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和平起义首领池仲容记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2:45: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19-6-24 23:08 编辑


作者:张小新


池仲容记

明朝正德年间,皇权日益衰朽,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池仲容,号大髡,一作大髯、大鬓,其父池文龙,母洪氏,有弟池仲按、池仲宁。正德十一年(1516)于浰头(和平浰源)举旗起义。《皇明經世文編》有对池仲容的描述“可力摶猛虎,捷競飛猱。”行句虽有夸张成分,但也有“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的英雄味道了。池仲容出生在和平县浰头曲潭村,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靠租种财主的土地和打猎为生。池仲容少时常随父进山射猎,练就一身好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长大后,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明正德年间,和平县境内连续几年旱灾,民不聊生,而官府不顾百姓死活,依旧派官吏来催租逼债,并且手段残暴,如匪无分。池仲容家因欠租欠债,父亲被地主恶霸强行抓走。过了不久,县衙门派来两名官吏,带领一帮差役,又往浰头征粮征税,破门入户、横征暴敛,并将暴取的粮物,强迫一批农民运送。广大农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此时,池仲容挺身而出,带领数十人,半途截击,杀死两名官吏,夺回粮物分给贫苦农民,并趁此机会,倡导农民起义,广大农民积极响应。短短的几个月,就组成了上千人的起义军队伍并建立农民政权,起义军在农民军控区里,没收地主恶霸财产,破仓分粮,分田分地,起义军的壮举得到浰头一带农民的称赞和拥护,各地农民纷纷投奔起义军,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几年之内,起义军发展到一万多人。池仲容自称"金龙霸王",下设四十多个大头领,据守三浰38个寨。起义军以"劫富济贫"为口号,以红色"蜈蚣"为旗帜,以红布扎头为标志。

王守仁在《名卿绩纪》中记叙“浰头巢最大且险,巨魁池仲容者最骁黠难下”,其在《平浰头碑》又记有“四省之寇,惟浰尤黠。”从王守仁文摘中可以看出池仲容在当时影响之大。池仲容起义军还与占据横水、左溪、桶岡的谢志山部、龙南县黄秀魁部结成联盟,并和漳州大帽山起义军、乐昌起义军遥相呼应。正德年间,池仲容起义军先后攻打广东翁源、龙川、始兴,江西龙南、信丰、安远、会昌等县城,曾捉河源县之主簿,虏南安府之经历,绑龙南县之县官。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池仲容率义军围攻信丰县城。明王朝先后两次调集数万官兵“围剿”起义军,均遭惨败溃退,而且还折损了信丰县的千户。从此,“金龙霸王”威震四方、威慑朝政。而明清的文史资料对池仲容的描述却极为负面。清《惠州府志》记“龙南,龙川接壤之所曰浰头,水其旁也、皆崇山绝壑、诸不逞者据其间,正德以来,有首池仲容者,俗呼大鬓,凶尤甚。其次者,四十余人、皆有徒数百,四出抄掠。而龙川,翁源,始兴,龙南,信丰、安远,会昌以迩巢,受毒最数。”明大学士费宏也有记载“惠之龙川北抵赣,其山谷中贼巢亡虑数百,而浰头最大。利之贼,肆恶以害吾民者亡数千,而池仲容最着,仲容之放兵肆劫,亡虑数十年,而龙川,翁源,始兴、龙南、信丰,安远、会昌以迩巢, 受毒最数。正德丁丑春,信丰复告急于巡抚、都御使王公伯安召诸县苦旅者数十人,问何以攻之。若谓曰:非多集狼兵弗济;又谓曰:狼兵亦尝再用矣!竞以招而后定;曰:盗以招蔓,此顷年大弊也,吾方惩之,且兵无常势,奚必狼而后济耶?若等能为吾用,独非兵乎,乃与巡抚按御史屠群安卿,毛君呜冈,合疏以剿请,又请重兵权,肃军法,以一士心,诏加督理军务,赐之旗牌,听以便宜,区划惟功之有成,不限以时。时横水桶冈、亦起而视利,为急公议,先攻二冈,乃会兵以同浰。凡军中筹划多咨之,兵各副使杨君廷宜,请汰诸县札兵,而以其循募新民之任,战者取赎金,储谷,盐请而饷之,而兵与食足焉,二冈之攻,虑仲容之乘虚以扰我也,谋伐其交。遣辨士周详等谕其党黄金巢等,得降。”当初,王阳明平定詹师富的乱军时,龙川的盗贼首领卢珂、郑志高、陈英都自请投降。到征讨横水时,原池仲容部下将领黄金巢也领五百人投降王阳明。而池仲容当时也有了归顺朝廷的之心。但池仲容开始并不完全相信王守仁,王守仁则派生员黄表,义民周祥带着礼物来到浰头大寨假意劝池仲容归顺朝廷,并要池仲容到赣州向王守仁表达愿被招安的态度。池仲容则先派部下“鬼头王”跟着黄表,周祥一同回去向王守仁表示归顺的意愿,后又派其弟池仲安带领二百多人到赣州打听事实。其实王阳明早有安排,而池仲安还以为王阳明确实有招安起义军的想法,所以回到浰头汇报给池仲容的是假情报,但池仲容并不知情,一心以为王阳明是真要招安。池仲容果然带九十三个部下到赣州拜见王阳明。到赣州后,谨慎的池仲容并没直接去拜访王阳明,而是想在城外的校场里先住下来,并派几个部下去王阳明军帐中探听虚实。王阳明故意指责他的随从说:“你们都是我的百姓,却屯兵于外面,难道是怀疑我?”池仲容听到汇报后,只好带领全部部下住进了祥符宫中。王阳明用丰盛的饮食招待他们,这时没有什么心机的池仲容们才觉得受到了尊重,以为王阳明招安他们是真。池仲容和众首领在赣州快乐地度过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大年初三王阳明设酒宴招待,并假意为迟仲容践行,要池仲容回去浰头召集部下等待朝廷的招抚。迟仲容放松了警惕,正准备离去时,被埋伏在后面的刀斧手一一擒拿。就在年初三晚上,池仲容及大小首领九十多人全部遇害。杀害池仲容后。王阳明即兴兵十路讨伐三浰池仲容部,起义军在没有防备之下,死伤惨重。池仲容的两个弟弟池仲宁、池仲安在中村寨被叶方部斩杀。

