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池浴德:“无花”方能结“廉果”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22: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蓝雅婷
  据地方文献《厦门志》记载,池浴德,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中左所(今福建省厦门市)人,为官以秉公行事、勤政清廉著称。他曾先后任职南京和北京吏部,均负责选拔、考察官员,所任职务被外人视为“肥缺”,然而其在任期间从不以权谋私,不苟取一文。甚至,在其父去世后回家奔丧,行囊中也仅有上司奖赏所得的四十五两银子,池母说:“谚称县令为银树开花,吾子一树,乃无花果也。”
  池母对“银树开花”和“无花廉果”的两下对比,看似诙谐风趣,实则蕴藏着“当官发财两条道”的入仕为官道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就提出:“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宋太宗在《戒石铭》中也警醒官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官者手中掌握的公权力、享受的国家俸禄都来自于人民,既然身居其位,就应当心怀百姓而不能再谋取个人私利。
  从古至今,清官廉吏从来都不罕见。古有“三汤道台”汤斌、“两袖清风”于谦,如今有“樵夫”廖俊波、“四有”书记谷文昌……像池浴德这样的“无花果”式的廉吏并不在少数,这些官员在仕途中虽未攒下分毫私利,却在民意闲谈中留下了清廉美誉。相比于“无花果”式官员为后人树立典范,“银树开花”式官员败坏的不仅是自身品德,更会污染社会风气。清朝末年,从朝廷至地方卖官鬻爵、贪污纳贿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之事。翰林院编修洪亮吉曾撰《守令篇》对一些地方官员进行刻画,一个官员赴任前,亲友都要替他盘算,此缺出息若干,应酬若干,自己一年可得若干。至于民生吏治,从不过问。官员到任后也是先问一年的陋规收入有多少,属员的馈赠有多少,钱粮税务可贪污多少。在当时,执政为民的天下事却被经营成一本万利的买卖生意,而这些最终都层层加码落在底层老百姓身上。
  然而,我们也莫急着嘲笑封建官吏当官发财的赤裸裸贪婪,即便在当下,指望着手中的权力“银树开花”之人仍未销声匿迹。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贪腐官员来看,其中的不少人在初入仕途时也曾抱定“无花廉果”的信念,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随着职务提升、权力加大,反而开始放纵自己,一步一步迷失了方向,沉迷于权钱交易。家人购房建房、子女出国读书、父母生病丧葬,大小事宜都能成为这些人索取贿赂的借口,看似“银树开花”皆大欢喜,实则是濒临深渊而不自知,早已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是选择“银树开花”,在权钱交易中越陷越深,还是坚守“无花廉果”,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扪心自问,这一问题并不难作出选择,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本就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我们不能否认金钱是人生活之必需,但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等歪理不过是少数人为自己的贪婪找的借口。正如一名被查处的官员所写下的忏悔:“一些贪欲之财就像烈性的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把你炸得粉身碎骨。”
  池浴德入仕数十载,虽未攒下多少家财,但他清正廉洁的行事作风却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戴。直至今日,其曾任职过的浙江遂昌仍留有“曳舟亭”遗迹,流传着他爱民如子的事迹。古代官员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今之为官者更需慎独慎微、从严律己,涵养廉洁正气,坚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切切实实对得起百姓托付在手中的公权力。(蓝雅婷)

2018-05-22;光明日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06:26 , Processed in 0.08411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