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584|回复: 0

[名人] 明代厦门第一诗人:池显方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6
发表于 2019-10-3 2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启4年(1624年),37岁的池显方登举人榜。池显方出身中左名门,天资聪慧,又有“玉狮斋”、玉屏山苦读的经历,背后又有陈止止、南居益等明师指点,科考应举不是问题。问题却在明摆着有坦荡的前途,池公子居然退出仕进之争。到后来,又带着老母避居到同安山区去了,美名叫“辞荣入道,将母山栖”。

池显方避居的端山远离城关,地僻人静中带着几分怪异。山民曾“夜见山林放光,木石齐明”,池显方想,这大概是应了佛经“佛光晃煜(辉煌)”一说,于是把山头改名“晃岩”。在此“开荒辟翳”,“披榛搭茅”,辛辛苦苦也搞出来一番名堂,得“双泉坪、花源涧、大龙湫、激素洲、盘陀石、回狮峰、众妙亭、韵亭、石淙洞、松轩诸胜”。池显方对自己这种“鹭海渔子,忽尔汀溪龙潭;玉屏樵夫,忽尔端山云庵”的转身很是得意,写了篇《晃园记》,将此间的山水和山居吹捧了一番:“或髙枕松下,或披籍竹边,或策杖凌冈,或持瓢酌涧,或听牧吹笛,或共叟商畴,或课僮溉筍蔬,或对衲翻今古,或临流而观鱼唼粒,或默坐而任鸟衔花,或云间独往而神游太虚,或月下浩歌而声振林木。”

晃岩出名了,各路人物纷至沓来,有官宦知交和科场旧友,如泉州知府孙朝让、漳州知府曹荃、南安知县阙士琦、金门进士蔡献臣、浔美进士陈文瑞……自然也少不了附庸风雅之士。原想找个世外桃源,谁想竟搞成旅游点。晃园主人发牢骚道:“干旄车马与方外之来访者,频惊猿鸟。不知为山耶?为人耶?”

如今的晃园,已沉入汀溪水库库底。只有“晃岩”之名传了下来,并移植给了鼓浪屿的“岩仔山”。道光版《厦门志》是这样说日光岩的,“亦曰晃岩。上有龙头石,俗名龙头山。池直夫居其下,有晃园,极花竹之胜”。

日光岩海拔仅92.68米,但耸立海中,危岩高标,顶端巨石凌空,为观海之胜地。“四顾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石国秋《旭亭记》)。池氏之后,有郑成功屯兵于此。此山多石刻,留存至今的有83处。其中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万历元年(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题的“鼓浪洞天”。次之,便是莲花庵后署款为“天启癸亥冬日关中南居益书”的五言诗刻。“天启癸亥”即天启三年,那时池显方还是一领青衿,此山也还少了个响亮的叫法。南居益诗刻题款,就只能写成《鼓浪屿石岩礼佛,同谢寤云、池直夫》。诗曰:

须弥藏世界,大块得浮邱。

岩际悬龙窟,寰中构蜃楼。

野人惊问客,此地只邻鸥。

归路应无路,十洲第几洲?

其二

一水烟分峤,方舟客共登。

崇岩参佛古,仄径蹑云层。

遂作航庐观,因逢彼岸僧。

何能抛绂冕,长此觅三乘?


南居益,字思受,号二太,陕西渭南人,万历辛丑年(1601年)的进士,位列二甲。来福建任巡抚之前,曾当过刑部主事、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等。史评“清正不染,兼饶才略”(《福建通志》)。池显方亦赞之:“体貌温而不类北人,意气重而不类今人。风雅优而不类仕人,韬钤娴而不类文人。真一代之杰,而社稷之臣与!朝廷报之,当凌烟麒麟;国士报之,当吞炭而漆身也。”上任之后,他“修政、修教,即须臾间已纤毫毕照、振举靡遗”,八闽“从兹脱汤火而就枕席”(蔡献臣语)。

谢寤云,本名弘仪,另又字简之。后世为避乾隆帝讳,改写作隆仪、宏仪。谢弘仪能文善武,出身武状元,却又工于诗、书、画,并以戏曲家名世,作有昆曲《蝴蝶梦传奇》。天启2年谢弘仪由五军营左副将改任福建总兵官。池显方赞之:“会稽谢简之先生,起家韬钤,以文章冠司马。其为人坦而静,不妄发一语;其用兵密而迅,不妄泄一机。至暇发而为诗,沉而远,不妄下一字,盖视天下无一可易者。”

天启3年2月南居益接任福建巡抚,为防海事时常亲临中左,与谢总兵商议御敌之策。池直夫时师从南氏,三人惺惺相惜,交往甚欢。池显方有诗句:“舟中谈终日,语语吐肝脾。鼓浪与玉屏,方俱得从之”,说的就是这段交谊。

