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池城:“万生堂”遗风

[复制链接]

434

主题

1561

帖子

44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2: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生堂”遗风      
池城  
  

--------------------------------------------------------------------------------
   清道光年间,先祖“从源公”带儿子“潘和”(我的高祖公)、“茂合”二兄弟与乡人一样背包袱、提雨伞、穿草鞋、在家乡的小山包着一小包黄土,千里迢迢往龙川背岭开办中药店。开办之初,其创业之艰辛可想而知。经过几年的拼搏,祖先弘扬济世行医、克俭持家的理念,把药店越办越大,成为龙川县颇具名气的中药店。为使药店更具名气,先祖“从源公”把药店更名为“潮州万生堂大药行”。然后,创堂祖先“从源公”把药行进行扩展,分别交由潘和及茂合两个儿子经营,自己负责帐务的管理。几年后,“从源公”去世,高祖父兄弟二人继承父业,把“万生堂”字号办得更具特色,成为远近知名的济世药行。随着家业的日益发展,高祖父兄弟二人把在家已成年的儿子也都叫到万生药行当药剂和药童。高祖父只留下四子“光彩”在家服待高祖母,长子“光顺”、次子“光爱”(我的曾祖父)、三子“光宗”,都被带到“万生药行”当药童学艺。高祖叔父“茂合公”也把儿子“郡旭”、“郡平”(此公的后人雄标兄现任深圳市某局局长、厅级干部)、小儿子“连信”带到“万生药行”中去。   

