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13|回复: 3

[论点]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7-6-14 11: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小池 于 2017-6-14 11:14 编辑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是上杭中都邱氏千五郎公后裔的一部厚达9.1公分,重达7.4市斤的统宗统系谱族谱,该谱的主要特点是:祖源虚构、昭穆不明、次序颠倒。该谱的编撰方法是统宗、统系、统祖源。该谱的编撰目的是为打造旅游资源。该谱篡改和隐匿大量的先人谱序、文、记,把杭川和外地一些毫不相干的其他世系改梁换柱,强扭到所谓的“全县皆祖三五郎”名下,其实际影响是乱宗、乱族、乱人世系。

20140525165703-1835852685.jpg
最大特色

引今否古、引后否前、引外否内,引他祖为己祖是《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最大特色。


所谓“引今否古”,就是引用近代人和当代人的谱序、谱记,否定丘公八郎后裔中最早写谱人的谱序。如《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0用1895年的《记略》来证明宋人“三五郎”为“全县皆祖”的所谓正确性。P81、82用1954年台湾人的《记略》、用篡改后的1775年《三五郎公修坟碑记》的落款来证明“三五郎公支传十派”;用2001年的碑记来证明其“全县皆祖”。P83用2003年10月7日的所谓《结论》来证明所谓“三五郎公生十子”、“全县皆祖三五郎”。P83用2003年10月7日的所谓《结论》来证明“三五郎公于宋中叶迁杭”和“三五郎公在1170-1180年间就已经逝世无疑”。P85用2003年10月7日的所谓《结论》来证明“丘氏八郎是继龙”。P86—88用2003年10月7日的《综合意见》来证明所谓的1170—1180年间去世的三五郎确系出生于880年左右的三郎法言之子。P94用2004年底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伪造1450年写谱序的丘聪公《传记》来证明亲溪“聪”系所谓的“继龙”十三世孙等等。

所谓“引后否前”,就是引用后代人的谱序、谱记,否定丘公八郎后裔最早写谱人的谱序。如:“《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用自华公1574年伪造的盛端明1538年《丘氏族谱序》,用自华公1574年序、考,用笙儒公1616年序,用仑泰公1676年序,用振坤公1682年序,用古梅州石窟都始祖世系文兴公后裔毓锟公1873年序,用当代台湾仕电、秀强等人的错误记述,否定八郎公系志翀公1497年、昂公1504年的序等等。

所谓“引外否内”,即用非丘氏八郎后裔的而属外系伯一郎之满子志生六世孙聪公1450年序和伪托致政公裔宏公名伪造的1466年序,用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世系文兴公后裔毓锟公1873年序、用冒名逢甲公1908年所作的《家传》来否定八郎公裔最早的写谱人志翀公1497年和昂公1504年的谱序。

所谓“引他祖为己祖”,就是引乔公三子三郎法言为三五郎之父,引二居士为三五郎之十六世祖。最早记载“三五郎”的聪公1450年序称“三五郎”为始祖,无上接世系;二居士世系谱称乔公三子三郎法言生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并无生“三五郎”的记载。但《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引外系--二居士世系的十五世孙三郎法言为三五郎之父,这是典型的“引他祖为己祖”。还有八郎公后裔没有任何人早于1497年、1504年写序的,仅凭湮而聊阙、以讹传讹的传说,如何能否定丘公八郎后裔最早的写谱人的谱序呢?因此,实事求是的写谱人,当以八郎公后裔中最早的写谱人茂敷公(生活在1380年左右)的谱记和志翀公1497年、昂公1504年的谱序为断。聪公的祖源不过为众多居上杭丘氏中的一支而已,他的始祖是三五郎。他的始祖与“三惟”的“始祖丘公八郎”完全是多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世系。聪公写谱写的是他的始祖三五郎生十子之事,而且聪公所写的“十子”也并未留下名、讳、字,更未留下其十子所衍传之人的名、讳、字、号,这明摆着与认属 “始祖丘公八郎” 为祖的众多丘(邱)氏毫无干系。聪公1450年序,没有“伯七郎生八郎公”或者“伯七郎生所谓‘继龙’”的记载,为何八郎公系中却偏偏会有不孝子孙在自己的“始祖丘公八郎”去世近三百年后乃至今天还要引他祖为已祖,而把自己的“始祖”拱手奉送给别系人的始祖作孙子?

