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553|回复: 0

[史料] 泉州王爷神崇拜(概述)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7-14 1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爷神
    ——王爷神姓氏。
    ——鬼神信仰。
    ——泉州王爷成为民间正神信仰。
  泉州王爷神的遗存
    ——以合祀为主。
    ——奉祀张巡、许远的庙宇。
    ——王爷神宫庙遗存。
  贡王(神事)
    ——祭祀。
    ——送王爷船(做王醮)。
    ——人神交流。
  衍传台湾
    ——传播台湾的途径。
    ——王爷成为台湾民间信仰之冠。
  王爷不是一个特定的神明,是一种男性鬼神的通称,泛指所有封王的神袛,其来源各异,具有“代天巡狩”职能。泉州称“某(府)王爷”、“某(府)千岁”、“某(府)侯王”、“某(府)大人”、“某大巡”,或统称“大人公”、“阿爷公”、“大哥公”。
  王爷神崇拜,也称王爷信仰、千岁信仰,属于人鬼崇拜之类。“王爷”是闽南沿海地区特有的神灵,闽南王爷信仰又以泉州地区为最,是泉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奉祀极普遍,其仪式是社区最重要和最为隆重的信仰活动。
  王爷神大部分因缺乏国家政治力量的册封,更由于民间“做王醮”习俗带有“巫”和“瘟”的因素,王爷信仰 常被地方官员 认为是“淫祠”、“淫祀”,受到打压,但却历久不衰。
王爷神
  “王爷”是历史上一种爵位,位阶仅次于皇帝,称“千岁”。一般认为,王爷神的职权直属天庭,由玉皇大帝敕封,是巡察人间善恶的神祇,配属有天兵(三十六天罡)、地兵(七十二地煞)及五营军,主要职责在于“代天巡狩、燮理阴阳”,带有尚方宝剑,能先斩后奏,故其又称“大巡”,在人间的庙宇称王府或“代天府”。
  王爷神姓氏
  王爷神系统非常繁杂,据称有360位。这些“王爷”本是姓氏,没有名字,称“某府王爷”、“某府千岁”、“某大巡”、“某大人”。
  有人不完全统计,在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的王爷神有132个姓氏(有些同姓),如:李、池、吴、朱、范、温、康、关、马、赵、张、钟、刘、史、谢、连、苏、施、许、袁、萧、崔、卢、潘、郭、邢、姚、金、岳、雷、伍、罗、黄、洪、蓝、白、纪、蔡、沈、余、俞、于、虞、陈、包、薛、林、杨、徐、田、谭、封、何、叶、方、尹、高、甘、郑、吕、章、耿、王、武、华、夏、楚、秦、鲁、齐、越、周、殷、韩、魏、陆、唐、陶、宋、胡、狄、骆、韦、欧、侯、柯、万、江、荣、邱、孟、董、戴、吉、聂、龙、云、游、尤、莫、干、程、倪、丁、元、潘、廉、石、玉、清、将、帅、兵、士、寇、冠、抄、平、顺、琼等。
  因造像来历不同,故同姓王爷不一定是同一神袛。
  鬼神信仰
  关于王爷神来历,自早传说与蒙难的儒生、进士有关。
  或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埋360名儒生,儒生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王爷,接受人间膜拜。
  或说唐太宗时,欲试天师法力,误伤致死360名进士,死后变做厉鬼作祟,太宗才赐封为王,敕令天下立祠供祀,使其游历四海,遍享血食。
  或说明初36位进士奉皇帝命巡行天下,宣扬大明威德,一次浮海遇风舟覆,36进士皆遇难,时海上出现祥云紫气,且神乐齐奏。皇帝知道这一传闻,下旨建造大船,赐名“王船”,内奉36位进士灵位,送入大海。
  或说是明末360名进士不愿降清,自尽而死,玉皇大帝特敕封为王,使之巡按天下,赏善罚恶。
  在泉州也有类似说法。
  清·陈棨仁《泉南杂志》载:“泉州志,天顺七年(明英宗年号,1463年)会闹大火,焚死干余人。上怜之,赐死者俱进士。”
  又传说清·雍正(1723—1735年)间开科取士,有一位汉人考官查嗣庭《四书》中的“维民所止”作考题,被曲解为“雍正去头”(“雍、正”去头为“维、止”)。查嗣庭被满门抄斩,考生受株连。消息传到福建,有36名进士在泉州府同安县吕厝存投海自杀,阴魂不散,结聚在吕厝附近的海面上飘荡。他们在海上显灵救护渔民,吕厝附近百姓受其庇佑,便在华藏庵立灵位奉祀。
  泉州360或36位王爷冤死的故事,或源于此。
  所有这些说法的时间跨度自秦代至清代,涉及人数众多,均模糊不清,有姓无名。但从这些传说至少可以说明一点:王爷崇拜的原始形态应该是鬼神信仰。古代,除战乱外,瘟疫是危及先民生存的最大敌人,特别是闽南这个历史上战乱较少的地区,又由于闽南祭祀王爷的习俗与全国各地送瘟神习俗十分形似,故王爷信仰多被人理解为瘟神崇拜。
