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ixk

[人物] 池小宁——国家一级摄影师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期制作

   技术协调和制作(1985~1997)年在 日本 期间:

  《菊豆》——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活着》——张艺谋

  《霸王别姬》——陈凯歌

  《沽岭街少年凶杀案》——杨德昌

  《戏梦人生》——候孝贤

  《兰风筝》——田壮壮

  《鸦片战争》——谢 晋

  为日本的哥伦比亚音乐制作工作拍过MTV,为NHK、东京TV、朝阳TV、TBS等电视台拍过大量记录片及电视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3: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谈

  访谈人:陈 帆(影视传媒CEO,198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作家、电影人)

  受访人:池小宁(著名资深电影摄影师)

  陈 帆(以下简称“陈”):你认为的DV是什么?

  池小宁(以下简称“池”):DV因为手段不同,要开发它要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讲日本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导演,但是他不是电影圈里的人,人家都认为他是戏剧界的人。他六年做了很多试验片,实际上他是拿试验片,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视觉的东西表现出来。他经过这样一个长时间积累以后,最后在他的长片里故事片里都把它实践出来了。

  陈:那么你怎样看待院校学生做的DV作业?

  池:所以,我觉得作为学生做一个小东西,其实你不用考虑它的完成度,你在这个实践作品里,要把它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让人家无所挑剔,我觉得其实用不着这么想。如果你是作为习作的一种手段的话,你只是把你自己对视觉的感受,你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把你的各种印象能够向观看的人很强烈的传达出去,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怎么利用DV来传达一种你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首要的。而不是说首先你要考虑我要完成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作品。

  陈:你认为DV的存在,它的价值何在?

  池:DV的存在是一个个性时代的存在,不是说非要职业的人专业的人才能够控制它操纵它去做一部作品,而是说你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你有眼睛,你能够看世界,你的手能够操纵DV,哪怕你对DV还没有知识,还没有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表现的新鲜感。你表现在东西大家能够感受到,而且能觉得非常新鲜,体现了你的个性。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就此而言,你又是如何看待当下的网络传播?

  池:现在的网络,实际上强调个性时代。在网络上发日记也好或者写什么东西也好,实际上写的都是很个性的感受。现在包括文学作品也不是非常有传世经久的文学巨著,而是说很多书穿插着个人感受,这种感受可能能够体验的人不是范围很大,但是有一部分人已经能够感受到它,那它是珍贵的那它是实在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3: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0905124522-8526102.jpg
20130113155953-2138931821.jpg
20120905124522-1260793770.jpg
20120905124522-1571526924.jpg
20120905124522-60737949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遇险记》————纪念池小宁 (三十年前的故事)
  1976年12月30日的夜晚。
  在石景山火车站的昏黄路灯下,我们和池小宁见面了。
  三个人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戴着棉帽,背着书包。里面装着这次外出准备的东西:挂面、固体酱油、榨菜、折叠刀、背包带、手电筒、火柴、纸、一个小铝锅、一瓶二锅头……。凡是能想到的,都带上了。还有就是几捆“飞天”牌的香,说是上山拜佛用。香的包装很精美,是出口转内销的。
  令我没想到的是,除了背着两个相机以外,池小宁还带着一个硕大的三脚架。够专业的,这玩意儿,稳是稳,可是,带着这么大的三脚架出门,太重了。

  我、池小宁和劳动局的小王策划了这次出游恒山。
  时间上,钻个空子。12月31日,一般单位是上午半天打扫卫生,下午就算放假了。我们  30日晚上逃出来,31日节前气氛轻松,少个人,单位也不会有人追究,这样赢得一天时间。新年有一天假,2日又恰巧是星期天,这样,时间上就够去恒山玩一趟了。
  再有,我们约定,都不买火车票,看谁能蹭车坐到浑源。那时,文革刚结束,日子很平淡,我们是想法子寻求刺激。这样,决定避开北京站,从石景山站买站台票上了车。
结果,到半夜,车上开始查票,我们悉数落网。原来三小年轻都是凡人,压根就没有参考片里大侠的那般身手。
  好在那会儿北影的工作证很好用,又有那么多的照相设备充门面,补票完事,瞎寻刺激。

