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433|回复: 1

[人物] 池春新:精雕细琢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8-12-1 18: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湖北孝感晚报2018年6月2日


“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是华夏民族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

孝感雕花剪纸先后入选国家“非遗”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近年来,

孝感雕花剪纸产业蓬勃发展,

孝感坊间雕花剪纸者亦大有人在。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642_副本.jpg




[size=1.2]日前,

孝感城区后湖御景小区72岁的池春新老人(洋湖七队人,非遗文化传人池福新之兄),

耗时两年半雕刻出15米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

令人叹为观止。

两年雕刻出15米剪纸长卷

在池春新家,记者见到这幅长15米、宽50厘米的剪纸长卷。

长卷渐渐打开,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缓缓展现: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繁荣市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0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05_副本.jpg

“2014年9月开始雕刻,2017年底完工。”池春新说,他除了接送孙子,就是戴着老花镜伏案雕刻,一天都没间断过,“雕刻需全神贯注,一坐就忘了时间,实在眼睛发胀,就站起来在屋里走走。”

每天断断续续雕五六个小时,池春新竟不知疲倦。期间的琐碎家务,则都由老伴彭友姑包揽。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08_副本.jpg

为这幅清明上河图,池春新专程去“中国宣纸之乡”安徽宣城泾县购买宣纸;装裱用的凌绢布,则是专程去浙江湖州挑选的,材料就去了几千元。

“装裱花了三四个月,儿子、儿媳妇帮忙买装裱机,我帮他装裱,现在我也懂装裱了!”池春新的老伴彭友姑笑道,“装裱时要格外细心,两个人每天累得腰酸背痛的。”

装裱完工后,池春新病了,去医院一检查,才知患上了腰椎尖盘突出。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11_副本.jpg

为何劳神费力雕这么大一幅剪纸?

池春新坦言:“我一生以剪纸为乐,想为孝感雕花剪纸传承做点事,也想给孩子们留点有价值的东西,以后我不在了,孩子们看到这些剪纸,起码有个念想。”

没有一个细节“偷工减料”

池春新和彭友姑将长卷拿到小区开阔地展示出来,引来不少市民围观欣赏。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15_副本.jpg

细看那图,小溪旁的大路上一溜驼队,从城外穿城而来;城乡结合部,一队接亲的队伍,徐徐地拐过来;小桥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树蔸上,几户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远处,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壮成长,农夫正在为禾苗浇水施肥……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21_副本.jpg

“这辈子,我雕刻了不计其数的剪纸,一直想出个精品。”池春新说,他从网上下载了《清明上河图》,绘制到硫酸纸上,接着雕刻,全图没有一个细节“偷工减料”。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25_副本.jpg

《清明上河图》局部

“细线条特别多,用15层剪纸雕刻,这样就不容易断。雕好后,还要将镂空的剪纸平铺到绫绢布上,摆弄平整,再加温,让布上的热熔胶把剪纸吸上去。”池春新说,“每天只能雕巴掌大一块,刻出50厘米的图,可能得花一个月。”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29_副本.jpg

“雕刻五官最难,因为要表现出生动的表情,船只顶部线条多而细,也是一大难点,一不小心,线条就断了。”池春新说,雕刻这幅长卷,考验体力,更考验毅力。

一生为艺术痴迷

池春新的剪纸手艺,是跟母亲学来的。

读高中时,老师见他有绘画天赋,建议他学油画。学了两年,池春新进入朱湖农场,当放映员,做宣传工作。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32_副本.jpg

放电影之余,一方斗室里,花鸟、建筑、几何图案,池春新按母亲做剪纸花样的方法,用刻刀把图案切下来,如此日复一日,坚持下来。

此后,池春新创作了《百凤图》《百蝶图》等大量剪纸。

2008 年,他创作的《仙女散花》,在第三届湖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创作奖。

2013 年,其剪纸在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全国剪纸大展中,获最佳作品奖。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36_副本.jpg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池春新透露,他正在钻研立体剪纸。“这是一种创新艺术,看起来像油画一样,很震撼。活到老学到老,我也要与时俱进!”

池春新源自内心的热爱,

源于灵魂的本真,

不图名不为利,

只是单纯地想把,

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才有了如今雕花剪纸的,

《清明上河图》。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39_副本.jpg

对此,孝感电视台也作了报道: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4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4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5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5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5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75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0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0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1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1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1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2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2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2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3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3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201180840_副本.jpg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7
发表于 2018-12-6 15: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雕刻出15米剪纸长卷

4月19日上午,在池春新老人家里,记者见到了这幅长15米、宽50厘米的剪纸长卷。随着长卷渐渐打开,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缓缓展现。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繁荣市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2014年9月开始雕刻,去年底完工。”池春新告诉记者。期间,他一天都没间断过,除了接送孙子,就是戴着老花镜伏案雕刻。雕刻需全神贯注,一坐就忘了时间,实在是眼睛发胀就起来在屋里走走。每天断断续续雕上五六个小时,竟不知疲倦,琐碎家务都由老伴彭友姑包揽操持。