  早期的王爷形象造型,因受“瘟神”说的影响,一般仿照戏剧里“净、丑”的面谱艺术加工,十分凶恶。所以泉州民间至今流传的俗语仍有“恶得象王爷”、“你不怕被王爷掠去”、“王爷惹不得”等。
  泉州王爷成为民间正神信仰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民间自发建造祀神的祠庙,往往被一些具有正统思想的士大夫们斥之为“淫祠”严加取缔,百姓为了保存这些祠庙,保住自己的信仰神,不约而同地选用有名的历史人物(多为各姓追溯的祖先)之名来填入相应的王爷姓氏之下,如王爷为李光弼王爷为张巡王爷为郭子仪王爷为朱叔裕王爷为白起王爷为狄仁杰王爷为扁鹊(号卢医)、王爷为徐达王爷为池梦彪等等。
  明、清时期,泉州的王爷神已由无姓无名的冤鬼凶神和有姓无名的“某王爷”演化为有姓有名的历史名人 (正神),成为宗族祖先神、村落社区保护神。其职能也相应改变为“代天巡狩”,负有查察四方、赏善罚恶 、驱疫送瘟、消灾赐福、保境安民的职责。其形象也随之改变,现在见到的王爷神偶像,一般为威严的面貌,大多以汉服装饰模样,有锦袍玉带的文官,还有顶盔贯甲的武将。
  顺理成章的,善于并热衷于造神的泉州人也把不少本地人物造为王爷,或套为某姓王爷,形成同姓王爷多个的现象。如:
  唐代巡按江南、在惠安县涂岭救泉州民众于瘟疫的浙江苍南县人钟云祥(黑面王爷、大帝、大人);
  唐代奉命率兵镇闽平乱有功的兴化籍(今莆田)名将林绍德兴福尊王);
  五代镇守惠安县青山一代的光州固始县人、闽将张悃(灵安王、青山王);
  五代·后唐以孝顺著称乡里的清溪县崇善里(今安溪县金谷镇河美村)人郭忠福广泽尊王);
  由河南光州率军护送移民入闽并扫平匪患的侯(府元帅、武英德侯);
  南宋任泉州知州的永嘉 (今浙江温州) 人叶适(富美宫廿四司王爷之一);
  南宋·广东潮州人、晋江青阳蔡次傅(宝谟殿大学士,青阳人)门客黄志( 或作王志顺正王);
  宋末元初理学家、泉州府同安县小嶝岛人邱葵王府);
  宋末元初信州弋阳人、爱国诗人谢枋得正顺王);
  明代任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的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罗伦(富美宫廿四司王爷之一);
  明代救漳州民众于瘟疫、死于同安县小盈岭的南京人、漳州知府池然王爷);
  明代抗倭英雄、晋江人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四王爷);
  明代泉州府同安县人、广东参政林一柱王爷);
  明代泉州府同安县人、苏州吴县知县陈文瑞府王爷);
  清初在德化县显灵助官兵击败流寇的相公(武德尊王);
  清代金阳平林(蔡借口)人、福建路提督蔡攀龙府王爷);
  清代驾“金再兴号”船,在海上引导被大雾笼罩迷航商船的王爷 ……
  考泉州所信奉的有明确姓名的王爷神,除少数几个神话人物外,基本上是历史人物,其来源,一是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官员和忠臣清官,二是在统一国家、抵抗外族侵略、镇压内乱之中献身的忠烈义士,三是有益民众、受到敬仰的人物。(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王爷神崇拜·各人名条》)
  王爷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这个民间造神过程始于何时,史、志均没明确记载,推想起来,大概源于热衷造神的南宋,后经历代不断修改、补充。
泉州王爷神的遗存
  泉州的王爷崇拜遍及沿海各县,尤以古晋江县(今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最突出。早期永春县、德化县无王爷信仰,也无王爷宫庙,故谚云:“王爷不入永春。”清末、民国才有个别王爷神随移民迁入。
  以合祀为主
  泉州王爷神虽有专庙,但为数极少,最常见的奉祀形式是不同姓氏的王爷合祀,如供奉3尊王爷的称“三王府”、“ 三府千岁 ”,4尊王爷的称“四王府”、“四府千岁”,5尊王爷的称“五王府”、“五府千岁”,等等。这些合祀的王爷神,有些还可知道是什么姓的王爷,有些却搞不清楚了。
  奉祀王爷最多的是泉州南门富美宫,该庙主祀萧望之王爷、阿爷公),配祀文、武二尊王(张巡许远 )和廿四司王爷,共27尊,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廿四司王爷是:商·金素吉立姚宾,春秋战国 ·白起伍员(字子胥)、侯嬴田单扁鹊(卢王爷),秦末汉初·纪信,东晋·温峤,隋末唐初·朱叔裕邢明德李大亮池梦彪吴孝宽范承业,唐·雷万春薛礼(字仁贵),五代末北宋初·康保裔,北宋·包拯,北宋末南宋初·岳飞(武王爷),南宋·叶适,元末明初·徐达,明·罗伦
