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520|回复: 1

[史料] 胡玉春与池育华的故事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8-9-2 18: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玉春与池玉华的故事   
〔 作者:龚文瑞    来源:赣南日报及赣南广播电视报    2005-4-27    值班编辑:龚文瑞 〕

一位苏区红军高级将领的遗孀,执著地认定丈夫仍活在世上,苦苦守望了七十多年沧桑岁月。传奇人物——池育华,2005年4月24日阖然去世,享年95岁。笔者第一时间与本文主人公胡玉春赶到池育华家。在了解池育华传奇人生的同时,也了解到胡玉春作为这位传奇人物的发现者,他与池玉华之间的感人故事——

                        

池育华与胡玉春的故事

  

2005年4月24日上午8时16分,在家中的兴国县社联主席胡玉春接到茶园乡教富村河塘村小组李佐高的电话:养母池育华病得重,想请胡主席将她接到城里医院里去。

8时30分,刚与我见面的胡玉春,在得到我也想一同前往茶园看望老人的意见后,当即拨通了池育华家的电话。这回接电话的是池育华的媳妇,她告诉胡玉春:老人刚刚去世了,李佐高去报告村干部了。说完,电话那端传来了呜呼的哭声。

天阴了下来,胡玉春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急切地对我们说:马上去茶园,我去开过车来,你们在这等着。说完匆匆走了。望着胡玉春宽厚的背影,我在想象他与池育华老人之间的忘年交,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我对池育华老人的了解,缘于卜谷、左民先生创作的《守望沧桑》散文,大概是2001年的事,那天正好组成作品评论会,庆贺这篇大散文的创作成功。从此,我知道兴国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老人——为了丈夫李才莲临别前一句“我会回来的,我的命大”的话,竟苦苦等了七十多年。这个人物成了我敬仰苏区革命先驱的最典型代表人物,作为一种革命信念的坚守者形象,池育华开始进入我的文字。

然而,直到昨天我与胡玉春、作家李凌云上均福山的路上,听过胡玉春兴致勃勃地谈起《走遍中国·兴国记忆》一片的拍摄,才知道他与池育华之间,有着所有人所不能比之的极不平凡的交往经历。盘山公路上,胡玉春告诉我们,《走遍中国·兴国记忆》电视片播出后,他收到两笔钱,一笔是南昌蓝天学院的于果院长汇来的4000元,瞩胡玉春代转给池育华和李美群烈士的后代钟金烈各2000元;第二笔今天刚刚收到,是大连中杰房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学国汇来的,3000元。管学国是在看过电视的第二天打来电话的,他说要给胡玉春一笔钱,让他去买一辆新的摩托车,并通过胡玉春去帮助烈士遗孀和遗孤,最终要搞一个基金会。不想,这3000元,竟成了池育华老人的安葬费,胡玉春用白纸裹好,全部包给了李佐高。“我去邮局取钱时,眼泪都出来了,好象一切都有安排似的。”胡玉春的声音有些呜咽。

2005年1月底,是池育华最后一次走出茶园山区到县城,为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这部《走遍中国·兴国记忆》电视片。她是听从了最信任的“玉春同志”的劝说,从病榻上坚持起来,穿上胡玉春为她专门买的红色羽绒服,坐了胡玉春的开的专车来到县城的。胡玉春告诉说:“老人一坐车就晕车,我是一路给她说话说到县城的。”老人告诉胡玉春;“恐怕这是我最后一次拍电视了。”之前,以池育华个人生活为题材,已经先后拍过《守望沧桑》《老镜子》等几个电视片。因为拍片子,池育华感动了不少电视人,也与不少人电视人成了莫逆之交,诸如中央电视台的渠六军,去年年初四还专门从北京带了他14岁的儿子和北京最著名的果品,来到茶园看望老人。池育华时不时地会向人说起,她有三个儿子: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是老大,赣州城的一个作家是老二,上海拍电视的是老三。至于胡玉春呢,他在老人眼里不是儿子,他在老人心目中早已超越了儿子的那份亲情,他是一种信任的化身,是鼓舞老人不断生存下去、期盼下去的一种力量。