  在浑源吃过午饭,我们就直奔恒山。穿过公路隧道,按照指点,前面路口,左拐进山。按计划,三、四个小时到达恒山大庙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我们拐进山口,走了大约百米的时候,刚才指路的养路工,在后面冲着我们喊叫,我们竟然沉浸在进山的欢乐之中,完全没有理会他喊了什么。
  我们走得很快,转眼就进入大山深处。我们顺着小路,一个山梁一个山梁地往上爬。有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前面山上的庙宇。但是,再一个山梁翻过来,庙宇又看不见了。

  天气渐渐的阴下来,雪花开始从天上飘落。一会儿,地面就铺了一层,远近白茫茫一片。脚下是不是路,已经辨别不清了。
  我们感觉有点不妙,欢乐的情绪开始收敛。已经走了四个小时了,还没有到达恒山大庙的迹象,以前还能看到的庙宇,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这会儿,也没有可能找人问路,  自从进山以后,我们就没有碰到过一个人。
  雪还在下,身上的汗已经开始凉了。中午吃的油腻腻的饼子,更让感到人口干舌燥。我们决定休息一下,架起小铝锅,化雪烧水喝。
  恶劣的天气和环境,完全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想。
  用折叠刀砍下的树条,都是湿漉漉的,拢到一起,底下放上纸,根本点不着。雪花落在手上,手湿了,纸也湿了,最后,连火柴都湿了。
  这水是喝不成了。
  渴得不行,我们开始吃雪。
  时间越来越晚,天越来越阴,雪也越下越大。
  下一步怎么办?三个人在一起商议。
  我说:按原路返回去。不管多晚,顺着脚印就能走出山口。
  池小宁和小王都不同意我的想法,他们的意见,既然到这了,还是向上爬。  
  那么,就咬着牙上吧。

  终于,看着是路又不是路的路,也走到了尽头。一块巨大的岩石直直地矗立在面前。已经无路可走,也无路可绕了。如果不返回的话,只有攀岩了。
  小王的个子,比我和池小宁都高。我们俩个先把他托上岩顶。小王再把背包带从上面放下来。他先把池小宁拉上去,再把设备和那个三脚架吊上去,最后,我再被他们用被包带拉上来。
  岩石爬上来了,但是上面的情况更是糟糕,到处都是荆棘枝条,根本无路可走。我们穿着湿漉漉的棉大衣,在里面钻来钻去。
  黄昏来临了,山间漫起了大雾,十几米外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虽然很累,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休息了,再走不出去,今天晚上就要困死在山上了。
  小王走在最前面探路,身影已经消失在雾气中了。池小宁走在中间,扛着那笨重的三脚架。我落在最后。天越来越黑了,再有十分钟,可能什么都看不见了。我真是有点绝望了。
  就在这时,雾气中传来小王的喊声:“前面有路了!”
  有路,就有了生存希望。顿时,身上来了劲。拼命向前钻。
  确实,当我们从树丛中钻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大路。一条救命的大路,横在我们面前。

  风夹着雪,从山口顺着大路吹过来。这条路从哪来,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
  从中午到现在,我们已经在雪中连续走了六个多小时了,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我们都没有劲了。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路边有一个小窝棚。
  窝棚用石头垒了三面墙,又低又矮,人只能钻进去,万幸的是这个小小的窝棚,恰好能容下我们三个人。我们实在需要休息一下了。于是,脱下一件大衣横铺在窝棚地上,另外两件大衣三个人合盖。窝棚虽然只有三面墙,总算可以避避风。我们打开二锅头,每人喝几口,说暖和身子,不会冻死。瞎聊之中,三个人渐渐都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醒来,看了一下表,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他们两个还在睡梦中。不行,这样冰天雪地的睡下去会冻死的。于是,我把他们推醒。说无论如何,现在要起来往山下走,不然,就冻死在山上再也醒不了了。小王脱下的棉鞋在窝棚口上已经冻住了,挥拳砸软了鞋,脚才穿进去。