  还有一些王爷神,作为配神奉祀在其他庙宇中。
  奉祀张巡许远的庙宇
  奉祀张巡许远(文武二尊王)的庙宇,泉州最多。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睢阳庙》载:“按:睢阳庙,郡中多有。有与许远同祀为双忠者,有与汉·关羽、宋·文天祥并祀为三忠者。苟非显灵于泉,皆不备载。”据统计,泉州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有民间信仰庙宇310多座,其中奉祀张巡许远的双忠庙24座,占7.9%。
  地方文献记载,至迟在南宋·绍兴(1131—1161年)间,泉州就建有奉祀张巡许远的凤山忠义庙(今属丰泽区)。以后所建的奉祀张巡许远的庙宇,称谓不一,如睢阳庙(又称武安王庙,鲤城区新门街铺仔巷附近, 今不存)、双忠庙(鲤城区胭脂巷尾)、三忠庙、忠烈祠(鲤城区桂坛巷,圯)、圣惠庙(鲤城区临漳门城墙边 )等。
  泉州不少铺境,把张巡许远作为铺境保护神,祀于铺主宫、境主宫中,如通天宫(鲤城区东街东边巷内洪衙埕)、通天宫(义泉宫,鲤城区北门街通天巷)、通津宫(三堡宫,鲤城区三堡街)、文胜宫(鲤城区新门街铺仔巷内,废)、文兴宫(丰泽区东海法石)、文兴宫(鲤城区后城九史巷,废)、孝友宫(鲤城区开元街道窟仔池西畔)、下孝友宫(鲤城区下孝友后街)、彩华宫(鲤城区西街裴巷)、王公宫(原在鲤城区 东街县学巷,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延陵宫(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飞龙宫(鲤城区浮桥镇田中村)、金元帅庙(鲤城区江南镇仙塘村)、和光宫(鲤城区浮桥挖角街)、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王爷馆(丰泽区东海法石坂头)、王爷宫(丰泽区东海院前)、王爷宫(丰泽区东海圣墓)、王爷宫(丰泽区东海洋店)、石崎宫(鲤城区浮桥镇石崎村)、林边宫(丰泽区东海)、宝泉宫(南安市)、灵惠庙(惠安县辋川镇城外东北海面鲤鱼岛[竿屿],配祀);惠安县东部的张坑、北部的崇武,也奉张巡为铺境保护神。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白石宫 配祀 张巡(称司马圣王)。
  王爷神宫庙遗存
  除富美宫和奉祀张巡许远的庙宇之外,目前在泉州还可以寻迹的其他王爷府尚有:
  2划:
  八王府,在鲤城区江南镇古圳村,祀八王爷。
  3划:
  三王府,在鲤城区浮桥镇高山村,祀三王爷。
  三王府,在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港文兴渡头。
  飞龙殿,在鲤城区浮桥镇东浦村东壁,祀七大巡。
  飞龙宫,在鲤城区浮桥镇田中村,主祀顺正王,配祀三王府。
  大人公庙,在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山后蔡塘坑,祀大人公(八王府)。
  大巡庙,在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祀大巡。
  大乡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坑头村,主祀元帅。
  义全宫,在鲤城区义全土地后巷南段东侧,配祀元帅。
  上乘宫,在府治西北上乘巷北,附祀阿爷公·太傅。
  小庙,在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祀大帝。
  山后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山后,主祀大帝,配祀大人公(八王府)。
  马王庙,在鲤城区广平仓,祀马王。已废。
  下宅宫,在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主祀大人公、大帝。
  下堡宫,在丰泽区东海后埔,祀大巡。
  4划:
  王爷馆,在鲤城区浮桥镇黄石村,祀大人。
  王爷馆(文兴王爷馆),在丰泽区东海法石,祀王爷 。
  王爷馆,在丰泽区东海美山,祀萧望之太傅。
  王爷馆,在丰泽区东海大坪,祀王爷。
