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5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范雎这个人儿——秦国崛起之重要人物

[复制链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1: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雎这个人儿——秦国崛起之重要人物
范雎这个人儿(1)——有秦国必有斯人
  战国的天空比现在蓝,战国的土地比现在红。百家争鸣穿越时空,俊彩星驰青史留名。
  公元前255年的一个秋夜,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在秦国的应侯府邸,一位主宰一个时代命运的灵魂,安静地离开了人世。这个悄悄死去的老者,不仅是战国的一个名字,不仅是一段故事,而且更是一部耐人品味的历史。
  让我们透过一份履历表来认识一下这个人物。
  姓名:范雎,字叔
  籍贯:魏国
  学历:不清楚,——兴许是自学成才
  简历:魏国中大夫之舍人→出使齐国之随从→死囚→诈死者→亡命者→偷渡客→秦国之秦漂→说客→客卿→相国、应侯、国策之总设计师
  专长:高超的谋略及雄辩的口才。论事明白,文气俊利,秦国策士第一人,游说秦昭王比之商鞅之说秦孝公别具识见、谋略。
  理论:创立秦兼并六国军事、外交战略体系。主要论点:“远交近攻”、“不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独树一帜,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功绩:“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语录)
  结论:范雎毫无疑问应该进入商鞅、张仪、李斯等为秦国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政治家的行列。
  范雎,这个名字,可能没有那个合纵的苏秦、连横的张仪响亮,也没有变法的商鞅、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那么耀眼;但是,其历史价值,却不容丝毫忽视和低估。
  在此,我并不愿到发黄的历史书卷中寻找民众意识的荒原,只是想从其中找到些值得思考的东西来共同分享。
  秋水悠悠,秋山沉沉,范雎随秋风而去。范雎虽曾高居相位,拥有显赫的一生,但是他的死去却没有享受到什么哀荣。他的丧仪,相对于他身后庞大的秦王国来说,没有什么动静,更未掀起什么波澜。在这块他曾经亲密接触的土地上,空留下秋声萧瑟,秋色漠漠。
  尽管如此,他虽未死得光荣,却是活得伟大。
  他虽死去,所遗留的谋略却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战国的苍穹。
  他的死,是静悄悄的,但秦王国的国家机器,却正在高亢地喧嚣。
  我们无法知道他享年几何,因为我们不清楚他生于哪年哪月。他的出生,比他的死去更不为人知。正如我们那些数不清的先人一样,出生时母亲没有梦熊入怀,上天没有霹雳闪电,没有祥光笼罩,瑞气千条,他的出生同一株树苗、一棵草的破土生长没有什么两样。
  无论如何,范雎的生命,在悄悄中终结。对于这个从战国打拼出来的人物,如果要用一句话镌刻在他的墓碑上,这样的句子,或许是合适的:
  “有秦国必有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1:06:59 | 只看该作者
范雎这个人儿(2)——都是牛酒惹的祸
  才能,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
  范雎的才能,最初带给他的恰恰是一场没有预告的灾难。
  灾难肇始于一场不愉快的出国访问。
  公元前277年前,魏昭王派出使团访问齐国。这个使团,肩负着魏、齐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重大使命,使臣是一个叫作须贾的中大夫,范雎作为须贾的随从一同前往。
  此行一队人马,笼罩在一片忧虑重重的阴云之下。这片阴云来自前284年的一场大战。当时,秦、韩、赵、魏、燕五国合围齐国,那个曾被诸葛亮视为偶像的燕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接连攻占包括齐国都城临淄在内的70余座城池,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把一个偌大的齐国打得稀巴烂,把那个曾吓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齐湣王吓跑到了卫国,一度成为流亡国君。后来,齐湣王虽然回到了莒城,但却被楚国人淖齿杀死。所有这些,齐国人一直耿耿于怀。时隔5年后,齐国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丢失的城池,国家得以复兴。当此情形,使处在齐国脚下的魏国,开始感到一丝丝的恐惧。所以,魏昭王就有了心理障碍。
  魏昭王的心理障碍,就是使臣须贾的心理障碍;须贾的心理障碍,就是使团的心理障碍。
  带着这个心理障碍,魏昭王的使团从大梁(今开封)出发了。在他们的路途中,需要涉过一条河流。这条河就是济水。济水清浅,涉之何难?但当须贾的车马到来时,使团的心理障碍就发作了,不知怎么地竟把正使须贾大人翻倒在了济水河中,弄得心里本就不自在的须贾愈发地窝火。
  范雎跟随窝火的须贾,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不日来到齐国都城临淄。临淄城为当时东方第一都会,苏秦为赵国合纵游说齐宣王时曾说:“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帏,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墩而富,志高而扬。”
  范雎的双脚踏在临淄的街道上,边走边看。但见临淄城里,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男女老少,摩肩接踵,酒肆作坊,鳞次栉比,好一派王都气象,比起魏国那只有七八十年都城史的大梁要热闹许多。
  作为由姜齐和田齐先后经营700余年的超级大都市,临淄城果然名不虚传。看到这些,范雎心里暗自称许。而另一边,正使须贾大人的心情完全不同,临淄城里的热闹繁华,不但没有消除他的旅途劳顿,反而使他那份携带千里的心理障碍越发加重了。
  魏国使团不远千里来到齐国,安顿在馆舍中,几次通报,齐襄王就是不予召见。须贾忐忑了好多天,吃不好,睡不好,在煎熬中苦度时日。
  这日清晨,范雎闲着无事,就决定到心仪已久的稷下学宫去看看。于是,范雎揣着心事,快步走出馆舍,转了大半晌,来到临淄城的西门外。正当口干舌燥之时,范雎看见一片院落,墙壁粉白,飞檐错落,十分干净整洁。向人问时,才明白这个去处,正是自己要找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前386年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以后,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兴建的。这个学宫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消失,差不多总共持续了150年,同田齐政权存在时间基本一致。我们常常赞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其实“百家争鸣”这个词正是来自于稷下学宫。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稷下学宫最有名的两个人是孟子和荀子。两人都曾在稷下学宫任职,荀子在此三为祭酒(校长)。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实行“不治而论”。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公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进步。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达到顶峰,学士多达数千人。稷下学者待遇极高,齐宣王曾赐76人“上大夫”头衔,给他们修建高大的住宅,还将淳于髡、孟轲、荀况等人尊称为卿。那个时候孟子出趟门有十几辆车跟着,学生上百人,十分风光。战国时期,齐国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这与稷下学宫是分不开的。中国秦朝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还有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也能从中找到渊源。
  范雎对这个学宫,仰慕已久,不由得迈步走了进去。来到一个大厅,但见十多个人正在这里热烈争论,就悄悄地站在那里细听。
  辩论会围绕人性善、恶的内容进行,一名学生发表了一通人性本无善恶的言论,四、五个人都无法将他辩倒。
  这时,一个颇为斯文的学生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在井栏边,快要掉下去了,我相信每个看见的人,都会产生恻隐之心,都会上前把他救下来。这样做,不是与孩子父母有交情,不是为了赢得一个好的名声,也不是不忍心听见孩子的号哭。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人性本善。孟子曾经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难道不是吗?”
  “讲得好!”旁边有人附和。
  范雎听得心里痒痒,忍不住插嘴道:“大家都清楚,这位学生无形中预先做了一个假设。什么假设?就是假定看到孩子快要落井的那些人,处在一种绝对安全无忧的状态下。我要说的是,如果在非常的状态,人们还会都去救吗?譬如发生了大水灾,每个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再譬如,一名差役正在追捕一名逃犯,逃犯不会去救,否则自己的命就没有了,差役也不会去救,否则丢失了逃犯,自己的饭碗就没有了。为什么?人性本恶,非常时期,就暴露出来了。人性是人的自然本能,每个人都有利己的私心与声色口腹上的欲望,就是这种自然本能的外在表现。正所谓:‘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如果顺着人的性情自然发展,一定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夺和倾轧,使社会秩序大乱,最终导致暴力。人的行为要靠礼来约束,社会秩序要以法维持。”
  “有见地。请问先生是哪里人氏?。”范雎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发问。待转身时,看到一个50多岁的长者微笑着站在那里,而学生们这时也纷纷向他作揖行礼。
来人正是学宫的祭酒荀况。范雎连忙见礼问好,报了来历姓名,说了些久仰大名,三生有幸的话。
  荀况客气地说:“我听说你善于言辞,志向远大,如果方便,我们单独谈谈。”范雎也早有这种意思,于是跟随着去了荀况的房间里。两人从早上谈到中午,又一直谈到晚上,十分投机。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荀况和范雎又彼此见了多次,每次都谈得尽兴开心。
  由于荀况的名人效应,一来二去,范雎在临淄城里竟然有了些名声。
  话说魏国使团来到齐国两个月后,齐襄王(齐湣王之子)终于传令召见。须贾见传,慌忙带领范雎起身来到王宫。
  齐王见到他们,也不赐座,没好气地说:“下边站立的,是魏国的使者吗?”
  须贾赶紧答应,点头哈腰。
  “你们的国书寡人看了,是不是真心修好呢?”
  须贾又赶紧答应,又点头哈腰。
  “尔等可知,几年前你们魏国都干了些什么吗?”
  须贾嗓子一紧,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们不愿意说,寡人来告诉你们。当年,魏国参与五国乌合之众,犯我疆土,占我城池,先王(齐湣王)因之遇难。寡人正欲挥师南下,旌麾所指,摧枯拉朽,寸草不留。现在你们魏国却前来修好,为什么反复无常到这种地步?!”
  崩溃!崩溃!崩溃!
  须贾的那点脆弱的神经,在齐襄王的凌厉打击下,在积累多日严重心理障碍作用下,一下子全面崩溃了!
  须贾:????
  须贾霎时汗如雨出,战战兢兢。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顷刻间,须贾把魏王国的大舟倾覆在齐襄王的大殿上,就像把他自己翻倒在济水当中一样。
  须贾在又是焦躁又是无奈又是羞愧的当儿,耳边兀地响起一个声音:“大王这样说,就显得站不住脚了。”
  这是谁呀?须贾努力地寻找声音来源,结果发现就是发自自己身边的范雎。
  只听范雎继续讲道:“在表明我们观点之前,我先要说一说大王的礼节问题。我听说200多年前,齐国相国晏婴出使楚国,被楚王戏弄和无礼对待,晏婴机巧善辩,为齐国争得了应有的体面,世人传为美谈,而楚王每每被人当作笑料。虽然,齐康公死后,田代姜齐,继承有所变化,但世人从没有认为今天的齐国和过去的齐国不是一码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齐国不愿被无礼对待,现在却对魏国这样没有礼节,难道是不愿做君子之国,而情愿被天下人耻笑吗?”
  “失敬!失敬!”齐王听后,慌忙传令赐座。
  范雎话锋一转,直入主题:“想当年,齐湣王傲慢残暴,贪得无厌,向南打败了楚国,向西攻击三晋,还把老资格的宋国给灭了,滥施武力,横行霸道。这还不算,齐国还野心勃勃,企图取代周天子,妄自尊大,这才惹犯了众怒,招致五国联军一起来攻打,难道是我们魏国挑起的吗?”
  这一番话,正中齐国要害。齐襄王理屈词穷,赶紧传令侍者殷勤侍候。
  “现在大王管理齐国,英明威武闻名各国,雄才大略天下信服,励精图治,国势日强,正是继承齐桓公、齐威王的基业,大展宏图的时候,哪里能够一味斤斤计较齐湣王那时的恩恩怨怨,单知指摘别人而不知道反思自己!如果这样鼠目寸光、鸡肠小肚的话,重蹈齐湣王覆辙的日子恐怕不会远了。”范雎一打一捧,热冷齐上,刚柔相济,绵里藏针,齐襄王在那儿听得直发愣。
  这些天里,齐襄王已听说齐国使团里的范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今天见了果然并非浪得虚名,心里就起了几分敬重。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求他,尊敬他,他对你趾高气扬,不理不睬;你骂他,他反而服服帖帖,友善对待。
  因为敬重,所以喜爱;因为喜爱,所以想要为己所用。齐襄王对范雎的认识,就是这么个逻辑。于是,齐襄王迫不及待地采取了自己的行动。
  当天晚上,齐襄王派亲信来到馆舍,秘密会见范雎,传达齐襄王的意见,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以客卿的身份为齐国效命。然而,对于命运之神的第一次眷顾,范雎是怎样反应的呢?
  范雎出身贫寒,虽然有才,原本打算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展抱负,慰平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但是缺乏说项的真金白银,在自己的国家不为人重视,只好委屈寄人篱下,在须贾处当舍人(贵族家中的门客)。说来奇怪,一个大大的人才,近在咫尺的魏王熟视无睹,反而隔山隔水的齐王希罕得不得了。倒还真应了那句话:墙里开花墙外香。
  墙外香的范雎,碰到了一个宝贵的机遇。如果他答应了,多年的夙愿马上就能够实现,哪里还会有后来的种种屈辱,哪里还需要日后漂在秦国的街市上,成年累月苦苦地等待?如果答应了,或许战国的历史就得重写!
  答应,只不过是范雎一句话的事,只不过是范雎一闪念的决定。然而,范雎拒绝了。他说:“我跟随须贾大人一同奉命出使齐国,一起出来,却不一起回去,是没有信义的表现,这叫我以后如何做人呢?”
  范雎态度坚决,斩钉截铁,人性道德经受住了诱惑,组织纪律性没有什么可以不让人放心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范雎的婉言拒绝,有点出乎齐王的意料,齐王因此更加敬重范雎,就派人送给他10斤黄金,一些牛肉和美酒。
  范雎更是没法接受了,反正已经拒绝了齐王一次,于是索性就一鼓作气拒绝到底,坚决拒绝。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很快就被身为正使的须贾知晓了。知晓了的须贾,顿时觉得这次访问变调了,觉得客星倍明,主星暗淡,江山易容,旗帜变色。尽管,范雎当即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向他作了汇报,但是须贾心里已经结了疙瘩,极端地不痛快,当场就对范雎提出了严重警告,并直截了当说他有投敌叛变的嫌疑。
  人的命运,有时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于齐襄王在不适当的场合,以不适当的手段,向范雎频送秋波,整个事件正在向着不利于范雎的方向转化,范雎的命运主动权正在向须贾的手里过渡。
  先是受到奚落、后是受到冷落的须贾大人,一肚子的无名火无处发泄,声色俱厉地命令范雎将黄金赶快退还,坚决退还;至于那些牛肉和酒可以留下来,给齐王个情面,以利于两国互信友好。
  退还,本来就是范雎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大动肝火?
  对于须贾来讲,范雎的才能,或许本没有什么。如果不是齐襄王自作多情,硬送什么黄金、牛、酒之物,须贾才不会在意呢。可是,一旦送了,问题马上变质。
  在须贾的眼里,范雎犯有四宗罪:一宗罪是不该有才能;二宗罪是有才能也就算了,凭什么闹得地球人都知道;三宗罪是地球人知道也还罢了,千不该万不该不经批准出风头,把上司给比了下去;四宗罪是更不应该以舌头锋利为资本,得到连上司都不能得到的好处。
  在须贾的心里这样想:攘外必先安内,我须贾对付不了齐王,还治不了你区区一个范雎吗。你范雎有什么能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那样师出名门吗?有孟子那样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吗?你的那点才能是哪里冒出来的冒牌货!
  雨淋出头的椽子。就这样,一番没办法才收受的牛、酒,使得本想为使团挽回些面子,为国家出些力的范雎一下子成了郁闷的象征,也为他日后种下了灾难的根苗。
  数日之后,成了郁闷象征的范雎跟随窝火的须贾走在回国的路上。等待范雎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1:07:27 | 只看该作者
范雎这个人儿(3)--两个仇人一起上

