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风祖训族规] 河东裴氏家族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浅析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4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东裴氏家族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浅析  

摘 要:在古老的河东大地,有一个家族巍巍屹立于此,历经千年,长久不衰,这就是河东裴氏。从古至今,人们在惊叹河东裴氏兴盛之余,更着迷于其昌盛原因的研究。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总结出联姻、世袭、自强不息三条原因。近代学者认为其原因是尚清廉,肯创新,甚至于是人杰地灵之故。其实,裴氏家族千年不衰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重视教育,教育以及由教育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原因是裴氏家族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人才的培养,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在中华万姓中,裴姓并不算大姓。《百家姓》中,裴姓排名第168位。然而,在历史上裴氏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较大的姓氏。在全国各姓氏所产生的历史名人数量比较中,裴姓名列前茅。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将河东裴氏列在了第一位。
我们说:“天下无二裴”。其实,裴氏家族并不仅仅是指河东裴氏,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只是因为一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地在河东,二是在全国各地的裴氏家族之中,河东裴氏出的名人最多,所以我们通常说裴氏,或者研究裴氏就主要是指河东裴氏。其实,裴氏分支于五湖四海,裴氏族人遍及全国各地,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根,那就是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家族的故里在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子很小,在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柏,而且此村柏林茂盛,故得名裴柏村,又因多出宰相,被称为“宰相村”。
史载,裴氏出自熊氏,于秦同族,赐嬴姓,曾佐周伐纣,有功封城,周僖王时,更“邑”为“衣”,因此为氏。《裴光庭神道碑》载:“伯益裔孙非子,周封于秦,至桓公少缄,去国食采于晋,其邑曰裴,遂为代焉。”裴氏家族肇自春秋时的东周,兴盛于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微衰于五代,延至明清,长达2700多年,这种现象,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河东裴氏与柳氏、薛氏并称河东三大家族,在这三大家族中,裴氏之所以更加有名,更加受人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其家族绝无仅有的繁荣昌盛。裴氏家族总共出过多少名人,没有人能说的很清楚,文化馆乃至县志的编纂者们也无法给出精确的答案。据不完全统计,裴氏家族中,有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专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进士170人(其中文武状元6人),驸马20人,郡守以下各级官员不计其数。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历史上裴氏家族之繁盛状况。
河东裴氏的兴盛不仅表现在名人数量众多,而且体现在各个领域均有人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外交,甚至艺术、历史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裴氏中最富盛名的有政治家裴度、裴寂、裴楷等,军事家裴茂、裴行俭、裴骏等,治国能臣裴光庭,法学家裴政、裴耀卿等,外交家裴矩、裴世清等,史学家裴松之、裴子野等,地图学家裴秀,小说家裴启等,天文历法学家裴伯寿,书法家裴行俭、裴休等,画家裴宽等。
裴氏家族是三晋望族,在中国历史上是声势显赫的名门大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仕官如林,英才辈出。那么很多人就会好奇,裴氏家族能够出将入相,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讨的重点。