宏公是另系致政公的九世孙,其子维摩同知祯公1526年序云:“梅雪君(龙岩万八秀裔)尝欲合修一谱,适先君(宏公)有事中山国,遂不果”。祯公此序证明:宏公不曾修谱,所谓宏公1466年谱序显然是自华公为攀附望族以达到统宗统系之目的而为伪造的。然,伪造者虽然给聪公1450年序中的“十子”加上了“伯一郎至伯十郎”的称谓,但并未有“伯七郎”传“始祖丘公八郎”的记载,也未有“伯七郎”传“继龙”的记载。自华公1574年正月写谱,却偏偏不让自己认属的“始祖丘公八郎”当始祖,而把外系人聪公的始祖三五郎请来当其“始祖丘公八郎”的爷爷,并把始祖丘公八郎降为一世祖。过去的人无知亦罢,今天的人仍知错不改,甚至将错就错,出卖自己的“始祖”给外系人的始祖当孙子的倒行逆施,孝乎?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匿谱序,掩盖历史

谱序是广大宗亲认识祖源、分辨世系、明析昭穆和了解宗族历史及其演变过程的最重要的历史依据。尊重历史,忠于事实的写谱人,都必然会把历代修谱先人的谱序留下,即便是对某先人谱序持有不同观点和意见,也不会弃之不留,而是把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留在谱中,留待后人参考甄别。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有利于冒认他人之祖为已祖进行统宗统系的《谱序》留下,或者篡改后留下刊入谱中。而把不利于其冒认别人之祖为已祖进行统宗统系的《谱序》、《文》、《记》,却悉数封杀。如:《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把有利于其冒认别人的始祖三五郎为“全县皆祖”的经其纂改后的原晋公1104年(与三五郎无关)序;台湾仕电1990年修谱时伪造的所谓《北宋崇宁三年宁都灵溪初修丘行恭公派衍江西一脉宗支世系表》;篡改后的聪公1450年序;自华公假托宏公之名伪造的1466年序;自华公假托盛端明之名伪造的《丘氏族谱前序》;统宗统系的始作俑者自华公1574年初的《统宗源流考》;认错祖宗的江西兴国毓锟公1873年序;经《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篡改后的纯公1884年序(该复印件最后删去“者即念三郎也”六字)等刊入谱中。又如:《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把不利于他将自己的“始祖丘公八郎”奉送给别系人的始祖三五郎公做孙而进行统宗统系的序封杀,如把希质公1438年序、希正公1442年序、志翀公1497年序、廖辅公1497年序、昂公1504年序、廷纶公1514年序、田赋公1526年序、祯公1526年序、丘智公1535年序、本明公1535年序、盛端明1538年所作的《古梅州丘氏族谱序》、丘晏公1540年序,尚志公1551年序、建名公1553年序,南坑岐山公1587年序、黄坑润谷公1678年序、之麟公1684年序、梦鲤公1739年序、扶阳一炳公1745年序殿之公、友侃1765年序、锦章公1877年序,黄坑国荣公1889年序等均尽行封杀,不登录入谱。甚至连自华公的1574年写的有不利于其统宗统系内容的《杭川丘氏重修家谱序》、《合坟镌碑认宗认墓记》、《迎八郎公魂梅花落地祝文》等也一律不予入谱,哪怕是教他统宗统系的开山鼻祖华公的《序》、《文》、《记》也照样敢于封杀,只字不留。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昭穆,颠倒世序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1刊登的《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编撰者自己写的的所谓《重修三五郎公族谱序》下文第6行先写“至穆公五十五世裔二居公定居河南,裔众多为陈隋显宦,为当地望族,遂以河南为郡。传至穆公五十八世行恭公,唐太宗时以讨高昌功封天水郡,故后又有分天水郡者”(其多来源于江西兴国毓锟公1873年编造的世系谱,其中实谬误暂不详评)。后写:“丘氏之‘忠实’堂号,源出穆廿一世洗公,号山甫,文武双全为朝廷高官,誓死报国,蒙圣上赐书‘忠实’二字……”(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1第9行起)。可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此“序”行文叙述事实颠倒、顺序颠倒、历史颠倒、世序颠倒,存在严重的昭穆不分,世系混乱的问题。让一般的研谱者却分不清是先有“河南郡”、“天水郡”,还是先有“忠实堂”;分不清“郡”大,还是“堂”大;分不清穆公五十五世、五十八世在前,还是穆公二十一世在前。事实上,《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序”所说的山甫公是1244年进士,史典称其“有文武才,官至两淮制置史,誓死报国,宋理宗(1225—1264)御书‘忠实’二字以赐”。而《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序”所说的行恭公(586—665),史称其为“唐和子,贞观(627—649)中讨高昌有功封为天水襄公”。对照史典,宗亲们自可分辨是山甫公大,还是行恭公大。但历史常识几乎为零而又夜郎自大、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编撰者却分辨不了。犹如咿唔学语的童稚小儿,竟然把南宋理宗时代的山甫公序为“穆廿一世”,而穆公开姓至生活在1200年至1280年间的山甫公,其间历时2200多年,仅传二十一世,平均每代的衍传相隔200多年,岂非要笑掉天下人的大牙?更有甚者,《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还把年长山甫公六百余岁的唐太宗时代的行恭公反而被序为“穆公五十八世”。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严重缺乏责任心和无视历史常识的人,根本就不应当参加编谱。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

