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老人13年捡瓶子卖得近万元捐灾区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2:5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5-03来源: 燕赵晚报


  每天清晨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住在南栗村一出租屋的60岁的温太英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出门了。他边走边捡,把路边的塑料瓶、旧纸箱等垃圾放到车筐内的编织袋里,这一“拾荒”习惯已有13年。
  这位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老人说,他“拾荒”除了贴补家用,更多的是将积攒下来的钱捐献给灾区。“我也不记账,每次少则捐两三百,多则五百元。我家虽然不富裕,但一想到灾区的受难同胞,我就心疼,咱能出点力就出点力。”说这话时老人憨厚地笑了。
  老两口租住在十平米小屋内
  裕华区南栗村一栋二层小楼,租住着十三四户租房户,60岁的温太英和妻子赵欣建租住在一楼东侧的一间小屋内。屋子不大,只有10平方米左右,一张双人床几乎占据一半空间,在剩余的“巴掌大”的地方,西墙边摆放着两张桌子,满满当当地堆放着生活物品。南墙边摆着一张低矮的小方桌,桌上放着锅碗瓢勺,桌下的塑料盆里放着很多土豆。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一台20英寸的彩电是温太英花200元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如今也成了摆设。东墙上挂着一台电风扇,是他花30元从一家拆迁网吧里低价买来的,“买时还八九成新,要是搁在超市,得卖七八十元呢!”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温太英介绍说。
  “自从老温到了退休年龄,他就不在裕华区卫生队干了,这一阵,他都在家里‘等活儿’,有人说让他去当门卫,顺便还能给解决住宿问题。”此时,62岁的老伴儿赵欣建搬着小板凳坐在床边穿珠子,“老温这些年一直没有固定工作,都是打零工,给人干过苦力,烧过锅炉,做过豆腐,当过保安,后来到了裕华区卫生队,干了7年。如今虽说到了退休年龄,可暂时还领不到退休金,他只能再出去赚点钱,因为我们还想攒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赵欣建告诉记者,温太英不是本地人,结婚后和她一直住“娘家”。前些年,“娘家”拆迁改造,可她是女儿,不享受分房待遇,只能等政策,看房子盖好后,能不能低价买一套房子。
  其间,俩人在2009年申请到了安苑小区的廉租房,短暂居住一段时间后,赵欣建开始心疼老伴,“老温那时已开始干环卫工了,主要负责建设南大街的清扫工作,他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远,我心疼他,就在他干活附近捡最便宜的房子租下来!”赵欣建说,这间小屋他们租了快两年,每月租金200元。后来为了省钱,她跟房东商量了,她每天负责打扫二层小楼的卫生,每月房租减50元,一个月150元,可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捡4000个塑料瓶才卖100元钱
  这段时间,虽说温太英“歇业”在家,可他依然闲不住。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到公共洗漱间简单洗漱,然后就骑着他的那辆自行车出门了。
  与其他自行车不同的是,他的这辆自行车是特制的,前后有两个车筐,车筐里各放着一个大编织袋,还有小铲子和夹子,“这些工具都是为拾荒准备的。”温太英说,他“拾荒”10多年,主要是从干环卫工养成的这一“习惯”,“最初扫马路,我没想着能攒废品卖钱,后来发现垃圾箱里的废纸箱、塑料瓶真不少,每天扫一圈下来能捡不少,我就每天攒点,慢慢地,日积月累下来,就形成了习惯。”
  这些年,每次“拾荒”回来,他都会把“战利品”分门别类地规整好,攒够一批就集中送到废品回收站卖掉。
  记者看到,在这栋二层小楼入口门洞的东墙边,除了两三把温太英扫街的大扫把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废品,诸如废纸箱、皮革制品等,堆得有半人高,打开一个白色编织袋,里面则放着各种空塑料瓶,“我没数过,怎么也有百十来个,现在塑料瓶不值钱,4个1毛钱,这么一大袋子最多卖几块钱。”温太英说道,如果要攒100元,他至少要捡4000个塑料瓶。
  “这么多年,我总见老温往家里捡废品,出去卖废品,却从未把钱交给我。每次问他卖废品的钱哪儿去了,他总是闷着头不说话,我还为这个跟他生气,可他就是不说。”赵欣建说直到两三年前,她在家中收拾东西,偶然从书包里翻到一张社区报,看到党员捐款一栏中有温太英的名字和捐款数,她才知道了“拾荒”钱的去处,“我去居委会办事问起这事,居委会的人都表扬他,说老温把省吃俭用和平时拾荒积攒下的钱都捐给灾区,真是身边好人!”