王阳明在《浰头快捷音疏》有记“盖自本年正月初七日起,至三月初八日止,前后两月之间,捣过巢穴三十八处;擒斩大贼首二十九名颗,次贼首三十八名颗,从贼二千零六名颗;俘获贼属男妇八百九十名口;夺获牛马一百二十二只匹,器械、赃仗二千八百七十件把,赃银七十两六钱六分;总计擒斩、俘获、夺获共五千九百五十五名颗口只匹件把。”由于池仲容部被官兵斩杀、俘虏无数,再加上因战祸而逃亡者不计其数,因此和平在建县那年的丁口才区区的几千人而已。据查,今浰源曲潭一带的人的先祖都是在建县后才陆陆续续迁居到曲潭的,那原先居住在浰头的又哪里去了呢?不得而知了。先浰源曲潭现在还有一个地方叫“杀人坑”。相传,王阳明在剿灭完池仲容部后,担心曲潭百姓继续“为恶”,他指使卢柯带领官兵到处传话说“官兵为仁义之兵,只斩杀‘造反’的‘贼寇’,与普通百姓无关。现在‘贼寇’已经全部斩获,为了表示奖赏,官府给村民每人派发半斤猪肉、两斤大米,请全村男女老少亲自到离 ‘黄江围’大围屋内领取。”村民信以为真,他们陆陆续续从山里走了下来,并来到黄江围领取所谓的大米与猪肉,但官兵要求村民一个个从前门进、后门出,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从后门走出来。据说,第二天,黄江围屋口的两口池塘堆满了尸体。现在这个地方也还被曲潭当地人叫做“杀人坑”。

一场声势浩大的池仲容农民起义在王阳明的诡计及剿杀下,终告落幕。但无论怎样,我们和平人民应当知道“没有池仲容,和平不能肯定说不会建县,但最起码池仲容的起义推动加快了和平建县的历程。”现在社会各界也有说池仲容是贼寇而不是起义军。我们分析历史应该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个问题。池仲容所在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是不是民不聊生?是不是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池仲容为什么造反?是自己反还是官逼民反?这一切都各有各的说法吧!我也无意去争论什么。每当我站在浰头望障山下的曲潭村,已找不到太多起义军留下的痕迹,只有“金龙霸王”池仲容祖屋楼阁遗址前的半月形池塘,保存完好,春夏秋冬都有半池塘水,静静地躺在这里,使人们联想起当年发生的一幕幕故事。

附短文以记:近日,事和平史,屡往浰头。但见山高林深,郁郁葱葱,略无阙处,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仲容之遗居,萧萧然矣,杂草蔓延,而不见片瓦,唯有残基可寻。坐西朝东,背负大山,左青龙右白虎。有友曰,白虎稍回,如剑刺胸,必凶矣。又面置缩头山,小心行事而不能坐庙堂之高也!余独立半塘前,感池仲容之义,挥旗呐喊,万民皆随,盟闽赣之士,立三十八寨,攻龙川、翁源、始兴、会昌,擒河源主簿、龙南县令,掳南安府经历,戳信丰千户,意气风发,浩浩然几多壮气。惜守仁不义,为庙堂之随,奸诱志士,斩吾邑之夷雄,又害良民无数。君子乎?史之漫漫,浩浩矣,后辈切铭之,当立志图强。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23:45 , Processed in 0.11059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