“光材料就花了大几千块钱。”彭友姑透露,剪纸用的宣纸,是池春新专程去“中国宣纸之乡”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购买的;装裱用的凌绢布,也是他专程去浙江省湖州市挑选的。

“装裱也花了三四个月,儿子、儿媳妇帮他买了装裱机,我帮他装裱,现在我也懂装裱了!”彭友姑笑道,亲手装裱一来可以节省不少费用,二来可以边装裱边修整。“装裱时要格外细心,两个人每天累得腰酸背痛的。好在现在身体还不错,还动得了,放到以后就更难喽!”

“装裱完工后,毛病就来了,右大腿痛得受不了。”池春新接过话说,去医院做了检查,原来患上了腰椎尖盘突出,压迫了大腿神经,记者来访前,他刚去医院做完理疗回来。

为何劳神费力雕刻这么大一幅剪纸?池春新坦言:“我一生以剪纸为乐,想为孝感雕花剪纸传承做点事,也想给孩子们留点有价值的东西,以后我不在了,孩子们看到这些剪纸,起码有个念想。”说完,看着屋里一个月前新添的摇篮,他温和地笑了。

没有一个细节“偷工减料”

为了让记者看到剪纸全貌,池春新和彭友姑将长卷拿到小区里的开阔地展示出来,一瞬间引来不少市民围观欣赏。

细看那图,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地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农业与商贸的接合部,一队接亲娶妻的队伍,徐徐地从北边拐过来;小桥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树蔸上,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远处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壮成长,农夫正在为禾苗浇水施肥……

“真是大手笔!”“老池了得啊!”一些熟识的居民纷纷赞叹。正是刚放学的时候,几位年轻的家长也带着孩子过来欣赏,拿着手机拍照录像不亦乐乎。

“这辈子我雕刻了不计其数的剪纸,一直想出个精品,于是选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池春新介绍说,他从网上下载了《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绘制到硫酸纸上,接着雕刻。这幅剪纸作品完全仿照《清明上河图》而作,没有一个细节“偷工减料”。

“细线条特别多,于是用的15层剪纸雕刻,相对较薄,不容易断。等雕刻好,将镂空的剪纸平铺到绫绢布上,仔细摆弄平整,通过加温,让布上的热熔胶把剪纸吸上去。”池春新说,“每天雕巴掌大一块,50厘米的图可能得花上一个月。”

由于条件限制,图是分解雕刻的,每张小图长1.2米、宽50厘米,加上开头题字和结尾印章,一共有十多张。“雕刻五官最难,因为要表现出生动的表情,船只顶部线条多而细,也是一大难点,一不小心,线条就断了。还有小图与小图的接头处,也是难度较大的地方。”池春新坦言,雕刻这幅剪纸长卷,不仅考验体力,也十分考验毅力,“贵在坚持!”




一生为艺术痴迷

池春新的剪纸手艺,是跟母亲学来的。“我母亲会剪纸,当年,邻里乡亲要做枕头、涎兜什么的,都上门来找她。”池春新说。耳濡目染,池春新自小就喜欢“涂鸦”。上学后,还照着图书画画。读高中,老师见他有绘画天赋,建议他学油画。学了两年,池春新进入朱湖农场做宣传工作。

真正结缘剪纸,却是个意外。“当时我在农场当放影员,相当于专业从事文化工作。于是,创作兴起,钻研起图案设计来。”放电影之外,工作之余,一方斗室里,花鸟、建筑、几何图案,池春新仿佛找到了无限天地。“设计好图案后,我就按母亲做剪纸花样的方法,用刻刀把图案切下来,以便保存。”如此日复一日,坚持了4年。

人到晚年,池春新重拾剪纸,并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百凤图》《百蝶图》等等。文化部门也曾几度寻访他,觅其作品。2008年,他创作的《仙女散花》,在第三届湖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创作奖。2013年,其剪纸作品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剪纸大展中,获最佳作品奖。

环顾池春新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工艺品,剪纸、木雕、烙画,均出自他之手。“他呀,一辈子捣腾这些,整个人钻进去了。做这些只花钱,不赚钱,不过只要他喜欢,我和孩子们都支持!”彭友姑笑道。

“儿子儿媳都很尊重我,从不反对我做这些。每年过年,儿媳妇都带着我去商场买一整套新衣服。”提及这些,池春新一脸满足。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池春新透露,他正在钻研立体剪纸。“这是一种创新的剪纸艺术,看起来像油画一样,很震撼。活到老学到老嘛,我也要与时俱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4:40 , Processed in 0.11872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