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张连红:抗战老兵口述调查与抗日战争研究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07:28: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世纪以来,抗战史研究无疑成为史学界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其中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成为抗战史研究领域中一大崭新的风景线。本文不揣冒昧,对目前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现状与抗战研究之关系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方家指正。
一、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的现状
        以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资料调查,出版了许多抗日官兵的口述资料。主要有:中国文史出版社以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忻口会战、印缅战场、常德衡阳等主题汇编出版的原国民党官兵的口述资料,方军《最后一批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蒋鸿熙《血泪忆衡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卫我中华——黄埔校友抗日回忆录》(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2005年编印),张成德等编《山西抗战口述史》(全4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组的《寻访抗战老兵》(南方日报出版2005年),陈真、田川等编著《寻找英雄——抗日战争之民间调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葛先才《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梅世雄《与鬼子玩命:抗战将士“口述历史”》(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我的抗战》节目组编《我的抗战》(全2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2012年版)、方军《最后的军统老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湖南图书馆编《湖南老兵抗战口述录》(全2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方军《最后的尊严 浙江宁波的抗战老兵》(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周渝《卫国岁月: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寻访录》(团结出版社2014年版),方军《最后的川军——老兵口述实录》(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李幺傻《老兵口述抗战》(全3册,华文出版社2015年版),张军锋主编《八路军口述史》(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李丹阳主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艺口述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连续整理编辑《老兵话当年》(全24册,江苏新闻出版局准印,内部资料。)等。另外,戈叔亚对远征军及滇西战场进行的长期艰苦的调研、张西对延安时代女兵的口述记录、李小江推动的“20世纪(中国)妇女”计划等,均成果斐然。
        近10年来寻找、关爱抗战老兵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各地媒体几乎都或多或少进行过相关采访报道,无论是传统的期刊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和自媒体都积极拍摄、报道寻找抗战老兵,如《南方都市报》、《湖北日报》都曾进行专题采访报道老兵口述历史。在全国众多媒体中,以崔永元团队所开展的《我的抗战》影响最大。10余年来崔永元拍摄团队采访了3500名抗战老兵,制成3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其主要内容取材于崔永元自筹资金拍摄的“口述历史”采访中的一部分。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及其团队采访了436位湖南抗战老兵。另外,田川导演曾寻找抗战老兵拍摄纪录片《寻找英雄》(又名《新儿女英雄传》)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放,也有广泛影响。201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组以东北抗联为专题,采访了20位抗联老战士及其子女,整理为口述资料,并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建成数字资源库。
        在寻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民间团体和志愿者成为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目前规模最大的关爱抗战老兵的民间基金是深圳越众公司董事长应宪于2009年发起成立的龙越关爱抗战老兵基金,2013年改组成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该基金由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并成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从2009年成立至今,其下属关爱抗战老兵网已寻访、建档3000余位抗战老兵,遍及全国29个地区(含港台)以及海外(主要为缅甸),其中超过1500位抗战老兵通过关爱抗战老兵网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超过800万元。越众公司还成立了越众历史影像馆,收录了数万张老兵图片和数百小时录像。这些影像资料由众多民间摄影师、摄像师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民间走访老兵收集而来,记述老兵当年的抗战经历及目前的生活现状。除越众公司外,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也采访、录音录像527名抗战老兵(其中338名新四军老战士)的口述资料。另外,还有许多民间团体个人、影视明星、大学研究机构也进行了许多访谈调查和关爱老兵的活动。
二、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的检讨
        从我国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的现状来看,尽管社会各界十分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生动的口述历史资料。但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相比,我们所进行的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调查工作仍显许多不足:
        首先,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的内容不够丰富,数量远远不足。从目前已出版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来看,一是社会各界对抗战老兵抢救调查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抗战结束时中国500余万官兵来说,接受过口述访谈的老兵所占比例太小,留下的口述史资料太少。二是在已出版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资料中,八路军和新四军老战士的口述回忆资料出版多,而有关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调查偏少。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大潮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国人民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奋起反抗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这场民族危亡关头,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都是抗日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从全民族抗战的视角来进行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整理。三是我们以往比较重视高级军官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而对普通士兵的调查很少。这同口述历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并不相符。四是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内容比较偏重军事抗争,更为关注重大战役、重要战斗等资料的搜集,对抗战时期的军队生活细节则很少涉及,因此,现有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无法反映整个宏大的抗战生活,而这些资料在档案文献中又很难找到,亟需通过口述访问弥补,从而为构建真实全面丰富的抗日战争提供生动的鲜活资料。
        其次,在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过程中,历史学专业人员参与访谈少,严重制约抗战老兵口述访谈质量。口述史研究不是简单的复原历史, 而是与历史对话,是访谈人与受访人的双向互动交流。受访者在进行讲述历史的时候,可能受到记忆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口述内容可能出现张冠李戴、前后倒置,以及片面主观甚至故意颠倒是非等情况,因此,上海社科院的熊月之教授认为“访问者要具备良好的历史学素养、广阔的知识面、熟悉从事某一课题的专业训练,通过提问、讨论、串联、整理,使访谈资料得到补充和完善,使访谈质量得以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访问抗战老兵的专业人员参与太少,访谈者主要是媒体工作者、专业作家和众多志愿者,他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抢救性的采访,但许多口述资料缺少专业指导,访谈质量不高,甚至出现许多低级的历史事实错误。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受到非科学的学术评价导向的影响,具备专业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几乎很少有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口述史的访谈,这是制约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调查质量的关键问题。
        第三,从调查组织上来看,缺少全国统一的专业组织,访谈工作较为分散,未能产生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规模的集成性成果。虽然目前出版了许多抗战老兵口述史著作和口述纪录片,但大都成果其访谈方法、目标和视角与历史学意义上的口述史并不尽相同。一些抗战老兵的口述资料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一些纪实作家进行的口述史具有纪实文学性,调查规模也较小。因此,从严格科学意义上来说,目前尚缺少大规模有组织的专业化抗战老兵口述史访谈,现有调查也没有形成严密科学的调查体系,没有产生一定规模的集成成果,无法满足进一步深化抗日战争研究的需要。
三、抗战研究不能缺少抗战老兵口述史
        自本世纪以来,抗战老兵的口述史资料在社会各界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一方面抗战老兵是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和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的口述资料是抗日战争研究中宝贵的财富,是整个抗战资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处在战争这一特殊时期,许多重要战役和重要事件,都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许多历史出现了档案资料的空白(再加上许多重要的档案尚未开放)。在研究抗战历史过程中,如果没有抗战口述史资料的补充,可以说就很难全面揭示抗战历史的真相。由于我们所拥有资料的局限性,导致我们的抗战历史研究主题比较偏颇、内容比较片面,这“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显然,通过访谈抗战历史的亲历者、知情人,可大大弥补抗战历史资料的不足。抢救整理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资料,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民族记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可以进一步拓展深化抗战研究领域。各级档案和图书馆等部门所藏抗战期间的档案文献资料,大都比较偏重于记录政府主要领导人、社会上层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军事作战决策、军事领袖、重大战役。而对于诸如抗战期间战场尸体掩埋、奖惩抚恤、通讯联络、衣食住行、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武器装备、情报侦察、卫生教育、娱乐生活、便衣俘虏等,由于缺少第一手档案资料,至今战时军队生活细节仍多为历史空白。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挖掘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以弥补第一手档案文献资料的不足。
        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口述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人类活动无比丰富多样,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其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特别是历史亲历者个人生活的情感、体验、感悟和音容笑貌,有时无法用文字载之史册,而这些都是十分鲜活的珍贵历史资料。而具有音像录摄等现代多媒体功能的口述历史则可以在这方面弥补传统档案、文献的不足,可以通过影像真实再现亲历者的情绪变化,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因此,当我们看到抗战老兵诸如致敬或激昂慷慨演讲的画面时,我们心灵深处总能受到强烈感染和震撼。当下高科技、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我们采用影像等手段对抗战老兵进行口述史的调查提供了可能。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口述史工作者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摄像机等手段突破采访人与受访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跨时空访谈。从而为丰富历史研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补充。