  毕竟我们年轻,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一点劲。
  雪已经停了,我们三个人打着手电,晃晃当当顺着大路往下走。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喝水,喝水,想喝一口热水。
  就这么走了一个多小时,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村子,让我们惊喜不已。
  走进村头一家的院子,我们就敲老乡的窗户,讨一碗水喝。一会儿,老乡战战兢兢掀起窗户,问:你,你们是哪来的?我们说是北京来的,迷路了,找点水喝……。
  还没等老乡答话,就听得院外一声发喊,冲进十几条持枪的大汉,把我们团团围住。二话不说,我们脚不沾地,就被拎到大队部。

  这回是睡上热炕头了。
  迷糊中,听到他们电话向公社做汇报:“刚才说的那三个蟊贼,被我们捉到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
  原来,我们在山上手电晃晃的,早被大队民兵瞄上了,山下就是军用机场,大雪之夜,山上哪来的人?莫非特务不行?立刻汇报公社,民兵集合。正待上山捉拿。不想这三个小子,不知好歹,竟自投罗网,于是,当即拿下。

  一觉醒来,已经是1977年的新年了。雪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前面是皑皑的雪山,山下飘浮着一层粉红色的雾霭。池小宁紧忙着照相,这三脚架算是没有白扛。
  大山里的村民朴实憨厚,带我们到山顶,从那里可以清晰看我们昨天走过山路。
  你们走的根本就不是一条路,村民指着远处我们的脚印说:要不是碰上这条大路,昨晚你们就死在山上了。
  我们的脚印清晰地留在山间,翻越着一道道的山梁。我们这才想起昨天进山时,有人对我们喊什么。大概,从一进山,我们就走错路了。
  那天,我们都感到口腔很疼,那是头一天吃雪吃的……。



