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71|回复: 0

[名人] 党的高级领导人李才莲遇害之谜(池育华)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8-9-1 16: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3613_副本.jpg
李才莲
5_副本.jpg
李才莲妻子池育华。

6_副本.jpg

《老镜子》剧照。

7_副本.jpg

铜钵山。

8_副本.jpg

项英

    ⊙颜梅生
    这是一曲凄婉的爱情悲歌。烈士李才莲的英勇事迹让人感到悲壮,他妻子池育华忠贞地寻觅和等候,则让人敬佩、让人心痛!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写过一部轰动世界的名著,叫《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
    书中写道:“1935年2月间,中央苏区全部丧失。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和红24师等红军部队,全部被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在于都南部这一狭小地区内。2月下旬,中央红军分九路突围,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及民团的围追堵截和疯狂屠杀。瞿秋白、何叔衡、贺昌、李才莲、毛泽覃……一大批党的高级干部都在突围中英勇牺牲,有的下落不明……
    粤赣边区军事领导人李才莲也被杀害,但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和怎样遇害的……”
    这一谜团,直到50多年以后才被揭开。
    李才莲(1913-1935),又名李香华,江西省兴国县人。毕业于豪溪青年学校。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8月入赣南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到兴国文治区工作。1930年秋调到信丰赣南行委办事处做青年工作。1933年初担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局委员,曾担任过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初被调到瑞金共青团中央局工作。1935年2月下旬,奉命率红七团转去闽赣边指导当地斗争。他带部队从瑞金铜钵山区突围,经过九堡转闽赣边。途中因情况有变返回瑞金,在铜钵山区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同年5月部队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在战斗中不幸被叛徒杀害,时年22岁。
    寻找李才莲
    其实,对李才莲的寻找早已着手。一方面是由中共中央组织有关方面、人员进行;另一方面则是由李才莲的妻子池育华近70年的寻找。
    受中共中央指派,中共中央党史办具体负责了该项工作。终于,中共赣州地委从保存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重要材料,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曾任(长)汀瑞(金)特委书记和汀瑞游击队政委兼支队长的钟民,于延安整风期间,专门撰文回忆的关于中央红军在江西于都分九路突围的详情。其中较详细地说明了李才莲在突围后前往闽赣途中,队伍被敌军打散,李才莲率余部返回瑞金与钟民所在的部队汇合,并在该县九堡乡铜钵山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后来在一次突围中,李才莲被自己的警卫员叛变杀害,不幸壮烈牺牲。结合其他来自各方面的证明和史料,这一结果最终得到了证实。
    在李才莲牺牲的67年后,中央军委、中央电视台、一些专家学者在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时,又传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那就是李才莲的妻子池育华仍然健在,且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等待着丈夫李才莲。
    池育华寻找丈夫李才莲,则是一个充满悲壮的爱情故事传奇。
    1920年,9岁的池育华嫁给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1929年春节前夕,年仅15岁但已是少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在祖母操持下,与池育华圆房了。第三天即大年初二早上,李才莲便告别了蜜月中的妻子,随红军转战千里。
    三年后,即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池育华终于打听到了李才莲的消息,遂步行百余里,来到宁都县看望李才莲,并先后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中共高级领导人。为使李才莲夫妻团聚,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决定调池育华到苏区政府土地局工作。也许是有预感,待池育华动身前往兴国办理调动手续时,李才莲对池育华说:“战争时期,消息不很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记住,等着我!”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
    由于当时兴国县境内流行瘟疫,且缺医少药,回家办理调动手续的池育华不幸染病。待其病愈,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失败。红军长征前夕,李才莲因布置撤退回到兴国县城时,曾匆匆捎信池育华前去会面,并明确告诫“估计一周后白军将占领兴国县城,那时你就不要来了。”只可惜该信几经周转,到池育华手中时早已过了一周。
    敌人占领兴国县城后,池育华虽不敢去,但四处打听着李才莲的下落。有人说李才莲随红军走了,也有人说李才莲已战死在瑞金铜钵山。“活着,我要见人;死了,我要见尸”。池育华想起丈夫不要轻信流言的告诫,决定自己去寻找丈夫。她一路乞讨,前后历时一年,历经万里,几乎寻遍了整个赣南山区。许多好心的失散红军、游击队员,见池育华如此执着,如此痴情,只好骗她:“李书记从铜钵山突围出来,追红军主力去了。”池育华遂回到家中,在废墟上盖起一间土坯房,开始了漫长的守候。
    1949年8月,四野18军解放兴国。池育华闻讯连夜跑到县城寻找李才莲,虽然结果令她失望,但她仍然坚信:“胜利了,才莲该回来了,他一定不会抛下我的!”
