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同安历代廉政名人事迹之池浴德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22:0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厦门市同安区纪委监察局
2014-08-04

  池浴德(1539—1617)字仕爵,号明洲,福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今厦门市区)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与金门张凤征、萧复阳为同榜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池浴德中进士后被派到浙江省遂昌县当县令。离家赴任当天,父亲池扬在祖厅送他一副手书对联:
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
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
  池浴德从联语中体会到父亲要他为官“俭勤”、“清白”的道理,他谨记在心,还把这联当作座右铭。
  池浴德到任后,前任县官留下来的积案有三百多件。这些卷宗多数是平头百姓的申诉件,因为没有油水可捞,从前的官员懒得办理,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形成积案如山。池浴德把所有的卷宗都调集在一起,分别年次,逐件过目,还派人到乡下向当事人了解案情。封建社会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勿进来”,老百姓含冤受屈,没钱打官司,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他们听说县里来了一位公正廉明的知县,大家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赶来申诉。池浴德善于体恤民情,他认为百姓生活贫苦,蒙受冤屈或发生纠纷,家中已是负债累累;如果打官司还要花钱通关节,搞行贿,岂不是倾家荡产?因为打官司多数是被欺压的穷人,他就下令整顿衙堂的审判作风。从前县堂审判程序大多搞逼、供、信,凡来告状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县官惊堂木一拍,“拖下去打四十大板”给个下马威,结果许多人屈打成招,冤假错案一大堆。池浴德对此做了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改革,他让衙役穿着比较简朴的衣服上堂,以免恐吓前来投状的人。他了解百姓的穷苦生活,断案从来不收钱,也不做权钱交易。百姓到县衙打官司,只要带上半升米解决自己来回的伙食,就可以结案,所以百姓称他为“池半升”。
  “池半升”生活非常节俭,靠着每月七石半米的薪俸安排日子,他没有“灰色收入”,日子自然是紧巴巴的,父亲逝世时,他回到家中仅有四十五两银子。他的妻子傅宜人十八岁嫁到他家,为了让丈夫读书求取功名,她把娘家陪嫁的一副银钏典当让丈夫读书。池浴德非常感激,发誓日后要给爱妻购买一对金钏。后来虽说当了“县长”,但仍然没有财力实现对妻子的诺言。妻子对他十分理解,也从不提起金钏换银钏之事,而是自己和家中的婢女一起纺纱织布,依靠劳动所得补贴家用,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池浴德调任离开遂昌时,百姓涌入县衙挽留。当他到龙游县西明山河边上船时,民众一万多人拉住缆绳不让开船,三天之后才趁着夜间人少的时候偷偷解缆离开,百姓知道后,“恸声远闻”。为了纪念这位百姓爱戴的父母官,邑民聚资在西明山河边建造一座“曳舟亭”,亭柱上还刻写着这样一副对联:江水比恩犹有底,溪云护石更无心。(颜立水)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19:18 , Processed in 0.07711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