明末顾炎武先生曾经到过裴柏村,他认为,裴氏家族之所以昌盛,原因有三:一是裴氏族人自强不息。裴氏曾有家规,家规上说,裴氏家族的子孙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裴氏宗祠大门。裴氏家族应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的教诲。二是封建世袭和庇荫。在封建社会这个特有的形态和体制下,家族世袭和庇荫,对于裴氏家族的政治方面,特别是仕途的平坦顺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三是靠联姻、裙带关系这条渠道。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顾炎武在《裴村记》中曾描述道:“余至闻喜县之裴村,拜于晋公之祠,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来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谱牒世系。登垄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而且,顾炎武先生特别指出联姻、世袭、自强这三个因素是裴氏家族兴旺的主要原因。他将“联姻”和“世袭”放在了第一位。他认为,从《裴氏世谱》中可以看出,在裴氏大家族中,90余人能够和皇帝搭上亲缘,上自皇后、王妃,下至太子妃、驸马。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帝的嫡系亲属来说,得将相王侯是顺理成章的事,又在“门当户对”思想观念驱使下,王公贵族之间结亲联姻,是非常自然的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裙带关系和世袭特色。宋代欧阳修称颂说:“唐宰相以裴为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裴氏家族做出的历史贡献,也促使裴氏族人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威信。这些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皇帝在用人上产生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裴氏家族出来的人均是诚实可靠的君子。而且顾炎武认为联姻、世袭、自强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造成了裴柏村名人不断涌现的特殊历史人文现象。
诚然,顾氏所归纳的原因是不错的,但是,在自强不息、世袭、联姻的背后肯定会有更加深层的原因。
这三个方面是顾炎武在走访裴柏村之后总结出来的其兴盛的原因。后人在研究裴氏家族文化时,对于顾炎武的这三条理由很赞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近代好多学者也对此做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把裴氏放置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可以看出,偶然因素绝对不是裴氏兴盛近千年的根本原因,而其有必然性,有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
1、门阀制度和亲缘关系
近代学者也认为,门阀制度和亲缘关系对于裴门兴旺应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东汉初年,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世代做官)”或者“姓族(有名望的姓)”,这对于裴氏家族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唐朝裴侨卿就是典型。他的祖父、父亲、儿子,上下几代为官,他兄弟七人均为朝中重臣。在我国历史上,姻亲对于一个家族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裴氏家族也不例外。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于唐高祖的儿子,唐玄宗的姐姐虢国夫人也是裴门的媳妇,这些都为日后裴门仕途的顺达奠定了重要基础。这种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亲缘关系促使了裴氏的长盛不衰。
2、家风纯正、奋发进取、精忠报国
裴门严于治家,刻于修身,推崇进步,从事《裴氏家传》、《裴氏世谱》的编撰续碑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他们详细记载了先人的功德业绩,年节清明,全族聚集在祠堂,族长向后人讲述祖先的事迹,昭示后人严守祖训,自强自立,形成一种可贵的裴氏精神。裴氏推崇“自立求功者荣” ,“因袭获爵者耻”的精神,在封建社会文化政治氛围中自成一体,坚定远大理想,执著追求,百折不挠。裴氏族人公忠体国,不管任何时候,赤心忠于朝政的初衷,“治国平天下”的信念都不会改变。