  该来的都会来,范雎等来的不是按流程进行的调查取证,更不是国家法庭的公开审判。
  窝火的须贾,返回魏国之后,第一时间跑到相国魏齐府上,告发范雎里通外国出卖国家机密 ,丢了国格,也丢了人格。末了,还狠狠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非我同类,其心必异。魏国朝堂好人少,范雎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另类”。
  魏齐在范雎第一个仇人须贾的煽动下,不自觉地陷入仇恨的泥坑,成了范雎的第二个仇人。魏齐认为这个穷小子穷疯了,大概是八辈子没见过金子,没喝过酒,没吃过肉,为了一点点私利,竟然不顾国家的利益,实在是该杀,不杀不足以解心头之恨。魏齐还认为,不为金钱所动,不为酒肉所动,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只能是自己这样的有钱者、掌权者、肉食者,你一个穷小子有什么资格高风亮节,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好,你不是想爱国吗,我给你定的罪名只有三个字:卖国贼。
  冤案组,未经宣布,正式组建。
  魏齐的下一步行动就是直接抓人,抓人的下一步就是刑讯逼供。说打就打,毫不客气。对小人客气,就是对自己不客气。相府里残暴的序幕拉开了。轮番的严刑拷打,使得范雎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断了数根,牙齿被打掉了若干,四名十八岁打手的八只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但是,满地找牙的范雎就是不屈服。魏齐的刑罚,打手的技术,都是一流的,无论怎么打,就是不会把人马上打死,只会让其倍受折磨,倍觉痛苦。对于这一点,魏齐是有心得的,因为执掌国柄以来,他一直就这么练着。
  坚强,坚强,就像不屈不挠的地下党。
  可是光坚强有什么用。坚强本就不是范雎的强项,范雎的强项在于他的计谋。
  计将安出?出不来计谋,那还是范雎吗?
  范雎,加油!
  范雎,一胸膛的大志还没有伸展,满肚子的经纶还未派上用场,你一定得加油呀!
  冥冥中,有些声音在喊。
  加油后的范雎心想:呆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那两个老乌龟不把自己弄死,决不会善罢甘休,必须设法逃出去。
  范雎继续想:我爱国,你们偏说我是卖国贼。那好,对不起,你们不是不让我就这样轻易地死掉吗,我就偏死给你们看。我死了,我才能活。
  范雎最后想,我范雎是谁呀,我不光要活,还要活得好,活得保质保量,活得有声有色,活得有滋有味,活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活得比你们强上百倍,上千倍。
  于是,一心要活的范雎气绝身亡。
  看守报告给魏齐,魏齐正在与须贾饮酒作乐,大宴宾客。魏齐心想:不能吧,我的手下从来都没有失手过,也从来没有一个嫌犯不认罪服法过,难道说喝多了,听错了,糊涂了?想着想着,想得头疼。头疼的魏齐,踉踉跄跄,摇摇晃晃,摇啊摇,摇到刑讯室。刑讯室里,范雎血污满面,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像条刚剐过鳞片的鱼一样,皮肤没有一寸完整的,直挺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魏齐看了一会儿,挽起袍袖,伸出短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范雎的鼻孔处试了试,又放在脖颈一侧摁了一阵,顺口说道:“怎么可能呢?”接着即指示把范雎扔到厕所里去,往他身上撒尿,让他做鬼也不得干净。
  魏齐果然上当。
  冤案,仍然继续进行。
  长官的指示,伙计们都得执行,并且抢着执行,比赛着执行。于是乎,无论是那些家郎院工,管厕所的,扫院子的,浇花的,种菜的,还是管家、师爷、宾客诸般人物,都到厕所门口,鱼贯而入,纷纷撒尿,把一个血淋淋的范雎,尿得比一只五黄六月的鲍鱼还臭。
  范雎,这边忍屈受辱,魏齐、须贾,那边花天酒地。皮鞭棍棒和笙歌宴舞,污流恶臭和美酒佳肴,在这样的两重天地里,仇恨,如同野草一般剧烈地生长蔓延。
  疯狂的魏齐,可否想到,人家须贾是被范雎弄得没面子,丢客气,才与范雎过不去,你魏齐凭什么这样对人家下这趟血手?
  这场鞭笞,不只是魏齐、须贾对范雎个体生命的摧残戕害,而是昏聩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整个抱才处困的士人阶层群体价值的血腥践踏;这个仇恨,不只是魏齐、须贾同范雎个人之间的仇恨,而是两个不同阵营之间埋藏在地下的仇恨之火的恶性喷发。
  但是,喝得晕头转向的魏齐和须贾,他们哪里能够料道,此时此刻,正躺在厕所里的范雎,并非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而是一只长着九道须有着九条命的狸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1:27:17 | 只看该作者
范雎这个人儿(4)——两个恩人的接力运动

