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节令群——清明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02:18: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节令群

“清明”节令群在历时性的演变与共时性的熏染之下,杂糅了临水修禊、上坟祭墓、郊游踏青与歌舞宴集等各式活动,遂如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所云: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登阁,城市与北邙山同时在望,既有来往不绝的踏青车马与泛水舟航,累累冢墓上亦多扰扰上坟者,形构成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特殊景象。杨巨源《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也写出“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以祭祠与游陌的悲欢异质,共构出春郊的人潮涌动。晚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的“女郎撩乱送秋千”“雕阴寒食足游人”“拜扫归来走钿车”“马骄风疾玉鞭长”“隔街闻筑气球声”,依然是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景象,交织成寒食清明的独特组曲。

2

雅集宴聚所形塑的文士社群

王羲之《兰亭集序》遗风的文士雅集,提供了风和景丽、诗酒风流的典范。初唐席元明《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写“同人聚饮,千载神交”的兰亭遗风,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以“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揭示文士社群的特有质性。萧颖士《清明日南皮泛舟序》云:

日清明,时升平……邑宰东海徐君,洎英僚二三,皆人杰秀出,吏能高视。郊驿继当时之欢,濠梁重庄叟之兴。相与矫翠帟,腾清波,红妆屡舞,绿醑徐进。管丝迎风以响亮,士女环岸而攒杂。可以娱圣泽,表人和也。

地方官僚的宴集旨趣,跳脱职场上长官与僚属的划界,从郊驿之欢与濠梁之兴的角度切入,生发出相互欣赏推重的团队伙伴关系,相偕放怀于翠帟清波的清明美景中,更以丝管歌舞酒食之欢,吸引环岸围观的士女,共同展演出君圣人和的升平气象。独孤及《仲春裴胄先宅宴集联句赋诗序》细数文士社群在清明节令群的得意尽欢,包括前一日在官署公堂自午及子的促席长谈、赋诗唱和,后清明三日的“二三子春服成,思欲修好寻盟,选胜卜昼,裴侯是以再有投辖之会”,师法《论语》舞雩风咏的精神,以尽兴方归的投辖故事,有效形塑出志同道合者的社群网络。符载《送崔副使归洪州幕府序》面对“寒食前后,天野清明,众花齐发,火然雪白”的清明节气,描绘出文士的节令活动:

减徒御,挈琴酒,相与屡游乎其间。遭石而坐,触阴而息,雅杯徐行。微微春风,好鸟一声,为我笙镛。往复如此,弥旬累昼,皆所以竭主人之志,尽公约之欢也。

减少随从与表演兴致浓厚的乐舞节目,文士们乃能更自在而密集地欢聚,尽情随兴地享受春风好鸟与同侪雅杯,“公约”之词尤可见社群质性。

3

普天同乐的多元游戏与青春记忆

“清明”游戏的斗胜喧闹,有提供朝臣与皇戚相互较量的拔河之戏,引发内人赌红罗被的斗鸡,秋千也成了宫嫔戏笑的半仙之戏。由宫中研发而流传民间的表演活动,除了展现出高难度的技艺挑战,更是君民之间的记忆链接点,如刘言史《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云: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重肩接立三四层,着屐背行仍应节。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属于泰陵遗乐的绳伎,在层级上已是可归入专业技艺表演的天仙戏,成为寒食节的大型表演结动,包括专属的百人鼓乐队,特殊的服饰造型,团队性质的表演者,共同在彩绳上表演出三四人迭立、着屐背行、侧身交步倒挂纤腰等高难度动作,两旁还安排丸剑表演来营造气氛,而表演者还不时做出种种危险动作,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最后现身观众面前的妙龄绳伎,以及沾巾的观众,连成结最亲切的君臣记忆。至于由上巳临水祓禊而发展的竞渡,则有较浓厚的地方性质,薛逢《观竞渡》(此诗作者一作刘禹锡,一作张建封),由地方官员主导的龙舟竞渡,以“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揭开序幕,“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的盛装士女,“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的参赛队伍,展开关乎荣誉输赢的激烈竞争: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干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由鼓声与红旗揭开序幕的两艘龙舟,以似剑棹影与如雷鼓声摹写出速度感,展现出高度的团队精神,同心协力争取胜利,甚至出现摧舟折楫的船身冲突,汇聚出旺盛的民间活力。而融入民间生活的节令活动,另有一番丰沛的感人力量,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云: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以溪水、花树铺设出红、白、绿交相掩映的寒食物候,借由蹴踘、秋千等体能活动把视野往上延伸成立体空间,而频频上场的遨游少年,提点出寒食、清明、上巳节令群的青春属性。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特别指出“秋千细腰女”的女性游戏特质,并在《寒食夜》特别记忆“痴男騃女唤秋千”,使秋千与少年男女有了紧密的连结。韩偓《秋千》诗有更细腻的描摹: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纔瞵见邻圃。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