  后记:
  1977年,小王考上北大。1978年,池小宁调到摄影车间。以后三个人各奔东西,各忙各的事。相互之间,多少年了,少有联系。
  7月12日,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小王打来的,说在网上看到池小宁病逝的消息。惋惜之余,我们说起30年前一起去恒山的那段经历,那是和池小宁过命的交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伊琍黄志忠缅怀老友池小宁 回忆合作点滴
  2007年7月12日,中国知名的摄影师池小宁因肺癌医治无效,在日本不幸逝世。作为老友,曾经一起合作过的黄志忠、马伊琍两人在得到消息后,都表示惋惜与怀念。当日,两人一起为正在北京播出的电视剧《锦衣卫》做宣传,而池小宁是电视剧《锦衣卫》的摄影总监。面对镜头,黄志忠与马伊琍分别袒露了曾经合作的点滴,
  黄志忠:池叔太忘我了
  录制现场,因为是《锦衣卫》的内容,所以黄志忠主动提到应该接这个机会表示对池小宁的纪念,“我是今天早上打开电脑,看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心情不是很好,其实刚才录节目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很多都是闪回着池叔,我和他先后一起合作了《大明王朝》、《锦衣卫》两部戏。他太拼命了,他的功底是国内的翘楚,他的逝去是我们的一大损失,其实他还有一些想法还没有完成的。”
  马伊琍:池叔的镜头中很有戏
  马伊琍透露说在拍摄《乔家大院》的时候,池小宁的身体健康度就已经出现了状况,自己前几天还专门了解了下情况,知道已经不是很乐观了。“池叔为人忠厚、待人宽厚,拍戏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他,也很佩服他的拍摄功利,他总能捕捉到演员表演时的瞬间精髓。太遗憾了,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视圈老友追思池小宁 捐款帮8岁女儿完成学业
  昨天下午,包括陈凯歌、胡玫、葛优、姜文、张黎、顾长卫在内的数十位影视圈重量级人物赶至京郊参加摄影师池小宁的追思会,满堂白花簇着池小宁遗照,正中四个大字写着“池叔走好”。悼念结束离开会场时,来宾在门口签到台能领到一张字条,治丧委员会请大家为池小宁基金会捐款以表达敬意和怀念。池小宁的生前好友,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张黎向记者解释,“这个基金会将接受朋友们的捐款,在未来十年里帮助小宁8岁大的女儿完成学业。”
  池小宁并不是大众熟悉的明星人物,但他的作品《乔家大院》、《雍正王朝》、《秋菊打官司》等,观众却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也深深印在与合作过的影视人心里。和池小宁有过十年合作的导演胡玫说:“小宁这个人,一生不求名利,没加入过什么协会,也没有什么官职,但他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最好的摄影师。池小宁是累死的,工作不惜力,帮助了很多人。他生前也不要大红大紫,如今去世了,我们一定要让他走得风光。”
  池小宁是娱乐圈的老好人,导演张黎对他的评价是,“娱乐圈罕见的人物”。接受采访时,张黎一直念叨着,“说说小宁的人品吧,太罕见了。永远在工作,不计酬劳,只要朋友有所求就去帮忙,从来不谈钱,给多少都行。结果自己很穷,在日本这么多年一直租房,在北京的房子按揭还没交完。小宁他又很实在,他在日本有保险的,查出是癌症后他一五一十地跟保险公司说了,人家自然不会给癌症晚期续保,所以,最后的两年,医药费花光了他的积蓄。他生前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8岁大的女儿,他妻子是日本人,没出去工作过的家庭主妇。所以朋友们想筹些捐款帮他照顾女儿到完成学业。这么多朋友捐款完全出于情感,他生前对谁都好,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据悉,因为池太太是日本人,追思会结束后,池太太将携池小宁的骨灰回日本安葬。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幕后英雄池小宁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曾经是张艺谋、陈凯歌的摄影师,而观众熟悉的《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电视剧也都是他的拍摄作品。他和山东电影界也有一段渊源故事。他就是知名摄影师池小宁。11日晚,池小宁因患肺癌在日本逝世,终年52岁。
  池小宁简介池小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84级,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90级。国家一级摄影师。主要摄影作品有电影:《秋菊打官司》、《西夏路迢迢》、《葵花劫》、《横空出世》等。电视剧:《乔家大院》、《雍正王朝》、《风雨一世情》、《乱世飘萍》、《忠诚》、《走向共和》、《汉武大帝》等。
  1985年~1997年在日本期间,池小宁曾为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侯孝贤的《戏梦人生》、田壮壮的《蓝风筝》、谢晋的《鸦片战争》等电影在日本后期制作时担任技术协调和制作工作。
  12日下午,记者分别采访了山东电影厂副厂长沈武刚和山东导演赵重光、王文杰。他们深情回忆了池小宁不为人知的一面。

  《情归天尽头》小宁是头功
  听到池小宁去世的消息时,赵重光导演初始几乎不相信,连问是不是真的?确认后,他唏嘘不已。
  赵重光导演与池小宁合作拍摄《情归天尽头》是2001年的事了,女主角是王玉梅,电影后来获了一大堆奖。池小宁留给赵重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艺术上决不妥协的态度。
  赵重光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拍摄现场时,池小宁不太满意美术师采的景。“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了,可他仍然对我说,给我一天时间,我再找找看,结果他又把整个胶东半岛跑了一遍,惹得我们的美术师好大不高兴。当然最后仍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想要一个上世纪20年代的农村全景,整个村子全部是茅草房顶。要知道,当时我们是在相对富裕的胶东荣成拍摄,2001年,上哪儿去找这样的景呢?可他就是这样,涉及艺术上的事情,一点不含糊。”
  “还有,晚上拍摄完我累得不行了,但他每晚都来我的房间与我探讨。当时是冬天,我们的拍摄地胶东非常冷,剧组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天晚上,他突然向我提出,咱们五点半起床吧,别在路上耽误了。结果第三天,他又来我的房间说,咱们还是五点起床吧。他这个人完全根据太阳的要求来决定工作时间。”
  《情归天尽头》是赵重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后来这个片子在电影圈很知名。赵导演感慨:“这完全得益于小宁的指导。因为他不仅仅是从摄影方面,而且是从剧本方面、演员及现场把握方面与你一起探讨。现在想来,正是他的加入,才使得这部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了保证。”