  不走运的范雎,由于齐襄王的冒失行动,招致了两个虎狼般的仇人,一段地狱般的生活。

  然而,范雎是九道须、九条命的狸猫,哪能这么轻易地死掉!

  当夜幕徐徐降临,没有电视可看,没有KTV可以唱,没有足浴活动可以参加的相国府,渐渐安静下来。那些透支了尿液的家郎院工,一个个做起了黄粱美梦;那些酒足饭饱的大人先生,在过量酒精的作用下,失去了指挥双腿的能力。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一夜,月不黑,风不高,但是满府的人儿静悄悄。

  静夜是思想者的天堂。

  静夜是用智者的专属时空。

  躺在厕所里浑身臊臭的范雎,终于盼到了可能稍纵即逝的转机。夜深人静,范雎才从裹在身子上的席子中伸出头来,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

  观看何所见?但见油灯如豆。油灯下,一名瘦巴巴的老头支着一张瞌睡的脸坐在那里看守。范雎心想:就指着他了。看样子,这是个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弟兄。

  范雎压低嗓音轻轻地把看守叫醒,吃力地说:“老人家,我们祖先的讲究,都希望死时能够寿终正寝,入土为安,免得将来作个孤魂野鬼。这会儿,您看我身体受了重伤,虽然心里清醒,还有点儿知觉,只不过在这里苟延残喘,维持不了几个时辰了。如果,您能让我死在家里,好让家人为我操办后事,那么我一定让家属重重地感谢您,您也可以为您的子孙后代积德,使他们将来大福大贵。”

  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可怜人惜可怜人。也许是出于阶级感情,也许是出于那一张空头支票,也许是觉得范雎的要求不高,又没有多大风险,这个看守便痛快地答应了。

  看守去见魏齐,小心翼翼地请示怎么处理死了的范雎。魏齐很不耐烦地说:“扔到荒郊野外,喂野狗、野狼、野鹰,随便什么野物,只要生猛就行。”

  魏齐果然再次上当。

  看守用苇席把范雎卷起来,搬运到大梁城郊外,再三嘱咐范雎记住给俩钱花花的承诺,然后接连打了四个哈欠,转身消失在暗夜里。

  范雎从苇席里爬出来,细心地对现场进行了一番技术处理,而后连滚带爬地回到家中。一家人见面,媳妇孩子抱着范雎号啕大哭。这一哭,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佛泪水流干,四佛五佛全碎了心肝。

  哭了大半天,范雎劝止道:“不要再哭了,你们看我的舌头不是还在嘛,只要有它在,我范雎就回天有术。”待媳妇孩子情绪稍微稳定以后,范雎就口授计谋,教他们如何安排应付后事。

  当夜,一切停当之后,范雎隐姓埋名,化名张禄,在好友郑安平帮助下,隐藏到了一个偏僻的去处。

  次日,从醉梦中清醒过来的魏齐,心里很不踏实,便派得力干将去现场核查。

  干将来到郊野,只见苇席散乱于地,范雎尸体不知去向。

  干将来到范家,只见范雎的牌位摆在正堂上,范家老小披麻带孝,哭哭啼啼。

  干将掉了两点鳄鱼泪,回府去向相国大人魏齐报喜。

  得到喜讯的魏齐,第三次上当。

  范雎在魏齐的视野里完成了蒸发。

  范雎在须贾的视野里完成了蒸发。

  范雎完成了人间蒸发。

  蒸发了的范雎,把生命交给了好友郑安平。

  在郑安平的手里,范雎并不是个什么烫手的山芋,因为他们是从小一块耍尿泥长大的,关系铁。关系铁,铁出血。所以,范雎在郑安平的隐秘保护下安全地过着隐蔽生活;又所以,范雎在郑安平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慢慢地完成了康复;又又所以,在范雎的心里,这个郑安平,就是他的第一个恩人。

  时间过地飞快,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

  范雎就是范雎,几年时间里,范雎时刻不忘自己仇,自己恨,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生命自己疼。

