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青年作家池上:春到李庄(节选)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11:01: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到李庄
(节选)
文| 池上
生活在这里,你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它只是一个古朴的,还未开发完全的小镇。然而,它又的的确确是我国抗战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来看看这些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的名称吧: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还有那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李济、傅斯年、童第周、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华民族苦难的岁月里,这个江边小镇接纳了超过1万2千多的学者和学子们,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在此薪火相传。
现在,让我们回到事件的开始,那封16字的电报上。“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 罗南陔的那封电报如今被放大了,印在了一面墙上。同行的朋友中有对书法颇有研究的,见了都不禁叫好。毕竟,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能发出这样一封电报,其胆识和胸怀委实叫人叹服。
岁月更迭,此刻,站在这16个大字前,我们已然无法复现当时的情况,但某些细节却若密实的针脚让我们得以窥见一斑。
细节之一是,在原同济大学的旧址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当地百姓误会同大医学院师生解剖尸体是在吃人,誓要将这些“下江人”赶回去。细节之二,在李庄,我见到了最为破旧的四大金刚。其中的一个,脖子以上的部分全不见了,用一块红布遮盖着。导游告诉我们,李庄当时的人口不到3000,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为了能腾出更多的地儿接纳外来人口,乡绅们先是捐出了自家的祠堂,再后来则把百姓们供奉的神像“请”了出去。这四大金刚便是被“请”出去,埋在了江边,之后又“请”回来的。
所以,暂且抛开物质上的艰难,仅提一点,在那个民智尚未开启的年代,乡绅们究竟排除了多少的非议,又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才使得学者们平稳地度过了那六年,致力于学术研究?
还记得,在营造学社旧址内,我们看到了一段有关林徽因的影像。先前还有些嘈杂的展览厅倏地安静了,几乎所有人都在那只不大的电视机前停了下来。
事实上,关于林徽因,我们所知道的实在太多。我们知道她是那个时代的绝色佳人,知道她那首明媚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当然,还有八卦。八卦就像是空气中的螨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然而在李庄,我们得以真正地走近了她。多少次,这个因美貌和八卦被大众忽略的建筑学家顶着烈日,在乡间穿行,只为寻找、勘测更多的古建筑;多少个夜晚,她伏案写作,和丈夫梁思成合作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建筑论文。
巧合的是,就在我们走访营造学社旧址的前一天,《纽约时报》补发了一则有关林徽因的旧讣闻。乍看之下,这事似乎与“新闻”报道极不相符,因为早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便已过世。然而,恰恰是这迟到了63年的讣闻愈加印证了——她理应被更多的人纪念。
我还想谈谈栗峰山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内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不是山庄内历史语言研究所成员的大合照,而是一张小的,极其普通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共有十人,下方写着:春到栗峰。边上还有一行小字:三月桃花盛开时,啟生摄。
老实说,我并不知道照片上的是谁。我也很难表述,这张照片到底是哪里吸引了我。也许是因为眼下正好是春天,又也许是因为他们脸上的笑容(大人们略微腼腆,小孩们则笑得脸都撑开了)。罗拉·巴特曾把摄影师称为“死亡代理人”,因为他们将主体和时间冷冻并置入了边框。但看着照片上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我忽然想,在摄影师啟生将他们连同那段艰苦岁月冷冻的那一刹那,一切其实并不冰冷。
出了山庄,一群孩子正在台阶下的那条小路上玩闹。不远处,是一个池塘,许多只鸭子在池塘里游着。“山高水长”的石碑还在。那一刻,时空仿佛融合了。是的,这就是李庄,它是恢弘的历史,也是真实的当下。它是开放的,包容的,也是自成一格的。也因为如此,它不是地图上的其他古镇,它是——中国李庄!
今日主播:池上(青年作家)
池上,青年作家。1985年生,现居杭州。曾在《收获》《江南》《西湖》《山花》《作家》《十月》《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镜中》《无麂岛之夜》。作品曾获“2012~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首届“山花小说双年奖新人奖”、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20:34 , Processed in 0.09207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