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41|回复: 0

[史料] 池显方《唐仲言盲而着书奇人也诗以赠之》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10-3 2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仲言盲而着书,奇人也,诗以赠之(1

[明]池显方(2)

吾闻眼具八百德(3),乃人特用以谋色。

流览万卷义不知,何意钟烛认为日(4)。

唐君五岁即五根(5),以耳为目舌为笔。

解诗如卜史左氏(6),暗谷幽林忽泉出。

有眼见之半惊疑,殷勤请君求其术。

但是非藉日月灯(7),我眼本光人不识。

静极通达何啻斯(8),试看灵知与那律(9)。

秋声初动回云间(10),他日应增几著述。

如今世上重面交,惟君怀我在胸臆。

【注释】

(1)唐仲言,即明代诗人和学者唐汝询,字仲言,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唐汝询五岁失明,在父兄帮助下学习诗歌,著有《唐诗解》等书。着书:著书。

(2)池显方(1588—1652),字直夫,号玉屏子,明代福建同安县厦门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一生工诗文,喜游山川,与钟惺、谭元春等相唱和。

(3)八百德:八百功德。宣化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卷四:“眼鼻身不全,功德八百”,“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惟八百功德。”

(4)钟烛认为日:把钟声烛光认作太阳。苏轼《日喻说》:“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籥:用竹子做的乐器,类似短笛。)

(5)五根:佛教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唐汝询五岁失明,因而只具五根。

(6)解诗如卜: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子夏晚年失明,授业西河。史左氏:左丘明,《国语》的作者。《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7)藉日月灯:凭借日光、月光和灯光来照明。

(8)何啻(chì):何止。斯:这里是指凭借光看到物体。

(9)灵知:犹灵觉。指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南朝齐王融 《法乐辞》之八:“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南朝梁宣帝《迎舍利》诗:“灵知虽隐显,妙色岂荣枯。”那律:阿那律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10)云间:即松江华亭,唐汝询的家乡。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陆士龙即陆云,华亭人。“云间”由此成了华亭的别称。

【今译】

我听说眼睛因为不能看到后面,所以只有八百功德,那是人专门用来认识颜色的。

有的人看了很多书,但不懂得书里讲的道理,即使把钟声烛光当做太阳也不在乎。

唐汝询五岁时失明,六根就少了一根,从此他把耳朵当做眼睛,用舌头来代替笔。

他解诗就像子夏,史学就像左丘明,让人觉得在幽暗的山谷密林中忽然清泉涌出。

有眼睛的人见了,半是惊奇半是疑惑,非常诚恳地请求他把他的方法传授给他们。

他说,我观察事物不用凭借日光月光和灯光,我眼中本就有光,只是别人不知道。

摈弃干扰,静心思考,他的透彻灵活还不止这些,这只要看灵知和那律就知道了。

现在,秋天刚到,你就要回云间去了,等到下次见面,你肯定又增加了几本著作。

如今,世上的人都只看重见面握手言欢,只有你不用眼睛,因此总把我记在心里。

※ 朱福生注译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8 17:16 , Processed in 0.08535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