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学知识] 家谱里的中国|有故事的堂号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09:58: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堂号,是表明某一家族出身非同一般的标志,在家谱中占有突出位置。“堂”最初是指宽敞明亮的房子,或者指与“室”相对应的住宅正屋。由于它是住宅中的主要建筑,也常常被当作家庭或家族活动的主要场所,或者作为款待宾朋、祭祀祖先的理想之地。为了把一些堂与同类区分开来,或者某一家、某一房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需要标明身份,人们便借用“堂”的上述概念,把与家族相关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典故、传说等作为专门名号即堂号,因此,一些堂号还有其来源故事。

杨姓“四知堂”,源于东汉太尉杨震清白自守、拒绝馈赠的故事。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曾向朝廷举荐过当地名士王密。王密因此被朝廷起用,不久还担任了昌邑县令。后来,杨震由荆州刺史转任东莱太守,在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受到王密的盛情款待。当天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当时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50克)来到杨震下榻的地方,要以此酬谢他当年的知遇之恩。杨震一见极不高兴,说:“我当年了解你,才向朝廷推荐,但你并不了解我。”王密以为杨震只是客气,便劝道:“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放心收下,没人知道这件事。”杨震听了更不高兴,说:“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就是天知、神知、我知、你知,可谓‘四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见他坚决不肯收,只好羞愧地把黄金收起来带走。后来,杨震的子孙就把“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概括为“四知”,称自己的家族是杨氏“四知堂”,不仅纪念那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祖先,还借以鞭策族人,传承清白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0:01:50 | 只看该作者
      
张姓“百忍堂”,来源与唐代张公艺有关。史称他九世同居共财,远近传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探访,便以“百忍”作为自己的堂号。




       张姓“金鉴堂”,来源与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有关。史书记载唐玄宗有次接受群臣祝寿,其他人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张九龄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在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事后,玄宗对他这份礼品十分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表彰。此后,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为荣,便以“金鉴”为堂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0:03:46 | 只看该作者
王姓“三槐堂”,是为了纪念其祖先王祜。王祜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为勉励子孙努力仕宦位登公卿,便在所住的庭院中栽植了三棵槐树(槐树在古代是公卿的标志),此后,其子孙果然实现了他的夙愿。




       温姓“犀照堂”,是浙江平阳水头金村垟一带温姓人所使用的堂号,是为了纪念东晋开国功臣温峤。温峤在出镇地方时乘船过江,天黑时隐约听见水下有动静,便让人点燃犀牛角照看,果然发现了水中的秘密,堂号“犀照”便由此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0:07:39 | 只看该作者
      
蒋姓“钟山堂”,源于三国时南京一带流传的蒋侯神故事。蒋侯神即东汉秣陵尉蒋子文,逐贼至钟山下,击伤额而死。他生前认为自己骨相清奇,死后一定成神。到三国时,吴国孙权在今南京建国,有次到钟山游览,自称看见了蒋子文,骑着白马,摇着鹅毛扇,于是封他为蒋侯,在钟山上为他盖庙,专门派人进行祭祀。



        孙姓“映雪堂”,来源于晋代孙康映雪的故事。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个大雪天,孙康半夜醒来,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马上不顾寒冷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后来每逢雪夜,孙康就利用雪映出来的光亮读书。这样的苦学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官至御史大夫。




      毛姓“舌师堂”,出自著名典故毛遂自荐。毛遂是战国时著名策士,曾任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奉命出使楚国,对楚王晓以利害,促使他答应联赵抗秦。回国后,平原君夸奖他“三寸舌抵百万之师”,“舌师”堂号即由此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4 14:20 , Processed in 0.0611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