  演艺界的“池叔”
  赵导说,“我听说,2005年《乔家大院》开拍不久小宁就查出患晚期肺癌。患病期间和病情严重时,他拒绝任何人去看他。2005年9月份,我去三亚参加金鸡电影节时看到了小宁,当时他被病魔折磨得头发全白了,非常瘦,我半天没认出来。说实话,电影界的人都非常敬重他。当时他是个自由职业者,可是却被聘为金鸡奖评委会委员,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今年年初,我又在《大明王朝》首映式上见到了他,他在里面担任摄影指导,我还以为他病情好转了些,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
  赵重光接着说:“你跟他接触久了会发现,他这个人不会装,不善周旋,不会客套。他长着一副孩子脸庞,眼睛纯纯的。与你打了招呼后往往就没话说了,你有时会感觉场面发窘。但他在影视界享有极好的口碑,曾经给他做过助手的、曾经和他搭过档的几乎都尊称他为‘池叔’,提起他来就肃然起敬。因为一旦与他合作,你会从他身上感悟到做人必须有一种准则和目标。我比他大,但他却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我。”说到最后,赵重光几度哽咽。

  在地洞里拍《秋菊打官司》
  “由于跟池小宁合作的班子也是我合作的班子。他的关系和朋友也是我的关系和朋友。所以平时也了解他一些事情。”山东电影厂副厂长沈武刚沉痛地对记者说。
  沈武刚说,池小宁是张艺谋的前摄影师,张艺谋早期的作品全仰仗他添彩。他在拍摄《秋菊打官司》时吃得那种苦现在想想都让人敬佩。因为这部电影完全是纪实性的,所有的演员全部淹没在群众中。作为摄影师,池小宁为了不惊动周围的群众,往往是在拍摄场地挖个地洞,然后找辆三轮车,把机器放在上面拍,地洞里只放个便盆,池小宁在地洞里一憋就是一天。
  山东影视制作中心著名导演王文杰认为,纵观池小宁的所有作品,《走向共和》应该最能代表他的摄影水平,大气磅礴,纪实风格明显。不仅如此,池小宁在驾驭其他风格方面也游刃有余,比如陈凯歌的《风月》就拍得行云流水、委婉细腻,几乎每个镜头都美轮美奂。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师池小宁作品
【电影作品】

《秋菊打官司》
《西夏路迢迢》
《葵花劫》
《横空出世》


【电视作品】
《雍正王朝》
《风雨一世情》
《乱世飘萍》
《忠诚》
《走向共和》
《香樟树》
《汉武大帝》
《乔家大院》


【其它】
  1985~1997年在日本期间,池小宁曾为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侯孝贤的《戏梦人生》、田壮壮的《蓝风筝》、谢晋的《鸦片战争》等电影在日本后期制作时担任技术协调和制作工作。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3-10 0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小宁出生在北京,其父是著名美术家池宁。池小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84级,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90级。国家一级摄影师。池小宁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京都大学艺术系,1997年他回国发展,高超的技术手法和高品味的艺术风格,既大气磅礴又纪实细腻,在业界堪称具有大师风范。2007年7月11日22时23分,池小宁先生因患肺癌,在日本横滨医院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2岁。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1:12 , Processed in 0.1048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