  范雎决心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他心下暗自盘算,魏国是不能呆了,直接原因是那两个天杀的仇人在这里要对他赶尽杀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魏国没有人才成长的环境,远的如公孙鞅(商鞅)曾在这里供职于相国公叔座的府中,虽被荐举而不被重用,近的如张仪、信陵君之辈有志难伸,而自己更是遭到无情的迫害。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纵观七国之中,范雎觉得只有秦国才是自己的归宿。秦国居于函谷关以西,其东部临近韩、魏,东南方接壤楚国,东北是赵国,再东北为燕国,齐国在遥远的东方。它雄居西方,虎视诸侯,占据进退攻守地利之便,又凭借几代明君任用贤臣的治理,在与关东(函谷关以东)各诸侯国的争锋中,渐渐地实现了崛起。秦国人文环境优厚,不论出身,奖励事功,重视人才,而且特别重视外国人,可以托付。在秦国的人才宝库中,罗列着一些闪光的名字,西戎的由余、虞国的百里奚、一度寓居于宋国的蹇叔、晋臣丕豹、曾经游于晋国的公孙枝,还有从魏国去的公孙鞅、张仪,这些都不生自秦国,而到秦国做出了一番事业。想到这些,范雎下定决心,要投入秦国温暖的怀抱。

  范雎的判断和选择一点儿没错。魏国,朝堂之上充斥的是平庸无能之辈,那些人备位充员,尸位素餐,而真正有才干的人却被视为草芥,弃如粪土,用人现状很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而秦国,则完全相反,不但重视重用国内的人才,还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重用各国的贤士。范雎之前,已有那么多的名士;范雎之后,还有韩国的吕不韦、楚国的李斯这些重量级的人物,相继加入了秦国统治者的阵营。此外,秦国还重视奖励军功,选拔重用了一大批的著名将军,前有第一代将军樗里子、甘茂,与范雎同期的有第二代将军魏冉、白起、司马错,之后第三代将军有为秦国灭掉四国的王翦父子等。这些人的重用,为秦国内修国政,外拓疆土,打通了秦国国力上升的通道,使得秦国在七国的激烈博弈中,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横扫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此为后话。

  命运呼唤范雎奔向西方,奔向秦国。

  无巧不成书。正当范雎在为自己谋划前程的时候,秦国的使团来到魏国,为范雎的命运带来了一缕曙光,也送来了范雎生命当中的第二个恩人。这个恩人,正是秦国的谒者(君主左右负责传达命令的官员)、使团的正使王稽。

  王稽来自当时已是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到了魏国使命自然轻松,舒舒服服地在魏国的国宾馆里住着。这时,就惊动了一个有心人,这个人正是郑安平。郑安平使了些银子,混进国宾馆,当起了馆里的服务生。

  不用说,郑安平的营生,是范雎特别授意的。

  郑安平在国宾馆的工作进展顺利,通过投王稽所好、拍王稽马屁、挠王稽痒痒三板斧,没过几日就和王稽好上了。

  王稽上了郑安平的船,从此就和一个人的命运捆在了一起。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落难的范雎。

  王稽是正使,须贾也是正使,但是此正使非彼正使。王稽来到魏国,还有一个私人目的,顺便来魏国淘宝。这个宝不是珠宝玉器,而是秦国几代国君经常当成宝贝的在关东诸侯国不得志的能人贤士。

  自打从秦国出发,王稽就牢记着这点私活,他一心想着那个能够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荐贤者与之同赏”。自己当不成个贤者,就推荐个贤者,能够站在贤者的肩膀上也蛮不错。
举报 | 1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 赞
楼主:掩卷而眠 时间:2017-03-03 14:23:06
  忽一日,王稽邀请郑安平聊天,今天天气哈哈哈之后,王稽神秘地问:“你在大梁不说是头面人物,但走到哪里也没人敢小瞧一眼,对有学识、有本事、有口才的人恐怕认识不少,能不能介绍几个认识认识,与我一道到秦国发展?”

  大灾大难的范雎,这回算是走了好运。郑安平正是为此而来。

  郑安平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得了便宜还卖乖地说:“巧了,算是大人你幸运,这些天我家刚好来了一位隐士张禄先生,智谋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只是在国内结有仇家,难有出头之日,不然的话,早就位列朝堂,怎么到现在还会待岗在家?”

  王稽正在进行着角色转换。

  王稽的角色转换是在秘密进行的。

  王稽告诉郑安平,接见张禄要秘密进行,最好等到晚上时间。

  当夜,范雎哪敢怠慢,也扮作服务生的模样,跟随郑安平偷偷来到国宾馆,偷偷拜见可爱的王大使臣。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正确的人物,产生的结局自然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激动的夜晚。

  这是一个刺激的夜晚。

  这是一个冲动和抑制冲动相对抗的夜晚。

  这个夜晚,即将决定三个男人的命运,影响七个乃至更多国家的命运。

  在这个夜晚里,王稽和范雎愉快地谈着,谈着......

  范雎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指点江山,如在眼前,一下子就把王稽征服了,直让王稽觉得相见恨晚。话还没谈完,王稽就深信眼前的这个范雎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与范雎约下君子协定,约定碰头的时间、地点,计划一起前往秦国。

  几天后,办完公差的王稽启程返回,走到魏国边境一个叫三亭岗的地方,早已等候在树林子里的范雎、郑安平飞跑出来,与王稽会合。寒暄几句之后,王稽让范雎、郑安平登车落座,率领一队车马向秦国方向疾驰而去。

  走出三亭岗,进入秦国境内,但见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范雎顿觉浑身清爽,心旷神怡。

  到秦国去。

  到秦国去。

  秦国有广阔天地,秦国大有可为。

  秦国是天堂,金城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几十年前那个曾经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就说过:“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秦国是士人的天堂。早在秦孝公时,秦国就主动网罗天下贤才。秦孝公即位当年就发布了《求贤令》:“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西河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开风气之先,之后秦国历代君王继承遗志,都能礼贤下士,任用贤能。

  《求贤令》的黄钟大吕响彻战国的天空。

  秦国在召唤。

  范雎响应号召,一路高歌猛进。

  不止一日,人马来到函谷关前。

  函谷关,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雄关如铁,地势险要,东临弘农涧河,河流湍急;西据衡岭,绵延逶迤;南接秦岭,巍峨挺拔;北濒黄河,大浪滔天。道路狭窄,“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是东去洛阳,西达关中的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诗为证:“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范雎在车上观望,但见谷口开出,一座雄关横空挺立,巍峨的城墙与南面山峦浑成一体,西北面依托衡岭峭壁陡立。关楼金碧辉煌,其上四座斗形望楼凌空而起,高入云端,在夕阳的余辉下,蔚为壮观,不由使范雎心生敬畏。

  “好一座气势恢弘的关隘!想当年楚怀王约六国军队来攻,秦国依托函谷关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凭函谷关天险,二万人可敌百万之众,‘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由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如今天下形势,六国分居关东,秦国拥有这样的雄关,有什么不可以虎视诸侯,横扫四方的呢!”范雎赞叹着,心中那份向往更加激越。

  次日,车队来到秦国湖县,远远望见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一队车马旋风一样朝这边席卷过来。

  范雎马上警惕地询问:“声势这么大,来的是些什么人物?”。

  王稽仔细辨认最前面的人马,捻着胡须说:“是我们相国穰侯魏冉,看样子是去东部视查的。”

  一听说是魏冉,范雎有些坐不住了。范雎多年研究各国形势,深知魏冉有些来头。这个魏冉是秦国当朝国舅,宣太后的弟弟,与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称秦国“四贵”,久居相位,控制朝政,炙手可热。秦昭王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顾忌太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魏冉每年都要带着大队车马,代替秦昭王周行全国,巡察官吏,省视城池,校阅车马,安抚百姓,借机聚敛钱财,耀武扬威。面对秦国这个显赫的当家人的突然到来,范雎聪明的脑袋高速地运转起来。

  范雎着急地对王稽说:“我早就听说穰侯把持朝政,妒忌有才能的人,尤其厌恶招纳在六国诸侯那里游说来游说去的那些宾客。我如果与他见面,说不定要受他的侮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把我藏到车厢里,以防节外生枝。”

  王稽说:“就照你说的办。”

  不大一会儿,魏冉的车马就来到了。王稽赶忙下车迎接,魏冉装模做样地慰问了一番,三心二意地问了问关东的情况。王稽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突然,魏冉指着车子问:“你这次出使魏国,没有多管闲事带来讨厌人的宾客吧?这些人,削尖脑袋,为自己升官发财,不惜巧言令色扰乱别人国家,全是一些夸夸其谈毫无用处的家伙。王稽呀,你可不能犯糊涂啊。”

  “是,是,相国大人教训得对。小臣哪能去办那些糊涂事。”王稽慌忙点头称是。

  魏冉看着王稽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志得意满地率领人马哗哗地过去。

  魏冉的人马走了,王稽长出一口气,心里说:走吧走吧,赶紧走吧,走了最好永远不要再回来。

  王稽正要下令人马继续前进,范雎赶忙从车箱里钻出来,急切地说:“等等,我和郑安平要下车。”

  王稽瞪大眼睛:“为什么?”