  吃百家饭长大的穷孩子
  对于温太英常年捐款一事,刚开始赵欣建并不能理解,“说实话,我们家不富裕,我退休前在村办企业工作,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老温打零工,收入更没准。国家受灾捐款应该,可咱该量力而行,可他每次捐得都挺多,这是图啥呢?”赵欣建说,后来,她理解了,温太英这么做是为了“报恩”。
  温太英有个不幸的童年。两三岁时,父母因为意外相继离世,爷爷奶奶早已病故。他家兄弟三人,他最小,父母出事后,他远在沈阳的大伯领养了两个哥哥,把他留给了村委会照顾,常年靠政府救济生活,“从我记事起,我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温太英19岁时应征入伍,分配到了枪械维修所。“那时,我没别的想法,就想报效祖国,我经常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在部队是训练最刻苦、学习最认真的那一个,搞卫生也总是抢着最脏最累的活干,军事比武,我回回得第一。”温太英说,在部队的6年生涯中,他学会了担当并光荣入党。
  1981年,温太英退伍后,一直靠打零工为生。“这些年,老温换过很多工作,啥工作赚钱就干啥,主要是干体力活。为了挣钱,我们还养过猪,做过豆腐……”赵欣建说,当年,她也是看中温太英的老实和吃苦耐劳才嫁给他。“后来,老温常跟我说,他是吃村里百家饭和享受政府救济长大的,是党把他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初中生,又让他光荣参军接受部队大熔炉的锻炼,他感恩社会,感恩党,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赵欣建也开始支持温太英。
  拾荒积攒下的钱捐给灾区
  “非典肆虐期间,捐款500元;印尼发生大海啸,捐款300元;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3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捐款200元;南方水灾,捐款300元;四川雅安地震,捐款200元;甘肃省岷县地震,捐款200元……”昨日,汇通路社区书记池红燕告诉记者,从2003年起,只要有地方受灾,温太英都会主动到居委会捐款,这些年,温太英捐款数额近万元。
  最初,池红燕并不知道温太英的故事,后来,她发现每次温太英到居委会捐款,都是带着一沓子零钱,甚至还有一角硬币,“我们这才知道,捐款的钱都是他靠卖废品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因为他平日里打工赚的钱都交给了家里。”池红燕说,每次温太英捐款,少则两百元,多则五百元,可能跟有些人相比,他的捐款数额并不大,但令大家感动的是,温太英家并不富裕,“废品卖了主要是为了捐款”。
  采访时,有社区居民说,在他们眼中,温太英不善言谈,不讲吃穿,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每每国家有难时、捐钱时却慷慨大方,从不吝啬。每次温太英怀揣积攒的钱到居委会捐款时,社区人员对他的善举提出表扬时,温太英总是淡淡一笑:“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
  只要国家有灾难,我们还会出力
  昨日,池红燕告诉记者,这些年,温太英的凡人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2013年,温太英被评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自2013年至2015年,他连续3年被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这些荣誉证书被温太英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每每看到这些荣誉证书,赵欣建感觉“很光荣”。如今,赵欣建退休了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温太英办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会顺利领到退休金,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在慢慢变好,没有了后顾之忧,她会跟着温太英一起献爱心,“他愿意拾荒还拾荒,只要国家有灾有难,我们还是会出一份力的。”(记者 杜慧)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17:05 , Processed in 0.09769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