天启3年(1575年)冬至,刚结束厦门海战的南居益偕同谢弘仪、池显方到鼓浪屿礼佛,陪同的池显方也作诗应和:

虽小亦门户,如何不一登。

新城盘曲折,古寺俯凌层。

易服瞒村老,寸香妒野僧。

波彭诸战舰,帆展候风乘。

其二

残石伐将尽,惟余一古丘。

烟开生远岫,潮至乱平畴。

去岁如遭虎,今年再狎鸥。

全凭藩屏力,吾得卧沧州。

天启年以来。厦门岛就很不平静。2年红夷攻打中左,鼓浪屿遭劫。3年,红夷再掀鲸波,兵犯曾家澳(曾厝垵)。明军用计,方保得地方平安。“全凭藩屏力,吾得卧沧州”。但是,池显方知道宁静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大战,“波彭诸战舰,帆展候风乘”。

厦门海战,进一步惹恼了一心想逼清廷“互市”的荷兰人。荷兰司令官雷也生决定在中国沿岸“对于不守信义之中国人开战,尽量阻止其航渡马尼拉,又为破坏各地中国船起见,决定袭击中国沿岸港湾及河川,俘掳多数华人”。荷兰人占领澎湖,封锁住厦门通往安南和日本的海道,当地商船“内不敢出,外不敢归”,曾一度繁荣的月港顿时气息奄奄。荷兰人继续增兵澎湖,此时驻澎战船已达11艘。荷兰人扬言,如不答应互市,就必兵戎相见。南居益忧心忡忡,眼见荷兰人耗时三年时间苦心经营,澎湖列岛已变成红夷进军中国大陆的基地,若不以武力强行驱赶,将后患无穷。“海天风雨,尽染鲸氛;闽越山川,几成腥界”。南居益上疏朝廷,力主进兵澎湖,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天启4年(1624年)初,就在鼓浪屿题诗后不久,南居益在厦门调集五千名精锐水师,并传令漳、泉守将招募兵员、购买船只,准备对澎湖发动进攻。自己则“浮海至金门,乘小艇出没波浪中”。南居益又下令,以副总兵俞咨皋为主将,水标游击将军刘应宠为副将,统率裨将(守备)王梦熊等诸将士向澎湖进发。南居益与总兵谢弘仪居中调度。

天启4年正月初二日(1624年2月20日),守备王梦熊率领水师由澎湖列岛北端的吉贝屿突入澎湖镇海港,一边进攻,一边垒筑城堡。城堡一夕而成。有了城堡,明军就有了依靠。此后“屡出奋攻,各有斩获”。荷人反扑,屡败,于是退守风柜城。困窘之际,又有三艘荷兰战舰和百余名士兵前来支援,荷军气焰立马张扬起来。

南居益见状,派出第二批接应水师,赶赴澎湖镇海与王梦熊会合。以后数日交战不断,荷兰人仍无退志。

南居益担心水师久战疲惫、军饷不济,派遣第三批水师接应,自己也亲历海上。明军此时已形成大军压境之势,想以此逼迫荷兰人主动撤离。荷兰人有风柜城可守,无意离去。风柜城三面临海,只与陆地一线相连。荷兰人在此挖掘壕沟、排列战舰,作固守状。

六月十五日(7月29日),明军海上誓师,又开始新一轮进攻。荷兰人担心风柜城内被拘禁的中国人里应外合,便将三百余名海商放还。南居益下令运送火药、火器登陆,又令王梦熊等在白沙岛上扎营,占据要冲,截断荷兰人的供水,制止其登岸,炮击其炮台、舰船,而接应的水师兵船,逼近荷兰舰队,等候潮汛好水陆并进。

荷兰人终于探明来攻的明军有士兵一万人、大小战船合计二百艘,闽粤沿海还在作后续支援。而自己,“白人不过八百五十人,其中少年兵有一百十一人,病人亦属不少,到底难以抗拒”。新任司令官坦言道,“我方不但在陆上对中国兵不能防守该城,即在水上亦必受包围,且因击沉船与火轮,我方船舶非冒重大危险,无法进入港湾,从而城内之兵与船舶完全被隔离,纵得守城一时,终亦必倍中国兵包围而至陷落,彼时必至无法订立协定,且澎湖之守备,虽暂能继续,而公司对于中国之兵力将无法调动其必要之军队来援。”