    1950年春,池育华被作为解放后苏区第一批妇女干部派往南昌“八一革大”学习。见她四处打听李才莲的下落,有人给她出了个主意:毛委员现在已经当主席了,你丈夫是个大官,你在中央苏区时就和毛主席熟悉,何不写信问问毛主席呢?池育华于是真的请人代笔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
    毛泽东收信后,不仅给池育华回了信,还立即批转给了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当时卧病在床的蔡畅非常重视,马上要求全国妇联服务部立即协助帮助寻找李才莲。1952年5月5日,全国妇联服务部给池育华回函。对来自共和国高层的答复,在池育华看来,就是说明李才莲迟早是会回来的,只不过现在他正从事一项伟大而又秘密的特殊工作。因而池育华心里充满着希望。
    后来,池育华坚定信念、痴情守望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赣南日报》等媒体均作过专题报道。以她的故事为题材的纪录片《老镜子》,还获得了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只可惜,从李才莲与池育华分手,到池育华得知并确认李才莲牺牲,前后竟经历了67年。
    九路突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而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前所未有的长征开始了!
    根据决定,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有一万六千余人。中央苏区以项英、陈毅、贺昌、陈潭秋、瞿秋白、李才莲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分局,项英任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李才莲任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
    敌人的战略企图是从北、东、南三方面向内收缩,以集团兵力据守各县城和交通要道,用堡垒封锁的办法,将苏区分割成若干小块,把红军围困在越来越小的地方后,再“清剿”并彻底消灭。
    由于项英从一开始就推行着一条与敌人正面硬抗的错误战略路线,留守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元月,红军已被折腾得只剩下数千人,而且分为大小不一的几十支队伍,分布在狭小的山区里。敌人的目标正一步一步的按计划实现着。
    面对日益紧张恶化的形势,项英仍拘泥于中央的指示,企望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打正规战,以重大胜利迎接主力红军返回中央苏区。虽陈毅、李才莲极力反对,一再提出应把部队分散打游击,但被项英拒绝,并决定集中红二十四师与独立第三、第十一团,在牛岭与颇能打仗的陈济棠的粤军打一次硬仗。然而,牛岭一战,竟成为主力红军转移后最大的一次惨败。
    牛岭一战的惨败,终于使项英清醒了,认识到陈毅、李才莲提出的转变斗争方式,分散全面转入游击战争建议的正确性。
    1935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及军委发来了电报指示:“(万万火急)项转中央分局:政治局及军委讨论了中区的问题。认为:(甲)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乙)要立即改变你们的斗争方式与组织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而目前许多庞大的后方机关部队组织及许多老的斗争方式是不适合的。……”
    根据电报指示,中央分局当即在于都禾丰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部队分九路,陆续出发。其中:以独立第七团随李才莲同志由会昌穿插封锁线至汀瑞线边转至闽赣军区,进行游击战,如有可能再穿至博生以北去领导和恢复该地一带的游击战。九路突围,最后只有三路成功,其他六路遭受堵击,损失惨重。
    血洒铜钵山区
    1935年3月11日一大早,项英、陈毅等主要领导便一起送别李才莲,突围部队一出动,就遭到敌人的疯狂堵截。北部陈诚的十万大军由北而南拼命挤压了过来,南部陈济棠的六万部队也由南而北严加追堵、拦截。李才莲率领独立第七团离开上堡后,大小经过10余次战斗,经过八天的日夜兼程、翻山越岭,终于经会昌,到达了汀瑞边的白竹寨。可通过侦察发现,该处已被闽赣边敌军重兵把守,严密封锁,根本无法通过,也无法和闽赣省军区取得联系。李才莲审时度势,只好带领队伍,1935年4月折回到瑞金铜钵山区。
    实际上,在此前的3月中旬,国民党就已经集中了3个师的兵力围攻瑞西特委所在地的铜钵山区。鉴于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瑞西特委决定分3路突围,并约定突围后,赶到安治前集中。第二大队在特委书记赖昌柞、少共特委书记钟德胜(后改名钟民)从铜钵山突围出来后仅存四五十人。
    赖昌柞、钟德胜等到达安治前时,恰遇李才莲率独立第7团一部抵达,李才莲遂决定与瑞西特委一起活动。敌人在围攻铜钵山后,很快得知游击队与部分红军汇集于安治前,便立即以两个师的兵力,加上瑞金全县的地主武装,围攻安治前地区。李才莲、赖昌祚、钟德胜经过简短、紧急协商,决定部队马上作第二次大转移,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具体安排是:瑞西、西江两县独立营返回本县,坚持分散的游击战争;将铜钵山和雩南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两个大队。第1大队由李才莲、赖昌祚率领,第2大队由钟天禧、钟德胜率领,分途向瑞金东部的观音转移。1935年5月的一天,因敌粤军第一军两个团的突然“清剿”,李才莲一面当即率小部分红军战士吸引、钳制进攻之敌,以掩护战友突围,一面命令大部立即转移。在与敌军争夺主阵地的“拉锯战”中,红军、游击队的子弹越打越少,伤亡越来越大,最后弹尽粮绝。李才莲一面鼓励大家“血战到底,决不投降”,一面指挥战士们用石头砸,与冲上前的敌军作殊死肉搏。就在这时,李才莲的警卫班副班长露出了贪生怕死的叛徒嘴脸,从身后瞄准李才莲开枪,并企图抢去由李才莲保管但并不多的革命经费逃跑,李才莲中弹后咬紧牙关,用最后气力将叛徒击毙并壮烈牺牲,剩下掩护突围的战士继续战斗,直至全部战死。
    “由于李才莲的衣着等,与红军一般干部、战士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战死人员中有一位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员。所以,事后只作了一般的战况上报。”多年后,一名参加过该次战斗的敌军如是说。
    也许,这正是当时敌人未作任何报道或回应的根本原因。由此加上全部参战红军战士的殉国,也就使得李才莲的牺牲,长期处在“谜”的状态。      原载《文史天地》2010年6期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8 17:51 , Processed in 0.0993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