引自《丘氏族谱前序》为依据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7引入自华公1574年盗用盛端明1538年为梅州世系所作的《古梅州丘氏族谱序》进行篡改,又假托盛端明之名出世的所谓《上杭丘氏族谱前序》作为编谱依据,实在不应该。1538年,广东程乡熟之(晏公)编写《古梅州丘氏族谱》,便请其父亲甫宏公的窗友盛端明为其写序,盛端明也应请为之写了《古梅州丘氏族谱序》说:“程邑丘熟之令尊甫宏先生乃予窗友也,一旦书其谱流世系,请予叙其端。予观之,孝悌之心油然而生矣。夫考丘氏其先宁化人也,讳丘三五郎生伯七郎,伯七郎生孟龙。孟龙始迁梅州今程乡县也。孟龙生文兴,文兴生应隆,应隆生宗仁,宗仁生均庆,均庆生希学,希学生伯二,伯二生惟裕,惟裕生子五:曰诗、曰书、曰礼、早云、曰晏……而熟之兄弟尤所谓杰然者也”。由盛端明序中内容可知,其1538年确实应文兴公八世孙晏公之请,为梅州丘氏写过《古梅州丘氏族谱序》。但观上杭,从《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222《大事记》中的第22—23序号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三惟”后裔乃至整个上杭丘氏在1530—1550年的20年间未见有人写谱、写序。既然上杭“三惟”后裔此间无人写谱、写序,又有什么地方,什么人会无缘无故地请盛端明写谱序,且仅写三五郎生伯七郎,伯七郎生长子继龙,而不写其他人之祖源世系的怪事呢?没有,整个上杭丘氏没有任何地方的丘氏在1530—1550年间请盛氏写序。既然上杭丘氏在1530—1550年间未有人请盛端明写序,盛端明无缘无故为上杭丘氏写谱序岂不是太假了吗?对比,《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223《编年大事记》中第37序号所载证实:“嘉庆十年乙丑年(1805)修《世渊公支谱》,盛端明等作前序”。原来,盛端明去世200多年后的1805年又起来为《世渊公支谱》作《前序》,这又岂非更加怪哉?由是其谎自破。事实上,包括尚志公1551年写谱,建名公1553年写谱在内,之前上杭所有的族谱及序言都未提及所谓盛端明曾为上杭丘氏写过“谱序”的事,也没有言及所谓盛氏说序中的内容。直到1574年自华公写谱,他为了统宗统系,便篡改《古梅州丘氏族谱序》为《上杭丘氏族谱前序》;将《古梅州丘氏族谱序》中“程邑丘熟之令尊甫宏先生乃予窗友也,一旦出其谱流世系,请予叙其端”的内容删去;将其中“丘三五郎生伯七郎,伯七郎生孟龙,孟龙始迁梅州今程乡也。孟龙生文兴,文兴生应隆,应隆生宗仁,宗仁生均庆,均庆生希学,希学生伯二,伯二生惟裕,惟裕生子五:曰诗、曰书、曰礼、曰云、曰晏……而熟之兄弟尤所谓杰然者也”的文字删改为类似伪造的宏公序(《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4正文第20行亦承认“宏公谱序被各地篡改之处颇多”)的表述:“丘三五郎自宋末而迁杭。三五郎生子十人,三六八失传,其余皆散居四方”,“惟七子伯七郎生长子继龙,世居杭邑”。然后盗署“盛端明”之名序,以之作为其1574年初写谱,将所谓的“三惟”之父,即韩八娘之夫,也即八郎公改名为“继龙”的依据。从此,“世居杭邑”的所谓“继龙”,被自华公这个好事者强加给了宋末随母由宁化到上杭开基的“二十有七郎者”做父亲,强加给了宋末携三子由宁化到上杭开基的韩八娘做丈夫,强加给了生卒葬俱不在上杭的八郎公做名字至今已431年了。其祖灵在天,毕竟惩罚了自华公1574年蓄意妄为距其时300多年前就已经去世而未能到上杭亲自开基的八郎公取名字并伪造和“推”、“祀”其父祖,为距其时300多年前的祖婆韩八娘配丈夫,为距其时300多年前的先祖(二十有七郎者)伪造父亲的倒行逆施,使自华公之后裔无以续传。