  王爷宫,在鲤城区象峰巷,祀太傅,废。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后渚,祀七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院前,祀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圣墓,祀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洋店,祀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石头街中,祀三王爷 。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长埕,祀四王府。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锦井,祀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顶厝,祀二王爷。
  王爷宫,在丰泽区东海金崎村,祀王爷。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沙尾下,祀魏王公。
  王公宫,在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祀王府并等七大巡;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祀王爷公。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下堡。始建未详。祀元帅(章邯)。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王宫村,祀星君、天君、元帅。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大房,主祀王府,配祀三王府等。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祀大巡。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祀三王爷。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店头村杨厝顶,主祀大帝,配祀大人公。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乌石村,祀七大巡。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配祀南霁云等。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王宫村,祀星君、天君、元帅。
  王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仁美村,祀顺正王·黄志
  王公宫,在鲤城区江南镇下宫村,主祀宋·倪国忠(昭福侯)。
  元帅庙(小希夷宫),在鲤城区北门小希夷,主祀杨六郎
  元帅庙,在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祀杨五郎
  元帅宫,在鲤城区浮桥镇东边村,祀杨六郎
  凤池宫,在鲤城区凤池巷,配祀王爷。
  斗南宫,在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祀顺正府、元帅。
  斗美宫,在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祀三尊王爷。
  双坑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登峰村双坑,配祀三十六差官爷。
  5划:
  代天府(五府王爷庙、石鼓府),在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祀五府王爷。
  四王府(龙水殿),在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祀四王爷。
  圣惠庙,在鲤城区临漳门城墙边,原来祀武安王·张巡,现祀四王府。
  圣公宫,在鲤城区东街第三巷南端,祀昭福侯(宋代倪国忠)。
  永潮宫(四堡宫),在鲤城区四堡街中段,主祀王爷。
  石笋庙,在鲤城区浮桥镇三千坛,配祀元帅。
  石崎宫,在鲤城区浮桥镇石崎村,配祀王爷。
  石壁宫,在丰泽区东海,祀王公。
  石山宫,在泉港区涂岭镇梧坑村,祀钟云祥大人、大人。
  石竹庙,在永春县达埔镇和安溪县金谷镇交界处的岱山上,祀侯(三相公、府元帅、武德英侯)。
  石鼓庙,在晋江市青阳东北隅梅岭街道石鼓山,祀顺正王·黄志(或作王志)。
  玉霄宫(礼让宫),在鲤城区礼让巷,兼祀三王府(,另一尊未详)。
  北山宫,在鲤城区北门华侨新村后北山境,内殿两侧镌画四大元帅。