一年一度可以荡秋千的机会,为等待清明雨歇而致“出墙迟”,也因为夜晚而影响视觉,必得更用力荡得更高,才能一窥围墙外的春天,最后以看天的长吐一口气,说明借由秋千所能探寻的墙外世界,终究是劳而无功的。韩偓《想得》则从墙的另一边设想出:“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经过长久的等待,寒食夜即将结束,依然未见五丝绳上的倩影,因而悬想出“不肯上秋千”的娇羞模样。至于郊游踏青与淇上邂逅所展的青春情事,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公子佳人,把握这极少可以同时现身的节日,尽情恣意地流连于短暂的春光美景中,看似各自展演却又相互辉映,如李嘉祐《春日淇上作》云: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清明节令群所开放的佳人公子踏青活动,《诗经·鄘风·桑中》的桑中淇上故事,成了唤起上古青春记忆的载体,重新展演“相将踏春去”的两性空间,焕发成清明时节最美丽的一景。

4

牵系家国亲友的情感网络

他乡过节本多感动激发,清明的祭坟、踏青与宴聚等节令特性,自然有更深刻的兴发。沈佺期南贬作《岭表逢寒食》,已有“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从南北的物候差异、饮食习俗与开发程度,发出对帝乡与亲情的深切系念。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云:“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乃单纯从亲情着眼,从他乡寒食禁火的想念京师亲人,到清明改火后,借由用心准备杏粥、榆羹等节令食物,编织成京城与他乡的连结网络,而不能同宴的遗憾,反而更清楚地浮上心头。安史乱后弃官南行的杜甫,在漂泊中更扩大异乡过节的酸楚,散发出更为浓郁的关怀,如《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云: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寒食的节日特性,衍生出望月怀人的殷切性,因而有“斫却月中桂”以增加能见度的狂想,更以七夕的牛女渡河一相会,衬托出繁春无家的虚无感。《清明二首》之二更以“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家人钻火用青枫”,在节令物产与习俗的异同比对中,映现出长期远离京城与故园的境况,因而迸发出“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的哀苦与百无聊赖之情。至于卢纶入长安所写《寒食》的“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李中《客中寒食》的“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僧齐己《寒节日寄乡友》的“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等作品,不论身在何处,时光如何流转,旅次寒食的异地风光,祭坟与踏青成了跨越时空的共同记忆

5

清明时节的物候书写

清明节令群的季春风光,在祭墓与踏青的户外活动中,水流花开、鸟鸣蝶舞等物候也成了另一个获关注的焦点。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的“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已注意到同样的寒食日,洛阳城里与陆浑山中的地理环境,明显影响到花开的迟速多寡。至如孟浩然《清明即事》的“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的“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等,各自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清明风光与物候。白居易的《春雪》则属极端物候的纪录: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习惯于日丽风和、繁花簇簇的清明物候,元和六年的寒食节,反常地出现了大风雪,造成曲江结冰、春草尽没、红杏干死、杨柳冻折的严寒景象,白居易深深感受到气变所造成的寒燠反常,因而发出“信美非时节”的浩叹,也留下清明物候的珍贵史料。

即使同为江南物候,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云:“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乃从农事的视角,关注到雨晴浴蚕的物候。白居易《桐花》的“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则注意到蜀地的特殊物候,迥异于《礼记·月令第六》所记载清明桐花开的物候知识,因而觉知到“信是土宜别”的地域性差异,也就更能理解到天时、地气、物性等自然节序,从而梳理出以人顺天的行事原则,形塑出更贴近自然的生命伦理。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多重演义,映现出汉字的丰厚度,复从祭祀礼仪映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已成为个人修养及参与政事的最高准则。唐代更把原为皇室拜陵祭日之一的清明,开放成全民的祭墓活动,使“礼经无文”的寒食上墓,发展成为君、臣、民共同拥有的一个全国性节日,家家借由上墓拜扫,得以超越阴阳两隔而充分展现骨肉亲情的绵延不绝,更在诗文的反复诵咏中,营造出君恩臣荣的和乐氛围,丛聚宫廷与民俗的多元活动并赋予新意义,使上巳修禊、寒食祭墓与改火薪传相互映现出绵延不绝的永续性意义,蕴涵出丰厚的人文意涵。至于清明时节的物候书写,细腻地观察到城市与山区的物候差异,捕捉到气候变迁的迹象,乃至于不同区域的物候特性,都有助于形塑出人天一致的生命伦理观。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13:00 , Processed in 0.08319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