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点] 八月八日才是真正的中国父亲节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7 22:04: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几天,网络传媒铺天盖地庆祝父亲节,争相在网上孝敬父亲,追思父亲,殊不知早于美国若干年之前,我们的国家就设立了本民族自己的父亲节。在今日实在有必要正本溯源,让我们回归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


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
1945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为什么将父亲节定在8月8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8月8日是“爸爸"的谐音,符合中国人的认知逻辑;二是借父亲节纪念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父兄。






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1946年,“八八父亲节”被国民政府定为法定节日。当年8月8日,天津《益世报》在第六版的副刊刊登了读者甲乙木的文章《父亲节的话》,最有影响力的《大公报》则在第六版刊发了《关于“父亲节”的闲话》一文,庆祝父亲节,仅此而已。
而同一天的《申报》却显示,上海的庆祝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申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名为《今日庆祝“ 父亲节”,义卖纪念花充作助学金》的新闻报道。据报道,8月7日晚,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礼堂内热闹非凡,两百多人盛装出席,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父亲节庆祝会。会上,一位父亲面容慈祥地站起身,接过儿子呈献的一束鲜花,现场弥漫着感人的浓浓亲情。在发起人的带动下,与会人士齐声高唱《父亲颂》:“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羊跪乳,乌反哺,爱我母,爱我父……”同时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所收款项共计857万元。在同版报纸的左下角,还列有详细的捐款名单。
还是在同一张报纸上,当天还刊登了一则以《庆祝父亲节伟大贡献》为大标题的1/3版广告。这是一家墨膏厂的广告,副标题为《敬请全国父亲一致鼓励子女晨起习字》,发动“父亲节书法竞赛活动”。可见,利用节日促销商品的历史由来已久。
1947年,即“八八父亲节”被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二年,上海的庆祝活动更为丰富。据《益世报》报道,“八月八日父亲节,沪市将有一番盛况”,并介绍父亲节在上海“扩大推行”。《申报》依然关注父亲节,并开辟了父亲节纪念专刊。纪念专刊有一则声明,原文为:“今日父亲节,本刊特选编有关文艺作品数篇,籍慰天下父母心。《一寸山河一寸血》暂停一期,特此声明。”《一寸山河一寸血》为该报当时的连载文章。
这一年的父亲节前夕,上海《儿童故事月刊》发起了征文活动,在《申报》刊登的一个报花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父亲节征文今日在<儿童故事月刊>揭晓》,旁边标注了《儿童故事月刊》的价格和订购方式。这一活动依旧与商业活动有关,可见,当时便有不少商家看中节日的商业效应,越来越多地盯上了这个新兴节日——父亲节。
“父亲节”为什么受到冷遇
中国人崇尚孝道、尊敬父母,然而却不善于表达感情,尤其对父亲,正如父亲不善于对子女表达爱一样。因而,有伦理学家认为,60多年前,当中国发起设立属于自己的“父亲节”之时,这种不善表达的传统也影响了父亲节的推广和普及。
天津伦理学会副会长、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教授赵士辉向记者介绍,在封建时期,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更多地承担经济责任。那时候人口多,为养家糊口,父亲必须劳苦奔波,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就更多地落在了母亲身上。因此,孩子多与母亲感情更深,而和父亲接触较少,自然比较疏远。这是造成父亲与子女之间不善表达感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八八父亲节”受到冷遇的一个因素。
不过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母亲与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均等,父亲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子女的某些生活习惯、思想作风,都与父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湮没无闻的《父亲颂》
一、“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
1946年8月5日,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的礼堂里,一批男女青年正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排练歌曲《父亲颂》。歌词共两节,特录于下。
(一)
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
羊跪乳,鸟反哺,爱我父,爱我母。
为我拿起锤与斧,为我背起弓与弩。
荆棘山林耕与耡,绿野千里田与圃。
(二)
苍苍古树根与土,世世劳苦父与祖。
点点汗,粒粒谷,父与祖,子与父。
风风雨雨愁与苦,子子孙孙歌与舞。
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
《父亲颂》的曲作者黃贻钧,“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家,集指挥、作曲、演奏、教育于一体”,被上海交响乐团誉为“精神领袖”。他1934年进入上海百代公司国乐队,后来进入上海工部局乐队,成为当时最早进入该乐队的四位中国演奏家之一。他创作的《花好月圆》管弦乐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脍炙人口,被誉为“国韵华章”,进入“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之列。1981年,黄贻钧应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德国《世界报》对此评论说:“在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上,第一次出现来自远东的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黄贻钧先生。”
《父亲颂》的歌词作者费穆,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导演。其代表作《小城之春》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之先河,20个世纪80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
费穆也是中国父亲节的发起人之一。
如同春节、重阳节和中秋节一样,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反而是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被人们趋之若鹜,这实际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国家强盛,首先本民族必须有自信,自信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基础上,更要表现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如同“八八父亲节”,本来早已设置,我们却一股脑儿丢到太平洋里,反而去追逐舶来品的节日,岂不是令人感到遗憾之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09:30 , Processed in 0.08435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