   清同治4年,时太平天国余党汪洋部在龙川一带作乱,潮州总兵方耀奉命带兵征剿。由于汪洋部的兵士英勇善战,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使方总兵屡战屡败。血战三个月,方总兵粮草不济,士气不振,形成两军对峙,使方总兵十分着急。而朝廷对方耀总兵此仗另有看法,迟迟不拨给所需军饷,认为汪洋部的士兵大部分为潮汕人,是太平天国罗大刚(揭阳人、在太平天国受封王位)的部属。所以方耀十分着急。一天,方总兵到背岭镇巡视,发现大街上有“潮州万生大药行”。方总兵向街坊百姓打听“万生药行”的情况,街坊百姓俱称:药行是当地的济世药行,家业有成,乐善好施,日间在药行的门口还设几大锅热粥振灾济困和让过往行人作点心。方耀听后觉得有趣,就到药行看个究竟。高祖父兄弟二人见到官兵进入药行,不知是何故,一时手忙脚乱。方总兵见后哈哈大笑,用潮州话说明:是路过贵地,见到家乡人,前来叙旧。高祖父兄弟听后,急忙请方总兵到内室饮茶谈叙乡情。连续几天,方总兵每天都前来高祖父药行叙旧。有一天,方总兵没到来,高祖父兄弟觉得很奇怪,就由“茂合公”前往方总兵驻扎的营地看个究竟,刚好见到上封派员前来责问征剿情况,方总兵按实说出粮草不济、士气不振时,受到派来查问的官员训责。“茂合公”得知后立即回家把情况告知高祖父。于是兄弟二人就密谋要为方总兵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先由高祖父往叛军那里望望情况。隔天上午,方总兵再次到来高祖父药行,高祖父兄弟见面就问方总兵今天为何面色不佳,连问方总兵有什么为难之事,方总兵碍于是军事秘密,不敢说出。最后高祖父兄弟直言告诉方总兵:是军中粮草不济吧。方总兵听后大为吃惊。高祖父兄弟对方总兵说,本药行家产虽小,但为方总兵的士兵提供半月的军粮还是有的。方总兵听后,不敢相信这话是真。但高祖父想了一会就对方总兵说:太平军有很多是我们老家的人,方总兵何不以和为贵呢?方耀听后对高祖父兄弟说:“这谈何容易!”高祖父说:“那如果能做到和为贵呢?”方耀说:“那是社稷之幸!本总兵之幸!敌我双方士兵之幸!”高祖父兄弟听后就请方总兵明天先派军士来龙川的粮店搬粮,不足的待龙川的粮店老板尽快购进,确保军需。同时要方总兵明晚到药行赶宴,方总兵当面言谢,说不能再麻烦二位叔父。高祖父对方总兵说:“明晚你方总兵光临,有如百万军士进龙川。”方总兵听后不解其意,只得答应准时赶宴。当晚,方总兵如期到达。到达时,方总兵被眼前的“客人”惊呆了――一个是朝廷的三品总兵大人,一个是太平军的首领!方总兵急忙传令亲兵上前抓捕,但高祖父兄弟早把亲兵请到一边接待了。于是高祖父兄弟二人各自在方总兵和这名“首领”的身边,请其坐下,然后说:“今晚是我兄弟二人宴请家乡故人,不谈军务,只谈乡情,我看二位贵客是不会看不起我兄弟俩的。”席间,高祖父兄弟二人多次为这二位“特殊客人”把盏,为他们寻求投机话题。当上完最后一道菜,高祖父问他们:“这是什么菜?”这两位特殊客人异口同声地说:“韭菜。”高祖父问他们二人:“这道菜在潮州的意思是什么?”两人也都说出相同的意思,那就是“发菜”,表示事态完满的意思。高祖父兄弟二人立即各圆其说,和这两位特殊的客人道明和为贵的道理,并说:“你太平军首领称我为叔父,你方总兵也称我为叔父,难道你们的叔父就不能为你们这两位‘兵权’在握的侄儿来个‘饮酒释血腥’吗?“同是故乡人,同饮一席酒,同称我为叔,今天为叔就不难为二位了。如果你们继续我行我素,血战下去,倒霉的是双方的士兵,尤其是你朝夕难保的‘太平军’。”说后,高祖父兄弟就不说话了。这位太平军首领开口了,问方总兵:如果投降过来,方总兵将如何处置他们?方耀听后还未开口,“茂合公”就说:“当士兵的要回家的,就送路费让其回家;头领的也同样,愿留的就留下,今后论功行赏。”方耀听后也就开口:“你回营商量,就按叔父所言。如果五天内愿意归顺本总兵,本总兵将论功行赏。同时如果在五天内同意归顺,务必把兵士名册、粮草银两全部造册封存,然后把营寨烧毁,兵器全部集中存放,由本总兵派员查收。如果超过五天,本总兵将倾尽全力,务必剿灭你们。”在高祖父兄弟的努力下,三天后,这场对峙近四个月的征剿就兵不血刃地结束了。在太平军余党归顺的当天,方总兵又到高祖父那里,感谢高祖父兄弟为朝廷立了大功、为方耀本人立了大功。同时请高祖父兄弟请出各自的儿子让方总兵认识。当高祖父兄弟二人的六位儿子出现在方总兵面前时,方总兵在怀中拿出一份清单,让他们兄弟六人用算盘帮他计算一宗复杂的帐单,并要求他们兄弟六人按里面的要求再行分配。二个时辰后,我曾祖父(光爱)就第一个完成清单的计算和按清单的条款做了分配。当方总兵命同行的官员核准合格后,其它五兄弟才计算完毕。当时方总兵就向我高祖父兄弟说:“看这位‘少管家’很有天赋,我想带他到我总兵衙门任帐房主管,请二位叔父成全我的愿望。”高祖父兄弟都说:“我们是做生意的,不是当官的料子。”方总兵说:“你‘万生药行’对方某的大恩我终身忘却不了,就请二位成全了我吧。”在方耀的劝说下同意了。几天后,方总兵打理完公务,付还了我家所借的银两。在要离开背岭回潮州之时,方总兵向上封陈述高祖父兄弟的功绩,曾祖父被授予五品花翎顶戴“潮州总兵主薄”,从此曾祖父就弃商从政了。   

