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中科院人在包头:朴素的他竟成就了这般奇迹!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00:18: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10-19
“选择你所喜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是托尔斯泰的名言。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也许并不知道这句名言,但却实实在在成为这句名言的践行者。
池建义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到中科院工作已近30年。在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总是与“土”有着不解之缘。2015年春天,在泥土中搞农业项目多年的池建义带着中科院领导的嘱托,受命到包头筹备组建稀土研发中心。春寒料峭中,这个非稀土行业的中科院人硬是在没有团队、没有资金、没有办公场地的条件下,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5月12日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了出来。
池建义团队人员在分析实验结果。
为责任受苦是美好的命运
研发中心的新牌匾上还没有落上包头扬沙天气的尘土,5月18日,池建义就接到市里领导的电话,希望他帮助包头市向工信部和财政部撰写《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方案》,时间只有20天。
池建义立刻答应了下来,很快,在他的组织下,由包头市经信委、科技局等六、七家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进入了封闭式工作状态。池建义是那个最不知疲倦的“火车头”,没有人看出他身患糖尿病。有人不解,笑他这个北京专家为什么非要到包头来吃苦。他总是笑着用罗曼·罗兰的话回应:“我将吃苦,不要紧!为了责任而受苦是美好的命运。”
最终建设方案编制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工信部组织的评审会,为包头市争取到项目专项资金近十个亿。
万事开头难。在稀土研发中心建设之初,池建义把自己置于稀土行业新兵的位置,从零基础认识17种稀土元素,带着诚意走访了包头百十家企业,了解稀土行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以及稀土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后他明确提出:不要事业编制、不要行政级别、不要研发大楼,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要把成果留给企业家。同时,他希望通过架桥铺路,促进成熟科技成果快速落地包头,共建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联合研发攻占稀土产业链制高点。
企业青年科技创新“1+1行动计划”是池建义为了解决包头稀土企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提出的一项措施,即选拔企业的青年科研骨干与中科院的专家、博士进行“一对一”交流,旨在依托中科院的科技资源,搭建包头科技人才与中科院专家有效对接的桥梁,实现“点对点引智对接”,帮助包头企业青年科技骨干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为企业培养“技术总工”的目的。
第一个促成的是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技术骨干苏锦智与中科院电工所的连广坤博士结对,重点解决企业稀土永磁电机制造技术强而缺乏控制器生产的技术难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池建义促成了四对“一对一”,离他原定的一年5对的目标尚有距离。他说:“宁缺毋滥!我们做的是人才计划,永远不能在人心上造假,不能在事业上凑合。”
让稀土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在事业上精益求精的池建义,在生活中却是个经常凑合的人。一次因为做白内障手术,他的左眼镜片取了下来,医生告诉他3个月后去安镜片,他竟然戴着只有一个镜片的眼镜从春天凑合到夏天。不过,就是这个忙到戴着一个眼镜片工作的池建义,却像一个首饰工匠制作项链一样,精心地把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地连接起来。
仅仅两年的时间,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联合地方企业共建5家研发中心,成立1个信息情报检索查新平台,累计孵化企业10家,转化13个项目,实现3项重大突破。在包头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稀土钢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纳米超光滑铈基抛光液可控制备技术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稀土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变成生产力的奇迹,这奇迹是池建义组建的科研团队实力的见证。
2015年,怀着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池建义选择了稀土硫化物着色剂项目,他聘请张洪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牵头,组成以庞然副研究员为骨干人员、4位硕士为科技人员的创新团队,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无数个白天和夜晚,他们都在实验室和工厂度过,出现一个难题,就攻关一个难题,他们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
就这样,池建义团队突破了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瓶颈,经过近一年的设备设计选型与工艺摸索,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并于2016年11月3日下线了第一批产品,研制成功了绿色环保稀土水溶性色浆、色母粒、印泥等着色剂应用产品,解决了含重金属铅、铬等有毒、有害颜料污染问题,替代了进口,也丰富了包头稀土镧、铈的应用领域,促进稀土资源平衡利用。该项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又一次原创性突破。
两年多来,池建义恨不得将每天的时间掰成八瓣用,他凭借着科研人员敢想敢做的钻劲,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科研资源盘活,让神奇的稀土走出实验室,成为企业的珍稀产品,使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为业界叫得响、立得住、树得起的王牌科研团队。
让科技与企业牵手“联姻”
在池建义的积极协调下,通过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这条“纽带”,他成功将中科院金属所与包钢集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他的推动下,中科院金属所与包钢技术中心先后在包钢炼钢厂、薄板厂和稀土钢板材厂就重轨钢、风电用钢和汽车大梁钢开展了多轮次稀土钢核心技术大规模生产应用示范。多次实验表明,稀土钢在抗疲劳性、低温冲击韧性和改善夹杂物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达到了实验预期效果,为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打造特有的稀土钢品牌、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在池建义的积极邀请下,俄罗斯圣彼得堡Petroplasma公司技术负责人Evgeny Senokosov一行来包头,与中科院金属所李依依院士等专家就等离子表面清洁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三方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决定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建立金属材料与装备制造中欧联合实验室,在等离子表面清洁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实现材料表面清洁处理的全过程绿色无污染,推动整个行业向零污染目标迈进。
同样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纳米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创新,首次实现了均一尺寸铈基抛光颗粒的球形化、单分散以及系列尺寸可控量产,形成了高性能抛光液、清洗液及其循环利用的系统技术,产品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国军用陀螺仪谐振片以及大飞机模具钢抛光作业长期依赖进口抛光液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包头稀土产业向高值化迈进,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所说的“内蒙古一定要转变简单地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提供了科技支撑。
对于奔跑的科技人来说,目标永远在最前方。未来,池建义将继续带领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团队锲而不舍、砥砺前行,秉承“科技牵引产业走,产业助推科技行”的理念,致力于稀土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做大做强我国稀土产业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包头日报 张海芳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3 15:38 , Processed in 0.0943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