    我爱家乡的山,山连山绵延不断,虽无险峰挺拔,但也气势宏伟。远眺朦朦胧胧的山,就好象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又象是几笔淡墨,抹在蓝天的天际边。近看家乡的山,松树、杉木树、茶子树,古木参天,郁郁青青,青翠欲滴,景色迷人。尤其是茶子树,漫山遍野都是,所以我们家乡被誉为油茶之乡。也正如概括邵阳县八大区的词云:邵阳是个好地方,八区一镇渔米乡。塘渡口镇是县城,红石就在县中央,枳木九公连邵市,东风五峰接祁阳,下花塘田东南向,黄亭市辣辣油茶乡。这就是真实的显照。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751.jpg

    有关茶油的来历,典故很多,说得神乎其神,仅举一二。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被陈友谅的军队追杀到建昌的一片油茶林之处,正在采摘茶果的老农见状,急中生智,把朱元璋乔扮成采摘茶籽的农夫,躲过一劫。老农见朱元璋遍体鳞伤,便用茶油帮他涂上,没几天的时间,身上的伤口愈合,红肿渐消,朱元璋高兴的称此油茶果为“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将茶油封为“御膳用油”。
    有关茶油,我们邵阳县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候,邵阳县黄亭市镇阳乌岭的山脚下,住着一个邓姓老人,靠自家的一片油茶林来维持生计,每年茶果结得很多。不知为什么,有一年,满园油茶唯都只结了一个茶果,这个茶果比往年的大,并散发奇香,老人急得愁眉苦脸,为生计担忧。恰巧碰到八大神仙之一的张果老云游到此,闻到奇香,发现是一枚油茶果,当即找到邓老买下,邓老倒也十分爽快,一个茶果,您想要就拿去吧,张果老留下了十两银子给邓老,一眨眼不见踪影。这一天巧逢玉帝寿筵,张果老将茶果献给玉帝,玉帝龙颜大怒,“大胆张果老,竟敢以此凡物戏我”?张果老不慌不忙,跪禀玉帝,“万岁爷请看”!只见张果老揭开茶籽,茶油如泉水涌出。众仙见了,暗暗惊讶。御厨将油拿去炒菜,香飘凌霄,风传九重。太监拿去点灯,灯火通明,全无青烟。玉帝见状龙颜大悦,当即询问“此果何人所种?”,张果老如实禀道,“下界凡人,一位邓姓老人”。“好”,玉帝当即传旨,敕封邓老为“油茶大仙”,并令张果老,速去凡间度邓老来天庭。这样美好的传说,是人们对茶油独特的钟爱。也是上天对家乡的恩赐。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植,才有今天油茶飘香的盛景。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755.jpg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02.jpg

    由于一些地方,没有茶子树,也不知道茶油的一切,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茶子树属于四季常青的乔木,寿命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茶子树全身都是宝,一次栽种,终生受益。生长周期为一年,开白色小花,中间夹黄色的花蕊,有时候也可见花果同期。童年时期,喜欢跟随在嗡嗡嗡的小蜜蜂后面,采食茶花的花蜜,即茶花糖,嘴巴对着花朵吸吮几下,清甜可口,回味无穷。茶子树枝叶繁茂,绿油油的,一片生趣盎然的样子,茶子树还能冻茶耳,结茶泡,吃起来清凉爽口。寒露节过后,就是采摘茶籽的最佳时机,面对满山的茶子树,结满沉甸甸的硕果,家乡的人们脸上绽放了笑容,各家各户就去采摘,以前采摘下来的茶籽,用箩筐或袋子装好,天黑时再用肩膀挑回,很辛苦。现在党和政府出资把茶山周围开通了毛马路,茶籽摘下后放倒马路边,然后用车装回去,省时省力,感谢政府。采摘好后的茶籽放在家中角落里堆上一段时间,圆圆的茶籽果开始裂口,再晒上几天,里面的茶籽有些能自动的脱落出来,不能脱落的,就只得用双手把它掰开,这道工序叫拣茶籽,茶籽拣好后再经过暴晒,就可以拉去榨油了。茶油是纯天然的植物油,营养价值极高。现在每斤卖到80,甚至100元了。所以茶子树是经济林。先辈曾带领池氏儿女,开垦荒山,种植茶子树,为后人创造了丰厚的财富。同时应证了习大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见解。也不得不钦佩祖辈的先见之明。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也正如有作者赞词曰:
     何处最怡神?遍地油茶绿。正是花开果熟时,蜂蝶翩翩舞。
       笑语满山飘,梦想轻相诉。告别贫穷奔小康,歌赞摇钱树。
    在这里提醒各位乡亲,一定要注意野外用火,再也不要把我们的茶子树烧掉了。太可惜了。希望当地政府和乡親们引起重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06.jpg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09.jpg

