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29|回复: 4

[谱学知识] 北师大陈家伟团队发表在《体质人类学》上的《从同姓率...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8-12-21 09: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4-2




《A study of surnames in china through isonymy》

Abstract

The isonymy structure of 1.28 billion people registered in China's National Citizen Identity Information System was studied at the provincial, prefectural, and coun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levels. The isonymy was 0.026 for China as a whole. The average value of isonymy was 0.033 for the 30 provinces, 0.035 for the 334 prefectures, and 0.040 for the 2811 counties. The isonymy in China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finding may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low number of surnam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wo regional features can be identified from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of isonymy. One feature is tha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d the lowest values of isonymy at both the provincial and county levels. The second feature is that most countie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of isonymy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provinces with high propor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According to the dendrogram of surname distances, several clusters could be identified. Most provinces in a cluster were conterminous with one another. The one excep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demic migration called “braving the journey to the northeast of China.” Isolation by distance could be detected becau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ei's distance and the geographic distances at the provincial, prefectural, and county levels were 0.64, 0.43, and 0.37, respectively. Human behaviors in Chinese history that may have caused these resul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cluding cultural origin, migration, residential patterns, and ethnic distribution. Am J Phys Anthropol, 2012.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演变揭示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姓啥隐藏遗传密码

  可借此追踪世系,解释“闯关东”等历史现象

  日前,知名的人类学研究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注:此原文妓者译成了物理人类学,特此修正)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这项有趣的科学研究显示,依据2007年人口统计,中国12.8亿人口只有7327个姓氏,其中85%人口只用100个姓。而这最常用的100个姓氏中有97%记载始于东周。同时,由于姓氏继承于父系,延续了Y染色体,因此作为一种遗传印记,姓氏可以帮助科学家追踪世系,并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比如上世纪的“闯关东”等。

  85%人口集中最常见100姓

  一项科学研究给出的答案:12.8亿中国人共有7327个姓氏。

  4月份,国际知名的人类学研究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同上,已修正)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同姓率研究中国姓氏》的论文。这篇论文亮点在于利用同姓率(isonymy)理论,分析了包含12.8亿中国户籍人口的姓氏信息数据,并提供用姓名来研究人口结构的方法。论文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艳、陈六君、陈家伟博士和中国科学院的袁义达教授共同完成。随后,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网站和著名科学新闻网站“科学日报”也对论文进行转载。

  “就姓氏而论,中国人是比较独特的。实际上,100个最常见的姓氏占了85%的人口”。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陈家伟博士对记者表示,相比于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国家,中国姓氏更为独特,由于姓氏多为单姓汉字,因此中国姓氏相对较少。

  同时,受儒家文化等原因影响,中国拥有4000年的姓氏记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自900年前的宋朝以来,姓氏分布保持了一贯性。其中在中国人中最常见的“王、李、张”三大姓氏在宋、元、明和现代分别约占总人口的21%、17%、18%和21%,相对稳定。

  迁移造成长江流域姓氏多

  据陈家伟介绍,这项研究开始于2007年,论文研究的12.8亿人口姓氏数据来自于国家身份证信息中心。“我们接收的数据已经是先以县为单位的姓氏数量分布,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只是在县的基础上进行省、市的归类。”

  所谓“同姓率”是指在一个群体内随机相遇的两个人都姓同一个姓氏的概率。一般来说,同姓率越小,表明一个地区的姓氏多样性高。由于姓氏通过父系得到继承,可以将它们视为Y染色体基因的标记,因而将姓氏当作遗传印记,将有助于帮助理解人口迁移的作用等遗传历史结构。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姓氏中,有97个姓氏起源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集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但研究团队发现,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同姓率小,姓氏多样性高。
  该团队分析是由于历史上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造成的,由当地居民和历史迁移人口组成,构成了姓氏的多样性。

  “战争之后,人们会往富饶地区去,和原有居民形成了混搭,因此这个地区人口比率小”。陈家伟说。目前在长江流域最常见的陈、李、黄三个姓氏本是发源于中原地区,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向南方迁移。

  “遗传距离”解释“闯关东”

  此外,该研究还计算了中国各省级地区在姓氏上的“遗传距离”。例如北方的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与青海的“遗传距离”较小,人口相对稳定,而在历史上人口迁移大的南方的广东和福建、浙江遗传距离较大。此外,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与东部的山东省之间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但他们的遗传距离却很小。研究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熟知的历史性大迁移“闯关东”,在这一过程中,共有2000万人口迁移到人口稀少的东北三省。

  该研究认为,现代中国的总体姓氏地理分布与人口结构是漂移和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结果,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大中华文明区域中心。“最明显的趋势是比较少的姓氏数量及其距离隔离,这两者都表明了中国姓氏的历史稳定性”,陈家伟总结。“中国姓氏的历史传承从未停止过,经过数千年的姓氏演变,漂移与人口迁移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家伟袁义达等发现姓氏有助理解人口迁移


本报讯(记者陆琦)姓氏能够告诉我们有关社会文化、遗传学与历史的什么信息?由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博士陈家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领衔的团队发现,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科学家得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上。

中国姓氏经历了大约4000年的演变,受儒家文化影响,通过世代传承得到很好保存,其分布也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汉字较少,12.8亿中国人共有7327个姓氏。其中,100个最常见的姓氏占了人口的85%,姓氏相对集中。

“相比于大部分其他国家,中国姓氏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与遗传信息。”陈家伟说。

陈家伟及其团队利用同姓率方法分析了12.8亿中国国家居民身份证信息数据,在省、市、县三个层次上研究了人口结构和演化规律,以及基因漂移和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结果显示,最高水平的姓氏多样性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省和县的层次上都具有较小的同姓率。这归因于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得这一流域的人口主要由当地居民和历史迁移人口组成。