3、尚清廉、肯创新、勇于开拓
裴氏家训中有“民为邦国之本”。廉洁从政,仁而爱人,是诸多裴氏人物的共同特点。裴氏人物守规矩而不拘囿于传统,各有建树。有学者总结说:“从政者,仁风广布,民望日隆;从军者,孙吴伟绩,勋章露布;从学者,鸿才卓越,龙腾文海;从商者,骏业鼎新,大业鸿升;从艺者,炉火纯青,燕誉高翔”。裴门折射出的是一条人才成长、绩业成功的轨迹。
4、其他原因
还有人认为裴柏村风水好、人杰地灵。革命家陶鲁笳曾赋诗有云:“裴氏宰相六十五,出生一门世罕见,九凤朝阳天赐美,千年奇柏游人恋。”有学者总结说:“裴柏采天地之灵秀,沐日月之精华,龙凤呈祥,风水独特”。当然,这种说法无法立足于裴氏兴盛的原因探究之中。
所有这些,都是曾经研究裴氏家族的人们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得出来的重要成果。对于裴氏家族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之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裴氏能够延续如此长的时间而经久不衰呢?在我国封建社会,名门豪族为数并不少,然而相同的体制,相似的环境,联姻、世袭、自强不息、清廉、创新几乎是每个家族都有或都可以做到的,为什么单单裴氏家族能够一直将一种繁荣延续下去呢?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好奇和要加以探究的。
河东是一片文化蕴底十分深厚的土地,在这里产生了农耕文明,河东地区在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当然也记载着河东裴氏这一名门的兴盛繁荣。而河东裴氏能够独占鳌头,代有伟人,彪炳史册,绝无仅有,这纵然与河东大地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
教育,在裴氏家族的兴盛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裴柏村,很多村民家大门楼中间挂着红绸子,这是裴柏村特有的“挂旗”风俗,谁家的孩子出生,孩子的姥姥家要给孩子挂旗。所谓“挂旗”就是将写有“济世栋梁”、“自强不息”、“建国英才”等话语的红绸布挂在大门楼中间,并将书写用的毛笔、砚台一并奉送,最后在大门两边栽种竹子,寓意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成为有才有德之人,以激励后世子孙。还有,孩子生下三天要“草”,“草”出自于唐朝末年,即用带根的谷草,分作十把,交叉扎住,成为一块方格窗户,表示草木之人经十年苦读,也可以金榜题名。当然,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裴氏家族在重视教育方面,有着很深刻的感悟和优秀的做法,表现在很多方面。
另外,欧洲一些学者曾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都已经消失,唯独中国存在。大家探讨其原因,结果是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且能代代相传。这个研究结果得到我国诸多智者大德的认可。
首先,裴氏家族的教育形式在横向方面,主要体现在重视家庭教育上。
包括幼儿教育和少年教育。甚至于包括胎教,胎教其实源于我国古代。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列女传》中记载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裴氏作为大族,必然会注重胎教,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家庭教育的基础首要来自于母教。所谓““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母教在上古中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刘向《列女传》记载的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以及孟母堪称中国母教的典范。并且在中华诸家族中影响深远。在数千年的家族承传上女性的大任一直是以相夫教子为天职的,而裴氏家族更是承继了这种优良传统。
裴让之、裴诹之、裴谳之、裴谋之、裴讷之、裴谒之兄弟六人,虽然自幼丧父,但是在母亲辛氏的悉心教育下,个个勤奋好学,精通诗文、富有才情,在事业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能把六个孩子培养成名人,即使在今天也有困难,更何况在古代。能够出现这种状况,绝非偶然。