五、篡改三五郎迁杭的时间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1的所谓《重修三五郎公族谱》正文第16行写道:“宋中叶,三五郎公从宁化迁上杭胜运里太拔城前坝定居”。这完全是《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编撰者主观臆断梦想出来的。因为《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奉为至宝的编谱依据均没有“宋中叶”的记载,反而多是“宋末”、“宋元间”的记载。如:①聪公1450年写序不敢妄言其祖三五郎公确切的迁杭时间(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6);②所谓的宏公1466年序却说“顾世祖兄弟七人俱出于始祖,夷考其时,盖在宋元年间”(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6);③自华公假托盛端明之名伪造的1538年《丘氏族谱前序》却说:“丘三五郎自宋末而迁杭(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7)”;④自华公的《统宗源流考》未说三五郎何时迁杭(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8),但自华公1574年闰腊月请八郎公魂安葬梅花落地金盘载珠时的《祝文》却说:“慨自宋末,适经乱离,韩氏祖婆,力扶三子,问关勿惜,奠阙杭居。统承宗祀,索流沿源,公实鼻祖,万古英魂”。⑤纯公1884年序称“三五郎讳继虞,兄弟三人原居汀州宁化石壁都,因宋末邑遭兵燹,兄弟奉母韩氏移居上杭太拔城前”(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70);道隆公1514年序称:“世祖兄弟三人俱出于始祖三五郎公,夷考其世,盖在宋元年间,自宁化石壁村移来上杭胜运里太拔城前居住”(《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却不敢将此序入谱)。即便如此,冒认别人之祖三五郎为其太始祖的上杭中都《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竟然还敢在序中将三五郎公迁杭的时间杜撰为“宋中叶”。《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1序正文第19—20行却说:“伯四郎生……次子致政从江西迁上杭定居……”,既然三五郎“宋中叶”已经迁杭,聪公1450序也说“三五郎……其子十人,世居上杭,故称世祖”,而并未说三五郎有子孙迁江西,伯四郎和致政公又何时去了江西何地,致政公又是何时从江西迁上杭。事实上,致政公的先祖是从世居地江西新城县石城县蛟湖堡西林,而致政公则是从西林迁永定县太平里长流定居。由此可见,致政公的父亲不是“世居上杭”的所谓伯四郎,也与太拔三五郎没有任何关系。《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编撰者却偏偏要把世居江西而且未传下名讳字号的致政公的父亲当成“世居上杭”的所谓伯四郎,纳入他所谓的“全县皆祖三五郎”世系。这是典型的盗人世系。

六、妄定三五郎的死亡时间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4《关于上杭丘氏三五郎公于宋中叶迁杭的集体论证结论》正文第22行称“三五郎公在1170—1180年间就已经逝世无疑”。而《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7第12行却说三五郎公的长子伯一郎在三五郎公“逝世”34~44年后的1214年出生;如果伯四郎确为致政公之父,那么作为伯四郎之子的致政公1190年生,岂非比伯父伯一郎大24岁?怪事如此咄咄,三五郎与“十伯”又将如何构成父子关系?“十伯”之间又岂能是兄弟关系?