  “享不了这福,坐车坐得快成木头人了。”范雎边说边下车,领着郑安平磕磕绊绊拐向小路。

  “走丢了,可别怨我!”王稽气急败坏地大喊,“你走你的羊肠路,我走我的阳关道。”

  王稽走啊走,走啊走,一走走出鸾铃声。鸾铃声带来了穰侯的23骑人马,人下的马仰头撅尾,马上的人凶神恶煞。

  来到跟前,23人翻身下马,最前头的那个兵士说:“奉相国大人命令,前来查看。”不等王稽答话,这些人便蜂拥而上,翻箱倒柜,检查车子。一阵胡翻乱扔之后,见真的没有什么关东人物,便呼啸一声,哗哗哗旋风而去。

  响马,响马,比响马还响马。

  王稽惊得瞠目结舌,过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把一条柔软的舌头、一口坚硬的牙齿全部合到了自己的嘴里。

  王稽继续开路,快马加鞭,好一阵飙车。

  快速路,一口气,一飙飙出七八里。

  飙到此处,看见前方一棵树下,范雎、郑安平正气喘吁吁地等在那里。

  “先生,你是怎么知道魏冉还会杀个回马枪回来的?”王稽没等范雎上车坐稳就问。

  范雎道:“要是没两把刷子,我还敢揽秦国的油漆活!我早就听说过你们的那个巨无霸,虽然有点智谋,但是反应太慢,又内心多疑,那会儿虽未搜查,但是过后必定后悔,后悔必定再回来,再回来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高!实在是高!我对你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王稽不由竖起大拇指。

  过了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范雎的心已飞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08:10:17 | 只看该作者
范雎这个人儿(5)——舌头的锋芒
范雎这个人儿(5)——舌头的锋芒