南朝裴子野出生后母亲病逝,其祖母殷氏“柔明有文义,以章句授之”,年轻时就任南齐武陵王左常侍,后编《宋略》。这和河东裴氏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不无关系,小小年纪,有此成就,神圣的母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裴氏家族中成为了一种传统和延续。从裴氏的家规家训中最能体现,有人整理过裴氏家训,尽管不是很全面,但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裴氏的家规家训很多,但就河东裴氏家训主要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具体包括“一、敬奉祖先:慎终追远,木本水源。生事死葬,祭祀礼存。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二、孝顺父母: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跪乳反哺,物类犹然。况人最灵,孺慕勿迁。三、友爱兄弟:世间难得,莫如兄弟。连气分形,友恭以礼。同心同德,团结一体。姜被田荆,怡怡后启。四、协和宗族:曰宗曰族,一脉相传。勿事纷争,和谐齐贤。尊卑长幼,伦理秩然。远近亲疏,裕后光前。五、敦睦邻里:同村共井,居有德邻。相维相恤,友助和春。勿生嫌隙,有礼彬彬。基层良风,家国亲仁。六、立身谨厚:谨身节用,明刊孝经。武侯谨慎,昭若日星。厚德载福,宽让能宁。谦虚自牧,喜怒不形。七、居家勤俭: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惜时爱物,居安乐天。八、严教子孙:家庭教育,立人丕基。诲尔谆谆,性乃不移。谨信泛爱,重道尊师。传子一经,金玉薄之。九、读书明德:人不读书,马牛襟裾。学而时习,其乐有余。一技专长,生计无虞。立达希贤,典型规模。十、惇厚戚朋:朋友五伦,以德辅仁。益友损友,择游宜珍。戚党姻亲,和洽如春。岁时伏腊,晋接礼宾。十一、慎重言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圭玷可磨,言玷永伤。驷不及舌,语出须防。少说寡祸,发言有章。十二、讲求公德:置身社会,公德第一。爱惜公物,遵守序秩。时时警惕,留心错失。祛除自私,免贻人疾。”
另外,还有“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的家戒以及“敬老尊贤就有德,不凌弱小与残障;礼尚往来重仁义,毋分厚薄存炎凉”的治家格言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标准对于裴氏家族兴盛所起的作用。家规家训教育作为幼儿和少年教育的主要内容,严格持续到十二岁。裴氏家族很多均是幼儿时期就开始家规家训教育的。南朝史学大家裴松之的祖父裴昧官至东晋光禄大夫,父亲裴珪,官居正员外郎,因此裴松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文籍,立身俭素,”百代之后,裴松之的大名芬芳愈浓。北魏时的裴宽出身名门望族,祖父与父亲都在朝为官。淳厚的家风,造就了他堂堂正正的风骨。裴宽饱读诗书,博采众长。年方“弱冠”之龄,才学为人,双双享誉州里。我们在研读《裴氏春秋》和《裴氏人物著述》时,可以发现写到裴氏人物时,大都在其叙述中提到一种精神:聪明好学。这貌似是有天赋,其实教育才是关键。
其次,裴氏家族在其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在强化教育。在唐代,推行科举制度,不论是士族地主还是庶族地主,都必须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择优录用,才能进入仕途。因此唐代的名门望族要想将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变成政治上的优势,就必须强化家族教育,以促使自己的子弟能够顺利地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层。河东裴氏也不例外。裴氏不仅注重幼儿和少年时期的教育,更加注重少年以后的强化教育。“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补弘文生,休瀚,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裴炎在弘文馆一学就是10年,博览文史坟籍,尤其精通《左传》和《尚书》。在科举考试中,他中明经,历任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北魏的裴延隽,不仅自己注重自身教育的强化,还劝说当时的世宗要不停地读书,不断地受教育,世宗接受建议,为北魏的强盛从深层注入了活力。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或氛围、或家规、或者说自己的天资。裴氏族人从一出生便开始进入良好的教育轨道,而且沿着这条轨道,秉承儒家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终身学习理念,历经少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他所受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换句话说,他们一生都很勤勉好学,这和整个家族的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第三,从纵向方面来讲,裴氏家族的教育是一种传承教育。