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0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态] 福建池氏委秘书长参观厦门海事局办公楼见闻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7:52: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月中旬,骄阳似火。我陪同池津光会长到厦门拜会湖里区委宣传部周福民副部长洽谈《清风浴德》新书首发式事宜。事后我又随津光会长到厦门海事局拜会新上任的李局长,并参观了厦门海事局办公楼。






津光会长是厦门海事局首任局长,座落在海滄的厦门海事局大楼,就是在他任上所建。据他介绍,厦门海事局的前身是厦门海上安全监督局。当时的办公地点在厦门市湖里区东渡路107号,地处双狮山脚下,对面不到200米就是狐尾山。办公楼夹在两山之间,前后是山,难见天日。这样的地理环境,与海事局的工作氛围很不相称。他到厦门海事局不到一个月,就在厦门市港口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上,提出建设厦门湾及附近水域VTS(船舶交管系统),得到厦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为配合VTS的建设,改善优化工作环境,决定把厦门海事局办公楼迁往海沧开发区。







海沧开发区距离岛内10多公里,当时处于开发建设起步阶段,除了几条象征性的道路之外,一片荒芜。许多干部职工听说要到海沧上班,抵触情绪很大。这也难怪,因为大部分干部职工的宿舍就在办公楼边上,子女也在附近就学,工作生活很方便。而到海沧上班,不但要提早出门,下午下班才能返回岛内,其中带来的不便就可想而知。回顾这段往事,池会长不无感慨地说,当时阻力大,压力大,一上任就做这样得罪人的事,朋友们都说他是自讨苦吃。







后来局里组织召开各个层次的干部职工座谈会,向大家说明为什么要把办公楼搬到海沧去,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厦门港口发展和海事监管工作的需要。海事事业发展了,广大干部职工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在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下,厦门海事局海沧办公楼于1999年11月15日动工,历时两年于2001年12月1日建成竣工。2002年3月正式对外办公,是第一家进驻海沧的港口联检单位。






新建的厦门海事局办公室地处海沧开发区海沧大道19号,坐西南朝东北,面临大海,距进出厦门港的主航道约3公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海事局监管工作。大楼建设思路和设计,融入海事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局恢弘,结构合理,内涵丰富。






我们走进罗马式的拱卫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化中型广场,广场中央的水池里矗立着洁白美丽的民间妈祖雕像,其右手高举航标灯照明航向,脚边围着悠然自得的妈祖鱼(即海豚,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域),生动地烘托出“让航运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的海事宗旨。整个广场按春夏秋冬顺序分为四块,栽种着象征各季节的花木以区分。广场西头矗立着雄伟的海事大楼,上圆下方,以示天圆地方。大楼有12级台阶,象征着一年12个月,月月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把海上安全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36根圆柱暗示着一年365天,天天都要肩负起安全监督重任;52米高的大楼顶层观景台,代表着一年52个星期,每个星期都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监视着码头、航道、锚地,为进出厦门港的船舶保驾护航。大楼周围栽有108棵糖胶树,寄托了建设者的一片深情,期盼厦门海事局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大楼建成后,池津光局长为大楼做了首藏头诗:“方如行义,圆如用智。有心之作,致知长志。中华雄姿,西风融入。文明海事,化教永驻。”巧妙地把“方圆有致,中西文化”的海事宗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每句诗的句首。







在津光会长与李局长交谈中,得知厦门海事局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海事监管水平迅速提升,各项监管设施不断完善,海事监管人才茁壮成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海事干部,许多人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2007年以来,从厦门海事局走出正局级领导干部5名,副局级6名,正处级14名,副处级24名。可谓事业兴旺,人才辈出。






离开厦门海事局时,看着周围枝繁叶茂的一棵棵糖胶树,我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23:39 , Processed in 0.10009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