  咸阳,咸阳,范雎心中的红太阳。
  咸阳将有范雎火热的生活,咸阳将有范雎激情燃烧的岁月。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跋涉,忽一日,范雎的双脚终于踏到了咸阳的大街上。
  迎面走过来一队武士,昂首挺胸,执戟行进,衣着与关东诸侯国甚不相同。领头的,头上牦牛尾高竖,威武矫健;后边的十人,光着头赤着脚,正如张仪曾说的“秦虎贲之士,徒跣科头”,勇悍之气,甚是逼人;最后边的十人头戴武士方帕,脚穿牦牛皮快靴,全副武装。
  牦牛皮做鞋子,牦牛肉下肚子,牦牛尾巴上头顶。说的不错,这就是秦国的英雄部队。
  范雎一阵注目礼远送之后,方才留心街上风物。但见街道宽阔齐整,车马川流不息,宫殿巍峨壮丽,市井酒楼喧声不断,给人感觉既热闹繁华,又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范雎深信,这里就是自己放手一搏的地方。
  对于咸阳,范雎深有了解。秦自雍都(今陕西凤翔)迁栎阳(今陕西临潼),而后迁咸阳,因其前有泾、渭交汇,当水陆津梁;中有黄土台塬,居高临下,管控四方;后有平原沃野,可赖资助。军事、地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而这些,是自己那个国都大梁所无法比拟的;并且,秦国都城迁到咸阳,是秦国进取的主动选择;魏国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是魏国避秦锋芒退却千里的无奈之举。想到这些,范雎似乎又有些黯然神伤。
  带着几分期许,几分激动,范雎在咸阳城安顿下来。其时,王稽作为范雎命运的第二棒接力人,已经开始忙活着奔走打点,疏通关节,希望让范雎得到秦昭王的亲切召见。
  但理想的翅膀不可能一下子触及蓝天,热烈的雄心不等于成功的密钥。尽管蓝图美好,脑筋好使,办法活泛,但现实依然坚硬冰冷。——王稽左右努力,几经周折,事情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无奈之下,王稽告诉范雎:“不是朋友不帮忙,实在是现在情况有变。近几年,我们秦国捷报频传,大将军白起攻克楚国重地鄢、郢,向东联合韩、赵、魏、燕大败齐国,削弱了两个强敌,还多次打败韩、赵、魏三晋部队,使魏、韩两国对秦国俯首听命。最近来秦国的谋士说客犹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期间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夸夸其谈的人非常多。另外,大王深居简出,“四贵”掌权,朝廷上下都对各国来的宾客辩士产生了厌恶。所以,只好先委屈先生一阵子了。”
  在齐国时,齐襄王亲自下聘书,范雎不答应;到了秦国,范雎却叩拜无门,不得要领,真是造化弄人。不过范雎并不后悔,在范雎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那两个字。
  局促之间,范雎成了秦漂。
  成了秦漂的范雎,没啥说的,只好找了一家便宜旅店住下,挑灯夜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又过了些时日,范雎不忍心眼看着大好时光打了水漂,便托人向秦昭王传话,大意是:魏国来了个张禄先生,智谋过人,天下奇士,他声称秦国危如累卵,得张禄则安,失张禄则危。现在,希望能够见大王一面,好好谈谈当中的利害。如此这般,等等。
  秦昭王听到类似的说辞多了,便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没有召见范雎的意思。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这样,第一次求见,范雎被碰了个灰头土脸,连个脸熟也没捞着。
  没关系。范雎可以继续舍食草居,粗茶淡饭,嚼他的草根。
  一年以后,范雎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个机会,是穰侯魏冉无意间送上门来的。不过,造就这个机会之后,魏冉这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大相国,就开始为他自己的政治生命挖掘坟墓了。
  一天,魏冉向秦昭王建议借道韩国和魏国率兵攻打齐国的刚(今山东宁阳县)、寿(今山东东平县)这两个地方。这个建议,名义上是削弱齐国;实际上是他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这两个地方与他的封地陶邑(今山东定陶)相近,打下以后可以成为自己的自留地。
  陶邑是一块飞地。穰侯魏冉的原封地在穰(今河南邓州),秦国在五国伐齐战争中取得原宋国的陶邑后,魏冉又将这个最富庶的城市据为己有。魏冉长期把持朝政,野心膨胀,不满足于相国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势,他利用权力经营陶邑,伐齐的真实目的在于扩大陶邑,使“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欲成“五伯(霸)之事”。
  对于魏冉的这个谋划,秦昭王始终感觉不大对劲。秦昭王本来就对这位大国舅不感冒,曾经册封自己的胞弟为泾阳君、高陵君,来分自己的母亲、大国舅、二国舅(华阳君)的权利,没想到弄巧成拙,结果分掉的却是自己的权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事还在闹心,魏冉又要有所图谋。所以,昭王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昭王一烦,范雎就乐了。
  偷着乐的范雎,给秦昭王写了一封求职信。
  书信很快就传到了秦昭王的手上。
  但见范雎开头写道:“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腰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异事尝试于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话说得妙。大王可以不把我当回事,但不能把举荐我的大臣不当回事。
  看到这里,秦昭王感觉还有点意思,认为正该这样用人,否则不但不利于自己心中振兴秦国的那个梦想,而且还得戴顶昏君的帽子。
  接着往下看,见范雎写道:“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
  看着这么明辩事理的说辞,秦昭王深深地感到共鸣。可不是嘛,权臣专用国事,枝繁干弱,正是多年来自己说不出、咽不下、忘不掉的一块心病。然而,如何才能解决呢?
  秦昭王迫不及待地翻看下文:“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愿得少于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负斧质。”范雎留了一手:要求秦昭王百忙之中拨冗一见,若说半句废话甘愿受最严厉的惩处。关键时刻,话不说了,你看着办。
  ......
  结尾了?昭王捧着竹简,睁大眼睛,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又看,失望地发现,还就这么几片,真的没有了。
  关键之处,人家不说了,想不接见都不行了。
  秦昭王读罢,马上发出口谕,传人即刻对王稽赐予重赏,以表彰他的荐贤举能的功劳,并派专车立马将范雎接入宫中会见。
  在魏国是根草,到秦国是颗宝。
  杰出人物未碰到机遇的时候,可以忍受难熬的寂寞;而机会一旦出现,就会煞费苦心地充分加以利用。因为,他懂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范雎正是这样的人。
  范雎进入宫中之前,设计好了一套方案,有指导思想,有预期目标,有实施步骤,有细节安排,可谓周密细致,滴水不漏。因为他知道,关键就在这一锤子了。这一锤子砸响了,就可飞上九天,高高在上;这一锤子砸不响,那就得打入十八层地狱,重过魔鬼生活。
  范雎进入宫中,径直向禁地闯去,如入无人之境。秦昭王在众人的簇拥下从对面走来,范雎既不快步相迎,也不避让施礼,就像没看见一样。“大王到,回避!”宦官见状,大声呵斥,让范雎闪开。
  范雎从容不迫,故意用高八度的声音大喊:“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从不知道有什么秦王!”
  这一喊,宦官、侍从个个惊呆。
  这一喊,秦昭王的软肋,飕飕地直冒寒气。
  这一喊,宣太后,秦国“四贵”,都在家里同一时间猛打了一阵喷嚏。
  这一喊,关东六国的天空有阴风吹过。
  这些,此时此刻,对于范雎来说都不重要。在他眼里,重要的是,这一喊把他喊进了秦昭王的密室里。
  进入密室,屏退左右,秦昭王亲自侍候范雎坐下喝茶。没有客套话,没有虚情假意,秦昭王一躬到地,向范雎行礼,恭恭敬敬地问道:“先生有什么教导我的吗?”
  凡是足智多谋之士,关键时刻总是能把虚与实、张与弛安排得恰到好处,对方越是探胜寻奇,自己就越是迂回曲折,拐弯抹角。
  面对急切的昭王,范雎唯唯连声,不正面回答,不多说一个字。
  秦昭王一再恳切询问,范雎一再地今天天气哈哈哈。
  范雎摆足了身价,然后婉转地说道:“不是小民故意这样子,实在是没有办法。昔日,姜子牙在渭河边上钓鱼,遇到周文王,一番言语交谈,被文王拜为太师。此后,周文王对姜子牙言听计从,最后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大周天下。这是信任的结果。相反,商朝的大臣箕子、比干,作为王室贵戚,一心一意报效国家,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纣王不但不听,反把他们不是贬为奴隶,就是判处死刑,最终弄得众叛亲离,国破家亡,葬身火海。这是不信任的下场。一样的人才,同样是国君,不一样的结局,全是因为信任与不信任的原因。假如周文王是另外一种态度,那么就说明他不具备天子的德行,就不会有后来的八百年基业。小民说得对吗。”
  秦昭王听得如醍醐灌顶,连忙讲道:“去年,有人推荐先生,寡人没有重视,确实因为被那些并无真才实学的游说之徒弄烦了,请你不要放在心上。”
  范雎:“小民是一个背井离乡、困顿落魄之人,在秦国举目无亲,人地生疏,而想要说的话又关系到秦国兴衰的大事,牵涉到与大王有骨肉亲情的人。其中利害得失,讲得不深、不透,对秦国没有多大帮助;讲得过多,又怕引火烧身,像箕子、比干那样的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之所以不敢贸然讲话,正是因为不知道大王是不是信任我呀。”
  昭王只怕范雎担心,赶紧送上定心丸:“先生千万不要顾虑,你正是姜子牙一样的人物,有经天纬地的大才。”
  范雎进一步讲道:“只要大王相信了我的话,为秦国带来利益,我自身不管怎么样,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即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惧怕,流放到不毛之地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用漆涂满身体,发成癞疮,弄得披头散发,成了疯子,也毫不在乎。”
  范雎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一派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
  范雎那一根柔软而锋利的舌头,不知疲倦地为自己争取着安全系数。
  秦昭王慌忙摆手:“先生的话,寡人肯定百分之百相信,不管你讲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你。”
  范雎话锋一转,单刀直入:“眼下,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佞臣僚的谄媚迷惑,成天处在内宫当中,被左右亲近包围,很少与外面接触,消息闭塞,很难得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影响了你辨别是非、区分真伪、甄别善恶的判断力。长期下去,大的方面会给国家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小的方面会给你自身带来危险。这是我实实在在为你担心的。如果,我死能使秦国得到振兴,那就死得比泰山还重,比活着还有意义!”
  一条柔软的舌头,竟是如此的锋利。
  秦昭王坚定地说:“秦国地处偏远,寡人智谋有限,幸亏上天把先生送到了我身边。从今以后,国中大小事务,上自太后,下至大臣,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先生尽管放心大胆地讲出来,一定不要有什么顾虑。”
  听到秦昭王这么说,范雎清楚地知道,命运之神终于再次向自己招手了。
  幸福像花儿一样。
  范雎的幸福,是正在开放的花儿。
  这里插一根针。距离范雎时代200多年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孔子向老子求教。老子指指牙齿,孔子看到老子的牙齿掉了;老子指指舌头,孔子看到老子的舌头还在。于是,孔子离开了。孔子告诉一脸迷茫的弟子他悟到了这样的道理: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
  这个道理,这会儿就应验在范雎的身上。范雎的牙齿是坚硬的,所以被打掉了;范雎的舌头是柔软的,所以被保全了。