七月初二日(8月15日),荷兰人派代表和翻译议和。其条件是:中国人须对贸易做出保证;一旦在台湾找到适合之地,再拆毁澎湖城堡;荷兰先撤出一批战船,其余待东北风季结束再撤离;荷兰战舰有权拦截往来于敌对国的船只。副总兵俞咨皋十分傲慢地接见了他们,并声称自己唯一的任务就是让荷兰人退出澎湖岛,如果荷兰人“非确实约定先行破坏城砦而退出澎湖岛,不必再来,如无意承诺此事,可回城致力防御云。”

七月初三日(8月16日),明军兵分三路进军,直逼风柜城。荷兰人大为惊恐,竖起白旗,派出翻译请求稍缓进军,让他们些时间做好撤离的准备,随后马上拆城。领军的海道孙国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荷兰人也获得了俞咨皋关于“在我国人将城破坏,退出澎湖岛时,当为请得福州军门批准开始贸易”的承诺。司令官孙克不无伤心的叹息道:“我国人已不能再有奢求,且不可能冀得更佳之协定,故即以总爷(即俞咨皋)及都督(即谢弘仪)之假定约言为满足。”七月十三日(8月26日),荷兰人果然依约拆城。只有东门大楼,原来的司令官官邸“甚雄峻”,荷兰人实在不舍得亲手毁弃,由明兵“且曳且焚”,将它给灭了。荷兰舰队司令孙克(又译:牛来文律)带着十三艘战船离苦心经营了二年的澎湖,向台湾遁去。“数年盘踞之巢穴,至是一空,闽人自是始有宁宇”。


天启澎湖一战,用八个月的时间,十倍于敌的兵力,战胜了原来众人以为不可战胜的强敌。“是役也,曾无亡矢遗镞之费,血刃膏野之惨,而彭湖信地,仍归版图,海洋商渔,晏然复业。”战后,南居益将去年厦门海战俘获的荷兰战俘高文律等人押解到京城,“蒙熹宗皇帝採廷臣议,祭告郊庙,御门受俘,刑高文律等于西市,传首各边,以昭示天下。”

献俘于朝,朝野同庆,事情至此本也该结束了。然而宦海翻波,又有险象横生。天启五年四月朝廷要升南居益为工部右侍郎,主管黄河事务。此时的南居益还在“为国家复得彭湖一块疆土,为闽人除却百年隐祸”自得,也还在为澎湖的善后事宜筹划。但到了九月间,却被人参了一本,罪名是“依傍门户,躐跻闽抚,及升总河迁延不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恃有门户做靠山,超越福建巡抚的工作权限,调动新工作又迟迟不到岗。于是皇帝降旨“削籍为民,仍追夺诰命”。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获罪于“九千岁”魏忠贤。此时的魏忠贤正一心“希图封拜,凡遇边功,无不攘为己有”,而澎湖平夷前所未有的大事,不识相的南居益竟然在奏捷书中对魏忠贤无一赞美之词。于是魏忠贤便拿澎湖之战的军饷开支说事,指责其耗费过大。同僚下属因此也受到株连,将吏功名一概抹杀。闽人不服,上访请愿到了皇宫前,无效。福建布政司原有西库贮银37万两专用于海上防卫,驱逐红夷时开销17万两,尚有实银19万多两。魏忠贤命工部将余下的19万两银子中提取12万两进京挪为他用。这才保住了南居益的身家性命。

崇祯元年,魏忠贤垮台,南居益又被起任户部侍郎,负责国家粮库管理。第二年升任工部尚书。十二月上任,风光没有半年,六月份,兵部试炮,炮给炸崩了。兵部告工部,要工部郎中王守履负责。南居益替自己的副手说了几句,皇帝不爽,说他徇私、护犊子,结果也被削去官职,归还原籍。崇祯16年(1643年),李自成军队攻陷渭南,要他投降,不肯,加以炮烙之刑,这个关中硬汉仍不肯降,绝食七日而死,年七十九。

天启四年,在厦门谋划出征澎湖时,南居益曾赋《视师中左》二首。虽为文臣儒士,犹能号令艨艟斗舰,直蹈鲸涛鳄浪,收疆复土,成就千秋大业,岂不快哉:

寥廓闽天际,纵横岛屿微。

长风吹浪立,片雨挟潮飞。

半夜防维楫,中流谨袽衣。

听鸡频起舞,万里待扬威。

其二

一区精卫土,孤戍海南边。

潮涌三军气,云蒸万灶烟。

有山堪砥柱,无地足屯田。

貔虎聊防汛,蛟龙隐藉眠。

【注】参考资料及引文见池显方《晃岩集》、《巴达维亚城日记》、《明清史料乙编》、南居益《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南居益谨陈闽事始末疏》、《明实录》、沈国元《两朝从信录 卷23 天启四年》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8 12:01 , Processed in 0.07802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