这种教育在裴氏家族中,形成了带有鲜明家族个性色彩的独特教育内涵,通过不断地积累,不断传承,最终积淀为家族个性文化传统。“裴果,字戎昭,河东闻喜人也。祖思贤,魏青州刺史。父遵,齐州刺史。果少慷慨,有志略。”裴果作为将门虎子,承袭了先辈高贵、果敢的血脉,年少时就具有非凡的气概,过人的胆略。公元532年,裴果作为北魏的前将军、乾河军主,后改任阳平郡丞,勇冠三军,才治五州。应该说这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继承。南朝梁国裴氏“史学三杰”之一的裴子野,他的曾祖父裴松之,是南朝刘宋太中大夫,所注《三国志注》成为不朽的历史文献。他的祖父裴骃为南梁中郎外兵参军,所著《史记集解》千古流芳。他的父亲裴昭明,官至通直散骑常侍。裴子野有史学著作兼文学著作的《宋略》。其祖孙三人史称“史学三裴”。北魏裴良,孝文帝时任北中郎功曹参军,号称“明哲”,他有八子,号称“裴门八虎”,均为人杰。“裴汉,字仲霄,裴宽弟,河东闻喜人也。?操尚弘雅,聪敏好学。”宋朝一代能臣裴庄的曾祖为后唐昭州刺史,祖父裴远为河东观察支使,父亲裴全福为陕西户县令,自己也登进士第。唐代裴倩,祖父是裴光庭,父亲裴稹为尚书。裴氏的这种仕途传承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传承。在继承中,裴氏族人一直没有放松积累和改进教育的形式,始终以重视教育的理念鞭策自己,为裴氏家族的繁盛增添着新的光辉。
教育,在裴氏家族中是独特的,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
在教育内容上,裴氏博学尚儒。河东之地是古唐所在地,儒家礼乐文化源远流长。西晋时,史称“河东特多儒者”。在一种良好的儒家氛围之中,裴氏家族的人,考古宏。多博学尚儒之才,教育的根本乃是培养德行。裴氏作为河东名门,很好地践行着儒学的精华,更直接一点说,裴氏进行的教育正是一种德性教育,一种孝悌之教。儒学讲“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以看到,孝为八德之首。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悌之教如果做好了,家族必会兴旺。《孝经》上也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裴氏孝悌做得相当好,遵循了“孝子出忠臣”的古训。裴守贞“事母至孝,及母终,哀毁骨立,殆不胜表。复事寡姐及兄甚谨。闺门礼则士友所推。”裴敬彝,“其母死后,建庐舍于墓侧,昼夜哭泣,直至双目失明,他兄弟人人都以孝悌著名,有诏表其门为‘义门裴氏’”。后赵重臣裴宪年少聪颖,悟性极高,喜好交往,轻财好义,放荡不羁。到了弱冠的年龄,家教严格,他转而推崇修治儒家学说,好几年足不出户,变得谦虚谨慎,开始注意抑制自己的意气,于是显得威严庄重,令人望而生畏。裴宪在朝廷能保持沉默,从来没有因为功名利禄而萦怀。因为德高望重,动辄就被朝廷尊崇礼遇。清代的裴袠为唐晋国公裴度之后,裴氏世有清德,经过六代传到他的高祖裴洲,因德行高洁,赐为儒官。裴袠从儿时起就被教导要侍奉父母,兄宽弟让,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法。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六年,他考中进士,加之他家学风厚重,他的学问日进,然而为人处世,肃穆简洁,专心研读《周礼》和《孝经》,整理父辈们的著述,为教育后世子孙尽心尽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裴度。根据其事迹编写的剧本《裴度香山还带》就是讲了一种道德和命运的较量,裴度家道中落,栖身香山寺,贫寒交加,相士无虚道人断说裴度定然有大灾,裴度不以为然,第二天到寺庙发现一条玉带,于是等待失主,经裴度核实无误,赶忙交还玉带,送来人出寺庙,刚走出庙门,破庙墙倒屋塌。道人端详裴度,告诉他是因为有了阴鸷才会大难不死。古人都以为是裴度的善良、广积阴德救了他,但更是裴度的德性救了他,并让裴度从此飞黄腾达。
除了儒学,裴氏家族也把道家玄学纳入教育内容体系,裴徽是裴氏家族谈玄人物之祖,他非常善于谈论《周易》和《老子》,为魏晋时的清谈名家。裴遐善言玄理,言辞清畅,泠然如琴瑟,尝与河南的郭向谈论,一座皆服。与谈玄相适应,裴楷的举止已有玄风中人的特色:风神高迈,容仪俊伟。裴徽善谈清玄,门第绵延兴旺,在乱世纷争的社会,谈玄可以躲避政治冲突,保护门第安全,在政治斗争复杂之时,有保全门第之功,这也是裴氏家族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后来,裴氏人物谈玄已不再是为了摆脱权力斗争,而是把谈玄作为一种门第的标志,以维系家族的社会地位。谈玄也是裴氏家族进入哲学思辨高层文化的标志,还是“明哲保身”、“无道则隐”的一种高智慧。恰是这种教育,使得在魏晋动乱的时代,唯裴氏独盛。
另外,裴氏家族还讲究致用之学,致用是农耕文化决定的一种品质,也是河东文化的一大特色,河东裴氏受河东文化影响和熏陶,在教育之学方面表现出重视致用之学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裴秀身上。裴秀被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他著有《禹贡地域图》,基于实用的目的,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地图的制定。其子裴頠继承其父的科学精神,建议改革度量衡。这种求实、认真的致用之学教育,从侧面对于裴氏家族的兴旺有很大作用。
