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5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 漫说闽浙姓氏祖先原籍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00:4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姓氏都非常看重,其宗族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姓氏”,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而且还是整个宗族的旗帜和象征。
在古老文明的中国,姓氏是代表了其血缘关系一种看得见的传承。
对于个体而言,姓氏是祖宗所赐,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对于家族而言,姓氏就是凝聚族人最重要的力量;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姓氏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然而,就我国民间代代珍藏、世世相传的宗谱来说,与姓氏密不可分,是一种血融于水的关系。因此,为了姓氏的延续,久而久之,宗谱,成了记载姓氏延续的重要载体。
从现存大量宗谱的记载中可知,自古代到近代,我国氏族的迁徙十分频繁。宗谱,它就载明了各氏族迁徙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迁徙原因主要有三种:
避乱迁徙:古时,历朝战乱纷争,有大批臣民被迫迁居。历史上,中原河洛地区就有多次大批人口因战乱迁移的记载。此后的历朝各代,也都有人数不等地往江南各地迁移定居。
避灾迁徙:在旧中国,黄河流域泛滥成灾,如长江、淮河等流域也常有涝灾和瘟疫。先人为逃避洪涝、瘟疫等灾害,有不少氏族无奈,成批往南方等地迁移。也有的氏族,因地质灾害或旱灾等原因,被迫迁居异地发展。有的甚至经过二三次迁移,直到有一个可以安居生活的地方,才定居下来,繁衍后代。从宗谱记载的情况看,此类情况为数较多。                  
避奸迁徙:在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奸臣。宗谱中就有大量记载,如董卓、王莽、严嵩、秦桧等奸臣,为牟取私利,大肆迫害忠良,排挤贤明人士。为避奸臣之害,不少能人志士,带家小仆人,过着长期迁徙和隐居的生活。从宗谱记载的情况反映,此类情况也为数不少。
因上述三种原因的迁徙外,一般规模较大,其氏族迁徙的还有参军、就学、经商及赘居等情况。
鄙人据有关文史、谱牒、墓志、残卷等记载整理,在此闸述一下各朝代仅从福建赤岸一带迁徙瑞安的部分姓氏:
唐代三百年间,福建时有人口迁温,其中以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军入闽,温州无战事,流迁来温尤多,迁入瑞安的有:陈氏、潘氏、黄氏、贾氏、朱氏、薛氏;        
五代十国期间,迁入瑞安的有:
1)吴氏,先世吴元于后晋天福二年避王曦乱,由闽赤岸迁瑞安白云乡。
2)曹氏,其先原居闽长溪,五季时有曰霭者迁瑞安许峰。
3)孙氏,其先孙惟睦,五季时自闽长溪迁居瑞安盘谷。
4)狄氏,先世有狄继,避王曦乱,由闽赤岸迁瑞安。
5)许氏,南唐时有许文郁自闽建州来瑞,访晋族阳令许逊结庐炼丹址,
        后遂家焉。宋许景衡即其后裔。
6)木氏,先世木伯昌于后晋天福八年避朱文进乱,偕徐、全、吴、曹诸姓迁瑞。
7)郑氏,原籍福建,五代晋天福间,始迁祖郑千之避王审知乱迁瑞。                    
8)鲍氏,先人鲍万兴,于晋天福问自闽迁瑞安。
9)黄氏,始迁祖黄权唐,于后汉乾佑二年自闽赤岸迁瑞之永丰里。
(10
)潘氏,先人潘建,于五季自福建避乱迁瑞安九里乡。
11)国氏,始迁祖国孟慕,原籍福建长溪,于后唐长兴二年避王曦乱迁瑞安仙岙乡。
12)林氏,先世林世德,原籍福建泉州,因五季乱,避居瑞安凤鸣乡。      
         以上12姓迁入均见《瑞志稿》。
13)韩氏,先世仕闽,五季时有韩寓自赤岸徙瑞安罗南〔《瑞志稿·金石》)。
14)王氏,始祖五季时自闽漳州迁居瑞安三家村(同治《王金制朱卷》)。15)杨氏,原籍闽漳州南靖,因董昌作乱迁温州。明万历间有杨名考迁瑞安(《瑞志稿》)。
    宋时,闽民迁温比上代为多。尤其南宋乾道二年,浙南沿海遭特大海溢,
浮尸蔽川,存者十一。温州郡守传檄要求福建移民补籍,当时,迁入瑞安有:
1)卓氏,始迁祖卓颥夫,宋宣和间自闽避乱迁瑞之瑶庄乡朱山。
2)尤氏,先世于宋绍圣元年由福建迁瑞安汀董乡。
3)戴氏,始迁祖戴罗(山獻)于宋初自闽迁瑞安鲍(山犀)乡鲍川。
4)程氏,先世于宋绍兴间由福建迁飞云乡曾家阳。
5)苏氏,先世于宋时自福建迁瑞安仙潭乡岩下。
6)张氏,始迁祖悦庵,宋乾道间由福建赤岸迁瑞安汀董乡。