  范雎保全了的舌头,是范雎的利器。
  范雎的舌头坚持到了最后,因此范雎成功了。
  范雎的成功就是舌头的成功。
  范雎的成功心语:生命不息,舌头不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08:15:14 | 只看该作者
范雎这个人儿(6)——“远交近攻”定乾坤
一言可以兴邦。
  范雎的一言,就是“远交近攻”。
  范雎的名字,是一个强者的名字;范雎的使命,就是让秦国同样成为一个强者。
  初来乍到、刚刚踏上秦国政坛的范雎,此时此刻,尚处于一个实习生的境地。让秦国成为强者的第一步,也是自身从宦生涯的第一块政治试验田,范雎明智地选择在外交政策上。当时秦国外交政策的操盘手,实际是以穰侯为代表的当权贵胄,他们不顾大局,从私利出发,把秦国的外交政策当成攫取私利的工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搅和着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仅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体系,也没有整体的布局规划,一切生杀予夺,全然从其所好。张仪主政秦国期间曾经以 “连横”计策成功地对抗苏秦的“合纵”谋略,自从张仪下世之后,秦国在外交战略上,一直处在毫无规则的左右摇摆之中,没有真正找对过感觉,在诸侯间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范雎决心改变。
  话说得到命运之神青睐的范雎,同时得到了一条诏令: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狸猫范雎,随时听宣。
  这一夜,正在熟睡的范雎,又被从被窝里唤出来,送进了王宫。昭王睡不着,范雎别想睡。
  一见面,秦昭王就问:“先生,对目前的形势有什么想法?”
  “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秦地之险,天下莫及;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其甲兵之利,天下亦莫能敌。以秦卒之能,车骑之众,用以治诸侯,如同良犬搏兔;然而兼并之谋不就,霸王之业不成,莫非是秦之大臣计有所失吗?”范雎一本正经地讲道。
  秦昭王接着问:“先生以为失策的地方在哪里呢?”
  范雎考虑到自己根基未稳,不便对内政指手画脚,说领班大员的三长两短,便投石问路,先从外交事务谈起,打探秦昭王的态度。范雎道:“我听说,穰侯打算要借道韩国、魏国攻打齐国,我认为是不合适的。齐国距离秦国路途遥远,中间隔着韩国、魏国。如果派出小股部队,则不能保证打胜;如果大部队出动,则会有后院起火的危险,一旦韩、魏、赵三国,甚至楚国前来侵扰,就会有大麻烦。攻打齐国不能取胜,是秦国自取其辱;即使取得胜利,那时秦、齐两败俱伤,韩、魏、赵三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于秦国有什么好处?与其劳师远征,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如远交近攻。与远方国家结交,可以离间那些合纵结盟的国家关系;攻打近邻国家,可以扩大秦国的版图。所谓: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然后,从近至远,蚕食鲸吞,一步一步统一天下。”
  秦昭王听得如醉如痴,不禁问:“具体说说,如何远交近攻?”
  范雎从容应对:“远交的最佳对象是齐国、楚国、燕国,近攻的首选应该是韩国、魏国。得到韩国、魏国之后,齐国、楚国也就存在不了多长时间了,早晚要收到大王的囊中。”
  秦昭王拍手叫好,心花怒放,当即拜范雎为客卿,号为张卿,并当场通过了他的企划书,下令攻打韩、魏两国,停止攻打齐国。
  这下,范雎的舌头,立下了足以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巨大功勋。
  这根舌头,发出了“远交近攻”的声音。在此之前,还没有哪根舌头,如此地灵动过。
这个声音甚是巨大,大到远远压倒了穰侯的舌音。
  穰侯魏冉的舌音是这么发的:对待山东诸国不分远近、不分强弱。忽视魏、韩两个邻国的肘腋之患,置眼皮底下于不顾,却劳民伤财地跨越韩、魏去远征赵国,围困阏与(山西和顺)。当时赵国刚好处于鼎盛时期,赵军在名将赵奢统帅下,以逸待劳,重创秦师,使秦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对待齐国,接连数次讨伐,虽然双方互有胜负,却并未取得战略性的胜利,秦国在人力财力上都有较大消耗,韩、魏坐山观虎斗,火中取栗,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魏冉的舌音,虽然有时也是动听的,但大部分时间很烂。所以,秦昭王再也不想听下去了,他喜欢听的只有范雎的发音,这个声音很新鲜。
  这个新鲜的声音,被秦昭王以 后的国君继续弹拨,直弹到秦国逐个兼并六国最终统一天下。
  这个新鲜的声音,穿越时空,传播深远,为中国政治、军事、外交思想史谱写下了灿烂的乐章。
  这个声音,犹如一支雄壮的秦国远征军进行曲,持续地在秦昭王的耳边回荡:
  第一乐章:就近重创韩、魏,解除心腹之患,壮大秦国实力;
  第二乐章:韩、魏解决以后,北边谋赵,南边谋楚,然后向东争夺中原地带;
  第三乐章:韩、魏、赵、楚依附秦国之后,携五国之众,进而威逼最远且是当时最强劲的对手齐国,让其不敢与秦对抗;
  第四乐章:在上述基础上,再一个个消灭韩、魏、赵诸国,最终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远交近攻”即对远方的诸侯实行暂时的联合政策,以争取中立;对邻近诸侯实施军事打击,以蚕食其地。范雎还建议秦昭王“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即注重以离间手段分化瓦解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秦国“远交近攻”的主旋律确立后,范雎及时地替秦昭王谋划攻占韩国的策略。韩国在当时实力最弱,成了秦国“近攻”策略的第一个倒霉鬼。
  范雎一脸严肃地向秦昭王说:“韩国与秦国土地犬牙交错,秦国与韩国为邻,就像大树被虫蛀空,人的心腹有疾病。天下形势无变不说,一旦突然发生大的变故,韩国就是秦国最大的心腹之患。大王必须收服韩国,才能保证秦国的安稳。”
  秦昭王说:“我早就考虑收服韩国,但是韩国不肯屈服,怎么办呢?”
  范雎早已成竹在胸,回答说:“韩国如何不听命归附于大王呢?如果大王派兵首先攻打并占领韩国要地荥阳,便可使巩、成皋东西一线的道路被割断,向北断绝太行山的道路,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韩军就不得南下,一举可将韩国拦腰斩为上党、新郑两段。这样,韩国军队必定败亡,怎么敢不听命归附于大王呢?”
  秦昭王点头称是,同意范雎的方案。
  此后的几年里,秦昭王按照范雎的企划书,发动部队,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再加上弩和箭,一股脑儿朝韩国身上招呼,给韩国一连串致命的打击:
  前265年,秦军攻占韩国少曲 (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济源南);
  前264年,秦大将白起夺取韩国陉城 (今山西曲沃东北);
  前263年,白起攻掠韩国太行山以南的南阳(相当于今河南北部王屋山以南,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次年又取野王(今河南沁阳)。
  至此,整个上党地区完全孤立起来,断绝了与都城新郑的道路。
  秦军攻势凌厉,韩国摇摇欲坠。
  在这些战争中,秦国得到了人力、物力补充,实力大增,令诸侯各国不敢正眼相看,一听到秦国就浑身哆嗦。
  范雎近攻的第一步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对齐、楚两个国家进行外交攻略。
  有一天,范雎对秦昭王说:“我听说齐国执政的君王后贤良并且有智谋,我有一计,可派人前去试探一下,如果她能够破解难题,我们就不能去得罪齐国。”秦昭王当场答应,范雎就安排秦国使臣带着一块连环玉佩去到齐国,将玉佩献给齐国君王后。
  这个女人,自是有些来历。当年齐国被五国联军打得稀巴烂,齐湣王死去,齐国世子田法章隐姓埋名逃到太史皦家里做佣工。太史皦的女儿见到后,认为这个人“白龙鱼服,畏而自隐,异日富贵,不可言也。”随即瞒着家人,多方与田法章亲近,弄清了他的真实身份,并以身相许。后来,田法章继承王位,是为齐襄王,这个女人就被立为王后,人称君王后。可见,这个君王后,年少时就慧眼识人,颇有主见。这时,经过多年的历练,更是非寻常女性可比。
  秦国使臣按照吩咐,见到齐国君王后,说:“如果齐国有能解开这个玉环的人,秦国便甘拜下风。”
  齐国君王后马上命人取来铁锤,亲手一锤下去,当场把这个玉佩砸成碎块。接着对秦国使臣说:“回去报告你们秦王,说老妇已经把这个玉连环给解开了!”
  得到使臣回报,范雎断言道:“齐国君王后果然是女中豪杰,现在还不是秦国与齐国为敌的时候。”
  于是,秦国派出使团与齐国进一步修好外交关系,两国结为友好国家,互不侵害,在一个时期内得以平安无事。
  再说楚国太子熊完(楚顷襄王之子)到秦国当人质,左徒(古代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入内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黄歇一起同行。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年,秦国还不让熊完回国。这时,适逢秦国使臣到楚国修好两国关系,事情结束以后,楚国使臣朱英与秦国使臣一块来到咸阳。朱英报称楚王(顷襄王)身染重病,恐怕好不起来了。左徒黄歇对太子熊完说:“楚王病情严重,而太子您却远在秦国,万一楚王驾崩,太子不在身边,国内的各位公子保不住会有图谋不轨想要代替你占据王位的人,那时楚国的江山社稷,恐怕就不再是您的了。所以,臣恳求为太子去拜见秦国相国范雎,请他奏请秦王放您回去。”
  太子同意,黄歇于是去到相府,对范雎说:“相国大人知道楚王的病情吗?”
  范雎答道:“楚国使臣曾经对我说起过。”
  黄歇进言道:“楚国太子长期住在秦国,与秦国将相关系密切。如果楚王驾崩以后,太子继承楚国王位,他对秦国一定是毕恭毕敬,使楚国成为秦国的友好邻邦。相国如果这个时候,能让太子回到楚国,将来当了国君,太子一定对相国大为感激。如果留着太子不放,让楚国的其他公子得到王位,那么太子在秦国,不过是咸阳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罢了。况且楚国人鉴于太子没有返回去,那个时候一定不会再派他们自己的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与其让太子成为一个平头百姓,而断绝了与楚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让太子回到楚国去。相国认为我说的能行吗?”
  范雎点头称是,便把黄歇的话报告给了秦昭王。
  “让左徒黄歇先回到楚国探视楚王病情,如果真的很严重,然后再过来迎接太子回去。”秦昭王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黄歇获知不能与太子一起回楚国,私下与太子密谋:“秦王留着太子不放,又想故技重演,就像对待楚怀王那样(秦昭王通过欺骗的手段,把楚怀王胁迫到秦国,直到怀王老死),乘楚国危急的时候,要求割地给他们。以后,楚国假如来迎接太子,就会中了秦国的圈套;如果不来迎接,那么太子一辈子都要在这里当人质了。”
  太子下跪,向左徒黄歇询问对策。黄歇说:“千计万计,走为上计。以臣的主意,不如化装逃跑得了。眼下,楚国使臣将要返回,不如趁此机会脱离牢笼。我独自一人留在秦国,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经过太子首肯,黄歇悄悄见到朱英,把逃跑计划告诉给他,朱英完全同意。于是,太子熊完装扮成车夫,在楚国使臣朱英的掩护下,悄悄出发。
  黄歇一个人老老实实守在馆舍中,秦昭王派人让他回楚国探视楚王的病情。黄歇对来人说:“太子这几天正在生病,没有人看护,等病好了,我立刻就回楚国去。”
  半个月后,黄歇估计太子已出了函谷关,才去求见秦昭王。见了面,黄歇立刻叩头谢罪: “我忧虑楚王一旦驾崩,太子不能继承王位,将来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大王,已经擅自做主让太子回楚国去了,现在已经出了函谷关。我犯下了欺君大罪,请大王给予惩罚,臣死而无怨。”
  黄歇暗中放走楚国太子,秦昭王非常气恼,立刻命令就地拿下,要杀黄歇。
  范雎在旁连忙劝止:“杀了黄歇,不能使楚国太子回来,反会断绝与楚国的友好关系。不如对他的忠诚给予嘉奖,放他回到楚国。楚王一死,太子必定继承王位,黄歇必然当相国。那时,楚国的君臣感谢大王恩德,定会与秦国一心,服从秦国的意愿。”
  秦昭王感到有道理,赐给黄歇金银财宝,让他回到楚国去。黄歇回国后三个月,楚顷襄王就死了。太子熊完顺利地继承王位,是为楚考烈王,任命左徒黄歇为令尹(相国),封为春申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08:21:36 | 只看该作者
修剪的功夫



