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106|回复: 0

[广东] 2014 潮州行:外祖的故鄉之二:池厝渡和楓溪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6
发表于 2020-6-9 1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 潮州行

第二篇:基因地圖

外祖的故鄉之二:池厝渡和楓溪

楓溪

楓溪這地名我從小就聽著熟悉, 也知道是潮州的一個地名,人家問起都能答道:“我外祖父老家在楓溪。”,雖然我從來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

當 年每次家族聚會時,家裡的老人和各路親戚都聚在一起熱絡的喝茶聊天敘舊談往事。小朋友們照例是進門向每位長輩請安後,就可以跟小夥伴們閃邊玩耍去;我當時 比較小,也不太會說家鄉話,長輩們說話從來沒有避開我,因此雖然有些話當時聽過并不了解,長大後總是會在某些情況下,突然間想通,同時還把林林總總的各種 人名,事情和地點湊合起來,完成拼圖的一部分。

我 知道楓溪是瓷器之鄉,據說整個村的村民是以瓷器業維生的。也知道芙蓉市很多潮州人在過番之後曾經在外祖父的工廠歇腳,做磚,橡膠杯(收集橡膠汁的容器); 工廠,或者我們曾稱之為瓷窯,是我童年最生動的農村形象:窯的四周有木屋,屋內是踩得踏實的泥地,穿著唐衫衣褲的女人勤奮的忙進忙出打理家務;小孩子喧嘩 尖叫的跑來跑去,比較大的女孩子會幫忙做家務,比較小的孩子會幫忙喂雞割草養鴨;男人們在工棚內拉胚,邊抽旱煙邊說笑,好幾個亞答葉屋頂的工棚下是一排又 一排的半成品,用木推車吆喝著推進窯裡燒製成品。據說,他們把楓溪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南洋來。

“窯裡的溫度很高很高的,我以前養了隻兔子,不小心跑進去窯裡玩,封窯時不知道,被燒得一丁點不剩。”

外婆年輕時曾經住在工廠裡,是前呼後擁的頭家娘,她喜歡小動物。看到吳婆婆送我養的一窩兔子時,不經意想起往事。

“以前還有人養豬,大肥豬專吃餿水,養在床底下,跟主人一起生活。”

“那個池塘裡有水鱉,廁所搭在水塘上,有人上廁所就跑過來吃糞便。所以水那麼清。”

“那家人的女人很厲害的,早上還在窯邊挑土,下午回家生小孩,三天後就出來工作了。”

“日本鬼打來馬來亞時,你外公工廠停工,工人沒事做,天天做橡膠杯,勝利後英國人回來繼續發展橡膠業,橡膠杯大賣。”

一眾工人手藝好,我們家一個土拉胚的大水缸就是那時工人的手藝 - 結實,耐用,半個世紀後依然滴水不漏的養著蓮花和金魚。

所 以,我知道廣場賣粿條湯魚餃的那家人曾經在工廠生活,還是經常走動的老親戚;知道那沿街賣潮州小吃的人是哪家親戚;知道騎自行車賣麻糬的老伯是潮州老鄉; 知道那賣瓷器的也是來自楓溪的親戚鄉里;誰又是誰又是誰。。。。。這些人要不是曾經在外祖父的工廠生活過,就是他們五服以內的堂親表親姻親。

他們,都是我的基因圖譜上的一大部分。

雖然,我們已經漸行漸遠,存在的DNA永遠不會流逝,於是我們依然跨越時空的緊緊聯繫著。

媽媽知道外祖父一直有個心願:回家。

哪個家?

他楓溪老家;他在池厝渡的祠堂。楓溪池家是從池厝渡搬過去的,因此在楓溪沒有祠堂。

於是,我們在2014年春末來到潮州,尋找未曾相識毫無印象的老家。

第一眼看到楓溪時,我睜大眼睛問:“這裡是楓溪?”

窗外的樓房廠房高低起伏的裝飾著看不到遠處的地平線,鬧哄哄的車子行人熱鬧的左右流動。亮眼的廣告牌介紹著楓溪最精緻新穎的衛浴器具,數不清的showroom橫列馬路兩旁。

網 上的資料說:「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潮州開始生產陶器;到了兩晉,南北朝,漸漸瓷化;唐代潮州的古城北郊有瓷窯;北宋時期,潮州古城郊區的筆架山有百窯村;明 代海陽縣的楓溪漸漸形成新的陶瓷生產基地。現在潮州的陶瓷主要產地為楓溪,古巷,風塘,浮洋瓷區和饒平三饒,新豐等地。楓溪成為“中國瓷都。潮州”的陶瓷 產業龍頭,為全國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陶瓷產區。」

歷經千年的變遷和發展,到今天的繁華盛世,楓溪的瓷器業很成熟完整。這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橫溢的城市。

沒有感應,不知道方向在哪裏。

求助台北的哥哥。

“楓溪池家,有兩個聚落。一個在現在的瓷器博物館的池湖路,另外一個在外馬路池厝內。”

