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3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广东“池畔寮”即棋盘寮史料钩沉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2: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棋盘寮,现称“棋盘村”,是揭东县云路镇的一个山庄。它位于揭东县城东北,属于半山区地带。旧时,这里是个地贫人稀的贫困山村,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渐知名。互助合作化运动期间,便成了名扬全国的农业社会主义先进村,出了个全国劳动模范王木秀,上北京参加全国农业群英会,广东省政府把棋盘寮作为改革典型示范点。


1958年2月9日,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赵紫阳带领省内15个县、2个市的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共832人,到棋盘参观学习其兴修水利、改良土壤、修筑梯田、柑橘上山,旱园坡地自流灌溉等情况。又有著名文学家秦牧来此“下乡当农民”,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与农民进行“三同”,住了8个月,写了《棋盘寨的变迁》等10篇报道棋盘寮在合作化运动中,响应党的号召,最先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改变了山区贫困落后的文章,轰动了全国。所以才引起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揭阳地名志》上,还写到了中央中南局时任书记的陶铸,也三上棋盘来考察!于是便把这个原处偏僻山区的小村,一跃而成名扬全国的农业模范先进村。这比“农业学大寨”还早许多年。是什么原因让这山村成名呢?


这要从棋盘村的历史说起。棋盘村古称“池畔寮”,是揭阳小北山凤隐岩下的一片山坡地。这里土薄地瘠,水源奇缺,草木稀疏,几乎是个不毛之地。明朝初年,这片地的地权是池姓所有。因为当时揭阳县梅冈都池姓居于大乡,又出了官宦,有功朝廷,明朝政府便把这一带山林都赐给了他,以作为俸禄之地。这里原先有些外地移民,为避战乱来此,也有附近贫苦农民在此垦荒种植,搭建一些茅屋而居。潮汕人称茅屋为寮,自地产权属于池姓之后,农民便必须向池氏交租纳息,便称这里为“池畔寮”了。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有王姓一族,从福建迁来,也向池姓租地耕种。王姓人数较多,开始构建瓦屋,形成村落,因多姓聚居,都承认“池畔寮”为村名,都是属于池姓的佃户。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池姓人暗将这片山地所有权卖给官硕林氏,是时,村人王九榜得知消息,认为摆脱佃户,免受控制的时机已到,于是倡议村民集资赎回。全村各姓都表赞同,资金筹备不足,乃托人向潮州开元借贷,以赎回地契为押,每年向开元寺缴纳利息,若干年后地契赎回,此举成功,地权归本村所有,全村欢庆,是王姓所倡导,王姓便成了村中主姓。


为庆祝乡里新生,于村前建地头老爷宫,在宫庙中立石碑记其事,请文士于庙前门写了一联:“清嘉棋地传千古,朝庆盘乡兴万年。”联中点明了清朝嘉庆年间,乡村得以新生,这片地形有点像个长方形的棋盘,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棋盘地。现在,地权已属于本村所有,与池姓无关,不再称“池畔寮”了,而应根据地理形状以及联中上下联系,乃改为“棋盘寮”,读音又与“池畔”差不多,容易上口,故而定为“棋盘寮”,至今也有300左右年了。


棋盘人赎地权之后,独立自主垦荒种植,所以更加勤奋耕作,开出了更多田园。但因水源缺乏,靠天吃饭,还是难以保证收成。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互助合作,棋盘人穷则思变,乘合作化运动之机,土地、劳力、农具统一调配使用,这样便有能力在山中筑水库,蓄水灌溉,山坡改为水田,农业生产便迅速飞跃起来。加上各级政府的扶持,四方力量的支援,大文学家的渲染,这个本属无名的小村,立即改变了落后面貌,摆脱了贫困状态,在初解放的50年代,有了如此成果,确是了不起的。该村的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化活动便也活跃起来。棋盘的文化室、宣传队,农民创作组在揭阳县中,也曾出了名。


棋盘又是革命老区,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曾作出贡献,也培育了一批革命干部,在祖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4 20:06 , Processed in 0.10686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