在教育方法上,河东裴氏家族更多的是一种言传身教式的教育和浓厚家风学风的氛围教育。裴氏家族中,无论贫穷富有,崇尚节俭的风气由来已久而且一直发扬光大。“裴昭明家境贫寒,但他不贪暴利,为官清廉,靠微薄的俸禄持家生活。“齐武帝曾赞叹说:‘我不黯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裴昭明常对人说:‘人生何事须聚藏,一身之外,亦复何须?,’终身不治产业。”河东裴氏自觉地接受了河东文化的尚俭习俗,并以俭素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古德云:“身教者从,言教者讼”,裴氏先辈为后代裴氏族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使门第福祚绵长。“裴倩出身名门,其祖父裴光庭曾任宰相,其父裴稹做过尚书。裴倩久沐名门之风,天资聪颖,虚怀若谷,知书达理。”裴氏为官多清廉,北周裴侠为官期间,以身作则,爱民如子,身为地方最高长官,一日三餐仅是大豆、小麦、盐、菜之类,百姓、官吏都深深地爱戴他,有歌辞说:“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魏文帝曾让裴侠单独站在一边,对其他牧守说:“裴侠清正廉明、谨慎奉公,在这方面他是天下第一。你们中间如果有人自认和裴侠一样,可以过去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为,自此,满朝文武尊称裴侠为“独立使君”。裴侠不仅自己清正廉洁,还热心于教导后人。在闲暇时间,写了《贞侯潜传》,追述裴氏的廉洁之风,教育后人。
在教育方法上还表现为一种在宦海中审时度势的为官技巧。三晋多权变之士,从政者不得不以权衡形势来保存自己及家族的生存,以达于时局。三国时的裴潜就是此种人,他生逢乱世,冷静观望,伺机而动,早就看出刘表不图进取,胸无伟略,经过审时度势,他当机立断,离开刘表,南下长沙,投奔曹魏。裴潜的家教很严,俭朴之风上下相效。史书记载说,他一家大小,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其良好的家风熏陶和裴潜以身作则的带动之下,他家满门栋梁:二弟裴缉为工部尚书,三弟裴绾为尚书令,儿子裴秀为尚书仆射。有人称其“一堂父子三宰相”。此后两千年间,此门人才辈出,代有英杰。裴矩,侍隋唐两代三帝,善于投皇帝所好,同时关心民间疾苦。隋朝建国之初,他屡建奇功,为隋效力。隋末,他眼看江山不稳,便放弃忠谏,一心向民。唐初,他又积极助唐。这对于家族的安稳起到了很大作用。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与众不同使得裴氏家族在两千余年的繁衍发展中特行立独行,长久不衰。我们不得不说裴氏在教育方面的确有其独到的见地。正是这种教育,促使裴氏的繁荣一直延续不间断。
教育的形式也好,内容和方法也好。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得以体现。裴氏家族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革命家陶鲁笳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统一家史严加教,发愤图强靠自谟’,裴氏家族不断修订和完善家史、家规,一面严格家教并按家规严格执行家法;另一面,又鼓励子孙,靠自己的努力发奋图强,不要只靠祖上功德的庇荫。这样就把严和宽辩证地结合了起来。这可能是裴氏家族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裴氏对于教育所持的一种态度是大度、包容和严谨,能够通儒明道,严厉有加。裴让之母亲在其夫不在的情况下将其六个儿子教育成人;开国宰相裴寂也是自小丧父,其兄严谨教育,把他培养成人;唐中期名臣裴倩出身名门,祖父裴光庭、父亲裴稹,也对其严加教育;裴倩的儿子裴均后也光大门楣,官至宰相。裴氏一门,无论出身如何,条件怎样,教育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多裴氏族人能够重视教育,能够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包容的思想进行教育,这是关键。
总之,河东裴氏名人数不胜数。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之,但是随便拿出一个名人进行研究,都很难超出其独特的教育形式、非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对待教育切实到位、恒久延续的严谨态度。也有人问,在其他家族也有这些教育,为何没有出现繁荣?这正是我们这篇文字探讨的目的之所在。裴氏的家庭教育比起其他家族更为典型,而且其执行非常严格。恰恰是这些方面的合力造就了裴氏这一独有的文化现象。
