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28|回复: 1

[史料] 池家坟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6
发表于 2019-2-12 14: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月庵  故址在今中牟县城东12公里处,仓寨乡小李庄北。其地原为池家坟,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观音庵,匾额为"水月庵"。中牟名士张林宗撰有《创建水月庵记》及《水月庵命名记》碑文。旧时,该庵为汴城至中牟行旅宿止或官吏来往下榻之处,壁间题咏甚多,清初名士沈荃(江苏华亭人,官詹事府詹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作《乙亥夏从汴回憩水月庵》诗云:"绀阁临平野,金镫照上方。寺幽宜水月,僧老话沧桑。竹外薰风细,松间月影长。熙然此暂憩,身世入清凉"。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14: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圃田泽
   位于中牟与郑州之间、今中牟县城以西至郑州市郊。为古豫州之大泽,天下九泽之一。春秋时曾名原圃,战国又名囿中,面积"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二百余里"。自战国魏惠王引黄河水入泽,又掘鸿沟下注颍水后,泽面逐渐缩小。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徒道中牟,淤为平地。
鸿沟
   战国时期魏国河渠名。故道自今荥阳县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南下注于颖河。《竹书纪年》称"大沟"。《史记·河渠书》称"鸿沟"。《汉书·地理志》称"狼汤渠"。《后汉书·郡国志》称"鸿沟水其后,汉之狼汤渠、鸿沟水、渠水,隋之通济渠,唐之广济渠,宋之汴水(亦称汴河)虽有各时期的疏浚、整修、扩展和部分改道,但在郑州、荥阳、中牟境内基本上与鸿沟合。
牟山
   在中牟县城北2.5公里。为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双方修筑的土山,也即军事攻战防御工事的遗存。明正德十年(1516年)《中牟县志·山川》载:"牟山,在县治北五里,高十丈余,延数十里,上建牟山庙,县之得名于此"。这是此"牟山"之最早称谓,也是讹称。其实不是"县之得名于"牟山,而是牟山得牟于县。明末没于黄水。山上旧有名山庙,后演为明山庙。今县城北明山庙村即因其名。
鲁恭祠
   位于中牟县城西北10公里处,刘集乡鲁庙村。亦称鲁太师祠,系为纪念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中牟令鲁恭所修,建筑年代无考。《水经注·潧水》中记载(清水)乱流,东迳中牟鲁恭祠南",即指此。明、清时有正殿、拜厦、寝宫、廊房等建筑,后屡修屡圮。今存寝宫3间、系清代修建,门上壁嵌"鲁太师祠"横额。明·于谦有《鲁令祠》诗云:"长民曾羡鲁公贤,民物熙然各遂天。境外遗蝗徒扰扰,桑间驯雉自翩翩。闾阎风俗犹前日,史传声华纪昔年。寄语郎官勤抚字,循良衣钵要人传。
永福寺
   位于中牟县城南23公里处,三官庙乡后段村西侧。因所在地旧属高黄保,故又称高黄寺。创建于唐代,寺内石佛上刻:"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造"。明嘉靖年间僧人广通重修、万历八年(1580年)僧人常训等重修。原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禅堂、山门等建筑,旁建关羽祠、碧霞元君祠。中华民国年间多次拆毁,今仅存天王殿3间,门前古槐树一株,胸围5米、树龄500余年。
水月庵
   故址在今中牟县城东12公里处,仓寨乡小李庄北。其地原为池家坟,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观音庵,匾额为"水月庵"。中牟名士张林宗撰有《创建水月庵记》及《水月庵命名记》碑文。旧时,该庵为汴城至中牟行旅宿止或官吏来往下榻之处,壁间题咏甚多,清初名士沈荃(江苏华亭人,官詹事府詹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作《乙亥夏从汴回憩水月庵》诗云:"绀阁临平野,金镫照上方。寺幽宜水月,僧老话沧桑。竹外薰风细,松间月影长。熙然此暂憩,身世入清凉"。
孔子回车处
   在中牟县城东北15公里接朱固村南。《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微肥过宋适郑,与弟子相失,回车去陈。相传,其回车处即此。旧有夫子回车庙,因黄河泛滥庙毁,重建于东漳寨内,今基址尚存。