        抗战口述史的开展可以激发民众参与抗战史研究的热情,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反响,并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曾指出:“世纪之交以来,随着大众生活史、社会文化史的盛行,口述史日益发展。而且,录音、录像设备的普及,数码相机的推广,为平民大众参与口述活动提供了可能。口述史发掘了大量沉默的人群,让‘事件’的参与者直接与‘历史’对话,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入史学,不仅可以填补文献资料的不足,校正认识偏差,而且越来越使历史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的个性特征。”因此,积极开展抗战老兵口述史调查也拓展了历史学的宣传、教育功能。
四、让抗战老兵口述史走进学术殿堂
        从抗战研究的角度来看,抗战老兵口述资料对丰富抗战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学术界已经出版的大量抗战史著作,却很少利用老兵口述史资料。除我前面检讨认为抗战老兵口述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等原因外,极个别抗战老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或出版口述自传时,故意夸大或虚构历史事实,可能也是重要原因。网上有一篇题为《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作者黃章晋)的博文,对此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文中提及《解放军画报》2007年的封面人物抗战老兵池炳文身披的41枚奖章,其中17枚不属于他本人,大都从地摊上购买。
        口述史资料由于受访人受到立场、身份、环境、情绪、身体、年龄、记忆、人际关系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管是高级军官还是普通士兵,其口述内容都有可能会出现有意或无意的夸大、避讳、遗忘、差错、隐瞒、曲解,甚至同一受访人前后内容也会出现相互冲突之处。从情感上来说,没有经历过抗战洗礼的我们,很难去质疑经历坎坷的老兵(特别是国民党老兵),但是,从学术角度,我们又必须理性对待抗战老兵口述史的真伪。因此,如何进行专业的老兵口述访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下面我想针对我国抗战史研究中薄弱环节,围绕访谈提纲的设问,谈几点抗战老兵口述史调查的思考。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部抗战史。由于采访的老兵其部队、兵种不同,无法提供一个共同的访问提纲,但访谈的基本原则、一些核心要素基本相同,不到之处,请各位补充。
        一是关于抗战老兵的基本情况。核心要素:1、姓名,包括曾用名、小名、浑号、字或号)。2、出生年月日,以身份证为准(可以拍摄身份证)。3、家庭情况,主要指抗战时期居住地、战前父母兄弟姐妹情况(姓名、年龄、战争的影响)、战前家庭经济情况、在家排行、当兵前有无婚姻或童养媳等。4、入伍前后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文化程度。5、有无接受过媒体或志愿者、专家采访,采访报道情况。
        二是关于抗战入伍时的情况。核心要素:1、如何入伍?原因、过程、故事。2、父母及亲戚或当地亲友的意见。3、如何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告别。4、离开家庭记忆最深刻的事情。5、当地政府有无组织欢送?6、有无军校学习训练经历情况。
        三是关于所在部队的情况。1、部队番号、编制。2、长官情况。3、战友情况(关系最好、最差的战友)。4、驻扎变动情况。5、参加战役或战斗或重要事件情况。6、战斗武器情况(枪、刀、炸药等型号)。7、奖励惩罚。勋章。
        四是关于个人参加作战或其他工作情况。1、战斗训练。口号、操练内容。2、第一次参加战斗行动。内心变化,目击伤亡。3、升迁情况、抗战胜利时的军衔。4、记忆最深刻的战斗。5、战场尸体处置。6、如何认识友军、其他部队。7、眼中的日本鬼子。
        五是关于战时部队生活情况。1、军事补给。军粮(一日几餐、粮食来源、如何征粮、饮食水平及变化、战时与战斗变化、烟酒情况、军官与士兵饮食有无差异)、军服(四季变化、鞋袜、不同部队比较、军服上信息)、交通工具、野战宿营情况、平时营房装备。2、与驻扎地村庄、城镇关系。3、文娱活动(军中慰问情况、平常娱乐方式)。4、部队战友中有无参加赌博、吸毒、嫖娼、强奸民女。4、军中爱情、婚姻故事。5、上下级、同级关系相处情况。
        六是在部队期间同家庭联系情况。1、通讯联系、联系方式、频度。2、有无探亲,原因、经过等。3、有无试图逃避回家。
        七是抗战胜利时的情况。1、在什么地方?2、听到消息后部队的庆祝情况。3、你是如何反应的。
        八、抗战胜利后的经历。
        在访谈时尽可能从老兵家庭生活提问开始,以战时衣食住行等战时部队生活为主题。这些内容是历史档案中缺少的,在抗战史学术著作中也无法找到。更多的老兵的回忆可以互相补充、印证,从而让我们后来者真正体会抗战历史不仅仅是战场战斗的历史,真正体会战时部队生活的艰苦,体会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五、建设抗战老兵口述资料平台迫在眉睫
        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共建共享抗战老兵口述资料库的可能,为学界深化抗战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最便捷利用的路径。目前国内虽然出版了许多抗战老兵口述史文字资料,在网络上也能观看部分抗战老兵采访音像视频,但却没有形成一个公益免费的数据库平台,人们阅读和推广、运用均极为不便。这同美国口述史数字化水平相比较,我们显得十分落后。美国国会图书馆老兵历史计划(Veterans History Project)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该网站已经搜集了65000名老兵口述资料。
        因此,利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和先进技术,共建共享中国抗战老兵述资料数据库,汇聚每一位抗战老兵的峥嵘记忆,再现伟大抗日战争的壮丽诗篇,永远铭记民族不屈抗争的脊梁,显得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最近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公益、开放、移动、免费的抗战老兵口述数据库平台——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网站(http://lb.njnu.edu.cn),该数据库是搜集、整理、展示、研究抗战老兵口述史资料的平台。主要包括媒体报道、口述记忆、访问视频、口述经验交流等板块。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数据库是一个全开放的公益网站,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全部免费开放,您可以查阅使用数据库中所有资料,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我们希望通过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国抗战老兵口述资料库,提供阅读、观看、聆听抗战老兵各种载体(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的元数据(可以是访问资料,也可以是关于老兵的日记、回忆、照片等相关文物),为志愿者和研究者提供在线上传、管理、检索、交流、传播与利用等多种服务。
        抗战老兵口述资料的数据库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特别期待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以上内容为张连红教授在2016年6月6月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抗日老战士口述调查研习营”报告,主要内容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2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4 14:26 , Processed in 0.11855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