作为在秦国的一个高级打工仔,初步取得成功的范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秦国强,才能自己强。所以,范雎不仅要秦国对外强,而且内部更强。

范雎在秦数年,锋芒初露,成绩斐然,日益受到秦昭王的宠信。此时,范雎开始着手在内政方面实施变革,推行“强干弱枝”的策略,以加强中央集权。

范雎实施内政变革的行动,与一个女人的生命行将终结有关。这个女人,就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

宣太后姓芈(mǐ),楚国王族出身,后嫁给秦惠文王为妃,号芈八子(八子是封号。秦后宫分八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嬴荡在举鼎的事件中意外身亡,因秦武王没有子嗣,在芈八子的运筹斡旋下,秦国迎回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武王之弟嬴稷(芈八子之子)继位,这就是秦昭王。母以子贵,芈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从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女主。其同母异父长弟魏冉因拥立昭王登基有功,以国舅之尊出将入相,姐弟联手长期执掌国柄。这一时期,在秦国的西北方,有一支叫义渠的匈奴族部落;秦惠文王时,义渠名义上归顺秦国,但仍有自主行政权。秦昭王继位,按礼制义渠王前来朝贺。在这次朝贺后,宣太后和义渠王就好上了,年轻守寡的宣太后出于政治需要笼络住义渠王长达三十多年,曾经为其生下两个孩子。此后,秦国日渐强大,宣太后认为义渠王已失去利用价值。公元前272年,依靠色相为政治和权力服务的宣太后对义渠王出手了,设计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起兵灭了义渠国,在那里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等地方政权。

这个女人不简单。宣太后是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其内政外交权术一流,比起一些男性国君毫不逊色。她在秦昭王即位、笼络并消灭义渠的过程中,表现不俗,得以执掌秦国国政41年,期间培植了强大的后党势力,使得秦昭王在位35年没有机会亲政,6年不能独立处理政务。这一局面,直到公元前266年才开始有所缓解。但是穰侯魏冉等一批贵戚的势力依然强大,使秦昭王如坐针毡,难以真正施展拳脚。

宣太后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秦昭王和范雎难以逾越的障碍不复存在了。于是,对秦王国这棵大树进行修剪的工作,得以正式启动。

一天,范雎看秦昭王心情不错,趁机说道:“承蒙大王信任,对臣言听计从,臣虽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现在,臣有安定秦国的建议,还没有敢全部献给大王。”

秦昭王急切地问:“寡人把整个国家托付给先生,先生有好的计策,这时候不讲出来,还要等到哪一天?”

范雎一脸严肃地说:“臣昔时居山东(崤山以东)时,闻齐但有孟尝君,不闻有齐王,闻秦但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不闻有秦王。夫制国之谓王,生杀予夺,不可委以他人。昔太后恃国母之尊,擅行不顾者四十余年。穰侯独相秦国,华阳君辅佐之,泾阳君、高陵君皆自立门户,出使不报,进退不请,自成一体,生杀自由,无所畏惧。他们几人私家财产,十倍于国家。大王您虽名为国君,实则徒有其空名而已,这岂不危险吗?《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昔日崔杼专权齐国,最后杀掉齐庄公;李兑独揽赵国大权,终弑主父。如今穰侯内仗太后之势,外窃大王之威,用兵则诸侯震恐,解甲则列国感恩。何况在大王您的左右,广置耳目,大王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臣观大王长期孤立于朝堂,臣恐千秋万岁之后,掌握秦国大权者,非大王之子孙也!”

秦昭王惊得身上一个冷颤:“先生,讲得甚是深刻!”

客观地讲,魏冉在秦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司马迁曾夸张地说:“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范雎将其一笔抹杀,未免有失公允,反映了他排除异己的私心。但对于宗亲贵戚的长期专权和势力的日益膨胀,尾大不掉,秦昭王早就忌恨在心。范雎的一番义正词严的宏论,正中昭王下怀,与昭王一拍即合。昭王在兴奋的同时亦感到忐忑不安,甚至毛骨悚然。于是再三拜谢:“先生说的话,确实是发自肺腑,振聋发聩,寡人遗憾没有能够早点听到”。

没过多长时间,秦昭王便寻找机会罢免了魏冉的职务,拜范雎为相,并把应城(今河南平顶山境内)这个地方赐给范雎作为封地,封范雎为应侯。魏国是范雎的故乡,但却成了他的地狱;秦国虽是异乡,但却成了他的天堂。直到这时,范雎才终于叩开了天堂的大门。这也正应了那句至理名言:树挪死,人挪活。

次年,宣太后死去,秦昭王便将穰侯、泾阳君都遣赴到各自封邑,让他们离开都城咸阳。魏冉迁居时,竟动用了上千辆车乘,所运走的奇珍异宝,很多都是秦国国库里所没有的东西。《史记》描述他贪污的成绩是:“宝器珍怪,多于王室”,这与相隔2000年后清乾隆朝的大贪污犯和珅好有一比。

舍得一身剐,敢把丞相拉下马。范雎把当了近30年相国的魏冉拉下马,铸就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充满了非凡的胆识和智谋,体现了超人的魄力,同时也顺应了时代潮流。战国时期,确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的重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其意义在于,削弱了以往分封制度所造成的地方上的分裂倾向,促使封建割据走向大一统。秦国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与这一整套日益成熟的政治制度有关,而范雎强干弱枝的举措对于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则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战国末叶,秦国客卿李斯曾向秦王嬴政上《谏逐客书》,历数“宾客”对秦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秦得“富饶之资”和“强大之名”,其中也恰如其分地评价了范雎的杰出贡献:“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能颠覆根深基厚的相国魏冉势力,也得益于“远交近攻”国策的胜利,正如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著名的洋务思想家、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所说:“范雎‘远交近攻’一语,实为秦并天下之基,而穰侯于是时专属意于齐,是以范雎之言入而穰侯遂罢,亦适会其时之足以相倾也。”

事实表明,范雎同穰侯魏冉等保守贵族相比,眼界开阔,思想敏锐,更具有进取精神。随后秦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比先前更加生机盎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0

帖子

5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8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8:24:35 | 只看该作者
来看啊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1:14 , Processed in 0.1270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