   民间传说有孔子遇项橐回车一折。南岩一村童项橐,路撮土筑城为戏,孔子车马至此,子路下车令其躲路,项橐说"只有车躲城,哪有城躲车之理?"孔子闻其村童出语不凡,乃下车与之交谈。项说:"子为圣人当无所不知,请问二事,望答之"。项问:"鹅为什么声音宏大?"孔子答:"鹅项长,故叫声宏亮。"项对曰:"青蛙项短,何以宏亮?"孔子无以对。项又问:"松柏为何四季常青?"孔子答:"树心坚实,故四季不。项对曰:"竹子空心,为何亦四季不稠?"孔子曰:"难言"。随令回车躲城。此典故流传甚久,只作孔子回车一美谈。东漳村旧有孔子回车庙。
曹公台
   亦称中牟台、官渡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4.5公里处,大孟乡大衡庄东南。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所筑。清雍正年间进士桑调元有《访官渡》诗云:"官渡知何处,苍茫想旧城。曹袁遗垒处,烟雨绿芜平。大地几龙战,空天一鹤迎。无穷家国事,物外讵关情。"(详见《官渡之战遗址》条)
任城王台
   故址在中牟县城北约1.5公里处。三国·魏时曹楷建。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封其三弟曹彰为任城王(今山东省济宁县)。黄初四年曹彰死,其子曹楷徙封中牟,称中牟王,后又以曾改封任城国王,故称任城王台。台高三层,亦名层台。《郭公世语》:"晋永嘉三年(309年),中牟县城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止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兴之端。"
   祈雨台
   在中牟县城南19公里黄店村西侧。相传,宋太祖曾于此祈雨,故名。旧时台高2米,周10米,东侧有石桥,名太祖桥。今桥废,台基尚存。
愁台
   故址在中牟县城北12公里处,大孟乡万胜村东南隅。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名存勖)与明宗(李克用之养子、名嗣源)争夺皇位。北宋尚书度员外郎梅尧臣有《愁台》诗云:"颓垣断堑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卸黄花。"
清康熙帝御书碑
   原在中牟县城西10公里鲁庙村冉太史今祠毁,碑存于大冉庄,上镌康熙帝为冉太史题诗,文曰"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中牟县的九沟、八泽、三十六陂
  九沟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九沟"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敲胫沟(在县西南三十里)、蓼沟(在县西二十里)、渡母沟(在县西三十里)、丈八沟(在县西二十里)、老鸦沟(在县西北二十里)、金线沟(在县西北十里)、挂金沟(在县北二十六里)、辏沟(在县东二十里)、清塘沟(在县南六十里)。
   八泽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八泽"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东泽、西泽、南泽、北泽(俱在县北二十五里)、皛泽(在县南六十里)、蓼泽(在县西三十里)、雁泽(在县南三十里)、蔡泽(在县东南十里)。
   三十六陂 据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三十六陂"之名如下:大灰陂、小灰陂、大限陂、大黄陂(俱在杨桥梁,即今杨桥村附近)、大黑陂、小黑陂、小长陂(俱在永安保,即今娄庄附近)、三驼陂、大长陂、大师陂(俱在南梁保,即今刘集附近)、白顶陂(在鲁村保,即今鲁庙村附近)、大官陂(在万胜保,即今万胜村附近),白墓陂、港稍陂、桑家陂、时家陂、大人陂、大汉陂(俱在淳泽保,即今白坟村附近),梭子陂(在古墙保,即今贺岗附近),黄家陂、焦家陂(俱在韩庄保,即今韩庄附近)、东吴陂、西吴陂、大匮陂、刘家陂(俱在高家窝保,即今水溃村附近)、白沙陂、蓼泽陂(俱在白沙保,即今白沙村附近)、王河陂、正礼陂(俱在盖寨保,即今邵岗附近)、蔡家陂、赵汉陂、兽头陂、母投陂(俱在新兴保,即今八岗附近)、稻畦陂、马长陂(俱在三异坊外,即今县城附近)、雁泽陂(即土山保,即今土山店附近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7 05:08 , Processed in 0.05772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