7)陈氏,先世原籍福建古田,建炎不年以凶岁迁瑞安大南陈岙。
8)郭氏,宋时口福建迁入瑞安沙平乡团前。   
9)邱氏,始迁祖邱何,乾道进士,由福建迁居瑞飞云乡上埠。
10)邵氏,先世邵博陵宋时自闽迁瑞安塘下镇。
11)季氏,先世季迪三于宋时由福建迁瑞安龙川乡。
12)吕氏,先世宋时自福建迁瑞安清祥乡岙氏。
13)林氏,数支迁入:一支始祖林祖岳,宋哲宗时山福建迁入前里乡上望,一支……
l4)施氏,始迁祖施英达,原籍福建,宋咸淳间来永嘉为吏,后遂居瑞安大南乡西岙。
15)池氏,宋乾道三_年后始迁祖池宗昌由福建赤岸迁瑞安四都前池。
16)郑氏,先世闽赤岸,始迁祖郑冕宋末避元乱迁瑞安大南乡。
17)应氏,先世应福一于乾道后由闽赤岸迁入瑞安。
18)缪氏,其先南宋时自赤岸游宦瑞安遂家焉。
19)杨氏,先世闽长溪潋村,五世祖龙桂,淳熙中随兄宗旦来瑞任知县事,遂卜居瑞汀湾。
20)何氏,始迁祖何悦,宋绍兴间自福鼎徙瑞安镇筼乡。
21)蔡氏,一支始迁祖蔡圣道,宋时由福建兴化仙游赤湖迁瑞曹村;一支原籍长溪,宋皇祷间迁居瑞城第二巷。
22)曾氏,原籍福建晋江,始迁祖曾维华于建炎问迁瑞安苌芬乡坎头。        
         以上诸姓迁瑞均见《瑞志稿》。
元明清各朝闽民迁温人日记载仍不绝于史其中有避王朝更替之乱,
      避倭寇之乱和清初迁界等等:清末开埠后,亦有闽民来温经商占籍。凡迁徙瑞安的有:               
1)王氏,先世元时由闽赤岸迁入瑞安。
2)黄氏,先人名益阳,元时自莆田迁瑞安陶山。
3)胡氏,先世少九,元时由闽铁领头迁瑞周南乡;另支由闽福宁迁瑞锦溪。
4)张氏,与吴姓于元末由福建同来瑞安开垦
5)潘氏,元至正间自闽迁瑞东皋。
6)戴氏,元时自福建迁瑞安荣远乡。
7)徐氏,先世焕章,元代自闽福宁迁瑞东山乡。
8)郑氏,始迁祖郑方三,于至元二年自闽迁瑞安。以上均见《瑞志稿》。
9)唐氏,始迁祖唐奎晋,元初任两浙提举,由闽迁瑞安小沙堤(清《唐黼土犀硃卷》)。
10)朱氏,元初有朱万昌由闽迁居玉壶。
据《重修浙江通志稿·民族迁徙》载:明代瑞安有夏氏、秦氏、方氏、甘氏、姚氏、毛氏、魏氏迁自福建,王氏迁自闽漳浦,余氏迁自闽莆田,张氏迁自长溪和莆阳,苏氏迁自闽龙溪,欧阳氏迁自闽漳州,吴氏迁自莆田、长溪和泉州等。
又有金、董、颜、何、李、郑、池七姓亦明时由闽迁瑞〔详见《瑞志稿》)。
丁氏,先世安科,于明初由闽漳州迁瓯,后裔又迁瑞安(《瑞志稿》)。
大量闽民迁温,除了闽与温州地域相连便于迁移和温州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古代地广人稀等因素外,还有历史上的一些原因。主要有:
1.避战乱迁入。如唐乾符间避黄巢起义军入闽之战乱,五代避闽主暴虐
    和闽省之内乱,宋末避元之乱,避明末之乱等等,均有大批闽民挈眷迁温。               
2.灾害移民补籍。主要是南宋乾道二年夏温州遭大台风、大海溢,溺死数万人。
   温州知州传檄福建要求移民补籍,闽民奉命陆续来温,如瑞安张氏、林氏、
   池氏、应氏,均在乾道二年后由闽迁温。
3.仕官温州定居占籍。历代均有。唐代有闽籍郑氏、麻氏任温州刺史,邵氏   任温州别驾,翁氏任乐成令;五代至元代闽民有任括苍提举、温州通判、   郡守、永嘉县令、瑞安知县事、平阳主簿等,后遂留居温州占籍。
4.其他迁入。有慕温州山水之胜迁来隐居;有迁界徙来:清初有福建兴泉、   汀州一批农民入泰顺山区垦荒种靛。聚族而居;还有经商来温定居等。
 闽民的大量迁入,增补了温州户籍,提供了大批劳动人手,并成为温州居   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温州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闽民及其后裔,共同推动   着温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温州这块历史上曾是地广人稀的东南沃土得到开发与利用,并共同创造出今天温州的繁荣与昌盛。温州历史上许多名士大家,   大多出自闽民后裔。其中如宋薛季宣、陈傅良、木待问、徐矶、曹叔远、曹幽、   林景熙,明张孚敬、章纶,清孙衣言、孙锵鸣、孙治让、黄绍箕等等,其先均   为闽民,他们对温州文化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注:为了弘扬民族姓氏文化,进一步发挥宗谱在民间的重要性,另则,   便于年轻一代寻祖朔源,去年至今,瑞安玉海文化研究会已着手编    撰【中华宗祠大典《瑞安篇》】,欢迎各界人士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沙发
发表于 2017-7-17 18: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3 13:33 , Processed in 0.0701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