虽然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东北三省与山东省之间的遗传距离却很小。这是由于人们熟知的历史性大迁移“闯关东”,在这一过程中,共有2000万人口迁移到人口稀少的东北三省。

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的居住习惯相对固定,距离隔离比较严重。现代中国的总体姓氏地理分布与人口结构是基因漂移和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结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大中华文明区域中心。

“中国姓氏的历史传承从未停止过,经过数千年的姓氏演变,基因漂移与人口迁移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陈家伟说。

***************************

其实我认为对于长江下游而言,谈同姓率光省、县一级还不够,或许镇一级的更准确些。最高的姓氏多样性,在北方则应以山西、河南两省为最。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詹、翁、饶 在 徽州 江西 也较多的。 连、庄、谌、尤、游 才是典型的闽人姓。郑 在 佛山、江门、壮族 都多,不算典型闽姓。

简、尢(不是 尤)、卓 在 顺德 番禺 多。韦 是三水大族,中山也较多。

盘、蓝、龙、凤  这几个姓在 天河(旧属番禺县)的 龙洞 岑村 本地原居民比较多;盘、蓝 长得较白,圆脸型,矮胖身材;龙、凤 肤色较黄黑,长脸型,矮瘦身材,鼻形尖削,眼型很奇特,我无法形容,自己搜北美lakota酋长high bear的图片。

龙洞 岑村 还有姓 樊 的本地人,繁衍约两千人,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从 菏泽、聊城 迁来,祖上可能是做茶叶生意。

池、明、谈、仇 在本地人也有一些分布。有些本地的池姓是由 迟 姓改过来的。有小学同学姓池,但他不愿公开相片,请想象,将 尉迟琳嘉 的下巴改成方形,鼻梁再捏窄长点,然后加多点络腮胡,就是他的模样。

卢、范、苏 是典型的土佬(含壮族)大姓。苏 在闽南也多。

全 姓在顺德有,车 姓在城中村本地人有,全、车 两姓的本地人给我感觉是长得像朝鲜;

单、原 两姓在 增城 南海 都有,长得比较本土,不北相;

桂 主要聚居在越秀老城区,祖上可能是清代从江西迁过来;

佘(不是 余) 多分布在中山;

石牌 杨箕 猎德 这些珠江边城中村的本地人姓氏很有意思,戚、姜、隋、董、姚、邵 这些土佬族群中较少见姓早在唐代甚至 隋 南朝 就已经迁来定居了;

屈 在番禺;伍 在江门;

危、骆 在花县(花都),我没见过姓 危、骆 的外省人;

劳 在鹤山和在广西都见过,没见过姓 劳 的外省人;

也没见过姓 岑、欧 的外省人;

只见过一个姓 欧阳 的湖南人,佛山江门倒是很多人姓 欧阳;

姓 姬 的本地人见过一个,黑瘦,不高;

认识的 汪、童(改自佟) 本地人都是满族;云 姓聚居在顺德罗亨邨,自称是蒙古后裔,不知同 妘 姓有否关联。

应 在三水,向 在清远和汕尾,颜 在汕尾,都比较有特色,但并非独有。

客家有姓 吉、房、官 的,但看过照片,三姓人均长得土著。

古 是 客家、土佬、瑶族、闽中 共有的特异姓。练 集中分布在西部的客家族群。揭 也是集中分布在 廉江、合浦 的客家族群,虽然揭氏族谱自称郡望在揭阳,但揭阳没有姓揭的居民。

潮州人姓 蚁、鄞、泊 的都见过,是以前的同事。

东莞有姓 香 的。

植 姓在三水至邕宁的西江沿线比较多。

姓 容 的人全部在土佬族群,郡望可能是玉林的容县。

刘傅、刘观、康有 等联式复姓在 茂名 钦州 ,比较有特色。

列 是 增城 的一个大规模集中繁衍的特色姓,可能来自少见于史载的 列子,我没见过珠三角以外姓 列 的人。

源 是鹤山特色姓,祖上是拓跋鲜卑 元 氏,源 姓居民集中居住在霄乡,霄乡跟我们谭家祖村是邻村,渡过小溪对岸就是了。

湛 也是 增城的特色姓,他们向西迁徙到 湛江、防城。

招 是 南海佛山 的特色姓,向北迁徙到 韶关。 招 姓人比较有商业头脑。

提到北迁, 郴州 永州 也有一些姓 邝 的居民,可能是从古代珠三角北迁过去的。

貌、沓、陀、翟 等姓,是聚居在两广交界的鲜卑后裔,人数较少;其中 翟 姓在现代黄河流域常见。

潦、仪、誉、海 等姓,未曾见过,不好评论,史书称这些姓出自南海郡。 明朝的 海瑞 是海南岛人。网上只搜到一个姓 誉 的柳州人。

员(读yun),异体字是“贠”,员 姓居民过去曾聚居在 员村,在珠江畔,员村 旁边就是 猎德 石牌 杨箕 等城中村,本地人早在二十几年前已基本迁出,难以追踪。现在的员村住满了外地人,人口密度爆棚,治安卫生环境堪忧。   

布(boux)、老(rauz)、鸡(gaeq)  是佛山的土著姓,这几个姓的人我都见过,长得非常另类,不同于任何已知的黄种人类型,但又没有“矮黑”特征。 认识一个 布 姓男孩,肩膀较宽,186cm,方形下巴起个二叉,但完全不是北相的类型,很奇怪。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1:29 , Processed in 0.1007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