七、歪曲历史

1、《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93页倒数第10行称:“继龙公世居杭邑生于公元1160年”,而其谱P455“说明”中第8—11行却按:“大三郎公于宋末开基于通贤,有三世祖明广公于元朝延祐四年(公元1317)施出通贤宝林寺等可资佐证”。真能佐证吗?明广公为惟长公十世孙,假设明广公1岁时施出通贤宝林寺,其时距“生于公元1160年世居杭邑”的“继龙”只有157年,那么就等于“继龙”下传至明广以平均每代只相距15.7年,可信吗?且,如果按照大三郎宋末1279年开基通贤,下传十郎——十三郎——明广1317年施出宝林寺,其间传三代仅36年,平均12年传一代。

2、《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18载:“成斋公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明正德年间(1506—1521)从上杭移广东程乡,即梅州中心坝开基”。查:成斋公系惟禄公七世孙,距“世居杭邑” 之“继龙”1160年的生年共316年,平均代距为45年。比前述惟长公七世孙大三郎晚200多年出生。惟长公与惟禄公是亲兄弟,他们各自往下传至六代不可能相距200多。因此,《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不查实各祖生年,胡编乱写,其结果是扰乱整个上杭丘氏的世系。

3、《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8自华公《统宗源流考》正文称:“叙昭穆当依聪宏公所定,以三五郎始迁杭为始祖,以其孙继龙辈起一世,为的按九世亮公论世次,与聪宏公同,则亮公系九世去聪公六世不远,于宏公九世为近。”自华公1574年《序》印证其《考》之意为:“伯一郎之次子从庆六世孙珏任广平乐府训导,扶阳住也,满子志生六世孙聪邻荐任翁源肥学训导移居龙岩也。”综合自华公《考》和《序》,其意思是:(所谓的伯七郎裔)以“继龙”辈起一世,则珏公、聪公为六世;伯四郎子辈起一世,则宏公为九世。所以,以亮公言,前距聪公六世为小三世,不远;后距宏公九世为同辈则近。但《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为了统宗统系,故意把惟长公裔念一郎的八世孙“聪”当成志生六世孙“聪”嫁接四十四郎房。请看《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94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本人写的《名人传记》是如何把“聪公”由大变小,变成四十四郎公十世孙的“丘聪,字敏学,号亲溪,生卒不详。上杭胜运里(太拔)大地乡上村丘屋人,伯七郎房继龙公第十三世孙念一郎之子百一郎之六世孙。公性颖异,过目成诵。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庚子科中式第三名举人,任广东韶州府翁源县训导,充广西乡试同考官……”但查遍《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吊线图,也没有发现其“继龙”者有十三世孙叫念一郎,倒是四十四郎裔有所谓“继龙”六世孙念一郎,其衍传是“继龙→惟禄→三五郎→四十四郎→千五郎→念一郎。然而,查《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所谓的念一郎之子百一郎之六世孙中只有仁礼、维俭、惟崇、惟善、惟泰、惟聪、惟斌、惟达,却没有所谓“聪”者。莫非是惟聪?然惟聪之子曰资,故非也。原来仁礼之子有“聪”,而此“聪”在《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中非百一郎六世孙,而是百一郎七世孙。如果按照《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篡改、杜撰的《名人传记》对“聪”的表述,“聪”则是所谓“继龙”的十九世孙。因为“念一郎之子百一郎之六世孙,”应当是“念一郎”之七世孙,而“念一郎”如果是所谓的“继龙”的十三世孙。“聪”当然就是“继龙”十九世孙。《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为何要将“聪”拐弯抹角地写成“伯七郎房继龙公第十三孙念一郎之子百一郎之世孙呢?” 更有无知者竟然要告诉我:“聪公是继龙十三世孙伯一郎的六世也”。殊不知自华公在1574年时就认为“聪”是三五郎子伯一郎之满子志生的六世也。而当今绝大多数宗亲都认为“亲溪 聪 敏学”是伯一郎满子志生的六世池,不属八郎公后裔,是外系。八郎公后裔写谱,序昭穆、论世次不按八郎公后裔第一个写谱人的记叙来定,却以外系人志生六世孙“聪”不明确的说法来确定。为了统宗统系,《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就必须以“聪”的谱序为依据,但又怕广大宗亲指责他们卖身认接外系人的祖源世系。所以,《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便想方设法要把自华公笔下的“志生六世孙聪”捏造成“三惟”的后裔中做四十四郎裔。但翻开中都族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找不到相似的世系可以供他移花接木。