  东宅宫,在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祀大帝。
  东边宫,在鲤城区浮桥镇东边村,祀家将之五郎六郎七郎
  宁海庙(大普公宫),在丰泽区东海镇金崎村,祀宁海大总巡。
  龙凤殿(攀龙宫、下市宫),在德化县浔中镇凤池街,祀武德尊王相公,1994年增祀府元帅。
  龙兴宫,在德化县南埕镇蟠龙白荇笋林水尾,祀公侯王。  
  龙岭宫,在鲤城区江南镇龙岭村龙头岭,主祀杨五郎杨六郎
  龙见宫(新宫),在泉港区山腰镇埭港村白石港,主祀王爷,同祀二王爷。
  玉泉广济庙(王公宫),在洛江区马甲镇霞井侨村梅桐岭,祀兴福尊王·林绍德一门七贤。
  正顺王宫,在惠安县小岞镇北部后内村(古称后里,又称龙兴境),祀正顺王·谢枋得
  6划:
  乐安宫,在鲤城区江南镇下店村,主祀三王爷。
  西坑宫,在鲤城区西坑村,主祀王爷。
  西峰后宫(獭窟西峰后宫、六王府),在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岛),奉祀六王爷 (六千岁) 。
  百源宫,在鲤城区百源川池东南畔拱桥边(废),祀王爷。
  后山宫(后山四王府),在鲤城区南门第三码头旁,祀康保裔玉公辅李大亮周铭中四大巡。
  后轩宫,在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祀三王爷。
  后城宫,在鲤城区后城街东端,主祀家将。
  池王府(王宫),在鲤城区裴巷北,祀王爷。
  王庙,在鲤城区镇抚巷中段南侧,祀王爷,后废。
  因前宫,在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祀王爷。
  当境宫,在鲤城区江南镇锦田村,配祀大人公。
  孝悌宫,在鲤城区北门前孝悌(又称“下孝悌”)巷东口,祀伍子胥,废。
  侯府,在鲤城区浮桥镇霞洲村,祀宋代抗金名将刘琦
  安山庙,在安溪县参内乡罗内村(古长泰里罗洋乡),主祀正顺尊王·谢枋得,配祀府元帅。
  安土庙,在德化龙浔镇德新街后埔林,祀正顺尊王·谢枋得
  行春宫,鲤城区东街行春门楼上,祀广平尊王(东汉广平侯吴汉),废。
  会通宫,在鲤城区会通巷北端西鼓楼边,祀广平尊王(东汉广平侯吴汉)。
  7划:
  角落公厅,在鲤城区浮桥镇东浦村浦口,祀七大巡。
  坑柄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坑柄,主祀八王府,配祀大帝。
  赤土古庙,在鲤城区江南镇赤土村、祀杨六郎大巡。
  灵钟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上埕,主祀王府。
  灵惠庙,在惠安县辋川镇城外东北海面鲤鱼岛(竿屿)上,祀灵安尊王·张悃
  灵安宫,在惠安县辋川镇大潘村,祀青山王·张悃
  灵安王宫,在惠安县崇武镇莲西村,主祀灵安尊王·张悃
  灵应堂(三王府),在南安市仓苍镇蔡西村寮洋,祀池然)、三王府。
  佑圣宫,在鲤城区新门街老先生巷北端,祀大帝、星主,废。
  岐山宫,在鲤城区浮桥镇岐山村,祀顺正王·黄志
  尪公庙,在安溪县官桥镇上苑村,祀大德禅师·杨五郎
  8划:
  青龙宫,在鲤城区南门青龙巷,配祀王爷。
  青山宫(灵安王庙),在惠安县山霞镇下坑村青山自然村,祀五代·闽将张悃灵安王青山王)。
  青山庙,在惠安县螺城镇西门联珠巷,主祀灵安尊王·张悃,配祀大帝。
  奉圣铺铺主宫(四舍宫),在鲤城区孟衙巷,配祀阿爷公(太傅)。
  顶孝友宫,在鲤城区窟仔池西畔,祀大帝,后废。
  宜春宫,在鲤城区宜春巷兵马司桥边,配祀四王爷,及兵马使蔡镐灵安王·张悃等。
  河岭宫,在鲤城区河岭东端(属开元街道),祀大帝(伍子胥)。废。
  官林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官林村,主祀八王府,配祀三王爷。
  和寮宫(湖寮宫),在惠安县崇武镇西沙湾畔,供四大总巡。
  和光宫,鲤城区浮桥挖角街,祀星君。
  金山宫,在鲤城区浮桥镇金浦村,祀杨六郎
  元帅庙,在鲤城区江南镇仙塘村,祀元帅。
  9划:
  洋仕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洋屿,配祀三王爷。
  相公宫(金浦相公宫),在鲤城区浮桥镇金浦村,配祀元帅。
  保安宫(新石乡保安宫),在鲤城区江南镇长春村,主祀大巡,配祀大人等。
  郡主宫,在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祀侯府、顺正王·黄志
  顺济宫(蟳埔顺济宫、蟳埔妈祖宫),在丰泽区东海街道浔埔社区上路角,配祀王爷等。
  顺正府,在鲤城区浮桥镇黄石村,祀顺正王·黄志
  祖师宫,在鲤城区后城西段祖师巷,配祀杨五郎
  星君亭,在鲤城区涂门街讲武巷北口,祀周星君。废。