当然,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我们说裴氏家族经久不衰,繁荣昌盛,并不是说裴氏家族所有的人都毫无瑕疵。而是大多数裴氏族人都能够克勤克俭,发愤图强。在裴氏家规中有规定,凡是有辱裴氏门庭门风的裴氏族人,去世以后不得葬于裴氏祖茔。这是如今的凤凰原为何并不是存有全部裴氏家族墓碑的原因之一,也是裴氏优化家族的有力措施之一,还是裴氏家族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近代以来,裴氏家族没有能够声明显赫。这是因为,第一,“家族”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名词近代以来正在慢慢消失,裴氏家族的分布更为分散,而且裴氏家族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也有其由盛入衰的过程。我们不否认其现在的衰落,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其曾经延绵了那么久的辉煌。第二,在历史上那么多和裴氏一样的家族,而为何只有裴氏能够延续。这值得我们思考。第三,近代以来,裴氏家族的兴盛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没有那么显赫,相对衰弱而已。世界闻明的考古学家裴文中,弃暗投明的将军裴昌会,女中豪杰裴溥言,革命先烈裴崇纲,老干部模范裴忠治,当代将军裴九州,当代杰出人物裴丽生,上将裴怀亮,科技神童裴益川,农民企业家裴正成等等,裴氏还是有很多名人出现的。而且裴柏村的孩子有一种“人能一之,吾能十之”的拼搏精神,最近几年,被称为“宰相村”的裴柏村考出了五六十个名牌大学生,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由此观之,河东裴氏家族盛况并未消失,只是没有以前繁盛而已。况且,超乎特定历史之外,何谈家族繁盛。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裴氏之衰也可以折射出世道之衰,文化之不振,家道传承的断裂,缺乏必要条件的人、事、物,其结果显而易见。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裴氏的辉煌以及其对现代的影响。尽管裴氏似乎表面辉煌不再,但其遗风遗骨仍存,深植于裴氏族人心中的根永在。
裴氏家族代有伟人,历久不衰,裴氏家族文化内涵广博,寓意深厚。尽管时代不同,但有一些需要继承和深思的东西。很多人也在研究裴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来明确指出河东裴氏经久不衰的原因,只是在顾炎武先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研究。而了解其根本,方能把握其要旨,也才能鉴古知今,古为今用,否则就没有意义而言。对于一个人来讲,对于自己的子女的教育,我们可以从裴氏家族中有所借鉴;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讲,要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如何能安邦治国,如何探讨人才的产生、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进而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而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一种教育的断代以及德性教育的缺失。教育在于育人,育人是为修身齐家,有家方有国,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大,“家和万事兴”,国和谐、家和谐,根在教育。这正是河东裴氏家族经久不衰根本原因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繁盛的河东裴氏,昌盛延绵千年,秘诀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多,而且很多人总结的都有道理。历史因素、地理位置、联姻、世袭、自强不息、清廉、创新,固然是其重要原因。但是裴氏家族经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育,包括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包括形式和内容以及裴氏族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这许多因素的巧妙结合和充分落实、发挥。总之,经久不衰,根在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正是一系列严谨的家庭教育机制和正确、得体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从根本上促进了裴氏家族的千年不衰。裴氏兴盛,家庭教育,家道传承,功不可没。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01:40 , Processed in 0.0813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