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浙江瑞安池氏:邑城名士云珊公(池志徵)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19:2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邑城名士云珊公

志澂公,字寿翘,号云珊,晚号卧庐。祖籍前池,出生邑城虞池。生于1854年,卒于1937年,享年84岁。

志澂公七岁丧父,十四岁丧母,孤苦无依。他在六十自述一文中有“屈指皋鱼饮泣年,孤儿弃哺孰垂怜”诗句,并注:“余少孤,依堂叔父竹卿先生教养成立”。池源翰在《堂兄卧庐先生传略》中记“……别号卧庐,幼失怙恃,家贫甚……,先考广文府君喜其聪颖怜而收养于家,视如已子,饮食教诲,严加督责,继复延师训读,出应有司,试文誉藉,甚年甫逾冠补学官弟子旋授室……”。由于他聪颖好学,颇具天赋。二十岁即入泮为庠生,旋食廪饩。清光绪元年(1875),随业师孙衣言(进士出身,时任湖北藩司布政使)作幕僚。衣言调任江宁,志澂公随至南京。衣言弟孙锵鸣当时在南京钟山书院执教主讲,志澂公好学求进,遂入学攻读,同学都是一些硕学之士,互相切磋学问,品诗论文,在南京万春园结诗文社,颇极一时之盛。此时著有《秦淮湖舫录》、《游莫愁湖记》、《金陵西归日记》等作品。毕业后,赴杭秋试不第,又转居上海。在上海与同乡好友接触新事物,探讨时事大局,感慨颇多,作《游沪梦影录》一卷。

回到瑞安后,又入诒善祠塾专攻举业,故辞学文章更进。于光绪七年(1881)参加许启畴、陈虬、陈介石、何志石等组织的“求志社”授徒治学之外,持清议,谈新法,颇为众人所忌。陈虬、陈介石等资助其出游,历杭、沪、宁、皖、鄂等地无所遇。光绪十八年(1892),到台湾任抚台及台机器局文案,并应台东修志局聘请编修地方志,在台湾当地声望甚高。甲午战败,台湾沦为异域,志澂公愤而归家,作诗曰:“浮海曾经南北台,廿年心事亦堪哀。巨鳌忽入他人网,倦鸟仍回故国来。金玉江山今异局,文章幕府昔多才。当年纂笔东州志,曾否风雷付劫灰”。在台湾时,着有《全台游记》、《番社记闻录》、《台游雪鸿记》等。

志澂公在瑞居家期间,以行医授徒为业。于光绪廿一年(1895)协助陈虬等创办利济医院,坐堂诊治。在院中设学堂,教讲医学之道。利济医院在温州设立分院,分院学堂由志澂任监院兼总理,亲课医籍。光绪廿二年(1896)冬,《利济学堂报》创刊。次年,志澂公主持《利济报》杭州分馆,当时绍兴汤寿潜、余杭章炳麟等在杭州办《经世报》,志澂公在医务之暇也投稿,并常去和他们一起讨论国事大局,鼓吹变法维新,宣传富国强民思想,彼此意气相投,诗词唱和,才名益高。

维新变法以后,光绪廿八年(1902)在孙诒让等有识之士的倡导下,瑞安大兴办学图强。县城创办了四所蒙学堂,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蒙学堂。西南蒙学堂设在关帝庙(所坦街)。发起人是洪炳锵,志澂公任监督(堂长),为瑞安私塾改良和小学教育正规化,走出了最初的一步。

志澂公精通中医,尤以治疗“伤寒”为长,名闻当地,每日求医者甚多。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对贫苦乡民上门求医者,常免费为其诊治,为乡人所称颂。他的医术传授给池仲贤、王志坚等下一代有名中医。

志澂公为人豁达开朗,诙谐风趣。在医务闲暇常喜与三五知己结伴游历名山,吟诗抒怀。他的文章,文笔细腻流畅、清丽典雅;诗词构思巧妙、贴切别致,景中有情,情中蕴意。浙南一带风景名胜地,都留下了他大量的诗词、对联和书法手迹,至今仍为乡人津津乐道。例如宣统元年(1909),有吴之翰先生(字八憨老人)在第三巷口河上,为方便对岸德象女校学生来往,自费出资建一桥,人称“憨”桥。志澂公钦佩吴老的义举,又感“憨”字欠雅,遂将“憨”字一拆为二,称为“敢心桥”。作联云:“湖上桥,桥上亭,亭上楼台,廿年经营,公真果敢者;壁中石,石中书,书中姓氏,千秋纪念,我亦有心人”。至今保存完好,是瑞安一文化古迹。又如为飞云江待渡亭所作的对联:“少住为佳,看南浦云飞,西山雨卷;请君快渡,趁一帆风正,两岸潮平”,为行色匆匆的商旅游子添上一份闲情逸致。他还和几位情趣相投的老友在东门外建“九老祠”、“十老祠”,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欢娱自乐。

1932年,温州地区创办了《瓯风杂志》,志澂公是编辑之一,封面题词也是他的手笔。在瓯风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台湾时写的,反映台湾风土民俗的《全台游记》。

他的书法源出颜鲁公,又入何绍基堂奥,然苍劲豪放,庄严大度,又自成一格,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1929年在杭州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书法优等奖,被誉为“东南第一笔”。从此名声大振,求字者更多。当时瑞安有民谚云:“革命要靠孙中山,看戏要听梅兰芳,写字要请池云珊”。但他从不以名家自居,有来求字者,必令其满意而归。他在自家门宅撰联云:“挟医济世;卖字为生”。一杆笔养活着十二口人,虽生活清贫,但不改其乐。有诗为证:“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不得不愁愁不得,凭栏依旧看梅花”。他的大量诗词由专辑应付,此仅录其七十自寿联:少年读书,中年游幕,末局作时医,年年白手千金,人皆笑曰老而不;食尚有肉,行可乘舆,衣不妨终布,夜夜青灯一盏,我亦挨到古来稀。

1934年,志澂公八十,又是入泮结婚各满六十年,亲朋好友为他庆贺,贺他“重游泮水”“重调花烛”,席间高朋满座,诗酒唱和,一时传为佳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志澂公深痛政府无能,国力薄弱,又恨自己年老力衰,暮年丧子,不能为国上马御敌,曾作诗云:“同文同种起风烟,可恨儿亡缺一边。漫说中原多战事,老身无力着征鞭”。爱国忧患之情,溢于言表。不久即与世长辞。

志澂公一生勤奋好学,正直善良,淡泊名利,与诗词、书法结下了毕生之缘。他的著作,除了上面提到者外,尚有《卧庐文集》四卷、《诗录》四卷等留世。

六十自寿联  志澂戏笔

无德无才无学无艺,平生又无赫赫事业,读几卷书走万里路,是是非非六秩光阴真快过。有妻有子有女有孙,前清亦有小小功名,住三间屋做两朝人,忙忙碌碌一家骨肉自承欢。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21:03 , Processed in 0.08064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