   同年,方耀因平叛有功,上京面见慈禧太后。在向慈禧太后进贡的贡品中,方耀无意进贡的玉兰最引慈禧太后注目,因此被特赐“皇封玉如意”一支。然后慈禧太后故意说错一句话,问方耀:“你是广西的方耀吗?”方耀立即应答:“启奏太后老佛爷,正是!臣是广东的方耀。”方耀何等的聪明,他把“正是”二字说得得有力,而把“广东”二字说得很细声,真的把慈禧太后乐得哈哈大笑,连说方耀聪明,并封方耀为广东提督、虎门水师提督,暑理“潮州总兵”。所赐“赐玉如意”有“先行后奏”之权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职权。回广东后,方提督即任曾祖父为广东提督衙门布政司。从此之后,方提督在潮汕一带的事务都由我曾祖父代理了。此后几年,方提督任命曾祖父为惠潮嘉兵备道,可惜任职才二年多曾祖父就去世(有关他的宦海生涯本人已在前几篇文章说得很明白了,无需细说)。据说,他任职后要在家乡另建府邸,所需的石料先在汕头定做,然后运回老家。在建设的中间,曾祖父就不幸去世了。按照潮汕习俗,建厝宅,需沙土先进,然后才可进石料。现在家乡还有他当时运输来的石条、石门、石柱等石料,很多至今还放在树阴下让人们乘凉时作坐椅。   

    曾祖父去世前,高祖父二兄弟也已作古了。其财产由两家共享。高祖叔父“茂合公”遗下的儿孙现在可谓枝繁叶茂,经济、事业均有所成。“茂合公”属下的“郡旭”儿孙现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二儿子郡平的儿孙可谓一枝独秀,但也有点美中不足。有的现在还继续经营药材,有的在务工经商。还有一位我称伯父的,在民国时期任国民党44师密侦大队长,是力主抗日的人物。正是有了他,抗战期间我家乡才不致被日本鬼子实行“三光政策”。这也是他老人家在解放期间从宽处理的福份。还有一位是我的兄弟辈份,名字曰“雄标”,现任深圳市某局局长、副厅级干部。他对家乡贡献最大,有先祖的风范,先后为家乡修建水泥路、建小广场、建学校、搞福利做了很大的贡献。“连信公”属下自民国至今都是做生意的,民国至建国初期在潮汕地区是很有名气的,至今还保存一座很有特色的古建筑豪宅“德馨里”,解放后被分给贫下中农,后来落实政策要归还,因他的后人都在外或海外,后来自愿放弃。   

   我的高祖父“潘和公”属下的大房“光顺”后人大部分还在龙川开药店,儿孙只有每年的“清明”和其它特殊节日回家拜祖。二房,也即是曾祖父“光爱”属下三子:大房“纯展”和次子“新弟”即我祖父,建国前从事经营中药材、糖果、杉木行、贝灰业。三祖叔父“潮坤”建国后当了几年农会主席。我祖父是一名有名的“清雅少爷”(我不认识他老人家),命运不错,建国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天还要三泡潮汕“工夫茶”、一包香烟二两酒。我父亲任村社干部多年,可惜有海外关系不能入党。本人有四兄弟一姐姐,他们都生活得滋滋有味,日子清淡有佳。而本人虽参加工作二十年(18岁累算工龄),先后在乡任团书记,后在某媒体任职,也曾任该单位负责人,后因故调离该岗位,现在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级职称)。婚后育一女,学习成绩佳,做事也很乖。   

   值得庆幸的是,按照潮汕传统,“一世做官三代忧”,但我们不会。于今,我们的家族在故乡还很不错的,只有我这个名不经传的怪人不那么耀眼。但我时刻记住我的一位十多年前去世、原国民党44师密侦大队长伯父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家族的后人要有志气和傲骨,只有这样才没败坏我们的家声”。是的,我从小就这么想,所以才有今天的这篇杂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11:50 , Processed in 0.07237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