  南熏宫,在晋江永和镇马坪村,祀吴三春朱益利赵仁义黄存孝四王爷。
  威镇庙(濠内庙),在安溪县金谷镇河美村(古崇善里濠内乡),祀广泽尊王·郭忠福
  10划:
  浦西宫(二堡宫),在鲤城区二堡街,祀大帝。废。
  桂香宫,在鲤城区东街相公巷南口东侧,配祀大巡等。
  彩华宫,在鲤城区西街裴巷,配祀王爷。
  圆通堂,在安溪县芦田镇紫云山半山麓的三洋村,祀家将(五郎六郎七郎),当地称五使公(大德禅师 )、六使公七使公。三洋村和邻近的朝阳村村民姓,故尊奉之。
  11划:
  元帅宫,在鲤城区江南镇坑头村,主祀元帅,配祀三王公。
  王宫,在鲤城区孝感巷北段西侧,主祀王爷。
  崇正宫(师公宫),在鲤城区新门街中段芳草园门口,祀杨五郎。废。
  恭厚宫,在鲤城区甲第巷内宫后巷,主祀星君,配祀大人、武汉春王。
  梅里宫,在丰泽区东海东梅,祀王爷。
  12划:
  登贤宫(小泉涧宫),在鲤城区承天巷中段、祀星君。废。
  曾林宫,在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主祀大帝,配祀大人、大巡。
  紫云宫,在鲤城区西街开元寺东畔,祀大帝。废。
  王宫,在鲤城区土地巷,祀元帅。
  王宫,在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祀王爷。
  联墀宫,在府城西街新街东侧,祀星君。
  塔前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塔前,祀广泽尊王·郭忠福
  13划:
  蔡庄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蔡庄,主祀顺正府元帅,配祀七大巡。
  溪灵宫(溪灵殿、伍堡四王府、伍堡阿爷宫),在鲤城区五堡街道,祀四王爷。
  锦浦宫,在鲤城区浮桥镇东浦村浦口,主祀星君,配祀元帅、大巡。
  锦美宫,在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池店,主祀星君。
  锦田宫(青山宫),在鲤城区江南镇锦田村,祀大帝(杨六郎)。
  瑞云殿,在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配祀八位元帅。
  瑞丰殿,在晋江市安海镇塔兜,祀王爷邱葵
  14划:
  路边宫,在鲤城区江南镇路边村,配祀八王府(大人公)。
  聚星宫,在德化县城关富东街(原岳尾街),1942年7月增祀公元帅。
  15划:
  镇海宫,在晋江市深沪镇华峰村,祀代巡王爷。
  17划:
  霞宫,在鲤城区江南镇下宫村,主祀元帅,配祀八王府、三王府。
  霞碧宫,在德化县霞碧村, 祀二王。
贡王(神事)
  泉州王爷神的神事,统称“贡王”,包括祭祀、送王爷船(做王醮)、人神交流三方面,混合了巫和神的仪式。
  对此,泉州名士吴增(1868—1945年)著于清末的《泉俗激刺篇·贡王》记道:“有病药不尝,用钱去贡王。生鸡鸭,生猪羊,请神姐,请跳童,目莲傀儡演七场,资财破了病人亡。此时跳童又跳起,说是王爷怒未已,托神姐,再求情,派刀梯,派火城,五牲十六盘,纸船送王行。送王流水去,锣鼓声动天,吓得乡人惊半死,恐被王爷带上船。”
  祭祀
  对王爷的祭祀,在神诞日和个人祷神、家中寿庆时进行。
  一是神诞。每个宫庙、每尊王爷都有神诞日(称佛生日),如果一殿奉祀若干尊王爷的,经常是取其中一尊 主神的诞辰日举行庆典。王爷一般是铺、境主,王爷的神诞在农村是乡里大事,往往是村民每户出一盘(干)鲜海产或牲肉,全村揍上二、三十盘的筵席敬奉。晚上,则搬演酬神戏,一般为木偶戏、高甲戏、歌仔戏、南音,近现代亦有放映电影的。
  二是个人有求于神时。村民不论大小事,如做生意、建房屋、诉讼、生病,甚至儿女婚事,往往都祷之王公或王爷,备牲礼到庙敬奉。
  三是遇家中寿庆,也备牲礼到庙敬奉。
  “贡王”的祭品,特殊之处有二:
  ① 熟品需用全牲,如全鱼、全鸡鸭、全猪羊,象征王爷神格高,是正神。
  ②特别隆重的需用生牲,如生鸡鸭、生猪羊,象征王爷与人的关系是生疏而非稔熟的,喻示王爷公是鬼神,这是瘟神习俗的遗留。泉郡富美宫至今保留“献以生羊”之俗,祭羊不杀而放生,称“神羊”,圈养在宫的右前方栅栏内。
  送王爷船(做王醮)
  做“王醮”数年一次(古代一般是3—4年一次),或逢灾患之年即做。最典型的仪式是“送王爷船”,亦称“王船祭”。
  “送王爷船”是“送瘟神”习俗的滥觞。传说早期的王爷乃天帝所派管理、传播瘟疫的神明,闽南民间对王爷的态度是敬之、畏之、远之,不敢久留其于乡里,常会以“王船”形式将其送往外地。