终于发现惟长公裔有“念一郎——百一郎——成祖——福安——良辅——友信——仁礼——聪的世系”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即把惟长公裔的念一郎改作千五郎之子念一郎,接入四十四郎房,但此“聪”非“字敏学、号亲溪”之“聪”。《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则把自华公笔下的伯一郎之满子志生六世孙聪1450年写序所署的内容加上,故今天的《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才正式把自华公笔下的“伯一郎满子志生六世孙聪”写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伯七郎房继龙公第十三世孙念一郎之子百一郎之六世孙”。实际上,只要我们数一数其衍传代数就会发现其矛盾难掩。因为,按《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尊崇的以所谓“继龙”起一世的话,至十三世“聪”是包括了所谓的“继龙”在内的。同理,其“百一郎之六世孙”的表述当为百一郎起一世,也应包括百一郎本代。那么百一郎至“聪”就是七世,应表述为百一郎七世孙“聪”。因此,无论《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如何搬弄。其要把自华公笔下的“伯一郎满子志生六世孙聪”写成“伯七郎房继龙公第十三世孙念一郎之子百一郎六世孙”,都不可能经得起事实和逻辑检验的。因为,“伯一郎满子志生六世孙”与“百一郎六世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更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上杭中都丘氏族谱》P69明确记载:五世祖千五郎公……生六子:长子念一郎(乏嗣)。”时隔不到九年的今天,《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却敢移惟长公裔孙念一郎去接替四十四郎之子千五郎乏嗣的长子念一郎,又删去自华公笔下的“伯一郎”及其“满子志生。”因为被《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偷梁换柱的念一郎百一郎却只有二子曰成祖、成宗,(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24)并没有叫“志生”者。另外,只要翻开《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68正文第16行就能发现自华公称“聪宏”二人为公,可见“聪宏”二人的世次一定比自华公高,否则自华公就不会称他们为“公”,因为没有称同辈人为“公”之理。更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依自华公《杭川邱氏重修家谱序》中伯一郎、伯二郎、伯四郎、伯五郎、伯九郎、伯十郎的排列顺序,伯一郎裔“聪”也未列入其“继龙”世系内。由此可见,自华公所说的“聪”公,绝对不是与自华公同辈的十三世孙,而是自华公表述得无比清楚的伯一郎之满子志生六世孙。否则,便无法圆自华公1574年初之序所称的“伯一郎之满子志生六世孙”之说。综上分析,1450年写谱的聪公相对于二十七郎世系来说则为外系人。《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出卖自己的“始祖二十七郎”而改认外系人的始祖也确凿无疑。

4、《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494“长公系”载:“惟长——万一郎——十五郎——四十郎——百七郎——万三郎——念二郎——大三郎——千九郎——万……”而《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853载:“惟禄——三五郎——四十四郎——千五郎——念二郎——大三郎——千九郎。”《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这一自相矛盾的谱记,说明他至今也分不清“念二郎——大三郎——千九郎”及其谱记完全相同(见《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P494、854)的后代到底是该接惟长,还是惟禄。换句话说,就是《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分不清念二郎究竟是惟长七世孙,还是惟禄五世孙,或者是自成一系。或者说,《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壮大其四十四郎的世系而故意盗人世系,掳人子孙。所以,《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才会故意不顾昭穆世序,让念二郎一人顶二房。这种见利忘义蓄意制造矛盾,故意混淆世系,让谬误流传的行为,“实乃千古之憾也(《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序语)!”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6:15 , Processed in 0.10905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