    我爱家乡的山,庵堂里的山,仙气萦绕;祖山里的山,千山一碧;后龙山,清逸秀丽;庙山,云雾缥缈,山明水秀…庵堂里的山(祖辈修建过叫“天池庵”堂,故此山叫庵堂里),是风水宝地,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藏风聚气,纳福接财,人发千祥。我们已逝的许多先辈在此安息。听长辈说,以前外乡有一个姓张的,家中有权有势,想葬在庵堂里来,并承诺买地多宽,就用银元堆多宽(不知堆多高),我们先辈也不卖,可见庵堂里的山有多么神秘。
     我爱家乡的水,井龙里的井水(老谱有记载,续谱别忘了记载上去),清凉冰爽;石井里的水,涓涓细流;仙人圳里的水,清溪如带;大池塘里的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15.jpg
     我爱家乡古老的建筑,天池庵,古庙,池氏宗祠,庙边的书房…虽说文革拆了,但形迹可循。待家乡的人们逐一尽量去恢复,还我庐山真面目。池家大院从老厢间屋到古庙,沿大塘一线通,符合风水风俗,也是池姓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因风水大师说,宗祠门前大路越通畅,就越利于族人繁荣)。清掉大塘淤泥,让大塘的水深点,清点,鱼就长得快,既有风水,又让鱼增产,两全其美。请族人计划安排好,清大塘淤泥也是当务之急。现塘堤上去年有年轻人,在原有风景树的基础上,主动出资再栽了一些桂花树,过几年风水更好。修庙,不要修佣壁,庙内塑土地菩萨,城隍菩萨,庙王菩萨(最好塑观音菩萨),修谱,除了各自的家谱外,为了家族团结,不分彼此,本人建议大房、晚房的谱合二为一,还有男女平等,可以将女姓列入族谱世系录,并请广东石牌宗亲书法家池光桓题写“池氏族谱”四个字,还请他题写“池氏宗祠”和宗祠对联,“系传司马得姓堪承三代以上,宴夺琼林题名已冠一榜之先”,为修宗祠做准备(修好宗祠后,内祭祀池姓鼻祖池子华公、池博公、池梦鲤公、池玉公的塑像,另设已知始祖之神位)。还要把池玉公进士一切情况,雕刻记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大塘塘堤边建个池玉公纪念牌房。修谱时一定要记载感谢池光桓宗亲挥毫赐墨,让宗亲流芳百世,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先吹个风,敬请关注和期待(让大家爱家乡体现到实际行动中来)。古老的建筑,承载了古老的文明,让我们后裔扬长避短,汲取精华,把池氏家族文化继承和弘扬光大!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19.jpg
     我爱家乡的山,家乡的山是那样的绿,绿得可爱;我爱家乡的水,家乡的水是那样的清,清得动人。我爱家乡的人们,家乡的人们是那样的淳朴和勤劳,是那样的智慧和坚强!默默无闻的耕耘着…用劳动创造世界,用知慧成就未来!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23.jpg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古往今来,孕育出许多成功志士。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昔时有池玉进士,坤万老爷,池明礼乡下达官能人…民国期间池赞丰,黄埔军校学生,池代巡保长…解放以来,池向东(长沙稀土研究所,任职科长,池氏名人录里有记载),池刚(又名池喜堂,四川省乐山市文化馆馆厂,著书《乐山大佛传奇》,此书我看过;池世振,金丰片片长,现代出了军官、乡干部、村书记、博士、大学讲师、中学校长、主任、老师…就不一一列举了,每届高考大学上会考上几个,还有创业成功的池斌,广东(清远)宏达投资有限公司董董长,现为广东省邵阳商会常务副会长。资产几十个亿。池飞洋、池拥平都是创业成功的佼佼者!这些都是家乡的成功者,也是家乡的骄傲,永远值得家乡人们称赞和学习。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27.jpg