池育华,1910年生,原名池煜华,娘家名叫池成秀,当地人习惯叫她成秀子。1919年,9岁的成秀子成了河塘村李才莲的童养媳,苏区时担任过县巡视员,解放后参加了八一革命军政大学,当过乡村妇女干部。李才莲排行老二,16岁参加红军,当过江西省儿童局局长,负责筹建过少共国际师,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留在中央苏区,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池育华在个人履历中的丈夫一栏一直填“中央领导”),1935年4月底至5月初,1万多名留守赣南的红军分九路进行突围,李才莲率领第一路的独立七团突围,计划突到闽赣苏区去指导工作,并传达遵义会议精神,不想突围失败,大队伍溃散后,李才莲被警卫员杀害并抢走身上作革命经费用的黄金。李才莲被害的情景在赣南解放后的早期领导人钟敏回忆录中有描述,后来,与李才莲一起战斗过的陈丕显同志在给胡玉春的复信中也说到这个情节。然而,池育华老人至死都没有相信这个事实,她坚持她的才莲不会死,她一定还活在世上。在池育华的灵堂外,庄国金告诉我们:“就在这个月的16号,我去看她,她还对我说,你舅舅没有死!”她甚至一段时间认为李才莲被党派去了台湾开展地下工作。于是,七十年来,她天天在百年老屋的门槛上伫立远眺,她希望终究有一天,透过松竹的绿阴,祈望古老的青石筑成的老桥上掠过才莲的身影。终于,深山里流来的溪河水涨涨落落了不知多少回,山里的杜鹃花开开谢谢了不知多少年,家门口圆滑的卵石路路被岁月冲刷得锃亮无比,老屋的门槛成了弯弯的月牙,甚至磨没到了底,才莲始终还是没有回来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池育华没有望到李才莲回来,却在19年前的一天,望到了胡玉春的到来。故事需要追溯到1986年5月,当时的省委党史委主任吴云中到全省各地走访,来到兴国县,他刻意问了一句:李才莲死了,可李才莲究竟是哪里人?我印象中是兴国人。周围烈士馆和党史办的同志对李才莲的籍贯情况均一无所知。恰巧胡玉春前些日在农村采访时无意中得知李才莲的老婆池育华还在老家茶园等他回来的说法,胡玉春向吴云中汇报后,吴云中指示:要尽管搞清楚李才莲的籍贯问题,人死了,总要向人家家里人有个交待才好。次日,胡玉春坐班车赶到了几十里外的茶园乡,乡里的民政干部带他去,走了20余里山路,民政干部指了指山脚下一幢老房子,对胡玉春说:你自己去吧。胡玉春走到一条溪河面前,踏着河里的一块一块凸起来的裸石一步一跳地过了河。远远的菜地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抓着一把摘下来的豆角,眼巴巴地一直看着胡玉春过河走到面前,问道:你可是对台办来的人?胡玉春说:我是党史办来的,是来了解李才莲的籍贯情况的。听到我说起李才莲的名字,老人手里的豆角掉了下来,眼泪不断地落了下来,转身便离开菜地往家里走去。之后,胡玉春与池育华开始了长谈,也开始了他们之间19年的交往。

“从那以后,我与池育华交往较多,那时老人70多岁,身体也还健朗,经常会从茶园砍了柴挑到高兴圩去卖,然而再走路到县城我家里来看我,我请她吃饭,给她车票钱,但老人总是走回去,不舍得用钱。” “前些年,我还带老婆、小孩去了老人家里许多次,今年拍了《走遍中国·兴国记忆》以后,我差不每个月都去了看她。”“感觉到老人随时可能不行了。今天早晨,我的心猛烈地悸动了几下,觉得会出事。”在去茶园的山间水泥路上,胡玉春动情地回忆起与池育华老人交往的不尽往事。坐在副驾坐的我,从侧面观察胡玉春,看见一抹泪光漾在他的眼里。窗外杜鹃花正红,蒺藜的白花也开得甚烈。我很想提个建议:停下车来采撷一束杜鹃花或是白色的蒺藜花献给老人。然而疾驰的车子带着胡玉春一腔的思念飞快地掠过花丛,掠过可能歇过池育华老人脚的古茶亭,往一个个不见首尾的弯道驶去。

到了池育华家,李佐高和他的媳妇见着来客便下跪,用客家人最古老的丧俗表达着心中的悲苦,以及丧家对凭吊者的感激。李佐高人不太高,厚拙的很,他刚出生时腿有残,家里想溺死他,是池育华抢救下来的,可以说,从刚出生他就在池育华的哺育下成长,如今他已有三个小孩,自已在外打工挣些小钱,很大程度上是池育华的社会捐助在养活这一家子。

胡玉春和我们一行是最早赶到池育华家的,此时还不到上午十时。这幢由“上海人民援建”的“爱心献功臣”一层砖房,临路而立,朴素无华。屋内设施简陋,摆设零乱。95岁的池育华老人静静地躺在临厅卧室床上的一侧,身子显得极为瘦小,没有哭声,只在房间空处搁了只硕大的铁锅,里面烧着些纸。胡玉春进得屋内,对着床上的池育华老人静默凝视,神情严肃,良久无语,传递着一种悲伤给我们几个同行的朋友,然后,他用一叠草纸将老人的脸覆盖,将另一叠纸置入铁锅中。客家人绕纸钱的意思,是送过世的人平安上路,一路好走。胡玉春在用客家人的方式送别老人。

随后,胡玉春将几个村干部召集起来,情绪激昂,说要为老人置个灵堂,搞个祭奠仪式,家人要去征求政府的意见,确定一下能否遵照老人生前意愿搞土葬,要定个日子让老人尽快入土为安,要为老人再搞个片子,把老人离开人世的消息告诉关心过她的人……看着胡玉春忙碌的样子,不知道的外人定会以为他就是老人的什么重要亲人。“要把老人的坟做好,做得大方些,以后还会有人来看她的。”胡玉春与乡村干部商量着。是呵,池育华是赣南的名人,是赣南红色文化的经典人物,是新闻媒体的源,她与文化人特别有缘,就在胡玉春递上沉甸甸的问候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几位导演、赣州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也通过我们转达了对池育华深深的致意。

“她是靠意念坚持活到95岁的,她总想着李才莲可能没有死,他会回来的,她要在李才莲回来前,帮他照看好这个家。”胡玉春为池育华的死作着朴素而理想化的诠释。胡玉春的对池育华的理解超乎常人。然而,正是这种这种超乎常人的对池育华的理解,才可能赢得这位老人超乎亲人般的信任,他的理解让人觉得他仿佛与老人进行过灵魂的对话。望着身宽体宽宛如佛僧的胡玉春,我有些感动——感动胡玉春与池育华老人之间的这份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甚至是胜过母子的真挚情感。

草草吃过午饭,胡玉春开车送我们几个回县城。他还得返回茶园。上午在茶园,胡玉春便叫人去为池育华制遗像,取了像后他马上得赶回去为老人布置灵堂。充着老人生前对他的信任,他要送老人走好最后一程的每一步。2005-4-24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8:02 , Processed in 0.09018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