  “送王爷船”其源甚古,在福建,至少至明代已甚盛行,并引起有识之士的抨击。如明·谢肇淛《五杂俎·卷6》指出:“闽俗最可恨者,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慌慌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一切医药都不用。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开辟门户,使空气流通,自不传染。而关了窗门户扇,香烟灯烛,污烟瘴气,病者十人九死。即幸而病好的,又令巫作法事,以纸糊船,送到水边。”
  现在可知的,古代福州府、漳州府的“王爷船”、“瘟船”,多为纸、竹扎成,绫纸糊面,送到水边放流;将乐、清流等地,“瘟神船”虽是木制的,但最后没有放入水中,而是烧去,所谓“纸船明烛照天烧”。
  只有闽南(泉州以至厦门),“王爷船”不但是木制的,如真船一般,还要送入江河、大海漂流。这个风俗明、清至民国时在泉州盛行。民国时期,泉州富美宫附近还有专门制造“王爷船”的工场。
  王爷船仿民船体型,又称“彩船”。富美宫所造的王船类似官船,桅帆俱备,一般长二、三丈,载重二、三百担。船的两旁插有大牌、凉伞、旌旗和刀、枪、剑、戟等兵器,装饰威严大方。船上设有神坛,一般供三、五、七位王爷神像,中间为主神,左右为配神;神座前陈列香案,供奉各种祭品和扎的人役、乐队等。后舱还有柴、米、油、盐、药材等日常生活用品。船上还放养一只活的白色公鸡和一至三只活的公羊。丰泽区东海法石文兴宫(三王府)发送的王船与他处不同的是,船上还安放有天上圣母(妈祖)神像,将妈祖信仰与王爷信仰融为一体。
  清· 同治八年(1869年)农历六月初四和光绪卅四年(1908年),台湾苗粟县后龙乡两次接到的泉州府石头街文兴宫(今属丰泽区)发送的王船,均为木造彩色帆船,可容100余担之载重量,船上神像系软身布雕成,舱中备有案桌实物、牧畜、信件、船牌、甲牌等物。
  泉州各地“送王爷船”(做王醮)祭典极隆重,在江边举行。送王船下水时,沿途大锣大鼓,万众恭送,信众双手高举神香,有的手执扫把象征性地在王船的前面为“王爷”扫街,犹如百姓送清官上程一样依依不舍 ,实际上已把王爷当正神看看待;但又保留着“送瘟神”遗风,严禁小孩观看,怕魂魄被王爷公带上船去。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密密麻麻地排在王船的两边,用自己的肩膀托起王船,据说扛船后将更加健康强壮,讨海之人的渔船也一定会一帆风顺。王船下水后,先由佩带符录的水手驾驶出海口,然后任凭风浪飘去,意即驱送瘟疫出境。
  《厦门志》也说:“有所谓王醮者,场面壮观,非常浪费。游山游海,举国若狂。造木舟,用真器,浮海任其所游,或者火化,非常浪费。”
  如王船飘到某个村落,该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将之放流。如丰泽区东海法石文兴宫就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收到一艘泉州富美宫发送的王船。
  更多的王船则沉没于台湾海峡风浪之中,有的还漂流到台湾,台湾台南鲲鱼身(“鱼身”合一字)代天府、云林县麦寮乡聚宝宫、台南高县美兴宫、嘉义县先天宫、台中县大安乡和安宫等,均接收到泉州富美宫、文兴宫敬献的王船。当地或送走,或立庙祭祀,使其留下以护佑保庇民众。
  现在,人们“送王爷船”已不再是为了祈求瘟神驱逐疠疫鬼魔,而是希望通过祭典祈求全家安康。
  人神交流
  信众与王爷的交流,有3种形式:
  一是以卜筊杯为行事准则。
  二是抽签诗,以七绝签诗的内容作解释,根据句子内容作为人与神灵的沟通方法,来判断吉凶和事态。
  三是乩童(跳童)。
  在王爷宫庙内,神媒童虬占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为王爷传达旨意的巫者,且已职业化,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强迫性或巫术性的仪式,迫使神灵满足个人投机冒险或取得额外之利益。
  乩童(跳童)纯粹是“巫”的做派,往往称是某府王爷降临附身,在作法操五宝时大多数都会用长铜针来贯穿脸颊来封口(灌口针);还有其他些少数宫庙乩童要封口时,是使用小型的王爷头(或五营头)下连有一根短铜针的方式,或是以钉槌猛击背部、头部或腹部,而大显王爷神威。
衍传台湾
  明末至清代,王爷信仰迅速传播台湾,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形成闽南与台湾独特的“王爷” 文化圈。
  传播台湾的途径
  王爷信仰 从闽南传播台湾的途径有二:
  一是请香火分炉。
  明末至清代是闽南人大批迁台的时期(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民系》),入台的闽南人从家乡携带王爷神的香火到台湾建庙奉祀。