    我爱我的家乡---池家,那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是我们的摇篮。在那里我度过了,掏鸟窝、捉迷藏、追打嬉闹快乐的童年时光,那山、那水、那房、那路…一草一木,总是那么熟悉。走在家乡的小路上,笑容、乡音总是那么亲切!令人遐想眷恋。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30.jpg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33.jpg

    当今家乡还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族人有一些男青年,已到了婚龄,至今单身,令人担忧。不是我揭家族的短,还是摆在面前事实。所以请家族青年,勿忘祖训,耕耕曰读,要么努力读书,要么安心打工,立志学好生存的技能,努力赚钱成立家业,生儿育女,为增长和壮大池姓人口做贡献!每胎都生双胞胎,多生几胎。让池姓人口急剧增长。加油!年轻的帅哥们,相信你们都是好样的,希望和祝福你们今年能如愿以偿,把另一半带回来,我一定返乡恭祝你们。就此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我爱家乡和爱家乡人们的友情忠告,也是温馨提示,等候佳音。等待喝你们的喜酒。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37.jpg

    天池庵瑞祥雲绕,大塘边人文院落。经过了历史和时代考验的家乡和人们,正以崭新的姿态去挑战美好的未来。相信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家乡,我永远爱你。池家,我永远爱你。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41.jpg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名信古迹,仅举一二。
     阳乌岭,位于我家乡黄亭市镇兴隆村,阳乌岭海拔大概是520多米,雄居群山之麓,是邵阳县有名的佛教名山,登上山顶,可以俯瞰群峰,山顶上的古寺,始建于唐代,千多年以来,有众多文人志士前来游览题咏,宋有苏东坡、明有张居正,清有郑板桥、还有“驴友”徐霞客…都曾于此留下千古佳句和足迹。中山殿的藏头联:“阳鹊飞来惊动四方凡鸟,乌云散去现出八面奇峰”,把阳乌岭山上的古寺拉开序幕。清同治七年二月,张之洞任汉阳兵工厂主事时,曾路过阳乌岭题联云:阳光照紫山,眺东盱乌华,西盼雪峰,南峋云崖,北距昭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把阳乌岭和阳乌岭古寺描绘得唯妙唯肖。据说古寺里面的菩萨很灵的,有求必应。邵阳市、武冈、隆回、绥宁等地的善男信女都前来许愿祈福。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46.jpg

    八仙潭:八仙潭位于黄亭市镇码头村资水河畔的激流旋涡处,石壁上有八个神仙到此一游的痕迹。故叫“八仙潭”。所谓八仙指的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个神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个神仙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仅举一例,吕洞宾是理发业的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就是吕祖的生日,而吕祖指的就是吕洞宾。游玩了八仙潭后,如果是正碰上油茶花开时,那么马上就可以欣赏黄亭市码头村的油菜基地,满眼尽是金黄灿烂的一大片,让人心旷神怡。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在花海里,仿佛进入了花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50.jpg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哪位宗亲有机会来邵阳出差,或来旅游,提前通知我,我可以为你效劳当向导,我们家乡人都是十分善良好客的。湖南邵阳县黄亭市镇池家全体族人,热烈欢迎各位宗亲的到来。欢迎、欢迎…



微信图片_20200903173855.jpg
    本人带过头,希望和请求族人,为寻根问祖、为修庙、修谱、修宗祠等伟业,有闲时拿起你手中的笔,去发现和挖掘家族过去的民风习俗,人文景观,点点滴滴,名人贤达,让自己家族的事自己写,让自己的家族文化,自己来发扬光大。拜托!多来些参与者。谢谢。
    水平有限,请族人和宗亲批评指正。再一次谢谢大家。
                             池魁孙.8月17号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3:22 , Processed in 0.09469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