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21|回复: 0

[谱学知识] 族谱的可信度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发表于 2018-7-10 14: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族谱的可信度
  
  
    
国兴修史,家兴修谱。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
  
  
    
任何家族修谱都是很盛大、慎重的事。因为这是关乎祖先、家族、后代的大事。一般是前人所作谱续班辈将尽,或家族分支繁茂等等原因,合修家谱、各续家谱。由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发起,各支谱族长一起慎重议定后续班辈,同时把族中生老病死记录入谱。
  
  
    
在过去,由于社会动荡兵祸不断、大部分人温饱安全尚不能全,何谈宗亲不离?正常情况下,随着家族人口兴旺、发枝开叶、各自繁衍,是正常情况。但大部分是被迫分散。比如:
  
    
1) 改朝换代、民族压迫,如南方客家人多源自洛阳、杭州口音混自开封...
  
    
2) 朝政强制移民,如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3) 屯军戍边,如云南的江宁府人、新疆的锡伯族人...
  
    
4) 家族分崩流离,如青海的土族源自鲜卑、闯关东、走西口...
  
    
5) 涉及姓氏变迁的家族分散逃难,如源自方姓的施於、源自司马的冯同、源自明姓的墙姓...等等...
  
    
家谱的价值,不论从文史还是遗传科学等方面看,都非常珍贵。在过去,遇到动荡年月,宁肯家里财物不要也要带上家谱。可惜很多族谱在文革时期作为封建遗存被除了四旧...可惜可叹...
  
  
    
国泰民安之际,又有重修家谱的热潮涌动,不能不说是民族感、家族感的体现,值得赞扬。但值得注意的是家谱的可靠性。
  
  
    
过去文化教育条件有限、历史记录难以真实保存。先祖很多目不识丁;经历战乱、自然灾害、移民动荡等影响后,很少人家能够勒碑刻石传承家族史,事实上很多家族历史仅流传于口头。在这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
  
  
    
例如挂谱名门望族:河南济源卫沟卫氏于雍正十三年创修了《卫氏家谱》,家谱称:‘祖籍山西晋阳人也,迁于河南怀庆府济源县西阳里无恨村,又移西轵城小十字后居下泥沟。’这同相距两三公里的轵城卫氏始祖来历的说法是相似的,而轵城卫氏是远近闻名的大族,卫沟卫氏也许是附和了让他们羡慕的轵城卫氏,不过到后来,卫沟卫氏干脆‘变革’了他们的始祖籍贯,此后每次续修族谱,卫沟卫氏的说法就有一次新变化:嘉庆六年,族谱的序言为‘余族由太原而迁济居住无恨而移轵,源远流长’,咸丰二年家谱则为:‘吾族山西洪洞人也,始迁无恨继迁轵镇,更迁泥沟。’
  
  
    
另外,将‘不确定’的推断写进族谱。比如创修于顺治十一年的河南济源东留养村《任氏族谱》写道:‘或曰:其先盖山西曲沃人也;或曰:自洪洞来曲沃至济源,然皆不可深考。’
  
  
    
按旧制,庶民之家不许建家庙,祭祀祖先也仅限祖父母、父母两代(洪武十七年改为曾、祖、弥三代)。但宋代以来,士大夫私立家庙、私修家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中国百姓大兴家谱,多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大明王朝致力于中原正统(即儒家礼仪)的恢复与重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奏请天下臣工皆可立家庙,获准。从此,平民百姓也开始修家谱、立祠堂。这种努力通过地方士绅的言传身教,很快为普罗大众所仿效,其中修家谱、立祠堂尤为底层百姓所热衷。
  
  
    
然而,此时距明初大移民(洪洞移民)已经一个多世纪,最初的移民祖先大多没有文化,几代之后,人们连祖先的名讳、故乡何处都搞不清楚了。然而,修家谱又必须追溯祖先姓名、故里和代际传承,于是,移民后裔,甚至当地土著纷纷利用早已模糊不清的移民传说,为自己的祖先创造一段历史。数百年后,盛行北方十数省的大槐树移民传说就诞生在这股民间修谱热潮中。很多人家由于祖上流源迷失不可考,为启新篇,干脆自设历史,比如把‘洪洞大槐树’写进了族谱,并谆谆告之族人。传说一旦进入族谱,便成为后辈可信的史料,族谱所说再被采择进入正史或者学术性著作,成为‘正统’历史。
  
  
    
有幸生于现代,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交流工具比如家谱论坛、即时聊天工具QQ、照片、扫描、等等;更好的保存、分享祖上传下来的族谱,深入考证历史和谱系关系,正本清源、继往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8 16:04 , Processed in 0.07945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