“外祖父家的舊址是灶腳埔池厝內,應該是第二個聚落。埔,指溪邊,外馬路與一條小溪平行,現在池厝內仍在外馬路與溪流之間。”

模糊。

時間太倉促了,這樣的地址需要行腳尋找。旅遊車從池春街旁呼嘯而過,心裡悄悄承諾:一定回來,下次要走路,在外馬路尋找存在與不存在間的楓溪老房子。

再見,四月的楓溪。


池厝渡

彷彿被屏蔽了一樣,我居然對池厝渡這三個字完全沒有印象。

看到行程計劃書時,茫然的看著這三個字犯迷糊,奮力搜索記憶中的任何一個角落,無果。

上網搜索得到的結果是:

「最 早遷入潮州是福建一姓池的莆田人。宋代從莆田遷至揭陽縣梅崗山南麓,定居池家渡(今揭東縣玉衛鎮池厝村)。此地是潮汕水鄉,三面環水,水網密佈,交通便 利,是潮汕著名的經營中藥材和木材的專業村。明末以來就盛行開中藥店,男孩十五歲出花園之後,就送到藥店當藥童,學藝三年後就業。揭陽池厝渡是潮汕池氏人 口最多的聚居地,又是潮汕池氏的發源地。」

雖然相隔久遠,強大的基因記憶始終存在;難怪啊,我就是喜歡中藥,還喜歡自己做藥膏釀藥酒;家裡那許多讓人搞不清楚的瓶瓶罐罐是我的樂園。

陰天,旅遊車在揭陽地區的產業道路上繞來繞去,四周是各種綠色的農作物,整齊的水渠划過農田;池塘邊張大黃色喙瓣呱呱叫的鴨子,奮力揮動翅膀的大鵝;有的水塘裡稜角已經茂密的,張牙舞爪的長起來;古厝前方的廣場曬著農產品,忙碌的人民勞動著。

“真像當年外祖父的工廠周遭景色啊。”,我一邊拍照,一邊感慨。多少年沒有看見這樣的風景,我居然比記憶中記得更清晰,比想像中更有親切感。


2.jpg

3.jpg

停車相借問,池厝渡該往何處?

老鄉熱心的指路,該往那裡那裡那裡去;不熟悉的南洋客人找不到去處,老鄉開著摩托車往去處去。

終於,我們在一個三岔路口下車。

一條小河蜿蜒伸展在眼前。

一塊石碑在岔口,上面標示著:池家渡。

到了,真的到了。


4.jpg

5.jpg


6.jpg 7.jpg

穿過分割山美村和池厝渡的小河,我們跟在老鄉後快步往村裡走;老鄉說不遠,我們卻走了好久。

終於,一個左轉,穿過一個月洞門後,我們來到一片空曠的廣場,一側是精緻的老房子,另一側是一棵長得非常茂盛的大樹,樹冠是270度圓形,再遠處是稻田。

老鄉很興奮的沿路告訴其他人:“他們過番回來看祠堂的!”,簡單的言語,掩飾不住心中的激動,“他們都姓池的!”

其他人開始跟舅舅們打招呼寒喧,語言無隔閡,仔細一看,長相真眼熟啊,居然跟某位親戚很神似。時隔超越一甲子的分離,竟然像昨天剛離家般的親切。

再往前走,一眼看見石刻的牌匾上四個大字:池氏宗祠。

我們到了。

真的到了。

大家突然間沈默的看著祠堂大門,氣氛有點凝重。

一道前人久別的木門,後面關著多少年的鄉愁,幾代的思念。


8.jpg


9.jpg


帶著模糊的印象和記憶,我們真的找到這個谷歌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來到外祖父一直想回來的地方。

晴朗的天空驟地烏雲覆蓋,緊接著開始飄雨,豆大的雨珠子輕輕的四處散落。這,算不算祖宗的回應,我們,算不算感動天地?

因為時間關係無法久留,我們等不及老鄉找祠堂負責人開門讓我們一覽池家族譜。跟家譜緣慳一面,實在非常遺憾;想是機緣未到,希望未來有緣得以相見。

當我們從祠堂走到村口上車時,雨驟然停了;這雨,彷彿特意迎我們來,送我們去。老鄉臨別依依,一直說:“下次回來記得到我家喝杯茶再走啊。。。。”

鼻子酸酸的,我們揮手上車離去。

“有千年的池厝渡,沒有百年的鄭大進。。。。。”,耳邊響起媽媽轉述外祖父給她們兄弟姐妹們說故事的事跡,我默默的看著窗外倒退的景色,想到清末民初漂洋過海下南洋的我們,經過百年變遷,循著祖先的足跡,回到了最初的出發地。

樸實的鄉民,美麗的村莊,我又認識了外祖父和他的族人真實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6 19:46 , Processed in 0.11575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