  仅就古泉州府而言,如:
  彰化县聚安宫,清初由泉州延陵姓移民携带太傅的香火,先在家供奉,后建宫供奉。
  嘉义县朴子镇镇安宫,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由泉州一姓从富美宫带去香火发展起来。
  鹿港船户从晋江蚶江五王府奉请王爷香火到鹿港奉祀,后又分香彰化、淡水、云林、基隆等地。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晋江衙口粘粤粘恩粘尚粘秉两对兄弟渡台谋生,居彰化县福兴乡,衍成大族,聚居顶粘、厦粘两村。其渡台时为求平安顺遂,带去境主王爷作为保护神,后建宝顺宫奉祀。
  高雄市旗津区大凤宫王爷来自晋江潘径乡十都。
  台南县将军乡保济宫的王爷来自晋江十七都大仑庄,将军乡福安宫的王爷来自泉州府锡坑村,北门乡兴安宫的王爷来自晋江县十三都,归仁乡永丰代天府的王爷来自同安县马巷。
  嘉义县东石乡连天宫的何王爷来自晋江县长市乡白石堡。
  云林县麦寮乡镇西宫的太傅来白晋江县磁灶乡富美村。
  台中县龙井乡永顺宫的王爷来自同安内厝莲后村……
  闽南其他地区如:高雄县凤山寺北辰宫的王爷来自兴化府莆田县南天宫,太保乡玉贤宫的三王公来自漳州府平和县古楼一占坑社罗溪东尾伍都,水里港福顺宫的三王爷来自漳州府漳浦县城南门外京仔社,台南县佳里镇永昌宫的王爷来自龙海市角尾锦宅村等。
  二是通过送王船传播。
  台湾王爷信仰之大本营的台南南鯤鯓代天府,“乃福建所送出海的巡狩王船”,“船上载大王府千岁、二王府千岁、三王府千岁、四王府千岁、五王府千岁和中军府等六尊绸制神像,暨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之旌旗”,“王船登陆后,渔民筑草寮供祀”,后择地建庙。据传“大王府千岁亦大显神通,将金纸变为白银,化成渔民远渡福州买杉、泉州购石、漳州沽砖瓦,然后租船运回筑庙”,康熙元年(1662年)完竣。“先民乃至泉州礼聘名匠妈福师前来开斧雕刻,雕成六尊木像金身。”可见南鯤鯓的王爷是通过王船从大陆传播去的。该庙分灵台湾庙宇有百余座。
  台南鹿耳门圣母庙,前殿供奉五府千岁及王船,据云都系从闽南漂来王船及五神像。   
  云林县麦寮乡光大寮聚宝宫,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该乡附近溪边发现一块刻有“富美宫太傅”字样的沉香木,迎回雕刻太傅神像,建宫供奉。
  新竹县堑港富美宫,嘉庆元年(1796年)拾到王船,请回建宫供奉。
  台中县大安乡和安宫,嘉庆十年(1805年)泉州富美宫王船停留该村海滩,请回建宫供奉。
  台中县高美乡文兴宫,百余年前拾到富美宫王船,请回供奉。
  苗栗县白沙屯五云宫,光绪十一年(1885年)拾富美宫王船一只,后建宫供奉。
  苗粟县后龙乡,同治八年(1869年)农历六月初四拾泉州府石头街文兴宫(今属丰泽区)王船一只,建庙供奉。
  苗栗县后龙镇合兴宫,光绪廿九年(1903年)浮来“金庆顺”王船,建庙供奉。
  嘉义县先天宫,民国十四年(1925年)浮来“捷泰利”王船,建宫供奉。
  王爷成为台湾民间信仰之冠
  王爷信仰尤盛于南台湾,与台湾中部的妈祖信仰并称,民谚云:“南王爷、中妈祖”、“三月痟妈祖、四月王爷生。”( 按:“痟”为闽南语,音xiao,原意疯癫,此处指“做神事闹得似癫似狂”)
  据1930年台湾寺庙调查材料,排在前10位的神佛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庙674座,王爷庙534座,天上圣母妈祖)庙335座,观音菩萨庙329座,玄天上帝庙197座,关帝庙157座,三山国王(广东客家守护神)庙121座,保生大帝庙117座,释迦佛庙103座,清水祖师庙83座。王爷庙仅次于土地公,而列妈祖关帝保生大帝等神之前。
  据廿世纪60年代所作的调查分析,全台宫寺庙所供奉之主神共有247种之多,其中具有20座以上的寺庙者有29种,超过100座以上的有9种神明,最多的是王爷,共有717座以上,足见台湾王爷信仰的普遍,无论王爷数或庙宇数量均居全台之冠,远超过众所熟悉其他神佛 。
  据1983年台湾寺庙登记本,台湾主祀王爷的寺庙有689座,占全台寺庙的九分之一,以台南县114座为最多,以花莲1座为最少。有材料显示,台湾各地有98姓王爷,除前列各常见姓氏外,还出现苍、无、智、 台、印、山、丰、诚、猪、丞、法、番、 回、户、糖等稀见姓氏。此时的王爷已转化为祖先神,每一姓都有祖先神。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5:02 , Processed in 0.1189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